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路凡尘 > 第1章 第 1 章出生

一路凡尘 第1章 第 1 章出生

作者:一叶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2 06:14:45 来源:文学城

柳家岭大队在望宁公社南边大概三十里的山里,说大概,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认真的丈量过往那个穷山沟去的路到底有多远,大家都是根据想象或感觉说的。

再往南就进了凤戏山深处,山峰险峻,林木森森,没办法再住人了,所以在这个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平原的中原地区,柳家岭的人被外面的人称为“南山沟里的”,连望宁公社附近,被荣泽其他地方鄙夷地称为“山里的”其他沟沟坎坎村子里的人,也这么称呼他们。

是山沟,还是平原,都是比较才显现出来的,和望宁公社的所在地望宁大队比,柳家岭确实山更高,树更多,林更密,山高林密意味着原始,原始意味着贫穷和落后,所以虽然只是山高一点还是矮一点的区别,只是离公社所在地远一点和近一点的区别,别人的优越感便凸显了出来。

连接柳家岭那个穷山沟和望宁公社的,除了一条曲曲弯弯仅可以容一辆架子车通过的山路,还有一条和山路伴行的河,河是从凤戏山流出的,所以就理所当然地叫凤戏河了。

凤戏河不大,但长年水流不断,河水在进入望宁公社所在地之前,都清澈见底,饮之甘甜。

柳家岭是柳家岭大队的一个自然村,在几个村子的最南边,有二十几户人家,和其他四个自然村一起,构成了总共不足一百户人家的柳家岭大队。

大队书.记柳长青家靠近柳家岭的村东口,过了东邻居,也就是他的结义弟弟柳长春家,是一大片无人居住的山坡,柳家岭的人习惯称这一块为东坡。

柳家岭人所说的邻居,在其他地方的人看来并不准确,这里从来没有两户人家的宅基地是真正连在一起的,坡上坡下相距几十上百米,只要中间不隔着一整座山头,就算是邻居了。

柳长青和柳长春两家在同一片山坡,站在院子里可以彼此看见,声音大点可以顺利地说话交流,算得上真正的邻居了。

阴历十月,山里的夜晚已经非常冷,今年季节又赶得早,半个月前已经下过一场零星小雪,今天黄昏时候起了风,又飘起了雪花,外面冷得能冻死人,柳长青两兄弟家里却很热闹,尤其是柳长春家,已经快半夜了,一群人还在围着煤油灯说话,东厢房不时传来女子高高低低的呻-吟。

柳长春的大儿子柳茂马上就要当爹了,徐小红清早就有点肚子疼,晚饭时阵痛紧了起来,到现在已经生了四五个小时了,两家人一起在等待新生命的到来。

翟玉兰拿了个鸡蛋过来,塞给趴在柳魁背上摆弄弹弓的柳侠。

孙嫦娥手里纳着鞋底笑了笑,也没去拦,皮小子放学后就山前山后上天入地折腾,晚饭只吃了个玉米饼子,一碗稀饭,素日里这个时候,他都睡下三四个钟头了,今天因为二嫂要生小孩,赖在这里不回家,他听人说刚生出来的小孩都很丑,他自己就是,很不服,非要亲自过来见证一下真假。

大哥柳魁的两个孩子出生时,一个他还小不知道,一个他上学了不在家,这次他坚决不肯错过。

在柳魁背上折腾的柳侠看到鸡蛋,立马两眼放光地跳到炕边,鸡蛋烫,他呲牙咧嘴,却迅速的在炕沿上磕了一下,猴急的去剥皮,被柳魁给拿了过去:“等你剥完,就没啥可吃了。”

柳侠嘿嘿笑

柳魁细心的把鸡蛋剥了壳,才又递给他。

柳侠又趴回柳魁背上,在大哥舒服的摇晃下,笑嘻嘻的先把鸡蛋黄给掏出来吃了,把一块蛋清塞进柳魁嘴里。

柳魁偏着头躲:“大哥不饥,你吃吧孩儿。”

柳侠硬塞:“嗯~,你吃,我吃一个黄儿就……”

“妈呀——啊——”隔壁窑洞高亢的叫声打断了柳侠。

孙嫦娥和翟玉兰互相看了看,放下手里的活儿一起走了出去。

徐小红看着瘦弱,人却一点不娇气,今天肚子从清早疼到黄昏,她也只是安静的告诉了家里人一声,可能要生了,疼的都吃不下饭了,她还笑着安慰柳茂和家人:“没事,过了这一阵就好了,您先吃。”

