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心渊照影 > 第24章 安魂之音

心渊照影 第24章 安魂之音

作者:山海逍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3:50:30 来源:文学城

夜色,如同一块浸透了浓墨的巨大绒布,严丝合缝地覆盖着沉睡的校园。艺术楼在这片墨色中静默矗立,轮廓模糊,唯有墙体上几盏应急灯散发着幽绿如磷火般的光晕,非但未能驱散黑暗,反而为其增添了几分诡秘。万籁俱寂,连平日里最寻常的虫鸣风声也仿佛被这厚重的夜吸收了去,只留下一种近乎凝固的、压迫耳膜的静。

沈清弦踏着这片死寂,再次来到了艺术楼顶层。他的脚步声被走廊里厚重的地毯吞噬,只有衣料摩擦的细微声响,证明着他的移动。与以往几次带着探查和不确定的心情不同,他此刻的步伐异常沉稳,目标明确。口袋里,那本深蓝色的硬壳笔记本隔着布料传来坚硬的触感,旁边是那个装着“净土”的小布袋,温润的气息隐隐透出,像一枚定心的砝码。

他停在老音乐室的门前,没有立刻动作。黑暗中,他仿佛能感受到门板后面,那盘踞了近八十年的悲伤执念,如同一个巨大而无形的茧,仍在缓慢而固执地搏动。他深吸了一口气,并非出于恐惧,而是一种仪式般的准备。然后,他掏出钥匙,金属与锁孔咬合的“咔哒”声,在这极致的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像是一根针,刺破了某种平衡。

门被推开,更浓郁的陈旧气息混杂着那股无形的哀伤扑面而来。沈清弦没有停顿,反手轻轻掩上门,将走廊那点可怜的幽绿微光也隔绝在外。室内几乎是全黑的,只有厚重的窗帘边缘,漏进几丝城市远方霓虹灯折射而来的、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彩光,勉强勾勒出室内那些蒙着白布的家具如同坟冢般的轮廓。

他不需要光线指引。凭借着前几次的记忆和江临那无形却精准的感知引导,他径直走向房间最深处,那架刻着“林晓雅”与“一九四三”的旧钢琴。月光似乎格外眷顾这个角落,一缕清辉恰好透过窗帘的缝隙,如舞台追光般,孤零零地打在斑驳的深色琴盖上,映出一片冷寂的光斑。

「能量场依旧稳定,但‘回响’的惰性循环已被我们之前的接触扰动。」江临清冷的声音在沈清弦脑海中响起,不带丝毫情绪,只是陈述事实。他的灵体如同融入了黑暗本身,唯有沈清弦能感知到那份凝而不散的、高度专注的警戒与支持。

沈清弦在钢琴前站定。他没有先去触碰琴键,而是先取出了那个“净土”布袋。解开系绳的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在进行某个古老的仪式。他倾侧布袋,将少许色泽温润、触手生温的土壤,轻轻倾倒在那片被月光照亮的琴板之上。细小的土壤颗粒与老旧漆面接触,发出几不可闻的沙沙声,在这死寂中却被无限放大。

刹那间,一股温和而坚定的安宁气息,以那小小的土堆为中心,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无声却迅速地扩散开来。它并不霸道,没有试图驱散或消灭什么,而是像一股暖流,温柔地渗透、包裹、中和着空气中那浓稠如墨的哀伤。室内那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肉眼可见地(至少在能量感知层面)被稀释、软化。这是来自土地庙地脉节点的、最纯粹的宁静之力,经由这“净土”为载体,于此地绽放。

随后,沈清弦才掀开了沉重的钢琴键盘盖。积尘在月光下如同微小的精灵般浮动。他将那本笔记本翻开,停留在那页记载着《百合幽韵》残谱的泛黄纸页上。乐谱旁,“未完成”三个字,像一道深刻的伤疤。

他调整了一下呼吸,在琴凳上坐下。脊背挺直,双手虚悬于那些泛黄、有些松动的琴键之上。他没有立刻开始,而是再次闭上了眼睛。这一次,他不仅仅是调整呼吸,更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勾连、去引导那源自土地庙地脉节点的、与他自身已有微妙共鸣的平和力量。这并非回溯,而是汲取其“静”与“稳”的特质。他感觉一股温厚的、如同大地脉搏般的能量,从足下隐隐传来,顺着脊柱缓缓上行,抚平了他内心最后一丝杂念,让他的心神变得如同古井之水,澄澈而映照分明。指尖也仿佛被注入了一种超越他本身琴技的沉稳与确信。

他睁开眼,目光落在乐谱上,又仿佛穿透了乐谱,看到了那个名叫林晓雅的少女,坐在同样的位置,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倾注心血于这些音符之上。

“林晓雅,”他对着前方空无一物的黑暗,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平稳,每一个字都如同落在玉盘上的珠子,在“净土”营造的安宁力场中回荡,“我听到了你的曲子,《百合幽韵》。”

他顿了顿,像是在给予对方反应的时间,虽然他知道可能并不会有语言的回应。

“现在,”他继续说道,语气郑重,“我试着,将它弹完。”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的手指落下了。

