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的夫君是逆贼 > 第3章 乱世

我的夫君是逆贼 第3章 乱世

作者:立夏焱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1:24:50 来源:文学城

马车在薄雾缭绕的街巷颠簸前行,辚辚作响惊碎晨光。

少年将马鞭甩出清亮的鞭哨,惊得辕马鬃毛飞扬,“攻城就攻城,杀平头百姓算什么英雄?”

“五日前姜九带领黄巾军横扫苍梧水寨,那些血葫芦都推上城头啦!”

“那姜九,这么可怕?”

姜九本也是贫民出身,十五岁被虢兴收为义子。

十七岁那年,姜九初掌兵权,临危受命,率领仅有五百黄巾军旧部,进攻被朝廷重兵占据的豫章。

彼时的豫章,乃江南重镇,物资丰饶、地势险要,由朝廷名将镇守,麾下精兵一千有余,士卒皆身披重甲、纪律严明,战力远胜于流寇起义军。

而姜九手下,不过是一群衣衫褴褛、兵器简陋的农民军,人数更只有敌军的零头。

旁人皆言这是以卵击石,是送死的命令。

姜九没有选择正面强攻,而是连续三日设伏于豫章南门山林之间,命士兵白日隐匿、夜间扰敌,火攻、奇袭、伪撤连番使用,令朝廷军队疲于奔命、防不胜防。

第四夜,他故意放出假情报,诱使敌军将领亲率一千兵马夜出追击,却陷入姜九布下的山林陷阱中。

伏兵四起,火箭齐发,敌军阵脚大乱,惨叫连天,将领中箭坠马,全军瞬间溃散。

与此同时,姜九亲率主力趁乱攻打空虚的豫章城,破城而入,一夜之间,战局逆转,朝廷重镇豫章失守。

消息传出,震惊朝野。

黄巾军内部一片哗然,无不惊叹姜九年少却胆识过人,用兵如神。

豫章一役,以少胜多,姜九横空出世,名声大噪,让敌军闻风丧胆。

经后数年,姜九带兵南征北战,大小战役数百场,从无败迹,收复十余郡县。

数天前,姜九打下苍梧水寨,不降者杀之,并把重要将领的头颅悬于城门示众,为震慑朝廷军队。

打下苍梧水寨,以此为跳板,姜城便成囊中之物。

若姜九真能打下姜城,就真成了黄巾军头号功臣。

反观如今的姜城,城防早被贪腐侵蚀得千疮百孔。

军械库中本该存放的五千张硬弩,实存不足半数,箭矢多以芦苇充数。

守将每日沉迷宴饮,将职位明码标价,兵将统领竟由文吏捐纳所得。

当黄巾军的部队距离姜城已不足三十里,驻军仍在为粮饷克扣问题械斗。

下层士卒长期领不到足额军饷,为了换取口粮,竟真出现了“铁甲换粟粮”的荒诞场景。

朝廷的**统治已然烂到根儿,各路诸侯义军揭竿而起,乱世已定。

木兰从后推了推弟弟的肩膀,“咱快回家吧!爹还等着药呢!”

经过数日的舟车劳顿,乌篷车停在一座百年老宅前。

姚木兰下车,面前的宅邸轮廓在暮色下镀上了暖色,飞檐斗拱,门前的石狮子表面稍有磨损,却依旧威严。

青石台阶缝隙里钻出的野草漫过木兰的裙角,她仰头望着门楣上写着“姚府”的匾额,金漆剥落处露出苍白的楠木底色。

东墙的琉璃漏窗碎了两块,露出后面疯长的爬山虎,碧绿的藤蔓正沿着描金梁柱攀援而上,令人一见便知其曾经的显赫。

弟弟推开阶前半掩的兽头铜环,惊起几只夜宿的麻雀。

--

药香在房间内盘桓不散,八仙床褪色的帐幔内传来咳嗽,像破旧风箱在拉扯。

“姐弟俩回来了?咳咳咳……”父亲姚文正的声音混着痰音,“谢天谢地呦!”

“爹,我俩回来了,还带了药。”姚博延大步走到床边。

金线绣的云纹床幔簌簌抖动,枯槁的手从里面探了出来。

姐弟俩同时去扶,父亲缓缓坐起身。

弟弟忙着掀起青花药罐:“爹,这药是我姐从城外的名医求哪儿来的......”小心翼翼地把药汤端到父亲面前。

“本想请名医过来给爹爹看诊,无奈世道乱,没人肯冒这份险……”木兰收拾着药碗。

暮色从龟裂的槅扇窗渗进来,廊下两盏羊角灯亮起,父亲浑浊的眼珠转向虚空,“这些天听到外面动静不小……棒子叔说,有好几家都搬走了……”

“哪止好几家?都搬空半个城了……”姚博延心直口快地说了句。

“爹,你身子没养好,操心这些干啥?”木兰给弟弟使了个眼色,边说边接过药碗递给青莲。

姚父枯槁的面皮泛着青,眸色中浸满疑惑与思虑,“咋都搬走啦?”

姚博延却完全没看明白姐姐的暗示,继续说道,“那些平头百姓是怕黄巾军闯进姜城,往后的日子安生不了。可我们这次回来遇到黄巾军,还帮……”

姚文正浑浊的眼珠震颤,嘴角抽搐着扯出问询,“啥?你俩遇到黄巾军?”