可这会儿,她叫的比一般产妇都厉害。

柳茂不安地站在窑洞口,看着他妈和大娘,却不敢再问,几个长辈已经说了好几遍,女人生孩子都这样,一生下来就没事了,他这样心慌害怕主要是没经历过,头一回,以后就习惯了。

翟玉兰拍拍儿子的胳膊:“没事,茂,小红太瘦,骨盆窄,孩儿下来哩慢,您娘生幺儿时候,都第七胎了,还是生了快一天,屁股小哩人生孩儿都慢。”

孙嫦娥也笑着安慰柳茂:“没事儿孩儿,头胎都难生,外头这么冷,你去上屋等吧孩儿。”

柳茂又在外面等了好一会儿,没再听到徐小红不同寻常的叫声,才回了堂屋,他拍打着身上的雪说:“下大了。”

柳侠眼睛一亮,心满意足的对柳魁说:“大哥,我先睡了啊,一会儿二嫂生了你就叫我,我想第一个看小孩儿。”说完就脱了衣服钻进被窝儿里,跟在自己家一样,没两分钟就睡着了。

柳魁隔着被子轻拍着柳侠的背,满脸欣慰:下大了,明儿就不用去学了,幺儿他几个就能睡个好觉了。

半个小时后,徐小红又叫了起来,并且持续了几个小时,约莫凌晨三点的时候,孙嫦娥跑了进来,一脸惊恐,两手都是血:“难产,孩儿先看见哩是手。”

几个昏昏欲睡的男人一下都惊醒了,柳茂脸色煞白,大喊着“小红”跑了出去,在窑洞口滑了一跤摔出去老远,不管不顾的爬起来就冲进了东屋窑洞里。

柳长青按住了也要冲出去的兄弟,对柳魁说:“去帮您妈多烧点水端过去,给小红打几个鸡蛋,多放点红糖。”说完他走了出去。

外面大风裹挟着雪花,肆意乱舞,柳长青站在东窑洞的窗户外面对着里面问:“五嫂子,你看咋样?妞不会有事吧?”

柳家好几代了,都是阳盛阴衰,女孩子稀少,徐小红嫁过来后又勤快懂事,两家长辈都喜欢她,把她当女儿待,平日里喊她都是“妞”。

吴玉妮的声音疲惫而沉稳:“我正转着哩,孩儿不大,应该差不多,就是咱媳妇儿身子骨太瓤,骨盆也太小了,时间会长点。”

她是柳家岭周边十几个村子唯一有正当名分的接生婆,祖传的手艺,前些年还到荣泽里接受过赤脚医生培训,四十来年,经她手接生的孩子不计其数,经验非常丰富。

柳长青放下了心,回头看看同样松了口气的柳长春:“回去吧,明儿我叫您嫂子给五嫂子拿俩兔子就妥了。”

柳长春点点头一步一滑地回了堂屋。

这里的人没有去医院生孩子的观念,而且望宁卫生院就几间破房子,先生也没几个,说话还都死难听,说实话,那里接生先生的水平还不如吴玉妮,并且,到那里接生怎么也得五六块钱,这么多钱,够家里一群孩子上完初中的学费了。

男人们继续坐在窑洞里等待。

凌晨五点左右,外面传来一声高亢的鸡鸣。

睡的特别香甜的柳侠没有一点预兆突然坐了起来,高兴地嘿嘿一笑,抓起棉袄跳下了炕,趿拉着鞋子就往外跑:“生了,我听见了,我听见孩儿哭了。”

柳魁一把没抓住,柳侠已经跑了出去,跟着,外面传来微弱的婴儿啼哭声,如果不是提前知道有人生孩子,这哭声压根儿就会被忽视掉,实在太弱了。

柳茂欣喜若狂的声音传进来:“大伯,伯,哥,生了,小红生了,哈哈,生了.........”

男人们都出来了,站在柳茂两口子的那孔窑洞外,全都舒了口气。

柳魁提溜着柳侠把他给捉回来:“这么冷,你不怕给你哩小鸡儿冻掉?”

