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世长安 > 第22章 第 22 章

一世长安 第22章 第 22 章

作者:杏花风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0 17:28:10 来源:文学城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乾阳殿作为隋代紫微宫三大殿之首,被唐太宗李世民一把火烧了,结果老子前脚烧完,儿子李治后脚又盖了一遍,眼前这座大殿,是显庆元年刚刚在隋乾阳殿的基础上建造而成的,是唐皇在洛阳的大朝正殿,现在它的官方正式名称应该叫乾元殿了。这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据李贤目测,似乎比明清的太和殿更为巍峨雄厚。

在这座壮伟的大殿中,从李治到品级最低的将仕郎全都身着最高规格的礼服。李治把给李弘举行冠礼的那一身衮冕又穿上了,李弘作为太子,自然是紧紧跟随皇帝,也是衮冕,只不过是李治那身的低配版。李贤和李显是亲王,再减一等。官员们也是这个规矩,品级越高的华丽精美,品级低的简单朴素一点。

摆出这么大的场面,充分表示出大唐王朝对这次献俘的重视。

所谓献俘,并不是说把所有的俘虏统统拉到乾阳殿让大唐君臣过目,那样成本太高,而且也乱糟糟的太没有仪式感了,献俘只是献俘虏里的头目。

这次的倒霉鬼是一个叫做都曼的思结首领,说到思结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但要说回鹘大家就都知道了,思结是回鹘诸部之一。这位都曼不但领着本部人马造反,而且还挑动疏勒、朱俱波、喝般陀和他一块反叛,攻破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大大地挑战了天可汗的权威。于是李治派出苏定方作为安抚使一路西征。

唐军长途跋涉抵达叶水河,距离敌军筑营的马头川还有三百多里,都曼以为唐军怎么说还得三天才能杀到,所以他的士兵毫无防范。没想到苏定方精选步兵一万、骑兵三千,一日夜急行军三百里,突然出现在马头川大营之外,都曼这时候才知道唐军的厉害,只能仓皇应战,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了。

都曼不敌苏定方,只能逃回营中,这时唐军的后续部队也陆续赶到,将都曼的大营包围起来,同时向内攻打,都曼见此只好出营投降。

唐军用实际行动告诉西域诸国造、反不是请客吃饭的同时,也不是一味的强硬,比如说今天的献俘。

李贤见都曼身着酋长的服装,虽然一路跋涉了好几千里,有些风尘仆仆精神委顿,但看上去还算体面,应该没有被可以的折腾过。然后戏肉就来了。

李弘伴读薛毅的爹,时任黄门侍郎、太子左庶子的薛振薛元超跪在大殿上痛哭流涕地控诉都曼的罪行,“使我数千儿郎埋骨黄沙,多少父母倚门而望,却再也等不到儿孙承欢膝下,多少稚子孩童再也得不到父亲的教养,”说到这里,扑通一个头磕下去,“臣请按律处斩都曼。”

说到这儿,许多人都被他的话感动了,乾阳殿里呼啦啦跪下一大片,显得昂然站立的苏定方有点鹤立鸡群的意思。苏定方这下站不住了,也急忙跪倒,道:“薛侍郎所言有理,只是臣先前已晓谕陛下旨意,答应全其性命。”

造反不但威胁到国家的安全,而且更是直接危害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君权,因此被列为十恶首罪,不仅首恶及其直系男性亲属基本上跑不了死罪,而且根据血缘远近受牵连的宗族,也必须接受从流放到罚没家产等不同的待遇。

但是吧,凡是都有例外,比如说回鹘。人家回鹘本来就不是大唐正儿八经的州县,虽然设立了安西四镇管辖,只是羁縻州府,实际的管控十分松散有限,这儿造、反就不能和中原百姓的作乱一样处置。你今天把都曼杀了无所谓,等以后再有叛乱,人家肯定要跟大唐死拼到底,再不会轻易投降了。

李贤猜,苏定方出征之前应该就得到过保证,所以他才敢说“晓谕陛下旨意。”即使如此,吓唬一下都曼还是必要的。

终于在苏定方、许敬宗等人的求情之下,李治勉为其难地道:“朕为卿保全信义。”

‘错了喂!’李贤在心里喊,‘难道不该说是保全朕的信义吗?’

不过这事也没人计较了。最终的结果是因为葱岭以西全部被平定,苏定方因此由左骁卫大将军升任左武卫大将军,之前他因灭西突,厥有功,已经被加封为封邢国公,这次又得到朝廷赏赐的邢州钜鹿的五百户食邑。

这是真正的实惠啊,这五百户人家以后的赋税不用交给国家,而是交给邢国公了。李贤不知道这笔钱其实不能算唐王朝给苏定方的赏赐,而应该算是给他的预付款,不久之后,苏定方回报了大唐一个超级大礼包。

李贤很羡慕,但是一点也不妒忌,更不恨,这是人家冒着高原反应刀头舔血换来的,国家的财富就应该拿来奖励勇士,而不是拿来给妃子买衣服首饰,或者喂饱一帮只会溜须拍马的蠹虫!

