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唯物论大学生每天都在被鬼打脸 > 第4章 突发恶疾的爱情

任璞又顶着个黑眼圈去上课,昨晚他一共就睡了两个多小时,现在脑袋里乱成一团,觉得仿佛有海浪在里面在反复地翻腾、拍打。

又是选修课,其实这门选修课本应下周四晚上上,但因调课被提前了。任璞半睡半醒,觉得老师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飘过来的一样,“上节课我们提到了‘联系’,两个物体一旦接触过,它们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看不见的联系。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交感巫术’与‘相似巫术’,也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建立联系……”

在听到“通过某种媒介建立联系”这句话以后,任璞猛地惊醒,这几天他和祖又川共感、共梦,甚至能互相干扰身体反应与情绪,所有碎片串联在一起,指向一个荒谬却让人无法否认的答案:不管情不情愿,他和祖又川由于某个原因联系在了一起。

第一节课下课以后,祖又川从后门走进教室,步伐悠然自得,仿佛他根本就不是这门课的学生。他走到任璞旁边的位置,理所当然地坐下。他的脸上也有浓重的黑眼圈,显然没有休息好。

祖又川的语气里带着笑,仿佛在回想昨天下午所经历的一切,他对任璞说,“昨天还真是受你照顾了。”

任璞身体一僵,没有立刻回答。他一向不信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但连续两天的共感已经让他动摇。他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问祖又川,“你到底想说什么?”

祖又川不疾不徐地说,“昨晚我梦到了一个渔村,港口边有一只黑猫在睡觉。还有,我又梦到了孤岛上的祠堂,祠堂里有一个打翻的香炉,房梁上垂着许多……”他说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含着笑看向任璞。

任璞接着祖又川的话说了下去,“房梁上垂着许多红线。”

祖又川说,“果然你也梦到了。” 他顿了顿,“由于某种力量,我和你似乎联系在了一起,并且产生了共感,连晚上做的梦都是一样的。虽然我也不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我想,如果想要解决这件事的话,我和你梦里的那个祠堂也许就是关键。”

任璞没有反驳,他觉得祖又川说的是对的。

祖又川回忆着梦境,“我记得梦里的渔村有块大石头,形状像鲨鱼。我上网查过相关信息,却发现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石头,根本无法确认具体在哪座渔村。”

任璞说,“我也只记得祠堂位于一座孤岛上,里面供奉着一个鱼钩,不清楚确切的位置。”

两个人都陷入了迷惘和沉默之中,任璞想了想,又说,“既然那座祠堂里供着鱼钩,就意味着这可能是当地的某种信仰习俗。查查看‘鱼钩祭祀’、‘鱼钩信仰’、‘鱼钩祠堂’,或者‘沿海渔村、鱼钩’之类的关键词,说不定可以找到什么线索。”

两人用手机开始搜索信息,虽然一开始跳出来的都是各种海钓论坛、鱼具网店、美食推荐之类的东西,但翻了几页之后,任璞终于找到了一篇十几年前的博客游记,标题是《偶入孤岛,遇见一座供奉鱼钩的祠堂》。配图的画质模糊,都是些蓝天大海、渔村房屋的寻常图片。但在翻到第三张图时,他呼吸一滞——背景的角落里,赫然立着那块他在梦里见过的、形似鲨鱼的巨石!

博主用略带诗意的文字记述:“在渔村里漫无目的地闲逛,租了条船随波逐流,无意间登上了一座孤岛,发现上面居然有一间祠堂。海风咸湿,祠堂静得可怕。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里面没有牌位,只有一枚黑色的鱼钩静卧在供桌上,透着难以言说的古老。当时我的心跳都漏了一拍,说不清是敬畏还是恐惧。”

此时祖又川也找到一条帖子,发布于去年春节。内容十分稀疏平常,《回村过节,海鲜管够!》,配图大多是海鲜、饮料、糕点的图片。然而在这组照片里,夹杂着一张港口的风景照。照片里,一只黑猫正蜷成一团酣睡,无论是位置还是睡姿都和他梦到的一模一样。而且,这条帖子下面还带着一个清晰的定位——碧湾村。

祖又川惊喜,“找到了!那个渔村叫碧湾村!”

