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莺娘重生日常 > 第47章 荷花镇

莺娘重生日常 第47章 荷花镇

作者:卫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2:59:25 来源:文学城

天福粮铺作为苏城城最大的粮商,整个苏城城一大半的粮食都被他们收入了铺子里。不止荷花镇,还有其他的镇。莺娘之所以选择荷花镇,是因为这里是阿银的老家。

莺娘带上阿金阿银去了荷花镇。

在去荷花镇的马车上,阿银显得有些紧张。

“姑娘,我爹娘早就去世了,只有一个姑姑在,也不知道姑姑会不会帮咱们。”

阿银命苦,父亲早逝,母亲又生了重病。为了给母亲治病,她四处借钱,却四处碰壁,没有人会将钱借给她们母女。阿银咬咬牙,将自己卖了。只可惜,她的母亲还是没能熬过去。

莺娘:“没事,你不用担心,咱们只是过去询问一下。”

前世,爹娘去世的消息在苏城传开了。那日,她被梁子瑞赶出了许宅,恰好阿银的姑母来许家询问阿银的情况,张氏将她和阿金阿银接回家中照料。过了些时日,李管事回来,她们才被接回了城。

张氏在阿银富贵的时候没来找她,反倒是在她落难时来寻她,可见其对阿银并没有那么冷漠。

阿银:“嗯,好。”

半个时辰后,荷花镇到了。

今日不知怎的,天气格外闷热。

莺娘掀开车帘透了透气,一眼望去,外面几乎都是水。

荷花镇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到处都是水池,到处种满了荷花。不过如今的月份荷花早就开过了,不少人在湖中挖藕。

莺娘好奇地问了一句:“整个镇上的人都是靠水而生吗?”

阿银:“好像也不全是。这边属于荷花镇的南边了,靠打渔为生,北边有不少做衣裳的作坊。以前在家的时候,村里人天气暖和的时候就去钓鱼,又或者挖藕,天冷的时候就去作坊里找点活儿干。”

外面一丝风也没有,拉开车帘也不凉快。莺娘点了点头。合上了车帘。

夏日赏荷是一件极美的事情,挖藕却是一件极为疲惫的事情。双脚泡在泥水中,脚步挪动都很困难。人弯着腰,这样一站就是一整日。

正在湖中挖藕的人听到马蹄声,直起身子看了一眼。

瞧着路上那辆华丽的马车,众人的目光不自觉落在了上面。

老汉摘下来头上的帽子扇了扇,道:“这是哪家有钱的老爷来了咱们镇上。”

年轻的后生头也没抬,一直专心挖藕。今日天气格外闷热,他的脸色通红,额上的汗顺着脸颊滚落下来。待他把藕从淤泥里挖出来后,放在了一旁的竹筐里,抬起来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随口说了一句:“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哪家的亲戚。”

旁边的妇人道:“亲戚?咱们这穷地方谁家有这样的亲戚啊,镇上的人有这样的亲戚倒是有可能。”说着,又继续埋头挖藕了。

年轻后生一边挖藕一边玩笑似的说了一句:“菊婶儿,说不定就是你家的。”

湖面上响起了零零散散的笑声。

三三两两的荷叶,零星弯腰挖藕的人,大家脸上露出来笑容,在空旷的湖面上显得格外动听。大家开开玩笑,说说笑笑,身上的疲惫似乎消减了些。

被唤作菊婶儿的妇人笑着说:“要是我家的就好了,手指缝里漏出来点东西都够我家一年的嚼用了,哪还用得着这么辛苦的干活。”

年轻后生:“人家再富那也是人家的东西,还是握在自己手里的才踏实。”

菊婶儿笑了,看向了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妇人。

“大嫂,我真羡慕你有这么个能干懂事儿的儿子,哪像我家那个,干个活儿也要挑肥拣瘦的,嫌弃淤泥臭不来挖藕。”

妇人正低头清洗着儿子刚刚挖出来的藕,听到旁人唤她,她抬起头来。看了看菊婶儿,又看向儿子,眼里满是骄傲。

“我们家里过得艰难,我身子又弱,再不干活儿媳妇儿都娶不上。”

妇人听声音约摸四旬左右,脸上的皱纹却很是明显,还略带疲惫,一脸病态,委实猜不出真实的年纪。

菊婶儿也知对方家里的情况,宽慰道:“哪像嫂子说的那么难,大河人长得好,又踏实能干,多的是想嫁给他的姑娘。”

妇人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弯下腰继续挖藕了。

老汉歇息了一会儿,抬头看了看天,道:“瞧着似是快下雨了,这雨估摸着不小。赶紧挖吧,万一雨太大就不能挖了。”

旁边的人道:“二叔说得对,赶紧挖吧。”

名叫大河的年轻后生道:“娘,您腰不好,儿子跟您说了您别挖了,在旁边洗一洗藕就行,剩下的活我来干。”

妇人笑着说:“没事儿,这点活儿不重,我还能干。”

大河又劝了几句,妇人仍旧继续挖藕。

许家的车夫没来过荷花镇,对这里不熟悉。今日天热,他本想着赶紧到地方好歇一歇,结果却走错路了。走了一段路后,又绕回了原处。

此时天上突然响起了滚滚雷声。

车夫抬头看了看天,暗叫糟糕,再不找到地方怕是要淋雨了。

走到岔路口,他将马车停了下来。

“阿银姑娘,是选南边的那条路,还是北边的?”