柳侠踢腾着两只脚挣扎,两条腿被雪映得白生生的:“你叫我去看一下呗大哥,咱妈都说了孩儿一生出来就叫我第一个看。”

柳长青不说话,熟练地帮大儿子把小儿子按住,柳魁勒紧了柳侠进屋:“女人生孩儿哩地方,男人不兴去。”

柳侠泥鳅似的往下秃噜:“为啥不兴?我又不看二嫂,我看孩儿哩。”

柳魁把柳侠按进被窝里:“看谁都不兴,一会儿咱妈就给孩儿抱过来了,到时候你随便看。”

柳侠踢腾腿:“我非这儿看,非这儿看,咱妈说了叫我第一个看哩。”

柳魁坐炕沿上按着他:“天快明了,你睡会儿吧孩儿,等五大娘给孩儿洗干净,大哥抱过来给你看,中不中?……啊……孩儿,你,你再踢腾我可打你……”

“柳魁,快,快回去给咱西屋哩门拆下来,叫小凌跟您福来哥也来帮忙,小红哩情况不老好,您五大娘怕会大出血,人得往公社送,”柳长青冲进来打断了柳魁,他干脆明白地说明了情况,把柳魁推到门外,又一把扯下柳侠的被子:“幺儿,去睡您四哥那屋孩儿,明儿不去上学了,搁家听您妈哩话。”

柳侠看着柳长青抱了被子出去,楞了一下,麻溜儿的套上棉裤棉袄也跑了出来。

院子里乱了套,徐小红已经不再嘶喊,刚生下的小孩儿也不哭了,柳茂嘶哑恐惧的叫声却一声比一声响。

翟玉兰围上了围巾,把架子车套上拉到了徐小红的窑洞门前。

孙嫦娥又抱出一床被子,不停地叮嘱她:“你啥也不用管,孩儿给我撇家就中了,路上千万别慌,有您大哥咧,没事。”

柳凌一边系棉袄的口子一边跑过来,吓得声音都在抖:“二嫂不会有事儿吧?”

他虚岁才十四,人也格外单薄,其实抬不了重东西,但是几十里的山路,还下着这么大的雪,走起来特别费劲,他就是中途换换手,让其他人能歇口气缓缓。

孙嫦娥看了眼东屋窑洞的窗户,十分肯定地说:“不会。”

西边坡上又跑过来一个身材壮硕的男人,一过来,二话不说就加入了忙碌的行列,他是柳长青的西邻居柳福来。

很快,徐小红就被包裹的像一只巨大的蚕蛹,用绳子固定在门板上抬了出来。

柳家岭到望宁的路即便是晴天,上坡的时候一个人也拉不动一辆空架子车,至少后面还得一个成年男人推着走才行,何况今天这样,架子车只能在下坡的时候借借力,多少省点力气。

柳长青看着柳长春、柳魁、柳茂、柳福来把人抬起来,柳凌和翟玉兰拉起架子车跟着,回头对孙嫦娥说:“你看好孩儿们,我得先走,去公社找找王书.记,要真是大出血,得赶紧往县医院送。”

公社书.记王长民有一辆破吉普,不止一次的往县城送过重病号;不过今儿这雪,不管啥车都过不去千鹤山……柳长青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柳侠拉着孙嫦娥的衣服,吆喝着对柳长青说:“伯,过上窑坡时候你慢点,那儿一下雪特别滑。”

“我知孩儿,幺儿,你搁家听话,别叫您妈.......”柳长青后面的话被淹没在风雪中。

——***——

柳侠坐在被窝儿里,浑身僵硬,木偶人一样,只有眼睛还算灵动,紧张地盯着旁边的小包裹。

挨着他左腿的小包袱里是个小孩儿,一脸褶子、粉红色的丑小孩,就比老鼠大一点点儿。

孙嫦娥去厨屋给吴玉妮做饭了,柳侠觉得自己身为小叔叔,理所应当得看着这个孩儿,所以他就一直这么盯着看。

其实,他觉得,自己既然是这小丑孩儿的叔,是长辈,就该抱着他晃晃才对,大嫂大哥和孙嫦娥他们抱着柳葳、柳蕤睡觉的时候都是晃来晃去的。

不过,柳侠不敢抱,小孩儿软乎乎的,柳侠的黑爪子上树、逮小虫儿,掏鸟蛋、打人、写字儿都特别好使,就是抱这个小孩儿他横竖不趁手。

“吱呀——”

门开了。

柳海端着两个碗进来:“咱妈说今儿咱都不去学了,叫你吃完饭就睡,你吃吧,我下去给四哥接上来。”

柳侠小心的挪开一点,把褥子撩起来一个角,柳海把碗放上去,柳侠说:“你问问咱妈,他咋一直睡,是不是得喂他点儿饭?”

