老橡树的木料被村民小心翼翼地运回村子,在老木匠福特和几个年轻小伙子的努力下,按照维特设计的图样,第一批一百个边缘带着独特锯齿、背面刻有红叶徽记的木质凭证被制作出来。
每个凭证正面都预留了凹槽,准备用特制的印泥标记面额和编号。维特亲自调配了一种难以仿制的红色印泥,由老村长和几位村□□同保管。
系统搭建好了,但信任的建立,需要第一笔实实在在的交易来点燃。
机会很快来了。老约翰家储存的一些黑麦需要脱粒和初步筛选,单靠他们自己忙不过来。按照维特的提议,老约翰决定“雇佣”同村的寡妇玛娜大婶来帮忙,报酬不是现成的粮食或那该死的劣币,而是“劳动凭证”。
玛娜大婶是个勤快人,丈夫早逝,无儿无女,平时就靠给村里人帮工、缝补浆洗勉强糊口。当她听到老约翰的提议时,布满皱纹的脸上充满了疑虑。
“约翰兄弟,这……这木牌子,真能当钱使?”玛娜大婶捏着衣角,不安地问。
老约翰心里也没底,但他相信维特。他拿出一个崭新的、印着“半日”字样和编号“壹”的木质凭证,递给玛娜大婶:“玛娜,你就信我一次,也信维特先生一次。你帮我干半天活,这个凭证你先拿着。维特先生说,以后凭着这个,可以在村子里换到你需要的东西。”
玛娜大婶看着那枚做工还算精细的木牌,又看看老约翰诚恳的脸,最终点了点头。她需要粮食,而直接要粮食,老约翰家也不宽裕。这木牌……或许真是个希望?
半天忙碌后,玛娜大婶拿着那枚还带着木头清香的“半日”凭证,心里七上八下地回了自己那个更加破败的家。她看着手里这轻飘飘的木牌,又看看灶台上那个破了几个小洞、只能用泥巴勉强糊住的铁锅,叹了口气。这锅快不能用了,可换个新的?她想都不敢想。
就在这时,她想起了铁匠汉克。汉克不是也答应收这个凭证吗?他能不能……修补一下铁锅?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玛娜大婶揣着那枚凭证,来到了汉克那间叮当作响的铁匠铺。
“汉克……”玛娜大婶怯生生地开口,拿出那枚凭证,“我……我有个凭证,是帮老约翰家干活得的。你……你能不能帮我补补锅?”她将那个破旧的铁锅递了过去。
汉克停下手中的活计,看着玛娜大婶手里的凭证和破锅,愣了一下。他没想到第一个拿着凭证上门的人会是玛娜大婶,而且是要修补这么个小物件。修补铁锅费时费力,赚头很小,若是以前,他可能直接就拒绝了。但现在……
他想起自己答应维特先生的话,想起家里快要见底的粮缸,又想起妻子那期盼的眼神。他粗声粗气地说:“行!把锅放这儿吧!补这个……算你四分之一个‘全日’工。你这‘半日’凭证先押我这,等补好了,我再找你四分之一的凭证。”
玛娜大婶没想到汉克真的答应了,而且还这么“公道”!她连忙千恩万谢地把锅留下,心里那块大石头仿佛轻了一些。
汉克说到做到,花了大半个下午的时间,仔细地将玛娜大婶的铁锅修补好,虽然留下了补丁,但至少不再漏了。
当天晚上,玛娜大婶用修补好的铁锅,煮了整整一锅浓稠的、加入了更多豆子和野菜的粥。锅里不再需要担心漏水和糊底,热气腾腾,食物的香气似乎都比往日浓郁了几分。她看着那枚从汉克那里换回来的、代表“四分之一日”劳动的更小面额凭证,小心翼翼地收好,心里第一次对这个新系统产生了一丝微弱的信心。
第二天,汉克拿着从玛娜大婶那里收到的“半日”凭证(扣除找零后),找到了家里黑麦刚脱完粒、正好有少量结余的老约翰。
“约翰大叔,”汉克将凭证拍在桌上,“我这凭证,在你家能换多少黑麦?”
老约翰看着那枚凭证,上面还有玛娜大婶帮工后留下的些许痕迹。他按照之前和维特、村长商量好的“汇率”——一个“全日”凭证大约等价于一个成年男子一天劳作所能获得的黑麦量——折算了一下,给了汉克相应分量的小麦。
汉克提着那袋实实在在的小麦回到家,他的妻子几乎喜极而泣。
当天,汉克妻子就用这些小麦,混合着往常必不可少的麸皮和野菜,烤制出了几个加入了更多面粉、质地稍软一些的黑面包。虽然依旧粗糙,但对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的一家人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改善。那一点点更柔软的口感,仿佛预示着生活也可能出现转机。
铁匠汉克用凭证成功换到了粮食!
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小小的红叶村。起初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们都沸腾了。木匠老福特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他亲眼看到玛娜大婶用劳务换来凭证,又看到汉克用凭证换来粮食。这个系统,似乎真的在运转!
老福特坐不住了。他家里也需要粮食,也需要盐,而他除了木工手艺,没有太多可以直接交换的农产品。他主动找到了维特和老村长。
“维特先生,村长,”老福特搓着手,脸上带着急切和一丝讨好,“我也想加入!以后村里谁家需要打个箱子、修个家具,也可以用这凭证来找我!我老福特认这个!”
有了木匠老福特的加入,这个基于劳动时间和社区信用的微型货币系统,终于不再是只有零星几点星火,而是真正开始形成一个小小的、内在的流通环。玛娜大婶提供劳务获得凭证,用凭证购买汉克的铁匠服务;汉克提供铁匠服务获得凭证,用凭证购买老约翰的粮食;老约翰提供粮食获得凭证,未来可以用它购买老福特的木工服务或者汉克的新农具……凭证开始在不同的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流转,大大简化了以前必须找到“双重巧合**”(即我需要你的东西,你也正好需要我的东西)才能完成的物物交换,交易的成本显著降低。
当天傍晚,在了解到第一笔完整的交易顺利达成,并且系统开始自发扩展后,洛兰难掩心中的激动。他猛地转过身,兴奋地一巴掌拍在维特的背上,力道之大,让维特都微微晃了一下。
“成功了!维特!你看到了吗?真的成功了!”洛兰脸上洋溢着纯粹的笑容,像个孩子。
但下一秒,他就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他拍了魔王的背!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猛地收回手,耳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眼神躲闪,讷讷地说:“对……对不起,我太高兴了……”
维特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和迅速变脸弄得怔了一下。他感受着后背那残留的、属于年轻勇者的温热和力道,看着对方那从狂喜到窘迫的有趣变化,兜帽下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人类表达喜悦和亲近的方式……真是直接而……特别。他心中掠过一丝陌生的、难以名状的涟漪,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无妨。”维特的声音依旧平淡,听不出喜怒,“这只是开始。流通起来了,很好。”
但他的目光,却在那枚标志着系统成功启动的、由玛娜大婶赚取的第一枚凭证上,多停留了一瞬。
红叶村的夜晚,似乎不再那么冰冷绝望了。几户人家的炊烟里,隐约飘出了一丝久违的、属于希望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