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桐风渡砚 > 第2章 雨遇

桐风渡砚 第2章 雨遇

作者:青栽墨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8:55:42 来源:文学城

北疆的天亮得很早,基本五点就能看到行人,而南粤这个点,路上还亮着路灯,星星仍挂在天上。

新生第一课需要十点签到,李砚设了九点的闹钟。醒来时,另外两个室友还在睡觉,窗外却已有不少学生——阳光斜照进宿舍,扫过书桌上的水杯边缘,折射出一圈微亮的光晕。李砚轻手关掉闹钟,怕惊醒室友,缓缓起身穿衣。洗漱完毕后,他站在窗前看了片刻:楼下三三两两的学生抱着书本快步走过,晨风拂过树梢,几片黄叶打着旋儿落地。

陈默直到九点五十才起床,他是那种宁愿睡懒觉也不吃早餐的人。赵宇则在李砚起床后,也跟着起了床。

李砚去食堂吃早餐时,北疆的食堂已经没有早点了——要是在南粤,食堂才刚飘出第一缕热气。他只好买了份汤粉,吃完后就和室友去了新生签到处。

辅导员是位中年女人,看起来比较富态——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笑着核对名单,准备开启新生见面会。往往看起来温和的人,做事反而更严格。她一上来先做自我介绍:“我是鞠华,不出意外,未来四年我们会一起度过。”接着,鞠华讲了新生规则,又强调了违禁事项,会议很快就结束了。

每个人都领到一本学生手册,封面印着校训“明德尚行”,内页夹着一张课程表和一张校园地图。李砚翻到最后一页,发现一行铅笔写的小字:“别相信食堂的肠粉。”他轻轻笑了,抬头看见鞠华正收走空座位上的手册,动作利落。阳光斜切过教室窗框,落在翻开的纸页上,映出些许折痕与指印。

比起期待中的大学生活,更让人难熬的是军训——周期长达14天。北疆的太阳虽没那么毒辣,却也足够让人燥热。

李砚因为体质偏弱且有过敏病史,申请了免训。他坐在操场边的阴凉处,翻着学生手册查看课程安排,耳畔是整齐划一的踏步声。赵宇在队列中微微晃动,一个转身差点踉跄;陈默则戴着帽子低着头,像在梦游。教官的哨音刺破热浪,格外刺耳。

李砚本就不喜欢与人接触,军训期间更是常独自坐在操场边的树荫下,看远处教学楼在热气中微微晃动。加上军训时不许玩手机,时间变得格外难熬。他只能数着操场边砖缝里的蚂蚁,看它们搬运细小的饼干屑,来来回回穿梭。偶尔抬头,天空白得刺眼,云朵像凝固了一样一动不动。

赵宇曾趁教官不注意溜过来喝水,压低声音抱怨:“站军姿比跑三千米还累。”陈默则全程沉默,直到午休才嘟囔一句:“晚上要补觉,别叫我去吃饭。”李砚默默记下,明天要带本书来打发时间。风吹动手册页角,那句“别相信食堂的肠粉”再次映入眼帘。阳光渐渐偏移,树影拉长,李砚合上手册,望着操场上被汗水浸湿的迷彩服身影——赵宇的抱怨还在耳边回荡,陈默始终低垂的帽檐下,却看不出丝毫情绪。

风又翻了一页纸,“沙沙”声里夹杂着远处传来的口号声,整齐却透着疲惫。李砚忽然觉得,这十四天或许不只是煎熬,更是一种无声的磨合——就像蚂蚁搬运食物那样,缓慢却坚定地前行。他的目光落在手册那行铅笔字上久久未移,心想写下这句话的人,一定也是南粤人,懂肠粉该有的软韧与酱汁,才会用这种隐秘的方式留下警告。

教官是现役军人,好像只比李砚大几岁。他也是这么过来的——从新生到标兵,从抱怨到习惯。午休时,教官在树荫下踱步,目光扫过免训区的学生,偶尔会停下问一句“身体行吗”,声音冷峻却不失温度。李砚点头致意,对方微微颔首,像一种默许的仪式。傍晚收操前,教官站在队列前说:“坚持不住的,现在出列。”队列里没人动弹,连陈默都挺直了背。那一刻,李砚忽然明白,所谓磨合,不是驯服,而是彼此看见。

