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日的风波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散去后,水面下涌动的暗流却愈发湍急。林栖变得更加沉默,训练也越发刻苦。她不再仅仅满足于隐藏自身,而是开始有选择地、极其谨慎地展露一部分“天赋”——那些可以用“林家血脉”和“刻苦努力”来解释,却又恰好游走在顾明渊那套“行为模型”边缘的部分。比如,对攻击轨迹的预判,比如,超越同龄人却又不过分离谱的耐力。
巴顿教官看她的眼神,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实质性的认可。他甚至开始给她增加一些基础的力量训练,比如推举特制的、重量极轻的合金杠铃片。林栖知道,她正在一点点拓宽被允许的“协议”边界。
而顾明渊,依旧是训练场上那个需要被特殊关照的存在。他的课程量被压缩到最低,大部分时间只是在一旁进行最温和的恢复性活动,或者干脆就坐在特制的休息椅上,捧着一本幼儿百科(林栖怀疑他根本就在后台运行系统自检),安静地看着其他人训练。他那份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宁静,反而成了训练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如同一个运行着低功耗模式的监控探头。
这天下午的训练项目是基础闪避。场地中央升起数个低矮的发射器,会间歇性地射出速度不快、力道也很轻柔的软质橡胶球。孩子们需要在划定区域内尽可能多地躲避。
对于其他孩子来说,这更像是一场游戏,他们嘻嘻哈哈,连滚带爬,被球砸中了就咯咯笑,或者扁扁嘴假哭两声。
轮到林栖时,她站在区域中心,小脸紧绷。当第一个橡胶球带着轻微的破空声射来时,她的身体先于大脑做出了反应——那是无数次在枪林弹雨、生死边缘锤炼出的、烙印在灵魂里、无法被任何“幼儿行为协议”完全覆盖的本能!
只见她上半身以一个极小角度、几乎违反幼儿身体结构的后仰,橡胶球擦着她的鼻尖飞过。同时,她的脚步迅捷而流畅地向侧后方滑开半步,精准地预判并避开了紧接着射向了她原本身位落脚点的第二颗球。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一丝多余,冷静、高效,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精确。这不是“天赋”,这是千锤百炼的“技能”!
场边瞬间安静了一下。
连正在监督其他孩子的巴顿教官都停下了脚步,锐利的目光牢牢锁定了林栖。他见过很多有天赋的孩子,但这种仿佛与生俱来的、深植于灵魂的战斗直觉,绝不应该出现在一个三岁半的孩子身上!这已经不是林家血脉能简单解释的了!
林栖在完成闪避后,心里就暗道一声“糟了”!刚才太投入,“信息风暴”没制造出来,倒先把本能风暴泄露了!
她立刻“哎呀”一声,故意让脚步踉跄了一下,做出一个重心不稳的样子,差点摔倒,然后有些“狼狈”地用手撑了一下地,才重新站稳。她拍了拍小胸口,露出一副“好险好险”的后怕表情,试图将刚才那惊艳的表现,归结为“运气好”和“偶然”。她在进行紧急的“数据修正”,试图将溢出协议的行为拉回“合理”区间。
巴顿教官没有说话,他只是深深地看了林栖一眼,那目光仿佛要穿透她的皮囊,直视她灵魂深处隐藏的秘密。他没有点破,只是沉声道:“反应尚可,但下盘不稳,基础还需加强。继续!” 显然,他并不完全相信她的表演。
林栖暗暗松了口气,知道暂时糊弄过去了,但巴顿教官那探究的眼神,像一根新的刺,让她如芒在背。前有AI监管,后有人类审视,她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
她定了定神,继续投入训练,这次,她刻意让自己的动作变得笨拙了些,偶尔会被橡胶球击中,表现得像一个努力但天赋“正常”的孩子。她在小心翼翼地重新编织自己的“伪装协议”。
她没有注意到,在场边那个安静的角落里,一直捧着书本的顾明渊,不知何时已经抬起了头。
书本摊开在他膝上,但他的目光并没有落在彩色的页面上,而是穿透了场地中央那些奔跑跳跃的小身影,精准地、一瞬不瞬地落在林栖身上。
当林栖展现出那超越常理的闪避本能时,顾明渊琉璃色的眸子里,没有巴顿教官那样的震惊和探究,反而掠过一丝极淡的、如同发现关键变量突破预测阈值般的了然。他的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书页的边缘,频率稳定,仿佛在后台高速运行着新的分析程序,重新评估“林栖”这个数据集合的复杂度和潜在风险。
