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武媚天下 > 第4章 既然来之且安之

武媚天下 第4章 既然来之且安之

作者:花痴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2-12 21:27:59 来源:文学城

我就这样站在了这位夫人的厅前。仔细看来,她除了显得年轻,还雍容优雅,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这或许就叫做气质吧。在她身旁站着两个女孩,高个子的那个体态婀娜,锥子脸,丹凤眼,另一个看起来纤巧柔弱,一双眼睛倒是又大又亮,总之都是标准的美人胚子。那是她的女儿吧,从她们身上隐约能看到她年轻时的模样。

杨夫人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我面前说道:“我相信佛祖的启示,你便是上天赐给我的有缘人,做我的女儿如何?”她的声音充满了母亲的温柔,一刹那间竟然让我产生了错觉。我已经多久没见过妈妈了?

“如何啊?”杨夫人望着我的眼睛,投来探寻的目光。

我还有选择吗?在这个世界上我迫切需要一个身份,一个让我得以存活的身份。于是,我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

杨夫人笑了,“那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儿了。当然,如果有一天你的记忆恢复了,想要回到原来的地方,我就会送你回家。”

那样最好,我心里暗想,本来这就是权宜之计,我要留下来找到回家的办法。

杨夫人拉过自己的两个女儿说道:“这是我的大女儿,凤娘,十六岁;这是我的小女儿莺莺,十三岁。对了,你可还记得自己叫什么,多大了吗?”

当然记得,而且我很喜欢自己的名字,老爸研究唐史的时候说他最喜欢一代女皇武则天为自己独创的名字,日月凌空,那是何等气势,于是就用这个字给我取了名。

我可不想在这里被叫成什么花啊鸟啊的,名字当然还是自己的好,于是便果断地答道:“李曌,十四了。”

“李——”杨夫人迟疑了一下,然后似乎是自言自语道:“原来如此啊——”

怎么,难道说我姓李又让她多想了?对哦,虽然在我们的时代李姓是个很常见的姓氏,可我怎么忘了这是在唐朝,天子就姓李,连太上老君都姓李,看来这回杨夫人是更要认定我大有来头了。对了,我怎么知道太上老君姓李的?

我正胡思乱想,却听杨夫人问道:“不知这zhao 字怎么写啊?”

我连忙回过神答道:“就是日月——”我笨啊,老爸说这是武则天给她自己起的名字,独创的字,他们怎么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哦,是朝啊。”杨夫人应声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是个好名字。不过,我自然认你做了女儿,你就要跟凤娘、莺莺她们一样。从今天起你就是前定州都督武士彠之女,你的名字叫武朝。”

“武朝,”我在心里默念着,“还不错啊,朝露待日晞,似乎还挺有意境的。等等!武朝,武曌!我是武曌?这不是武则天的名字吗?这是唐朝,我是武曌?难道说我是……这怎么可能?不会的不会的!”

我发誓,如果说我有后悔自己不好好读书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我真的是痛心疾首。但凡我对历史稍微敏感些,就是老爸天天在身旁叨叨,我也应该已经通晓唐史了,那我就一定知道武则天的身世背景。

“慢!淡定!”我对自己说,“我是武朝,不是武曌。这只是个巧合,巧合而已。”我如此说服自己,没想还挺管用,我就这样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

话说这回到古代也还不错,不用上课,不用考试,自然也不必整日为分儿挣扎为分儿愁。没有啤酒瓶底的教导主任,没有更年期的班主任,没有整天盯着找老师打小报告的班干部;梳妆、打扮、研究服饰美容反而是女儿家的正经事。

我虽没有什么好运气当上富家大户的千金小姐,如今的小康生活倒也过得舒心。武家两姐妹应该已经从杨夫人,不,应该说是母亲大人那里听说了我的事情,对我也是十分友善,倒还真有点亲姐妹相亲相敬的意思。

既然来了,这回去的事情也还没有头绪,不妨暂且享受这难得的时光,过几天无忧无虑的日子再说。

这武家的日子虽说吃穿用度都还周全,但毕竟人丁稀少,下人也只有一老一少两个,所以我和凤娘、莺莺平日里也要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事。凤娘喜静,不大爱出门,整日窝在房里做些女红针织,莺莺身体娇弱,总是小病不断,还怕晒太阳,也就不怎么出门。所以我就时常帮着木头做些外出跑腿的事情,这倒恰恰合了我的心意。

