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天意风流 > 第12章 第 12 章

天意风流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月神的野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9-29 05:16:04 来源:文学城

李稚还是去赴了金桂宴,已是初秋时节,夜晚天气冷,矮草上铺着一层银霜,清池园外烛光浮动,不时有侍者提着灯无声地走过。

李稚进去前,专门向门人旁敲侧击地打听了下,果然谢珩并没有来赴宴。

李稚在宴席上坐了一会儿,第一次来参加这种宴会,他还是有点不大适应,蜡烛一刻不停地燃烧,屋子里有些憋闷,金影纱随风浮动,给人一种暖香迷醉的错觉,他起身悄悄退出来透口气。

清池园外是清凉台右大街,对面是红瓶巷,再往外是朱雀街,听说那边有座朱雀台,曾经有个太子在那里**而死。

李稚背靠着墙歇了一会儿,空中漂浮着一股淡淡的桂花香,身后的园林中传来觥筹交错的热闹声响,琉璃灯盏打着薄薄的光,他抬起头看清秋时节空中细细密密的尘埃。

这座盛京城,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好像真的有一万种样子。

李稚最近听了贺陵的话,喜欢从不同角度重新打量起这些平时常见的东西,这座城看似极尽繁华风流,但好像总有一种莫名的萧索气息挥之不去,乍一看到处花团锦簇,但地上的秋草已经悄无声息地挂了霜,不经意扫见时让人有点恍惚。

李稚正漫无目的地想着,肩上忽然被砸了个东西,他扭头看去,又马上抬头,原来是一片琉璃瓦松动了,从墙上摔下来,正好砸中他。

李稚低身将摔成两瓣的琉璃瓦片拾起来,却看见一条直线上还洒落着不少晶莹的碎瓦,他再次抬起头观察那堵高墙,原本整齐的墙檐边缘有许多参差不齐的缺口。

李稚沿着直线往前走,随手把地上的碎瓦片收集起来,一直来到清池园门口。有马车停靠在阶门前,绿衣侍者提灯引路,看起来像是有新的客人到了,李稚刚想退两步给人把路让开,一抬头却直接愣了。

对方也正好望见他。

纸醉金迷的光影中,年轻的世家公子一袭雪色织锦圆领袍,领口刺着鹤羽暗纹,外面搭着一件轻薄锦衫,清秋时节的冷意拥在他身旁,梁朝尚玄,时人流行穿雪色着羽饰,意欲模仿仙人打扮,李稚见过满大街的白色,只有眼前这个人,让他觉得自己是真的是见到了神仙。

他脸上的惊讶没有掩饰住。

谢珩今夜原定是要来清池园参加宴会的,他有意在明年推行官考改制,让国子学的学士在谢家修《金陵实录》,又请了贺陵作为国子学祭酒,一步步都是为了改制铺路。金桂宴是国子学重大典宴,有“蟾宫折桂”的象征意义,他约了韩国公卞蔺一同前来,不过临时出了些意外,他来的迟了些,没想到却在门口遇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李稚终于反应过来,“见过谢中书。”

“起来吧。”谢珩看了眼他手中的瓦片,没看懂这孩子是在做什么,“怎么一个人在外面?”

“回大人,我出来走走。”李稚完全没想到他会当众停下来与自己交谈,眼中的惊喜藏不住。

谢珩看出他的紧张,很轻地笑了下,没再多说什么。

收到消息的公卿迎上来,谢珩继续往里走,裴鹤跟上去,清池园提灯的侍者紧随其后,光影随之流转。

李稚看着一众人从自己眼前鱼贯进入园林,但他好像谁也看不清,他的注意力完全被最前面那道雪色身影夺走了,视线一直跟着移动,他甚至觉得这园林骤然亮了起来,光华如雨,连旁边的桂花树都被照的银光璀璨。

谢珩步入大堂,与前来迎接他的韩国公卞蔺寒暄一番,他们一起转过身往大厅去。忽然,谢珩余光瞥见一道身影,李稚不知何时跟了上来,站在人群后面悄悄地看着他们,他多看了一眼,一旁的韩国公卞蔺问道:“怎么了?”