阿银掀开车帘看了一眼。

阿银家住荷花镇张家村,因为幼时她求人救她娘,没有人救,而后来娘死在了家中也没人管。给娘下葬之后,她再也没回过张家村。她的姑姑嫁入了刘家村,与张家村隔着几个村子。她小时候只有走亲戚的时候才会来刘家村,多年没回来,心中更是没了印象。

莺娘瞥了一眼外面的路,道:“南边那条。”

阿银愣了一下,看向莺娘。

“姑娘,您怎么知道走哪边?”

莺娘扯了个谎:“我之前听人说过。”

阿银:“哦。”

随着雷声越来越想,豆大的雨落了下来,打在了马车顶上,砰砰作响。

阿银:“姑娘,今日的雨下的好大啊,怎么说来就来,太突然了。咱们可怎么回去啊。”

莺娘微微蹙眉。

她也没想到今日竟然会下这么大的雨。

她出门时申时左右,原想着来回不到两个时辰,天黑前能回到城中。结果因为车夫走错了路,耽搁了半个时辰,此时已经过了酉时。

“若是回不去只能在这里住一晚了。”

两刻钟后,马车到达了刘家村村口。

阿银凭着记忆指挥着车夫将马车行驶到大概的位置。

“姑娘,这里跟我小时候不太一样了,有些院子比从前大。我不记得我姑姑家在哪里了。”

莺娘:“不如去找人问问。”

她知晓张氏家的位置,但她不能说,不然太奇怪了。

阿银:“好,我去问问。”

说着,阿银拿了一把伞,下了马车。

此时,村口出现了一群人。

因为天气不好,而众人没有带蓑衣,所以在雨刚刚开始下的时候便回来了。

看着半个时辰前看到的那辆熟悉的马车,众人惊讶地说道:“原来这马车真的来咱们村子里的。”

“大河,你这张嘴真是镀了金了,这都能被你说中。”

大河笑了笑没说话,他也只是随口一说罢了。

阿银撑着伞朝着众人走来。

众人看到一个穿着绫罗绸缎,头戴金钗的年轻漂亮姑娘朝着他们走过来,全都停下了脚步。

离得近了阿银闻到了这群人身上的腥臭味儿,她下意识皱了皱眉,很快又舒展开眉头。

“请问……”

话还未说完,一声低语响了起来。

“大丫……”

妇人声音里带着疑惑、不可置信,以及激动。

多年未曾听到这个名字,阿银看向了妇人。

夫人看上去约摸五旬左右,脸上布满了皱纹,面色疲惫,一脸病态。

这张脸对于阿银来说是陌生的,又有几分熟悉。

她张了张口,有些不敢确认。

妇人放下手中的东西,上前半步,仔细打量着阿银的相貌,越看越熟悉。在看到左侧耳廓里的那颗痣时,最终确定下来了。她的眼眶瞬间就红了,眼底满是激动。她抬了抬手想要摸一下大丫的胳膊,手还未碰到阿银,瞧着自己布满淤泥的胳膊,又缩了回来。

“大丫,真的是你啊!”她的声音里也带了几分哽咽。

阿银终于认出来面前这位苍老的妇人。此人正是她的姑母,她发现自己对她心里的怨气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深。

“姑母……”

听到这一声称呼,张氏的眼泪一下子落了下来。

大河看看母亲,又看看面前穿着体面长得年轻漂亮的姑娘,眼里满是惊讶。

雨越下越大,一旁的村人顾不得再继续看热闹了,跟张氏母子打了声招呼匆忙回家去了。

阿银看着姑母头发被打湿了,将手中的伞朝她那边挪了过去。

张氏看到阿银的小动作,脸上带了几分笑。

“我没事,你别淋湿了就行。”

阿银抿了抿唇,没说话,伞却是又往张氏那边挪了挪。

张氏:“大丫,你这些年在梁家过得好不好?”

提起此事,阿银眸色微暗,声音也冷漠了几分:“我虽是被梁家买走的,后来却跟在了许家姑娘身边。我这次是与我家姑娘一同来的,她有事想问你。”

张氏紧张地道:“贵人也来了?啊,好。”

张氏见自己手不干净,在身上擦了擦。

张氏和儿子随着阿银来到了莺娘躲雨的地方。

阿银:“姑娘,她来了。”

莺娘听到阿银的称呼便知他们姑侄二人刚刚相处得不愉快,她掀开车帘,看向了外面。

张氏从出生就在村子里,最远的地方去过镇上,见过最有钱的人就是铺子里的掌柜的。她还是第一次见如莺娘一般的贵人。看着莺娘的相貌和穿戴,她瞬间就紧张起来。不知该说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

她是不是要跪下请安?

大河看着莺娘的相貌,书中关于仙女的描述突然就有了具体的脸。

莺娘朝着张氏微微一笑,道:“婶娘,外面雨大,不如咱们去家里说?”

张氏愣住了,抬眸看向莺娘。心想,这姑娘可真和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