每个男人心里都藏着一个金戈铁马的梦,李贤自然也不能例外。

金戈还没有,马先来了。苏定方献完俘,紧接着李治和武皇后就带着三个儿子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次的目的地是武皇后的老家并州。

并州就是后来的山西太原,在李贤的映象里这就是一个内陆省会城市而已,经济比不上西安、武汉,特色又比不上包头、银川,连个像芒果台这样的文化品牌也没有,在全国省会城市里差不多就是个小透明,但是一千多年前,这里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至少是和许多了不得的名人有关联的地方。

说实话,当李弘对薛曜、薛顗倆籍贯山西的兄弟夸赞,“河东自古出俊杰”的时候,李贤的内心是惊讶的,心想什么时候太子都要拍伴读的马屁了?

好像山西是在唐朝除了不少名人,什么王勃、王维、柳宗元、白居易什么的。出生最早的王勃现在有多大?李贤不知道,不过可以推算一下,他是初唐四杰里面年纪比较小的,好知道这一点就行了,和他同为四杰的骆宾王的名作叫做《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写于李贤死后,武则天快要称帝的时候。历史上李贤多大死的,李贤也不知道,(这话说得真别扭,心里暗暗囧一个)但总有二十多岁吧,这么换算回来,骆宾王现在能有多大,王勃现在能有多大!?

就在李贤天上地下有的没的胡思乱想的时候,李弘已经和薛曜完成了第一轮的互相吹捧,见他呆愣愣的不知想什么,伸手在他眼睛前面晃了晃,“琢磨什么呢?这么入迷。”

“晋阳是高祖皇帝的龙兴之地吧。”李贤道。

“不止,”李弘抬眼看了看薛曜,犹豫了一下,小声道:“相传唐尧和大禹都曾建都于此,汉初文帝继统之前受封代王,代国的国都便是晋阳。曹魏封司马师为晋王,封地为太原、上党等十郡,司马氏后人遂建晋朝,前隋炀帝杨广也曾为晋王。”说到这里,李弘顿了顿,李贤替他补上一句,其实他俩的爹李治最初也是封晋王来着。“便是我大唐国号也是因此而来,想当年太祖被封为唐国公,至高祖时因封地在晋阳,乃是唐叔虞的故地,且高祖立志行唐尧之德,因此方有我大唐国号。”

受教了。看来山西还真是块风水宝地,李弘还没说这地方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呢。

现在这位唯一的女皇帝正准备大宴宾客,请她的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吃饭。西楚霸王曾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武皇后应该是这个观点的拥护者。并州是她的主场,别管李渊、李世民在晋阳留守的多少年,那都是老黄历了,李治虽说做了多少年的晋王,其实还是头一次来太原这地界上呢 ,武皇后就不一样了,实打实地在并州住过好长时间,呃……虽然是并州文水,不过离晋阳也不远,安排车队把人拉到晋阳就是了。

于是在北方三月刚刚回暖的大地上,一行车队加速前行,车上的乘客毫不在意旅程的奔波辛苦,人人显示出激动、亢奋、紧张、手足无措等非正常情绪来。

李治在晋阳宫宴请皇后的乡党,受性别制约,武皇后本人除了开始出来一下受参拜,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内殿与文水来的妇人们宴饮叙旧。

李贤知道,武皇后在文水生活期间心情是很不愉快的,现在经过多年的磨砺之后,终于走到在这个时代女人所能走到的最顶点,想要在当年见过她卑微弱小的人面前耀武扬威一番,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

而且在他看来这次宴请倒可以和清朝的千叟宴做个类比,是在展示君主权威的同时拉进君民之间关系的政治仪式,这些只是临阵磨枪学了几天宫廷礼仪,随时准备起身回话,紧张的哆哆嗦嗦筷子都拿不稳的人,李贤不相信有谁能吃得饱。

不过这仍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宴会。

参加一次宫宴,大约够升斗小民吹一辈了吧。而统治阶级接触到庶民百姓,了解到民间实情,挺好。武皇后更是最大的赢家,老公看重老婆的娘家人,其实是因为对老婆的尊敬,爱屋及乌嘛,李治宴请武皇后的邻居乡亲,还不是因为对皇后的宠爱。

利用这次宫宴,武皇后虽然还没有直接走上前台,但向世人展示了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这些人回去相当于一支宣传队啊,武皇后的出身并不属于时人一贯尊崇的阀阅世家,那是王皇后和萧淑妃,说实话,在大唐的上层社会,对一个来自并州的小户人家的女人占据皇后宝座,是很有些不以为然的,虽然修了《姓氏录》,人家不认可你有什么办法,上层路线走不通,这些人可以自下而上的为她造势,聊胜于无了。

帝后一高兴,李治下诏,并州凡是年纪在八十岁以上的妇人,皆受以郡君的封号。这里要说一下,历朝历代郡君这个封号的含金量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说在汉代,一代雄主汉文帝的外婆的封号就是平原君,而平原是个郡,所以平原君相当于平原郡君。而到了后来的清朝,贝勒的嫡女,或者亲王侧室生的女儿被称为郡君。但是在唐朝命妇体系里,四品为郡君,这个四品是指该妇人的儿子或丈夫是四品官。

注意了,一般来说外命妇的诰命品级要么是来自儿子,要么来自丈夫,但是李治一道命令下来,并州八十岁以上妇人的诰命就独立于丈夫和儿子之外了,如果一个普通农家,男人就是农民,好,老婆、老娘一下子成四品了,成了家里地位最高的人,什么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被推翻了。从提高女性地位的角度,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是大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武皇后的政治地位也水涨船高了。

总之,这番恩爱秀得高明,武皇后面子里子都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