“没事。”谢珩收回视线,同他一起往里走。

金桂宴分为内外两种席位,大臣们坐在上席,学生、学士们坐在外席,主持宴会的是国子学司学刘彬,他看起来已经喝得很醉了,听说贵客进门立刻起身迎接,走路摇摇晃晃的,却仍是谨守着礼节道:“见过谢中书!”

因为来得有些迟了,没有赶上开宴,谢珩并未在堂中多坐,园中有单独提供的阁楼让大人们另外歇息闲聊,他与韩国公卞蔺往内堂走。

李稚的视线全程追随着谢珩,珠帘一卷一放,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他这才收回视线。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没一会儿,忽然又再次起身。

内堂往右走连接着后苑,中间有一架曲折的长廊,两边是馥郁的桂花林。李稚来到廊上,几个提灯的侍者从他身边走过,他把路让开,望向视野尽头那一大片层层叠叠的楼阁。

明御轩中,众人落座闲聊。

韩国公卞蔺揭开帘子望向外面,感慨道:“昔年汉广帝于上阳宫设琼林宴,召士子题诗于红叶之上,一夜写就二十万诗篇,纷纷投入秋河,红叶逐流水,诗情满皇都,被誉为千古第一风流,而今琼林夜宴又开,再见珠玉满堂,着实令人感慨万千。”

懿国公杨巍望向谢珩道:“能请来贺老重振国子学,果真只有谢中书才能办到,只待到《金陵实录》编成,后人也自当领略到何谓金陵风流。”

三年前谢珩提出征召天下学士编纂《文献大典》,其后亲自撰写序言,正式将其更名为《金陵实录》,此举在朝野引起一阵轰动。

当年汉室覆灭,战火席卷中州,汉宫中历代珍藏典籍或是付之一炬,或是流落失佚,文明自此断代。《金陵实录》乃是一部史无前例的集历代典籍大成的类书,搜集自前周以来所有经史子集百家之典,天文地志、医农僧道、技艺之言,无所不备,它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具有追本溯源、弘扬国威、造福千秋的意义。

正如谢珩邀请贺陵时所说的那句话:“一书成而教化兴。”

贺陵立即听懂了他的意思,科举废除距今已有三百年之久,旧势力盘根错节顽固不已,乍然重开科考必将困难重重,今日谢珩名为修典,实则借选拔编者之名,揽尽天下有识之士,改弦更张将由此启。

读书人对天下事向来义不容辞,贺陵为谢珩所打动,所以才在古稀高龄离开家乡,复起国子学祭酒。而盛京也的确有人极力反对此事,前太子常奉文宴便是其中之一,他起自江左名门,中年时曾经在谢府任职,是前丞相谢照最器重的僚属之一。

文宴力争修典乃国事,理应郑重待之,实则暗暗反对国子学扩招,他作为当世大儒,又是谢照的门生故旧,当时朝野一众重臣都在观望谢珩的态度,就连两位国公都觉得此事颇为棘手。

五月中旬,八十七岁高龄的文宴调任吏部尚书,不到一月,文宴因渎职革职下狱,其罪不冤,就在金桂宴前夕,中书省发布公告,文宴放还归乡,其子文宣、文宵以渎职犯令流放鄞州三千里,永不录用,是为南梁首桩子代父刑案。

任是谁也没想到,谢府会如此处理此事,一切异议戛然而止。

门户私计是朝官的七寸,亦是政治斗争的死穴,经此一事,不得妄议改制的想法被刀砍斧凿般刻入许多人的脑海中。

今日谢珩坐在上座,众人均默契地没有提起文宴,人活到这把岁数,却毫无政治嗅觉,也看不清时势,被举家放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自然也不值得惋惜,又或许,对一个已经八十七岁高龄的老人而言,远离政治反倒是桩好事。