任璞连忙在手机地图上搜索碧湾村,发现这里远离城市,是某个县下辖的一个小渔村。导航路线清晰地标明,要到达那里,得先坐长途大巴,再换两次车。而最后一段路根本没有车,只能步行。

祖又川开门见山地对任璞说,“刚好明天开始小长假,我们有三天时间。一起去那个渔村看看吧,目前的一切绝不是用巧合就能解释得通的。”

任璞皱起眉,但没有拒绝祖又川的提议,他想解决这桩麻烦。

祖又川顺势拿出手机,在任璞面前晃了晃,“加个好友吧,方便沟通。”

任璞犹豫了一下,想说“有必要吗”,但最终还是拿出了手机,不情不愿地扫了码,加了祖又川的好友。

祖又川和任璞约定,“明天上午九点,学校南大门见。”他又笑了一下,对任璞说,“今晚就别喝那么浓的抹茶了。”

第二天早上九点,两个人如约在学校南大门碰面。任璞一边走一边打呵欠,他昨晚又做了一连串乱七八糟的梦。祖又川问他,“昨晚我梦到,那个鱼钩发出的光芒越来越强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渐接近真相?”

任璞心里也没底,“希望吧。”

两人连坐了一个多小时长途大巴,又转了两趟车,在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了半小时后,大巴“嘎吱”一声停在了一块简陋的站牌前。司机回头喊道,“到这儿我就掉头了,前面两公里是碧湾村,你们自己走吧,这儿没别的车了。”

任璞一听,心顿时沉了下去。今天气温很高,快四十度了。热浪扭曲了远处的景物,空气烫得灼人,光是想象那两公里路都让他绝望。祖又川却已利落地跳下车,浑不在意地笑道,“怕什么,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有办法的。”

两人在蒸腾的暑气里走了十多分钟,任璞觉得自己整个人已经融化了大半,很快就要完全蒸发了。就在这时,两人身后突然传来“嘟嘟”的车喇叭声。他们回头,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斗里堆着几个湿漉漉的空鱼筐,应该是刚送完鱼回来。开车的男人约莫三四十岁,戴着一顶破草帽,嘴里嚼着槟榔,红色的槟榔汁液顺着他的嘴角流下,整个人看起来格外快活。

祖又川笑容灿烂,向男人喊话,“大哥,去碧湾村吗?顺路捎我们一段可以吗?”

上下打量了一番两人,“学生?”

祖又川回答,“是啊,我们来做民俗调研,专门研究咱们的渔村文化。”

草帽大哥咂咂嘴,爽快地挥挥手,“上车吧,小心点别摔着。”

两人上了三轮摩托车,祖又川扬了扬下巴,冲任璞一笑,“怎么样,就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吧?没说错吧,这不就搭上顺风车了!这车还是敞篷的呢!”

任璞看了看祖又川的侧脸,第一次觉得,这个看起来没个正经的家伙,或许比自己想象的要靠谱得多。

一路上,祖又川还和草帽大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普通话混合着本地方言,说得十分流畅自然。就连舱门大哥都惊讶,“阿弟,你这方言讲得可以啵!是咱本地人,还是祖上是这里的?”

祖又川就笑,“没有,我只是在这里上大学,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一些本地话。”

草帽大哥哈哈大笑,“那你还蛮有语言天赋哩!讲得蛮好,真听不出是外地的。”

过了一会儿,三轮摩托在码头边的村口停下。一块饱受风吹雨打的木牌子立在那里,上面斑驳的红漆写着“碧湾村”几个字。

此时正值渔船靠岸,渔船的引擎声刚刚熄火,几个赤膊的汉子正喊着号子,从船上抬下一筐筐渔获。他们黝黑的脊背上反射着油亮的汗光,筐里的鱼也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银光。咸腥味混着海风的湿气扑面而来。祖又川瞅准一个空当,走上前去,冲一个正用毛巾擦汗的汉子打招呼,“大哥,我想问问,附近有没有一座海岛,上面有间小祠堂,里面供了个红色的鱼钩?”

几个汉子互相看了一眼,都摇头表示——

“没听说过。”

“鱼钩?那玩意不就是拿来钓鱼的?供起来干啥,又不能当饭吃!”

“这得问问村里老人了,也许他们知道。”

突然,不远处传来唢呐与锣鼓的喧闹,听起来像高亢的民歌调子,其中还夹着人群的阵阵叫好与欢笑。祖又川好奇,“这么热闹,村里今天有活动?”

那卸货的汉子抹了把汗,笑道,“今天是牵魂节,一年一次,村里每个人都要好好过节的,当然要搞热闹咧!”

祖又川问,“你们怎么不去?”

汉子咧嘴一笑,拍了拍身边的鱼筐,“活儿没干完哩!鱼又不等人,不先抓鱼哪有饭吃?得先顾好它们,才有心思过节啊。”他顺手往前一指,“你们想看热闹,顺着这条路一直走,转过那个弯就到了,动静大得很,地方很好找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