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山下的小村庄 > 第173章 春风(一)

天山下的小村庄 第173章 春风(一)

作者:叆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01:48:49 来源:文学城

四月的最后一天,李亚茹怕回沁城会冷,穿了一个薄毛衣和厚外套,厚外套后来和箱子一起放在了行李寄存处。车站里人头攒动,去巴里坤的车发了一辆又一辆——草绿了,城市里的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踏青了。上车之前,李亚茹在咖啡店点了两杯冰饮,尽管如此,一上车还是热得汗津津。不曾想,还没到五一,回乡的年轻娃娃还挺多,只是皮箱就有四个,摞在一进门的空地,李亚茹只好推着装满蔬菜水果的箱子往里去,横在过道里。新疆总是在春季的末尾才能看到祈盼了一整个冬天姗姗来迟的绿意,农家地里的菜也都刚发芽吃不得,因此车里的行李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

过桥洞了,路两边的爬山虎绿意盎然。十里不同天,春天总是会先眷顾温暖的地方。

龚燕玲还说没赶上放假,人不多,迟些去。好在李亚茹抢到了车票。这班车在快出市区之前又接了俩儿人,哪儿有空位?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里都有人。

连霍高速还在施工,路过一段几乎间隔十米就有一辆压路机的地段。

上了高速以后,李亚茹开始刷科目一的题目,刷着刷着车停了,在连霍高速上遇到了堵车事件。冰饮里的冰块已经化尽了,喝起来有稍微一点的凉。班车外被阳光炙烤,班车内干热,人像是待在烤箱里,小小的细密的汗珠粘在皮肤上。停车等待的人,有胆大的下车去,站在停滞的大车旁边,说外边要凉快很多。李亚茹一直坐着,看两眼窗外,天山隐在天空中,灰蓝灰蓝的,几乎要看不清。坐了一些时间,太热了,头热脚热,脑袋晕晕的,胸口闷闷的,产生几乎快要透不过气的感觉。

司机一直在外面观察路况,说了几遍,“早知道走另一条路了。”观察了几遍,说前面有几个小车绕过大车开走了,我们也绕。有人担心起来,人们开始三言两语地讨论起来,有的说两辆大车停的间距似乎不够一辆班车通过,不要剐蹭到了,有的说相信司机,不要叫唤,司机说要是有警察了就哥长哥短得喊,自己喊不管用,姑娘、姨姨们喊。话音未落,绕过一辆车,前面的路开了。开了一段,忽然前边别过来一辆车,一个刹车,师傅见怪不怪,心平气和,“别过来也不鸣笛说声。”这辆车几乎是在最右边车道的白线外行驶,一边轱辘在柏油路上,一边轱辘时不时在戈壁滩上。若是往后看,发现后面不远处跟着一辆,再不远处跟着另一辆。我们这样行驶了有几百米,断断续续的,几乎都在堵车。以往没什么车的路段,今天前所未有地堵。静观旁边铁网外的一条旧路,几乎没有一辆车。

车又停下了,等待……

“欧呦,再将就一两公里撒,我们就到高架桥,从小路上回沁城了。”

“就这么一小截截路,走不动了。”

车开了一段再停下,似乎没那么热了,还能忍受。

一辆拉满铁管的微型车斜横在两辆大车中间,前进不了,后退不得,前面的车疏散了,我们的车开起来,路过时看到那辆微型车叫人心惊胆战。

行驶十几米,所有车流动起来了。

“就这样了,就是错了就错走嘀嗫,挡住再说,我们也过不去到正常车道上了。”

“再将就嘀走上一段段,我们就上高架咧,咋就将就不过去咧。”

“这些大车肚子胀上,一个一个都装嘀满满嘀。”

我们回到了正常车道上。上了高架桥,向下望去,高速上的大车依然停着,有的车之间间距长,有的车之间间距短,堵了很远,目光所及的尽头依然有停滞的大车,而小轿车在一动不动的大车的空隙间穿梭。

不久之后,班车来到了空旷、陈旧的柏油路,前前后后几乎没有什么车,目之所及除了平坦的戈壁一无所有,这种鸟飞绝,人踪灭,车无影,草无踪的感觉,广阔无边,自由驰骋的感觉,非常好,除非自己把车开到路基下面,几乎没有安全隐患。车维持在六十码的速度,像只慢悠悠爬行的乌龟,安全,很好。

一路上的刺儿草干巴巴的根本没有生命迹象,但是,越靠近沁城,刺儿草便绿起来,有的开粉色的小花。说明这边雨水更多一些,快到了,快到了。

“外头转嘀时间长咧,回来咋,看去就这么一窝窝人咧?”