只是可惜了,卞蔺记得,他的那首《春夜宴》写得着实不错,宴罢归琼林,清风散紫霄。

这还是他当年在谢府任职时所做的诗,一转眼间谢照都已退隐东山数年之久了,时移世易,令人唏嘘。

谢珩一直没怎么说话,他性情如此,教人看不出他心中在想些什么,良久,他望向远处亭台楼榭,湖水中倒映出一片虚影,一大群年轻读书人正闲庭信步,花间吟游,似乎隐隐能听见他们腰间佩玉相撞的声音传来,叮叮当当清越至极。

到了子夜,宾客逐渐散去,宴会冷清下来。

谢珩聊完事情走出阁楼,穿过长廊,忽然看见桥对岸有个人,对方也一眼就看见了他,那副样子显然是等了很久。

谢珩心中竟也没觉得意外,两人隔着新月一样的拱桥对望,琉璃灯中的蜡烛快要燃尽了,园林中有点幽暗。谢珩看见李稚忽然迅速朝着自己跑过来,又猛的在桥对面停住脚步,观察到他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李稚这才慢慢走上来。

站在谢珩身后的裴鹤刚刚还没认出来那远远跑来的是谁,等对方靠近,他极轻地挑了下眉,巧了,又是他。

李稚确实在等谢珩,且等了有好一阵子了,刚刚突然看见谢珩从阁楼中走出来,他心头一跳,他怕谢珩出门后会很快离开,所以下意识快跑了两步想要拦下他,可等真的离得近了,他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抬手行礼道:“见过谢中书。”

“起来吧。”

李稚重新抬起头,见谢珩望着自己,他解释道:“没有想到能在这儿遇到您,我今夜也是过来参加宴会。”

“我过来转转。”谢珩问道:“你老师近来可好?”

李稚听他一开口就问起贺陵很是意外,他没想到谢珩也知道了贺陵收他为学生的事,“家师一切都好,多谢大人记挂。”

谢珩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你前阵子在国子学很出名,贺陵收了你做学生,清凉台到处都在传你的文章。”

李稚一下子竟是说不上话来,脸上迅速发热,多亏这地方光线昏暗看不清他的脸色。

谢珩温和地笑了下,“今夜是一个人来参加宴会吗,没有朋友作伴?”

“他们原是也想要过来的,不过又因为有事没有来,我一个人在这儿逛逛。”

“刚刚见你一个人待在外面,是不喜欢这宴会吗?”

李稚立刻摇头道:“没有,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夜宴,心中紧张,便出来走一走。”他一直看着谢珩,眼睛很亮,直到对上谢珩的视线,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有点无礼,错开视线,他想了下,“您是要回……”

两人正说着话,“谢中书!”身后有声音传来,谢珩回过头去,来人是给事中杨玠与懿国公杨巍。李稚立刻停下说话,退避到一边。

杨巍原以为谢珩早已离开,见到他有点意外,“谢中书,我还道是看错了。”一旁的杨玠拱手对着谢珩行礼,“下官见过谢中书。”

谢珩道:“二位还没有离开?”

杨巍端着宽大的袖子笑道:“出门要走了,正好遇到谢中书,不由得想上前来打个招呼。今晚这宴会办的真是热闹啊,可惜也将要散了,谢中书还没有走吗?”

谢珩道:“还有些事。”

杨巍一听这话顿时领会过来,“既是如此,那我们叔侄二人就不再叨扰了,这《金陵实录》一事,便全权拜托谢中书了。”

“国公放心。”

杨巍没有再继续攀谈,拱手以示敬意,很快便转身离开。宴会上热闹的声音已经轻了不少,侍者取下桂花林中悬挂的琉璃灯盏,续上新的灯油再挂回去,为这些踱步离开的大人们照开道路。

谢珩重新回过头看向李稚,“你刚刚是想说什么?”

李稚之前怕打扰到他们谈正事,站在一旁一直没出声,忽然被点名,他抬起头来。

“两位大人走过来时,你正欲说话,你当时是想说什么?”

李稚猛的记不起来了,他回想了一阵子,见谢珩还是看着他,低声道:“忘记了。”

谢珩闻声笑了,“被吓得忘记了吗?”