柳海白了他一眼:“ 他哪会吃饭?他得吃奶,咱妈说一会儿等大嫂吃完饭过来喂他。”

柳蕤现在一岁半了,还没有断奶,大嫂何秀梅说冬天断奶孩儿太受罪,等春天天气暖和了再说,却没想到正好赶上给这个小的用上。

秀梅一推门,就被炕上的情况吓了一跳:“咦,幺儿,你会抱孩儿了? ”

柳侠此时靠在糊满报纸的墙上,身上包着被子,怀里的小包袱只露出一点红的绿的边,看见大嫂,柳侠用气声压着嗓子说:“他将醒,哭咧,我没法儿,只好抱着他晃晃。”

秀梅坐在炕沿上笑道:“我还以为你跟小孩儿们有仇咧,小葳、小蕤靠近你一点你就跑没影儿了,他俩哭死你都不带他们去摘一回柿子、酸枣。”她伸手接过柳侠怀里的小包袱,随意的掀开上衣,露出丰满的乳-房,把老鼠一样的小孩儿凑过去。

“咳、咳……嗯……啊……”小孩微弱的哭声响起来,丑脑袋还扭着往一边躲。

柳侠紧张地趴过来:“大嫂,你是不是噎着他了?”

秀梅伸手把柳侠的脑袋推开:“去,噎啥?还没挨着咧。”她把包小孩儿的小褥子又掖了掖,再次把自己的乳-头送过去:“来来,哦,吃咪咪了,好孩儿吃咪咪喽。”

“咳,咳,咳……啊……”小孩哭的声音居然更响亮了点,小脸憋的通红,看上去更丑了。

“咋样?吃了没?”孙嫦娥进来了,她怀里抱着柳蕤,后面跟着柳葳、柳海、柳钰。

柳钰和柳凌一个属相,比柳凌大几个月,也比柳凌身体更强壮,但他半个月前爬树喝轰柿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左胳膊骨折,现在还用木板固定着,所以送徐小红去医院的时候没喊他起来。

昨晚上他被勒令在自己的窑洞里老实睡觉,不许起来添乱,今儿早上醒过来时柳海告诉他,他才知道嫂子难产,他爹娘和哥哥可能连夜去县城的事。

秀梅为难的又调整了一下姿势:“不吃,奶还没挨着咧就哭,妈,不是说吃过了自己亲娘奶哩孩儿才会挑人吗,这孩儿是咋着了呀?”

孙嫦娥把柳蕤放在炕上:“有些孩儿生来就这样,幺儿也是;我去熬小米吧,喂他米油。”

柳侠问:“那会中?那又不是奶。”一边把爬过来准备去扒小孩儿的柳蕤用脚顶着肚子按在墙上,让他动弹不得。

柳蕤高兴的咯咯笑,以为柳侠在逗他玩。

“你也没吃几天奶,硬是用米油喂大哩,米油养人着咧。”孙嫦娥把柳葳也给抱到炕上,转身出去熬粥了。

小米粥熬了一个钟头,小孩儿就哼哼唧唧哭了一个钟头,等孙嫦娥把米油晾好,把一个调羹勺倒过来,用勺子柄沾着金黄色粘稠的小米油,放在小孩儿的嘴边,那孩子马上吸.吮起来。

“哎,他真哩吃,他这么小,咋就知道那是吃哩?”柳侠兴奋的不行:“妈,叫我喂他呗,我也会。”

孙嫦娥专心喂孩子,头也不抬的说:“小祖宗,你能安生会儿不?妈快使死了,我赶紧喂了孩儿去睡一会儿,晌午还得给您一群做饭咧!”

