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塞外,风烟三万里。
黄沙在暮色中沉淀,漠漠朔风掠过鸣沙山的脊线,拂响莫高窟檐角的铜铃,声音悠扬而婉转。
陇西八月,白昼依旧酷热,但黄昏降临得更早。连绵起伏的沙丘被夕阳浸染成赤金,又在铜铃的余韵中褪作青灰。高远的苍穹笼罩着四野,熔金般的落日缓缓坠下,衍生出一种无法形容的壮美,令人目眩神迷。
暮色边缘,一线模糊的轮廓缓缓浮现。
那是一支由十余人组成的驼队,几乎隐没在天际灿亮的金黄中,驼步稀疏而拖沓,随落日的余晖逐渐趋近,越来越清晰。
这一行人自中原而来,从兰州出发,以重金雇刀手护随,经掖口,出酒泉,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直抵敦煌。七日前,他们在雁门关外突遭沙暴,不但人马辎重被冲得四散,随身货物也被沙匪洗劫一空。出发时浩浩荡荡的百人队伍,如今只余寥寥十数。
领头的骆驼上是个鹰眼汉子,身材壮硕,目光如炬,忽地坐着身子,呸了一声吐出满口黄沙,兴奋地扯起嗓子大喊,“敦煌!敦煌到了!大家都跟紧了,前头就是敦煌了!”
众人精神大振,敦煌一到就有希望了,无论此前的损失如何惨重,只要进了敦煌城,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人们不约而同地勒紧驭绳,催得驼铃急促,蹄疾如雨。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一名取辉煌盛大之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坐落于河西走廊的入口。
自汉使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来,敦煌就成为这条苍茫古道上的咽喉锁钥,控制着西域和中原的交通命脉。每一年,无数驼队从这条路上经过,连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
次首的骆驼上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面容清俊,带着三分病容,随男人的话向远方眺望,忽然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城内似乎很热闹?”
驼队的引路人心头一震,相隔数十里,这人居然能听见城内的动静?
男人外号老易,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刀客,在这条古道上已经来往了二十载。他回头一瞥,凌厉的目光迅速掠过年轻人未经风沙的脸,一双干净修长的手,以及年轻人的白衣锦袍和绿玉蹀躞带。这般形貌,绝非普通商旅。
只一眼,老易便有了计较,不动声色道:“郎君好耳力,今日是敦煌一年一度的大傩礼。”
年轻人眸色渺远,似有不解,“傩礼是驱邪祈福的古礼,城内的动静为何如此喧腾?”
老易的语气有些复杂,“敦煌的傩礼不同别处,城内必然又在绞杀大光明宗信徒祭天。”
他口中的大光明宗起源于大食,又称大食法,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前朝时大食吞并波斯,大光明宗经西域三十六国传入中原,在民间盛行,如今已发展出万千教众,连武林中也出现了相关势力,与中原各大门派逐鹿江湖。
同行的另一名刀客听得“大光明宗”四字,神色一厉,恨声道:“杀得好!这些天杀的魔徒,活该全下地狱!”
他与老易年纪相仿,魁梧的身体肌肉虬结,皮肤呈现一种粗粝的古棕色,鹰隼般的眼眸锐利而冷漠,右边一道深长的疤痕,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老易叹了一声,对年轻人解释道:“十五年前,老俞与我去莎车送货,同行的儿子年仅十三,被大光明宗的长老强行掳走,他右眼的疤就是那时留下的。
老俞咬牙切齿,“只怪先皇受魔徒蛊惑,举国推行邪教,令其在中原立稳脚根,否则何至于到今天仍剿灭不净!”
老易安慰道:“如今天子采纳了齐北王谏言,诏令普天下灭明,官府剿灭,江湖围攻,待其彻底覆灭之日,定能寻得你儿子的下落。”
年轻人将二人的对话听在耳中,眉尖微蹙,声音透出真切的悲悯,“长安已斩了六批明宗信徒,不料敦煌亦如此。西域三十六国信仰大光明宗,敦煌与之毗邻,我原以为这里会好一些。”
老易讶了一刹,惊觉自己看走了眼。“郎君自长安来?”
年轻人微微颔首,道了一声,“是。”
老易再次打量起年轻人,目光掠过他略显失色的唇,透着苍白的肌肤,语气流出三分讥诮,“郎君是读书人?对天下大事似乎了解不少。”
驼队渐近敦煌,城墙烽燧遥遥可见,年轻人眸中微澜一漾,淡淡道:“家父素来关注丝路之事,我也曾耳闻一二。”
老易咧开嘴角,露出满是砂砾的黄牙,“郎君心善仁厚,应是读过不少圣贤书。但在敦煌,心善之人活不长。城主有令,凡是大光明宗之人,见之即杀,绝不姑息。”
年轻人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仿佛信口而问:“如今敦煌可还有大光明宗信徒?”
“有,不过已经很少了。”生满老茧的手甩了甩驭绳,老易不紧不慢地回答,“敦煌一年一度的大傩祭祀,就是为了震慑那些藏匿城中的邪教魔徒。”
沙尘随狂风飞入口鼻,年轻人呛咳起来,语声似有一丝不忍,“堵不如疏,敦煌如此高压,或可震慑一时,终究不是良策,长此以往,非但不能根除祸患,恐怕还会激化大光明宗与中原的矛盾,令西域各族彼此离心,伤及各国商旅与王廷威信。”
一番话引得所有人全看过来。
“郎君这话说得不妥,”老俞抽了抽鼻子,话语似在平述,又似暗含责备,“大光明宗在三十六国横行多年,被他们所杀之人何其无辜?敦煌灭明已是大势所趋,郎君一个文弱公子又能改变什么。”
黄沙贴地席卷,升起弥漫的尘雾,悬挂在驼峰两侧的铃铛在晚风中摇曳,抬头望去,敦煌的轮廓已在视野中逐渐显现。
年轻人轻轻开口,像是自语,又像是回答,“若我想试试呢?”
风声鹤唳,将他的话语吹散,周围的人或许没有听清,或许听到了也只当书生妄语,并未在意。那话语没入黄沙,也飘向近在咫尺的敦煌城。
——若我想试试,凭一己之力,扭转这乱世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