晚风掠过空旷的操场,卷起几片落叶贴着地面打旋。李砚望着最后一抹斜阳照亮宿舍楼的玻璃窗,反光中映出无数个自己,重叠又分离。他想起手册上那行字已被橡皮擦淡,却依旧清晰可辨。

李砚是典型的“南粤胃”,对北方的食物和口味很不适应,有好几次吃饭都吐了出来。后来他索性用泡面充饥,偶尔还会趁人不备,藏点家乡点心回宿舍。他格外想念南粤的口水鸡、烧鹅,想念那些熟悉的味道。

军训的时光既美好又残酷——每一步正步踏下的震颤,都像在碾碎某种软弱的执念。李砚的泡面盒会密封好扔进公共垃圾桶,从不会藏在床底(他有洁癖,受不了油渍污染),就像他悄悄蔓延的乡愁,从不愿轻易显露。可当赵宇偷偷递来一包潮汕牛肉丸时,李砚还是忍不住调侃:“这牛肉丸肯定不正宗。”

“你尝尝就知道了!”赵宇笑着把丸子塞进他手里。

李砚咬下一口,弹牙的肉感与鲜香在口中炸开——竟是久违的南粤味。他愣住,抬头看向赵宇:“这……哪来的?”

“邮政直播间抢的,专门给你囤的。”赵宇说。

有时候,李砚也觉得人没那么难相处,尤其是当一份陌生的善意悄然降临。陈默某天忽然递来一瓶凉茶,说这是他姑妈寄来的广府配方,专治水土不服。李砚怔了怔,拧开喝了一口——苦涩中带着回甘,竟和儿时巷口老铺的味道一模一样。其实凉茶并不好喝,没有哪个南粤小孩真的喜欢喝,但那一刻,李砚却觉得心里暖暖的。

夜色渐浓,宿舍灯光昏黄,三人围坐在一起,泡面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玻璃。原来孤独从不会真正隔绝人心,只是在等待一个开口的契机。

北疆的九月,只有夜晚才透着北方特有的浪漫——夜色升得很早,七点天就黑了,八点星星便浮在天空上。这种景色,在南粤只有郊区才能看到,而在中春市的市区,抬头就能望见。银河像倾泻的碎光,洒在中春大学的校园里,格外好看。

今晚是军训的最后一夜,明天就是闭幕式,也是和教官分别的时候。可天却下起了雨,打湿了操场,但闭幕式还是如期举行,没人因为下雨而延期。雨不大,只是雨丝连绵,学校给所有人都准备了雨衣。细雨中,方阵依旧整齐划一,脚步踏起水花,像踩碎了镜面里的月光。

李砚独自坐在观礼区,看着自己班级的方队踏正步穿过雨幕。

闭幕式在周五上午结束,学校给学生放了个周末,让大家好好休息,调整状态迎接新生第一课。散场时雨下大了,李砚举着伞走回宿舍,雨水顺着伞骨滑落,模糊了视线。

或许是因为闭幕式,李桐也从实习的地方赶回了学校。李桐是出了名的学霸,大学期间拿过多次奖学金,如今常泡在实验室里钻研。李砚走在路上看到了他的身影——李桐见的人多,可能没认出自己,但李砚虽然有点脸盲,却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那抹熟悉的轮廓。

李砚不好意思主动打招呼,这向来不是他的风格。他象征性地给李桐发了条微聊,两人的聊天界面还停留在十五天前。

“桐哥,你怎么回校了?”

“回校有事,给本院的新生做宣讲。”李桐秒回,又补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

“刚刚在路上看到你了。”李砚解释。

“不好意思啊,我没注意到你,你怎么不打招呼?”