柳侠撅着嘴坐一边不高兴,不过连一分钟也没有,他就又凑过来看小孩儿吃饭了。

柳钰、柳海对着吃完就睡着的大老鼠手足无措,柳侠学着孙嫦娥的样子又把大老鼠抱在怀里,非常得意。

何秀梅是初中毕业,以前每逢天气不好、家里几个学生不能上学的日子,就由她或者柳魁给柳凌、柳钰讲功课,然后柳凌再给柳海、柳侠讲。

柳钰在学业上是个不靠谱的,和柳凌一班的时候,柳凌每次考试都稳居全年级前三名,他则是在倒数前三名里面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

柳海阴历七月生,比十一月生的柳侠大两岁多,农村孩子大多上学晚,当年,柳海该上学的时候正好虚岁八岁,柳长青拉着架子车,上面坐了柳凌、柳钰、柳海、柳侠和柳福来家的大儿子柳兆森,一起去望宁的公社小学。

柳凌、柳钰是正常开学,该上二年级了;柳海和柳森是第一天报名,他们这里上学报名的规矩是要数一百个数,数对了,证明不是傻子才让上学。

柳侠纯粹是跟着凑热闹的,结果到了公社的小学校,柳森数数数到十九就不会了,柳侠接下去一路数到一百,然后是大的小的一齐哭:柳森哭着不肯上学要回家,不要数数;柳侠哭着非要跟着四哥、五哥、六哥一起上学,不肯回家。

柳长青费了好大的劲儿,最后一人屁股上给了两巴掌,又花一分钱买了三块红薯糖,好说歹说柳森总算是留下了。

可柳侠软硬不吃,把柳长青手里的糖一巴掌拍飞,躺地上撒泼打滚、哭死嚎活的要上学,但他虚岁才六岁,学校老师咋也不肯收,最后柳长青一只胳膊拉架子车,一只胳膊夹着土猴一样又踢又打又嚎的柳侠回家,许诺明年一定让他上学。

第二年,柳长青早把哄孩子的话给忘了,可柳侠还记得,他就又故技重施撒泼哭闹了一番,终于如愿以偿地和三个哥哥一起去望宁上学了。

柳森坚持了不到三个月,天气一冷就回了柳家岭大队的小学校。

而柳侠,前两年由在望宁上高中的三哥柳川、两年后由从部队退伍的大哥柳魁每天早上把他背过上窑坡,黄昏放学再从上窑把他背回家,一直背到他上四年级。

其实,柳家岭大队有学校,在张家堡村头的一个大院子里,和柳家岭大队的院子挨着,那一排五大间当教室和老师办公室的窑洞,是柳家岭一带最好的窑洞之一。

学校的三个混合班囊括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全部学段,但柳长青却把家里的孩子都送到了望宁公社的学校。

柳长青九岁到开城当学徒,十七岁当兵,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后来因为母亲去世,父亲腿摔伤,他退伍返乡。

他见过外面的世界有多宽广,所以,虽然现在有户口的限制,他们这里又穷的叮当响,他还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尽可能的多见见世面。

望宁公社也很落后闭塞,但好歹每天都会有县城的两班车过来,有外面的人来来往往,好过自己村子几百几千年死水一般的寂静。

村子里除了他和极少数几家,都不愿意让孩子每天跑几十里山路受罪:去望宁上学又怎么样呢,学成个状元也得在这个穷山沟过日子,这是命。

三太爷是当年把柳长青带到开城的人,他的几个曾孙子时不时有一个过来和柳长青家的孩子一起上学,不过大多都没能坚持到上初中,就又回了柳家岭大队的学校。

外面的雪依然在下,柳侠怀里抱着只丑八怪大老鼠,靠着柳海的背,在秀梅娓娓道来的讲解声和柳葳、柳蕤的嚎叫声里进入梦乡。

再次醒来,窑洞里黑黢黢的,怀里的大老鼠没有了,柳侠迷迷糊糊叫了一声‘妈’,没人答应,他躺着继续迷糊。

过了一会儿,柳海进来了,点着了挂在墙上的煤油灯,柳侠这才看清楚,小老鼠就在自己旁边睡着。

“六哥,我老憋慌。”柳侠搓着两条腿呲牙咧嘴的说。

柳海赶紧把手里的馍放在窗台上:“我去给你提尿罐,憋住啊!敢再尿床叫咱妈捶你。”

柳侠睡之前喝了一大碗小米红薯稀饭,这会儿一泡尿尿了半天。

柳海把尿罐提出去倒了,又去给他端来了晚饭:“咱妈说你睡哩身上正热着,外面风大,激住了会受风感冒发烧,就搁这屋吃吧。”

柳侠咬了一大口红薯面馍,看看身边的大老鼠问:“孩儿咋吃?”