李稚的心脏跟着那一笑颤了下,这下是真的忘了自己要说什么了。

谢珩其实原本已经准备离开,见李稚这副样子,又转了念,“我有些日子没来清池园了,一起去桂树林中走走?”

李稚的眼睛猛的一亮,“好啊。”

清池园原先是前朝一处皇家园林,占地千亩,风景尤殊,这座园林还有一桩鲜为人知的风流旧事,据说当年愍怀太子在此地偶遇卫氏女儿,一见倾心,他打听到卫氏女儿喜欢桂花,于是在清池园中遍植桂树,后来二人结为连理,成为当时的一桩美谈,并一度在京中兴起男女互赠桂花的风尚。

如今的清池园已然成为一处风流胜地,公卿们时常会在此举办大型夜宴,譬如国子学这次就将金桂宴选定在此处,满园桂树银霜很是应景。

李稚跟着谢珩踏过堪堪没水的廊桥,木板上还有刚落下来的桂花,踩上去很是柔软。他从前来过清池园几次,但从未走得这么深,月亮照的全世界都在发白,举目望去,水边一大片全是郁郁苍苍的桂花林,湖中飘着几盏银灯。

谢珩在桥边停下来,前面还有路,但他没有再往前走了。

李稚试着找了个话题,“大人很喜欢桂花吗?”

“应季的都觉得很好,倒是没什么偏爱的。”谢珩望着两岸桂花林,声音有几分虚渺,他像是在心中想着什么事。

李稚望着谢珩的侧脸,顺着他的话道:“应季的东西确实都好,我住在城东,门口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糕点店,掌柜每月都会采摘应季花果制成糕点,其风味是人间一绝,就连老师尝过也是赞不绝口。”

谢珩闻声看向他,“听上去你很想向我推荐他们家的糕点?”

李稚想起自己前阵子逢人就送糕点的事,“我已经推荐过许多人了,没有觉得失望的。”

“你的老师口味一向挑剔,若连他也觉得好,想必是真的很好。”

李稚立刻道:“大人若是感兴趣,我明天早上送一些去大人府上,大人可以尝尝。”

“这会不会太给你添麻烦?”

李稚忙道:“不会!我原也是要为老师送的,国子学与谢府离得近,我本来就是顺路的。”贺陵年纪大了,胃口不好,却唯偏爱甜食,近日他很喜欢那款清甜的桂花糕,李稚每天早上都会给他送一些过去。

李稚道:“不会添麻烦的。”

谢珩看了他一会儿,“既然这样,那就先多谢你了。”

李稚见他答应,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一时竟生出种不真实之感,“这没有什么的,那我明日送一些到府上,大人您尝一尝。”

谢珩点了下头,“好。”

谢珩刚开始见李稚孤身一人来参加宴会,又孤零零地待在外面拾捡些碎瓦片,还道是他不适应在国子学的日子,没有交到什么朋友,正好李稚跑来找他,所以带他过来散散心,如今看来倒是他多想了,这孩子是真心喜欢贺陵这个老师,也看不出有哪里不适应的样子。

谢珩觉得这样倒是挺好的,正好有一两根碎枝条落到李稚的头发上,他随手将它拣了出来。

李稚没想到谢珩会忽然伸手摸自己的头,一下子愣住了。

谢珩将那条碎枝取下来,一垂眼看见李稚那惊怔的眼神,他似乎也意识到什么,慢慢收回手。

李稚看见谢珩手中的碎枝,这才意识到谢珩是在做什么,他忙低声道:“多谢大人。”

谢珩听着他有些变了调的声音,半晌才道:“夜也深了,早些回去歇息吧。”

“是。”李稚又追加一句,“秋天夜深露重,大人您多保重身体。”

谢珩看着少年清澈的眼睛,桥边有风吹拂而过,金色桂花落水无痕,他没有多说什么。

清池园外。

李稚照例行了一礼,然后起身,目送着谢珩离开,谢家侍卫依次跟上去,光滑的青石长阶上映出满地烛光,他的视线一直追随着那辆马车,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他仍旧望着那个方向。

他抬手慢慢地摸了下自己的头发,忽然歪过头,忍不住笑起来。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 1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