“不敢,也不好意思。”

聊天的工夫,李桐已经到了演讲室,李砚也回到了宿舍——宿舍里只有他一个人,陈默和赵宇应该还在军训场地没回来。

“等我讲完,我们再聊?”李桐发来消息。

李砚回了个“好”,就把手机搁在一旁。窗外雨声渐密,檐角的滴水敲打着走廊地面,他望着玻璃上蜿蜒的水痕,忽然想起白天方阵踏过水洼时那整齐的节奏,仿佛时间也被踩碎成涟漪,一圈圈荡开。

手机屏幕暗了又亮,是李桐发来的一张照片——演讲室门口的合影,背景写着“欢迎新同学”。照片里李桐站在后排中央,笑容浅却清晰,身旁围满了新生。李砚放大画面,指尖停在李桐脸上,忽然发现他眼角有熬夜的倦色,却比记忆中更显笃定。他默默退出相册,房间里只剩下雨声。

陈默和赵宇推开宿舍门时,带进一阵潮湿的风,而李桐的演讲也刚好结束。

“我们一起吃个饭?”李桐发来消息。

“好。”李砚起身换了件衣服,顺手把伞靠在门边。

“你这是要出去?”陈默问。

“嗯,对。”

“还特意换了衣服,是和哪位美女约会啊?”赵宇也凑过来调侃。

李砚只笑了笑:“不是,是和开学第一天认识的一位学长。”说完,他就出了门。

李砚撑伞走入雨幕,脚步轻却坚定。路灯在湿滑的地面碎成金斑,映出他微微上扬的嘴角。雨丝斜织,像一张无形的网,温柔地笼罩着前行的路。他低头看了眼手机,李桐发来了定位,还附带一句“等你”。

前方教学楼的光晕在雨夜里格外明亮,仿佛那不只是重逢的约定,更是一段未言明的续章,正在悄然开启。伞下的每一步,都像踩在记忆的节点上——十五天前那场没说完的对话,此刻正被雨声重新缝合。李砚走近教学楼时,李桐已站在檐下,发梢微湿,笑意温润。

“等很久了?”李砚问。

“刚到,雨大,我就没往前迎。”李桐说着,目光落在他肩头被雨水洇湿的地方,“你倒是很准时。”

两人并肩走入雨帘,话不多,却会自然地避开积水。

这次没在学校食堂吃,李桐在校外找了一家粤餐厅。李砚很惊讶——一个北疆人,怎么会想到带自己来粤餐厅。

“桐哥,你怎么想来粤餐厅了?”李砚问。

“是谁在朋友圈发,自己是‘南粤胃’,吃北疆菜吃到吐啊?”李桐笑着反问。

李砚听了,不自觉地红了脸,低头笑了起来。

餐厅老板是南粤人,把正宗的南粤菜端上了餐桌——口水鸡、深井烧鹅、蚝鱼锅、皮皮虾,每一道都做得很地道。李砚夹起一块烧鹅,皮脆油亮,入口即化,仿佛把北疆的温润都含在了舌尖。他抬头看向李桐,对方正细致地拆着虾壳,动作熟稔得不像第一次来粤菜馆的人。

“你常来?”李砚忍不住问。

李桐点头:“嗯,偶尔会来改善口味。”

这顿饭是李砚来北疆后吃得最舒服的一次,他几乎吃完了整盘烧鹅,话也渐渐多了起来。窗外雨没停,但两人之间的沉默不再需要刻意填补。李砚讲起南粤的梅雨季——潮湿的巷子里总飘着茶楼的蒸气,像把整个童年都笼在雾里。李桐静静听着,筷子尖顿了顿:“我们北方和你们不一样,夏天很短,冬天很长。十年前,冬天的冰面还很厚,能在上面滑冰呢。”

“其实我还没见过自然冰,也没见过雪。”李砚语气里带着点伤感。

李桐抬眼看向他,目光柔软:“那这个冬天,我带你去看。”话语轻缓,却像落在湖面的雪,瞬间在李砚心上化开一片温热。

“有时间再说吧,现在还早呢。”李砚说。

李桐没再坚持,只是把一小碟姜葱醋推到他面前。窗外雨声渐疏,玻璃上滑落的水痕把霓虹拉长成模糊的诗行。片刻后,李砚忽然轻声说:“其实我怕冷。”

李桐怔了怔,随即笑了:“那更得去看看雪——怕冷的人才该被雪亲吻,因为雪是暖的。”

这顿饭吃得很愉快,走出餐厅时雨已经停了。下午的街道很热闹,李桐把李砚送回学校后,就赶回医院了。李砚站在校门口,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里还残留着姜葱醋的微辛和烧鹅的余香。他低头看了看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未读消息:“明天降温,记得添衣。”发消息的是李夫人,虽然李夫人还是很生气,但她知道父母总是要先低头的,孩子永远只是孩子,李砚在慢慢的长大,总不能把他一直养在温室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