柳海趴在炕上看着大老鼠,想摸摸他的脸又不敢:“咱妈给他又熬了米油,才喂了。”

柳侠有点担心地问:“咱伯他们还没回来?”

柳海一脸忧愁地点头:“嗯,雪都一尺多厚了,咱伯他们要是送二嫂去县医院,今儿肯定回不来,这天,啥车都过不了千鹤山,咱妈跟大嫂也急哩不得了,不知二嫂咋样了。”

柳侠又看了看身边的大老鼠,轻声问:“六哥,难产大出血是不是会死?”

柳海吓一跳,往窗外看看没人才放心:“你听谁说哩?可不敢胡说,不吉利,要是咱妈听见非打你一顿不可。”

柳侠说:“俺班张长喜说哩,他邻居前年生孩儿时候死了,他听那些办事哩人说他妈是难产,大出血,血流完了就死了。”

柳海也有点害怕:“不会吧?咱二嫂……肯定不会死,她恁好,再说,孩儿都生出来了了……”

柳侠看看睡得香香甜甜的丑小孩儿,点点头:“嗯,二嫂肯定没事,咱孩儿肯定不会有后妈,后妈都可孬孙。”

柳长青家宽敞的院子一亩多大,一字排开五孔向阳的窑洞,都是门上带着半圆的亮子,旁边还开个大窗户的,十里八村还没有一家的窑能跟他们家比,这是他和老大柳魁花费三年多的时间慢慢改造出来的,全都是青石券门,玻璃是前年柳魁托了一个战友在县玻璃厂当厂长的哥哥弄来的,说是残次品,不要钱,其实只是上面有一点气泡或毛点,一点不影响使用。

西厢房是三间青石墙的大瓦房,,石头是他自己打的,红瓦是托了公社书记王长民在窑坡买的,光是从窑坡拉回来,在山路上来来回回折腾了半个月,房子盖成后,一个村子的人都眼热的不行。

这是他们附近十来个村子仅有的一所红瓦房。

最西边的窑洞是三个最小的儿子住的,前几年孙嫦娥每天早上都得从里面拉出尿湿的被褥来晒,这几年好多了。

西边比较远的地方还有一孔没有青石券门的小窑洞,是专门用来放柴火的。

离望宁大队不到十里的地方就是罗各庄煤矿,柳茂就在煤矿当合同工,可他们这里的人从来没有烧过煤,买不起,也运不进来,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专门放柴火的窑洞。

柳侠平时都跟柳凌和柳海睡在最西头的窑里,柳钰平时也都是在这里是和柳侠他们几个挤着睡,跟在自己家差不多,他是胳膊摔了后不方便,才临时回家住了半个月。

柳侠平日里不光白天折腾的家里鸡飞狗跳,晚上睡觉也不老实,早上孙嫦娥来叫他们起床吃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看到的都是柳侠光溜溜四仰八叉,把两条腿搭在几个哥哥身上的样子,她可真怕一晚上过去,柳钰的胳膊又坏事了,或者干脆躺在地上的样子,没办法才让受伤的柳钰回家住。

今天,柳长春家没一个人了,她就又让柳钰回来住了。

孙嫦娥是和柳长青结婚后好几年、在为柳长春操持婚事请本家另外几个婶子嫂子帮忙缝被子时才听她们说,柳长青和柳长春不是亲兄弟。

她当时心里十分震惊,也有点生气,气这么大的事丈夫居然这么多年都没跟她说过,是不是觉得她如果知道了会嫌弃柳长春。

但她当时没表现出来,等没外人的时候她才问柳长青怎么回事。

柳长青的回答让她非常意外,柳长青楞了好一会儿才说:“ 咱伯跟顺德叔是最好哩朋友,长春还不到两岁顺德婶儿就没了,他们家那一支人丁不旺,顺德叔没有其他本家了,他一个男人又不会带孩儿,长春差不多就是咱妈给养大哩,一年到头除了过年那一天,都在咱家里。

