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后,众人回到407。
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再次如同潮水般包裹了沈薇。
她看着室友们各忙各的——
林姝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推算今日幸运方位和禁忌颜色,
孟清寒在调整保温箱的温湿度和气体参数,神情严肃,
苏晚在笔记本上绘制奇怪的布料结构图和剪裁示意图,旁边还标注着一些像是符文又像是专业术语的符号,
顾衍则试图在他的棺材板附近点燃一种味道奇特、像是混合了薄荷、陈艾和某种不知名木材的线香,说是安魂净气,但那股味道闻起来更像是什么东西潮湿霉变了,不仅没让人安心,反而有点呛鼻子。
沈薇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摆设,站在宿舍中央,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她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下去,至少得做点什么,哪怕只是观察,也不能像个局外人一样傻站着。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孟清寒的保温箱上。
出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本能,她对那种传说中的西汉古菌抱有极大的好奇以及一丝本能的恐惧。
她不敢靠太近,怕打扰到那些珍贵的厌氧菌落,但能透过保温箱的观察窗,看到里面培养基的颜色。
那是一种……不太健康的灰绿色,边缘似乎还有些许异常的、絮状般的浑浊,与她在实验室见过的标准培养基状态明显不同。
孟清寒正在记录数据,眉头微微蹙起,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对比着不同时间点的数据,似乎也遇到了什么难题,嘴唇抿成一条直线。
沈薇的心脏怦怦跳了起来。
这是个机会吗?还是一个作死的行为?
她犹豫再三,想起高中生物竞赛带队教授说过,科学观察需要胆大心细,合理的推测是发现的起点。
她鼓起勇气,尽量用平静、不带有任何评判意味的、纯粹探讨学术的语气开口:
“孟学姐,”她声音不大,确保不会惊扰到对方和那些休眠的菌落,
“冒昧打扰一下。我……我看那个培养基的颜色,好像……共生菌落的比例有点失衡?尤其是边缘的浑浊,有点像……需不需要稍微调整一下碳氮比,或者检查一下供氧的均匀度?当然,我只是根据普通微生物培养的经验瞎猜的……”
她及时补充,避免显得自己指手画脚。
一瞬间,宿舍里仿佛安静了那么零点几秒。
林姝洗牌的手顿了顿,饶有兴趣地看过来,眼神里带着看好戏的期待。苏晚擦拭布料的手也慢了一拍,侧耳倾听。
连靠在棺材板旁揉额角、试图屏蔽线香怪味的顾衍,都撩起眼皮,略带诧异地瞥了她一眼。
孟清寒猛地抬起头,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带着十足的警惕和审视,直直射向沈薇。
那眼神仿佛在说:你一个新生,懂什么?敢质疑我的培养方案?
沈薇被看得心里发毛,后背瞬间冒出一层细汗,几乎要后悔自己的多嘴和莽撞。
她是不是触犯了什么禁忌?
但孟清寒没有立刻反驳或斥责,而是迅速低头,调出保温箱连接的平板电脑上的实时数据流,手指飞快地滑动、比对、调取历史记录图表。
她的眉头越皱越紧,嘴唇也抿得更紧了。
几秒钟的沉默,对沈薇而言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她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跳在耳膜里鼓噪的声音。
终于,孟清寒再次抬起头,审视的目光依旧,但其中的警惕稍稍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惊讶和思索。
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冷光,语气依旧是那种缺乏起伏的平稳,但内容却让沈薇心头一跳:
“数据源可靠。”
她先是肯定了沈薇的观察,虽然没直接表扬。
“TJ-07号菌落近期的代谢速率异常升高了百分之三点七,乳酸代谢副产物积累超出阈值百分之零点五,确实超出了理想共生范围。碳氮比……上周调整后以为稳定了,现在看来,有可能仍是一个潜在影响因素。供氧均匀度……需要排查。”
她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沈薇解释。
她没有道谢,仿佛这只是纯粹的技术交流,不存在人情世故。
但紧接着,她做了一件让沈薇意想不到的事。
她从一个抽屉里取出一个空白的、印有标准表格的实验记录本和一支专用的绘图笔,推到桌子空着的一角,淡淡地说:
“你的观察力尚可。既然有空,可以帮我记录一下接下来72小时,每隔六小时的培养基色度变化(用这个标准比色卡)、菌落边缘形态(参照这份形态描述指南)以及箱内湿度波动吗?记录要求写在第一页。”
沈薇愣住了。
这不是热情的接纳,甚至算不上友好的橄榄枝。
这更像是一种……有限的、带有考察性质的认可。一个任务,一个她凭借自己那点微不足道的“专业”知识换来的、参与到这诡异日常中的机会。一个让她不再是纯粹旁观者的切入点。
恐惧依然存在,对未知的好奇也更加旺盛。
但在这一刻,一种更强烈的情绪涌了上来——一种找到了微小立足点的踏实感。
她不再是一个完全无关的、需要被量永恒憩息套装尺寸的陌生人了。
“好的,孟学姐。”
沈薇接过记录本和笔,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和……一点点兴奋?
她拿起色卡,凑近保温箱,开始第一次正式的、小心翼翼的观察和记录,神情专注,仿佛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实验。
身后,林姝吹了声轻快的口哨
苏晚的嘴角似乎微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
而顾衍,则重新闭上了眼睛,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他眉宇间那几乎凝固的烦躁似乎减轻了一丝,虽然脸色依旧难看。
407宿舍的清晨,依旧弥漫着塔罗牌、古菌、寿衣布料和安魂香混合的诡异气息,但沈薇的心境,已然不同。
她站在这里,用她的方式,开始尝试理解,并笨拙地、一步步地融入这个“不存在”于地图上的世界。
她的大学第一课,似乎从如何与一群“特殊人才”相处开始了。
我们的沈薇终于开始融入这个特殊的宿舍了[加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专业的微光与立足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