“别胡说,闹得爹不安生。”姚木兰顺势接过话茬,手肘撞了撞弟弟,“押货路上遇到点小麻烦,黄巾军帮忙摆平了。”

“什么事儿?”木兰抓住父亲的手抖得不行。

“不是啥大事儿,要不咱俩能好好地坐你跟前么?”听到姚木兰的宽慰,姚文正表情才松泛了些。

“儿呀!黄巾军可不是善茬,咱家招惹不起呦!”姚文正抓住木兰的手,紧了紧。

“爹寻人把这老宅给卖了,家里的铺面也顶出去,讨点银子,把下人打发了,咱家也要搬去京城。”

“搬走?为啥?”姚木兰对姚文正的决定感到错愕。

“如今这城里不太平,黄巾军闯进来后更是不得安生……”姚文正忧心忡忡道。

见姚木兰迟迟不表态,姚文正又说道,“爹一直跟京城的叔父有联系,给咱找个安身之处不难。”

姚木兰摇了摇头,劝慰道,“爹,女儿觉得没必要远迁京城。一来人生地不熟,二来……”

她又故意压低了声线道,“朝廷昏聩,贪官横行,咱背井离乡地搬过去,能捞着什么好?”

“可不敢乱说。”见女儿不同意,姚文正有些急了,“京城乃天子脚下,到哪儿咱家才得保平安呐!你不用操心,只管收拾行装,其他的爹自会安排。”

“爹,你是怕黄巾军会伤害咱平头百姓才急于北迁?”姚木兰的话正中姚文正的心思,他轻叹了口气。

“当今乱世,保命为上。”

姚木兰闻言,说道,“正因要保命,咱才不能贸然北迁。外面群雄割据,女儿怕咱们还没到京城,咱们全家则会死无葬身之地……”

姚文正听了女儿的话,思虑更甚。

如今乱世,诸侯叛军割据。

姜城易守难攻,外面有多少人对这座城虎视眈眈。若离开了姜城,他们一家几口便像流落的孤雁,凶多吉少。

一直沉默的姚博延开口,“我绝不搬去京城。”

“博延,别胡闹。”姚文正的眉头蹙得更紧,语带哽咽道,“黄巾军攻打姜城,又会面临一场生灵涂碳。为父不怕死,你们姐弟俩有什么闪失,我怎对得起你们九泉之下的娘呀!”

姚文正情绪有些激动,姚木兰上前抚着他的背,劝慰道,“爹,乱世之下,众生皆如蝼蚁。我和博延也已经长大成人,是时候该咱姐弟保护你了。”

姚文正面露欣慰,眼神却不乏担忧之色。

“爹,我看黄巾军比那些吃人骨血的朝廷命官强多了。姜九为人义薄云天,还救了咱们……”

姚博延话音刚落,姚文正声音震颤着,“你们还遇到姜九?”

“爹,不是姜九搭救,我和姐还不能回来见您呢!”

姚木兰摁了摁弟弟的肩膀,示意他别再说,“依我所见,就留在当地。一来,咱家在当地还有铺面可营生,二来,即便黄巾军攻下姜城,也未必会大肆杀戮。与其冒险北迁,倒不如先留下来,静观其变。”

姚木兰言之有理,姚文正父子皆默默点头。

不过五日,药香仍在窗棂间飘荡。

姚父已披着半旧靛青夹袄坐到檀木桌前。原本颤抖如枯枝的手指已经能手执狼毫书写账册,时而拨弄着算盘。

姚木兰提着月白裙裾跨过门槛时,瞧见父亲正伏在紫檀案前,铜兽香炉腾起的烟雾在他的眉间缭绕,虽偶有几声咳嗽,可人也精神了许多。

“爹爹!”木兰将描金账册往案上一拍,震得青瓷药碗里的汤药漾起涟漪,“东市的商铺大多都关门了……”

窗外传来驮马嘶鸣,却掩不住木兰兴奋的脆声,“咱们前几日运回来的三百匹蜀锦,巳时开市便被采买一空,还翻了五倍的价格。”

姚文正正要开口,木兰已拿起砚台上的狼毫在账册上圈点批注,“您瞧,苏绣涨了七倍,云锦翻了五番,还有那些粗陶都翻了不止十倍,这趟货,少说也能能赚个千把两……”

姚文正抬头看了眼木兰,微微皱眉,长叹了口气,语气低沉地道:“赚了些钱虽好,但你可知,树大招风,未必是好事。”

迎上女儿疑惑的神色,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笔,眼中透出一丝忧虑,“这些年,坐在县衙里的老爷哪个不是手眼通天,一得知咱们赚了钱,难免要扒一层皮呦!”

木兰显然有些愣住了,她本以为这笔生意能够让父亲开心,没想到他竟有此深思。

“滚,这破宴席我姚家高攀不上……”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

姚博延站在门口青石台阶上,只听"刺啦"一声,洒金红笺裂作两半,碎纸片纷纷扬扬落在青砖地上。

“去年春旱,县衙老爷说朝廷缺钱,加征三成田赋;今夏黄河改道,朝廷还是缺钱,又要百姓自筹修堤款。”

姚博延每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如今倒有钱摆宴席?”

衙役气焰不减,围观的几个小厮慌忙低头,檐下扫地的丫鬟惊得摔了竹帚。

“哼,你姚家可得三思啊!”衙役捡起碎纸,动作从容,却眼神狠戾,“上个月徐记布庄的少东家也是这般义气凛然,只可惜不出半个月,布庄被查封,少东家曝尸荒野……”

姚博延站在门口的石阶上,双手紧握着那根银枪,枪尖闪着寒光,眼中满是愤怒与不甘,“这,这是明晃晃的威胁……”

衙役像个地痞流氓,吊儿郎当地站着,脸上无半点惊慌,“这是县老爷的寿宴,你姚家胆敢不去,可知是何下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乱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