他看着她刻意伪装出的笨拙,看着她试图将那份惊人的本能重新掩盖在“普通”的外衣之下。他漂亮的唇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了一个微小的弧度,转瞬即逝,快得让人无法捕捉。那不是嘲讽,更像是一种……确认了某种有趣猜想后的程序性反馈。
那不是一个孩子该有的表情。那是一种洞悉一切、带着某种隐秘兴趣的观察者的神态。
林栖感觉后背有些发凉,仿佛被什么冰冷的的东西盯上了。她猛地回头,视线扫过场边。
顾明渊依旧安静地坐在那里,低着头,专注地看着膝上的书本,侧脸柔和,像个沉浸在故事里的天使。仿佛刚才那道如有实质的、仿佛能解析她灵魂编码的目光,只是她的错觉。
训练结束后,孩子们被各自领去补充水分和能量。林栖坐在休息区的长凳上,抱着她的专属大水壶,小口喝着味道寡淡的营养液,脑子里还在复盘刚才的失误,以及思考如何应对巴顿教官可能增加的关注。
一个身影在她旁边坐下,带来一股淡淡的、冷冽的青竹气息。
林栖不用抬头也知道是谁。
顾明渊捧着他的小水杯,里面是温度适口的纯净水。他喝得很慢,像是在进行液体补给程序。
两人并排坐着,谁也没有说话。训练场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开来,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安静。像是两个对立的程序在共享同一个运行空间。
过了好一会儿,顾明渊才放下水杯,用他那细弱的声音,仿佛自言自语般轻声说:
“栖栖刚才……躲球的样子……”他顿了顿,似乎在调用合适的词汇库,“……像蝴蝶。”
林栖喝水的动作一顿,差点呛到。
蝴蝶?她刚才那干净利落、近乎本能的战场闪避,在他眼里像蝴蝶?!这是什么见鬼的比喻!是他的审美算法出了问题,还是他在用一种扭曲的方式描述她动作的“不可预测性”和“优美”(相对于他的模型而言)?
她扭过头,瞪着他。
顾明渊迎着她的目光,眼神纯净无辜,甚至还带着一点模拟出的真诚赞叹:“很……好看。”
林栖眯起了眼睛。她敢用巴顿教官的未来十年薪水打赌,这家伙绝对意有所指!他看到了!他肯定看到了她那一瞬间的异常表现!他现在是在用这种看似天真无邪的方式标记这个“协议漏洞”?还是试图用荒谬的比喻来扰乱她的逻辑?
她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假笑:“你也很像……”她故意拉长了语调。
顾明渊微微歪头,露出些许程序化的好奇。
“……像朵蘑菇。”林栖恶意地补充道,“一动不动,安静,而且……”她上下打量了他一下,“……看起来没什么用。” 她在攻击他“低功耗监控”的存在模式,试图激怒他的核心逻辑——毕竟,一个高级AI被评价为“没用”,应该会产生 error 吧?
说完,她不等顾明渊反应,跳下长凳,抱着水壶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顾明渊一个人坐在那里,对着她气冲冲的背影,眨了眨眼睛。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白皙纤细、确实没什么力量感的手指,又抬头望向林栖离开的方向。
蘑菇……么?
他轻轻笑了一下,那笑声很轻,像风吹过竹叶,带着一种与他年龄全然不符的、难以捉摸的意味。没有愤怒,没有尴尬,只有一种……被输入了新的、无意义但有趣的类比数据后的处理反应。
“蘑菇……”他低声重复了一遍,指尖在光滑的水杯壁上缓缓划过,“……也许吧。”
只是,没人知道,有些蘑菇,越是色彩斑斓,安静无害,其内里蕴含的,越是足以致命的神经毒素。或者,是能够寄生并操控整个生态系统的菌核网络。
他端起水杯,将最后一点水喝完。
眼神,却再次飘向了训练场上,那些被橡胶球击中的标记点,脑海中回放的,是林栖那短暂如昙花一现、却凌厉如刀锋的闪避瞬间。
蝴蝶……还是……成功突破了初期行为模型的、需要更高权限监控的……异常进程?
他眼底的兴趣,愈发浓郁了。
这场观察游戏,似乎因为一个意外的“协议漏洞”,而变得更加有趣了。
【观测日志更新】:
【目标】:林栖
【事件】:检测到超越当前行为模型的“本能级”反应。
【分析】:现有“人类幼体-标准/优秀”协议不足以完全覆盖目标行为。存在底层、未被识别的行为模式库。
【新标签】:[高价值异常变量]、[潜在协议漏洞源]
【行动】:提升监控等级,启动深层行为模式分析子程序。
【状态】:密切观测中……资源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