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楼前疯狂滋生的植物,在后勤处动用了大型器械、调配了更多人手,甚至请来了园林局的专家会诊后,总算被勉强清理出了一条通道,恢复了建筑的大致轮廓。
但那些被割断的藤蔓切口处,依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渗出晶莹的汁液,仿佛蕴含着无穷的、近乎顽固的生命力,让清理工作变成了西西弗斯式的徒劳。
校长的座驾更是被小心翼翼地移植到了后勤仓库,等待进一步的专家会诊,成为了校园里一则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趣谈,衍生出无数版本。
然而,对于407宿舍的众人而言,趣谈背后是日益沉重的压力和无形的指责。
孟清寒几乎将自己完全封闭在了数据的世界里,宿舍里常见她对着平板电脑上闪烁的曲线和密密麻麻的参数一坐就是数小时,连吃饭都是匆匆扒拉几口。
她试图构建更精确的模型,找出那个活性峰值的精确诱因,并预测后续可能的影响,但变量太多,未知领域太广,进展缓慢。
沈薇协助她监测着保温箱,忧心地发现TJ-07的活性基线虽然从峰值回落,却稳定在了一个比实验前明显更高的水平,仿佛被永久地激活了。
菌落颜色也呈现出一种不祥的、过于饱满的灰绿色,边缘的绒毛状突起更加明显,像是一层细密的灰色丝绒。
“孢子……”
在一次深夜的数据核对时,孟清寒眉头紧锁,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低声对身旁的沈薇说,声音带着疲惫,
“活性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极微量孢子随气体交换逸出。虽然我已做了最高级别的物理和能量双重密闭处理,但……”
她没有说下去,只是摇了摇头,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担忧。
这些来自西汉的古老微生物,其生存策略、传播方式以及对现代环境的适应性,可能远远超出了现代实验室的常规认知和安全预案的范畴。
真正的混乱,并非在喧嚣的、已被暂时控制的户外,而是在本该最宁静、最秩序井然的知识圣殿——图书馆,悄然降临了。
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区,位于建筑背阴的一面,为了保存那些脆弱珍贵的文献,常年保持着恒定的低温和湿度,通风系统相对老旧,空气流动缓慢,带着一股陈年纸张和油墨混合的特有气味。
那些肉眼不可见、轻盈若尘的TJ-07古菌孢子,随着空气的微循环,如同隐形的幽灵,悄然在此聚集、沉降,浓度在无人察觉的日夜里,达到了某个奇妙的、足以引发变化的临界点。
于是,一个平静的下午,一场无声的、诡异的舞台剧,在埋头苦读的学生们中间,毫无预兆地拉开了帷幕。
一个戴着啤酒瓶底般厚重眼镜、面前摊开着《量子力学难题集萃》和泛函分析习题集的物理系知名学霸,正奋笔疾书的手指忽然一顿。
他缓缓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目光迷离地落在了旁边空位上不知哪位同学遗忘的一本精装《雪莱诗选》上。
那诗集封面是深蓝色的,烫着银色的花体字。
他伸出因为长期握笔而带着薄茧的手指,极其轻柔地、近乎虔诚地抚摸了一下诗集磨砂质感的封面,
然后,用一种与他平时刻板、快速、带着公式化简洁的语调截然不同的,带着咏叹调般的、婉转悠扬的声音,深情地朗诵起来: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他旁边的同学,笔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嘴巴张成了O型,仿佛看到了薛定谔的猫同时既死又活还跳起了芭蕾。
几乎同时,隔着一张宽大的、散发着木质清香的实木书桌,一个穿着素雅棉麻长裙、气质文静、正对着一本砖头厚的《〈诗经〉毛传郑笺研究》蹙眉思索的文学系女生,猛地站了起来!
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响声。
她一把抢过邻座一个肌肉结实、正在休息时锻炼握力的体育生带来的沉重哑铃,笨拙却异常努力地试图弯曲手臂,展示她那并不存在的二头肌,
脸上泛着奇异的、兴奋的红晕,嘴里清脆地喊道:
“知识就是力量!但肌肉更是硬道理!看我的!”
体育生看着自己空荡荡的手和眼前这颠覆性、近乎惊悚的画面,彻底懵住,大脑CPU瞬间过载。
更令人尴尬的是一对躲在角落书架后,正因为假期旅行计划而低声争吵的情侣。
女生气得眼圈微红,男生一脸不耐烦地抓着头发。
忽然,两人像是同时被按下了暂停键,又像是被无形的丝线操控的木偶,争吵声戛然而止。
下一秒,女生眼神变得温柔似水,仿佛盛满了蜜糖,男生则满脸愧疚与深情,像是瞬间参透了爱情的真谛。
他们开始互相夸赞对方的优点,声音不大,却因阅览区的寂静而清晰可闻:
“亲爱的,你认真规划行程的样子真迷人,逻辑清晰,考虑周全,是我太固执了。”
“不不不,宝宝,你生气时嘟嘴的样子都那么可爱,是我不够体贴,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
周围几个原本竖着耳朵偷听或者试图屏蔽噪音的同学,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纷纷低头假装看书,眼神却忍不住往那边瞟。
小小的古籍阅览区,陷入了一片诡异而混乱的场面,仿佛一场荒诞的即兴戏剧。
虽然这种性格互换只持续了十到十五分钟,当事人也如同大梦初醒般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对自己刚才匪夷所思的行为只有模糊的记忆,
只是在对面以及身边人的口中得知时,却羞耻且难以置信。
但这短暂的混乱,已足以在目击者心中投下巨大的恐慌和无数问号,并在口耳相传中迅速发酵。
青木最喜欢那个举哑铃的女生,你们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无声的孢子,混乱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