我比他大三岁,一直就是把他当亲兄弟哩,后来顺德叔病重哩时候不放心他,把他托付给咱伯,咱伯为了让顺德叔走哩安心,又叫我当着顺德叔哩面和长春磕头拜了兄弟。

我根本就没想过要专门给你说长春哩事,因为我早就忘了长春不是俺亲兄弟。”

孙嫦娥原来就是跟着柳长青把柳长春当亲兄弟待的,听了这话后心里的疙瘩一下就没了,她本来生气也就不是因为柳长春,而是因为觉得丈夫不信任自己,现在知道了事情完全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她也就释怀了。

柳长青和孙嫦娥对柳长春视若亲兄弟,柳长春对柳长青夫妇也视为亲人,所以两家的孩子从小就和一家人一样亲密,柳茂和柳钰就像当初的柳长春一样,几乎就是在柳长青家长大的,柳茂结婚之前都很少住在自己家,一直和柳川住在一起,直到柳川参军,他才慢慢习惯晚上回自己家睡。

柳钰也是除了吃奶的婴儿期,稍微大一点就一直在上面和柳凌他们一起,传统节日需要回家祭拜祖先的,仪式一完就会跑上来,翟玉兰一直说,她算是给孙嫦娥生了俩儿子,自己省心的啥都不用管,就等着听他们喊“妈”就中了。

吃过晚饭,孙嫦娥看着柳钰躺好睡下,又交待了好几遍柳海睡觉时警醒点,不敢碰了柳钰受伤的胳膊,才回自己住的窑洞。

柳侠今儿睡在东边柳长青夫妇的窑洞里,他把自己扒光钻进被窝儿里,被子上补丁摞补丁,都快看不出原来花红柳绿的图案了,但却不像其他山里人那样被头儿让脑油磨的明光,挨着身子冰冰凉。

孙嫦娥人干净,冬天再冷,一个月是一定要把被褥轮番拆洗一遍的,平时只要有太阳,被褥也要天天拉出去晒,看上去破旧的被褥其实厚实温暖。

孩子多,家里又没有多余的布票,也就没有足够的布给孩子做衣服,更不用说替换的裤头了,柳侠就一个裤头,小的时候爱尿床,第二天起来就没有穿的了,孙嫦娥后来就不准他穿裤头睡,他自己也乐得光溜溜的睡着舒服,慢慢的就成了习惯。

柳侠轻轻用指尖摸摸大老鼠的小脸儿,有点凉,他小心翼翼的把他往自己跟前挪了挪,伸出左臂,把大老鼠圈在自己的腋下:“这样就不冷了,哎,原来将生出来哩小孩儿真这么丑啊,哼,肯定不会都这样,我肯定没你这么丑,肯定没!”

作者有话要说: 您:当地话“你们”,不是尊称。

伯:音念“bai”,父亲。

大伯:父亲的哥哥,其他以此类推。

娘或者大娘、二娘:大伯的妻子,其他以此类推。

不太懂排版,就用文字的形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人物关系:

第一代

柳长青、孙嫦娥夫妇的五个儿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柳魁、柳川、柳凌、柳海、柳侠。

柳长青的义弟柳长春。

柳长春、翟玉兰夫妇的四个孩子:柳茂、柳云芝、柳玉芝 、柳钰。

当地风俗,一爷之孙的孩子都是家族大排行,柳长青和柳长春虽然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柳长青和柳长春视彼此若亲兄弟,两家关系十分亲近,所以他们两家的孩子也一起排行:柳魁、柳茂、柳川 、柳钰、柳凌、柳海、柳侠。

第二代

柳魁、何秀梅夫妇的儿子:柳葳、柳蕤。

柳茂、徐小红夫妇的儿子:柳岸。

其他

三太爷是柳魁他们这一辈的称呼,三太爷是柳长青爷爷的亲兄弟,即柳长青的堂爷爷,是当年带柳长青走出柳家岭去开城的,柳长青将此视为终身的恩情来报答。

六叔是三太爷的儿子,他的老六排行也是家族排行

这个不重要,以后出现的很少。

至于柳福来,都是柳家岭的,同宗同族,比较远的分支,和柳魁同辈,但已经不和他们这一支排序了,他称呼柳长青为“七叔”,因为柳长青在自己家族这一支的排行是老七。

柳福来的孩子虽然天天和柳侠他们一起玩耍,其实是要称呼柳侠他们为“叔叔”的,农村这种情况非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