还记得第一次走在长安城的集市上,我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和喜悦。这就是大唐的街市,好一派繁华景象,难怪世人都称太宗为千古圣君,赞颂他的贞观之治。我的历史也不算差嘛,还知道“贞观之治”,我的脑袋不由自主地歪歪了起来。

走在熙攘的人群中,我盯着来来往往的路人,仔细打量他们的衣着装扮,再对比着影视剧里看到的,心里暗自品评着,觉得十分有趣。不过,真正让我大开眼界同时又有些吃惊的是大街上来来往往有许多女子,她们或经营生计,或逛街游玩,无论与男子并行还是与人交谈都落落大方,毫无遮挡避讳。

我甚至还看到过衣着华丽的贵族小姐和侍女一同骑着马穿街而过,这与我过去脑海中那些裹着小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代女人的形象大相径庭。原来在唐朝女子的地位不低嘛,到底是大唐盛世,代表女同胞先赞一个。转过街角,我还碰巧看到一个妇人在责骂她的丈夫,虽然不知道为了什么事,但是那彪悍样子刹那间让我以为自己已经回到了二十一世纪呢。待我回过神来,便已止不住笑弯了腰。

我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和新生活,别的不行这适应环境倒是我的强项,可与此同时初来乍到的新鲜劲儿也就随之很快消失了。

这是古代,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我托着腮帮望向窗外,一棵柳树上停了一对黄鹂叽叽喳喳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我脱口而出,“唉!”

“好端端的,姐姐叹什么气啊?”是莺莺。我回过头,见她坐在榻前一只手拿着一卷书支在下颌上,正笑盈盈地望着我,“姐姐刚才吟得那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十分生动,我刚把耳朵竖起来想听下面接什么,姐姐倒叹起气来了。”

“唉!”我索性又叹了一口气,“好无聊啊!你们就不觉得闷得慌吗?”

“闷哪?”凤娘抬起头瞟了我一眼,然后嫣笑着说“觉得闷就来帮帮我啊!”说着又垂下头飞针走线起来。

我走到近前,看着凤娘手中的线在绸缎上飞舞,开出一片姹紫嫣红,赞叹之余说道:“刺绣我可不行,我连针都拿不稳。”

凤娘笑道:“看来我们家又多了一个不懂女红的女人。”

“那又如何?”莺莺插嘴道,“刚才听朝姐姐吟诗就知道我们家又多了一个出口成章的才女!”

这句夸奖说得我一个汗哪,回头我要是再背两首李白的诗那还不被她们惊为天人?等等,李白、杜甫、白居易都还没出生的吧?想到这儿,我又忍不住笑了。

“姐姐快说说,你平日都读些什么书?”莺莺此时已经在用有些崇拜的眼神看着我了。

我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本来也就语文还过得去,可到了这里也基本变文盲,她们读的那些书莫说认得怕是大多我听都没听过吧!于是我只好笑着反问道:“妹妹都喜欢什么书啊? ”

莺莺将我拉到书架前给我一一展示,哪些哪些是她几岁几岁读的,哪些是她钟爱的,哪些是她准备读的。我刚想赞叹她小小年纪竟然已经读了这么多书,她却开口道:“等把这些都看完,我就有理由向母亲讨她的藏书来读了。”

“母亲的藏书很多吗?”我好奇地问。

“当然了。母亲自幼饱读诗书,她的藏书不仅丰富,还有不少孤本呢。”莺莺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崇拜和向往。

这时凤娘说话了:“是的。听闻母亲打小就不喜欢女红针织,偏爱文史书籍。她总说莺莺就跟她年轻时一个模样。我就不行,能识字就不错了,让我读书就跟逼着你们做女红一样,是断然做不来的。”

我一边跟这对姐妹说笑,一边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翻了两页。是《史记》,记得老爸之前总说要我抽空读读这些书,课本上也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然无事可做,那就继承一下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吧。

于是,和莺莺凑在一起读书识字成了我打发无聊时光的必修课,却发现原来读书也能成为一种消遣,尤其是古代的那些传奇异志竟也像看偶像剧一般让人着迷。如此一来,即使有朝一日我穿了回去,总算也没白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