一百公里路,开了三个小时,憋尿憋了一路。

大黄狗不认识李亚茹了,李亚茹从东门到老屋五六米的距离,它吠得凶神恶煞。

一进裁板房门,李亚茹就听见小猫的细小的叫声,姥姥说,“猫娃在柜子下面的空隙里,找个垫子趴着望。”李亚茹把柜子下面的东西都拉出来,看不见,打着灯找,姥姥说,“在砖后头。”斜着看,李亚茹发现一个白白的小尾巴,伸手进去抓,摸到了,小小的,抓出来像一只短毛小白鼠,天啦,太小了。放哪里?先放在沙发上。赶紧准备找个箱子,姥爷带我去了西棚底下,找了个大箱子,说太深了,又换了个长箱子,说太大了,最后定了个牛奶箱子。

姥爷说去小舅家拖拉机上找找,我害怕狗。姥爷领着我,“狗,不害怕!”果真,大黄狗没吠。姥爷找出来一个破旧的粉色小棉袄,李亚茹赶紧试着铺在箱子里,又搜罗了几张柔软的棉花面巾,均匀地铺在棉袄上。把铺好的箱子端去裁板房,把小猫放进去。圆圆过去了,爬进箱子,张口就准备把小猫叼走,李亚茹跟它讲,“小猫睡在水泥地上冷得一直叫唤,要睡在温暖的地方。”并把圆圆抱离了箱子。圆圆没有再采取行动,李亚茹开了一个猫罐头,高兴道,“它听懂了。”

姥姥说圆圆生了五只小猫,五六天了,给铺好的箱子不去,生到水泥地上,四只都冰死了。

唯一活着的这只,跟圆圆长得一模一样,雪白的绒毛,头上一抹毛笔涂过似的乌黑。

姥姥从一袋子发芽的土豆里拿出一个,均匀地切成块,让每一块都尽量能带上细小的刚冒头的鹅黄的牙。

姥爷叫我一起去给羊饮水,小舅家的羊增长到了五六十只,羊越来越多,房子周遭便尽是羊粪的味道了。

杨树、榆树才发细小的芽儿,杏花开得满枝丫。

姥爷看见桌子上的糕点了,“你又买嘀这么多吃嘀干啥嗫?有个钱就存哈。”

李亚茹又拿出来一袋虎皮鸡爪,一袋蓝莓山楂棒,“这些都不是我买嘀,男朋头买嘀。那买咧很多,我吃不完,就说拿回去给给爷爷、奶奶吃去,那说行嗫。”

姥爷听得愣住了,没话了,又乐呵呵起来。

路边的野草绿了,苜蓿地的苜蓿和蒲公英绿了,小麦地也绿了,剩下的地方基本全是灰白的土。不过大多数田地已经铺上了薄膜,规律整洁,在夕阳的普照下闪着亮光,像天上的丝云,像夜晚一道道的银河,像小女孩头上纯白的纱带。四面八方到处都有布谷鸟的啼鸣,麻雀的欢腾。

经过一片还没有犁的玉米地,里面洒满了黑褐色的碎牛粪、碎羊粪,遍布着米黄的碎玉米叶子和还长在地里的低矮的玉米杆。

李亚茹转了一圈回来,小猫又在不停地喵喵叫,一看,箱子里空了。李亚茹又从柜子底下冷冰冰的水泥地上把小猫捉出来,放在铺了棉衣的箱子里。小猫睡了一会儿,暖和了,安静了。

晚上九点过一些,天处在麻黑与透黑之间,听不到任何鸟鸣了,只有周围人家羊群归来后此起彼伏的咩咩声,狗你呼我唤的吠叫声,近处还掺杂了两声清晰的喵喵,李亚茹欣喜地瞧过去,以为是丢丢,结果是圆圆。圆圆还是和以前一样温顺,它还没有学会做妈妈,也并没有因为成为妈妈而变得有何不同。

西边高高地悬挂着一枚细小的月牙,月牙儿不远处有一颗小小的星星。

村子里的空气还是很干燥,到处都是白土、石头,夜晚也并不算得静谧,我不孤独。姥姥说丢丢跑出去两三天也不回来。从回家到现在,李亚茹也没有见到丢丢。孩子长大了,我们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

姥爷吵着要看李亚茹对象照片,李亚茹给找出来一张,姥爷高兴地看,“哎呦,怪魁梧嘀,戴着眼镜子,你们俩个都戴,年纪轻轻嘀。”

“年纪轻轻嘀?那哪儿还能找个年纪老老嘀么?”

姥姥听着,“那说个话去就,都莫结婚,不年轻还咋不咧?你们成咧噢?”

李亚茹,“还莫结婚,谁知道么。”

姥爷仔细地端详,“这个丫头子是你噢?我咋看嘀不像么……”

李亚茹解释道,“就是我,化妆咧,美颜咧。”

姥爷大惊小怪地指给姥姥看,姥姥望了几眼,“就是嘀。”2025.04.3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