第一个音符响起——干涩、喑哑,甚至有些刺耳,与这静谧的氛围格格不入。但这生涩的琴声,却像一把钥匙,猛地插入了那凝固的时间之锁。

几乎是同一时刻,那熟悉的、哀婉的哼唱声,从钢琴内部,从周围的空气中,幽幽地渗透了出来。

然而,这一次,它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没有了那种令人心慌的空洞与机械重复,也没有了上一次被触发时的急切与激动。在“净土”气息的抚慰和地脉之力带来的、笼罩着整个空间的稳定场域中,这哼唱声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近乎庄严的平静。它没有干扰琴声,而是如同一个沉睡已久、终于被温和唤醒的灵魂,带着些许迷茫,却又无比专注地,开始跟随着沈清弦生疏却坚定的弹奏。

沈清弦全神贯注,摒弃了所有杂念。他的指尖不再仅仅是对着乐谱进行机械的复刻。在地脉之力带来的心神高度凝聚和“净土”安抚出的共情状态下,他全身心地沉浸在那份由音符传递出的情感漩涡之中——那是对故乡流水的思念,是对知音赏识的欣喜,是创作受阻的焦灼,是战火离乱的恐慌,是音讯断绝的无望,是所有一切最终凝聚成的、那化不开的浓重哀伤。

他捕捉着哼唱声里每一个细微的颤音和气息转换,感受着旋律内部那份挣扎着、寻求着出口与终结的强烈张力。他的手指仿佛不再是自己的,而是成为了连接两个时空、两种存在的桥梁。原本生涩的弹奏,渐渐多了一份流畅,一份理解。

他弹奏着乐谱上记录的部分,那哀婉的基调如同一条灰色的河流,在室内缓缓流淌。哼唱声始终相伴,音色空灵,情绪与琴声完美同步。

终于,来到了乐谱的尽头,那个象征着循环与未完成的休止符前。按照之前的模式,旋律会在这里断裂,然后退回起点,再次开始那无望的轮回。

但这一次,沈清弦的手指没有抬起。

在地脉之力赋予的、超越平常的乐感与心神引导下,在那份深刻共情所催生的直觉中,他的指尖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必然性,按下了接下来的几个音符。

这几个音符简单,甚至质朴,它们并非辉煌的终结,也非欢快的解脱。它们依旧浸染着《百合幽韵》固有的哀伤底色,像是一声悠长的、混合着无尽遗憾与最终释然的叹息。它们巧妙地承接了之前的情绪,却又为其赋予了一个方向,一个温和的、趋于平复的、如同落日余晖般宁静的收束。这不是林晓雅心中可能存在的、真正的终章,但这是一个符合乐曲灵魂的、能被其执念所理解和接受的——“句点”。

就在这补全的乐句从他指尖流淌而出的瞬间,那一直相伴相随的哼唱声,也随之扬起。它攀上了一个清越而圆融的音调,不再破碎,不再循环,而是完美地、圆满地,融入了沈清弦弹奏出的尾声之中。

两道声音——一道来自现世生者的指尖,带着理解与慰藉;一道来自往昔迷失的执念,承载着八十年的悲愿——在“净土”与地脉之力共同构筑的这片奇异而安宁的时空里,彻底地交融,和谐共鸣,共同为这曲《百合幽韵》,划上了最后一个休止符。

琴音落定,余韵在空气中缓缓震颤,如同涟漪扩散。

哼唱声,没有再次响起。

它在那完满的融合中,彻底地、安然地,消散了。

沈清弦能清晰地、几乎是肉眼可见地(在江临的感知视野中)“看”到,钢琴周围那凝聚了太久太久的、如同实质般的灰暗执念,在乐曲终了的刹那,如同被春风拂过的冰雪,寸寸消融,化作无数细微的光尘,在“净土”的气息和月华的清辉中,缓缓升腾,最终归于无形。那深刻的悲伤被抚平,那无望的循环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了无遗憾的、深沉的宁静。

盘踞于此近八十年的“往昔回响”,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彻底的释然与安息。

音乐室内,陷入了真正的、纯粹的寂静。不再是那种压抑的死寂,而是一种雨过天晴、万物归宁的清澈与祥和。只有“净土”残留的温润气息,依旧淡淡地弥漫在空气中,与从窗帘缝隙透入的月光交织在一起。

沈清弦在琴凳上静静地坐了许久,仿佛在确认,也在送别。直到那最后的余韵也彻底消散在空气里,他才缓缓起身,动作轻缓地,用那块褪色的绒布,将琴键重新盖上。然后,他小心地将倾倒在琴板上的“净土”收集起来,一粒不剩地放回布袋,仔细系好。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架在月光下沉默的钢琴,那刻着名字和年份的痕迹,依旧清晰,却不再散发任何不祥或悲伤的气息,它现在只是一件承载了一段过往的、普通的旧物。

转身,迈步。他的身影融入门口的黑暗,消失在走廊之中。

老音乐室的门,被轻轻带上。锁舌扣合的声音,轻微得几乎听不见,却仿佛为这段跨越了漫长时光的悲欢与执念,彻底关上了通往过去的门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