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什么事儿?……要不今年你跟我来星都过年吧?我才正式入职一个学期,又要准备申请基金,今年过年就不想回去了。”
对面不知说了什么,兰熙童安静听了一会儿,语气中带着些不满:“我姥姥不在了,我俩妗子又不和,你过年就不要去掺和了。如果你在家,二妗子那样的脾气,你应付得了?”
不知对方又说了什么,兰熙童语气变得柔和下来:“过年期间,星都人可少了,正好带你去那些著名景点逛逛。我一会儿上网买些年货,来前你去两个舅舅家给他们拜完年就来?票也买好了你到时候直接去火车站就行啦。”
挂了母亲电话,兰熙童正要点开工作的文件夹,敲门声又响了。
“请进。”
“是陈沁蕴啊,怎么还没走?”
“老师早。”
“你也早,我这里有咖啡,喝吗?”兰熙童站起身,从窗台上取下咖啡罐。
“谢谢老师,不用了,我一喝咖啡就会胃酸。”
“那确实不能喝,我这两天也戒咖啡呢。”因为期末季已经过去,谈话间完全没有师生间的那种压迫和拘谨,当然,这也和兰熙童还是个年轻老师有关。
“兰老师,我来找您聊聊,最近有些迷茫。”陈沁蕴坐在对面的沙发上,整个人显得非常彷徨和不知所措。
“我这办公室有点闷,不然我们去湖边边走边聊?”
既然是聊迷茫,兰熙童感觉还是在自然中更容易激发灵感和平复情绪,寒冷也有助于人保持冷静和理性。
陈沁蕴无可无不可地跟了出去。
“听说你这学期算过绩点以后,没保上研是不是?考研了吗?”
“保研的事情不知道老师您听说了多少,当时闹得还挺难看,唉,就差一点点保上研……”
兰熙童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慰她,陈沁蕴的家庭不是特别好,虽然父母健在,但是都是最辛苦的劳苦大众,陈沁蕴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星都大学,按照老话儿,真是祖坟冒青烟。
可就像大多数寒门子弟一样,如此出身的家庭在校园里总是适应得慢一些。
倒不是说他们得过且过了,而是他们身上有一种天然的迟钝感,比起城里孩子,又缺乏来自父母的家庭禀赋和文化资本,很多人的身上带着一股天真的理想主义,和她以前很像。
说不上不好,但比起目标更加明确的家庭背景更好一些的城里孩子却又显得结果不是那么理想。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保不上研,还来得及报考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可是当时算绩点和其他分项,就算保不到社会学专业,也可以从人类学这里曲线救国的,谁知道有些人心机深沉,最后以高于我零点几的绩点把我挤下去了。”
之前,兰熙童只是从叶邈师姐那里听说过本校学生多么卷,说难听一些,甚至有些精致利己了。
闻名不如见面,来到系里以后,她真正见识了这些文科的孩子为了那些绩点努力到何种程度。甚至有些她想象不到的小心机和小手段。
当年她在读的时候似乎都没有这么卷,那时候能拿3.6的绩点已经是高的了,不像现在,一个个都奔着4.0去。
哪有这等好事儿,偏偏他们系的老师都手宽。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3.4、3.5都算是名列前茅的理工科学生都来选社会学、人类学课程的原因。
“出国呢?”还不等陈沁蕴说话,兰熙童就否定了自己说的话,“现在申请已然是来不及了,很多欧美的高校申请期已经过了。”
“而且,我们家实在负担不了硕士就出国念书。如果能拿到奖学金也就罢了,拿不到的话,生活成本就太高了。”陈沁蕴失落地说道。
“你是怎么想的,着急吗?如果家人支持,我觉得脱产备考也行,我们星大的学生,也不怕gap year,关键是你自己是否顶得住压力。”
“我父母倒是没说什么,只是我有些担心村里人会说什么,想想这个压力就有些大。”
“人都是社会性动物,有压力也是正常的,我也不说让你忽略村里人的议论之类的废话。或许你可以换个角度,其实他们对你做什么、打算做什么并没有那么关心。你要是实在担心,或许可以租一个博士宿舍?我看到BBS上有些人招室友呢。很多人到了读博这个阶段会出去住,却又保留着床位,或许你可以留意一下。”
天越来越冷了,湖面上还没结冰,只边缘靠近石头的地方起了薄薄一层。
两人站在花神庙旁,静静看着湖里的黑鱼和湖上的鸭子游来游去。
“我也让你的博士生师姐帮你留意一下吧。”想了想,兰熙童说。
“谢谢兰老师。”
“其实不着急,我当年就是自己考研上来的。”学生的迷惘倒是勾起了兰熙童的回忆,“其实咱俩出身差不多,都是农村出来的,不过我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然后独自一人带着我在城里生活。考上星都大学后,一放松,绩点就不保了,前两年简直是浑浑噩噩地度过的。别人在看读涂尔干、韦伯,你知道我在看什么?”
“什么?”陈沁蕴听入了神,见兰熙童突然停住话头,忍不住问道。
“网文!说起来,网络文学也是我想做的方向,本科还写了一篇学年论文,讨论**与女性主义,结果到了硕士,越走越偏。扯远了,总之就是我没捞上保研,甚至连保去外校的可能也没有,可想我当时成绩有多差了。我当时真是觉得,只要不挂科,万事ok。你也听得出来,我的家庭也一般,自然是无法靠自己家的条件出国的,所以我早早地开始准备考研,好在没给母校丢脸,总成绩第一跟了导师,后来博士是申请的公费留学。”
陈沁蕴没想到兰熙童的经历竟然是这样的:“很少听老师讲过?”
“身份不同,如果频繁对着学生讲自己的求学经历,显得自己也太爹了,所以我一般不讲这些。”兰熙童无奈地笑了笑。
“老师再多嘴叮嘱一句,我也是从你这个年龄段过来的,一路走来也全靠自己规划,好在一路走得还算顺利。千帆过境后,才意识到年轻时走的弯路,所以看到你来找我倾诉,我是高兴的。
“我知道,像你这样的性子是很不愿意向外求助的,但是我还是想说,我们还是应该更打开自己一些,遇到迷茫了或者和好友,或者和家人,或者找我们聊一聊。
“我很不想说我们吃过的盐比你们走过的路还多这种爹味十足的话,可是到底比你们长几岁,也没长太多,总没忘记自己的来时路,多少可以理解你们的困惑和迷惘。”
只听陈沁蕴传来声如蚊蚋的“嗯”。
兰熙童言尽于此,便不再多说什么,说多了连自己都要讨厌起来,至于陈沁蕴能听进去多少,那就看她自己了。
“对了,开学就要开始写毕业论文,主题有眉目了吗?”兰熙童突然想起自己还是陈沁蕴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真是忙晕了头。
也不怪兰熙童,陈沁蕴不像其他几个找她当指导老师的学生常来找她,导致兰熙童感觉仿佛没有陈沁蕴这个学生似的。
“我想写写 路易·杜蒙的的卡斯特概念形成。”
听闻此,兰熙童倒是有些诧异,因为很少有非本专业的学生知道这部民族志作品,就算授课老师提到这本书,也是匆匆而过,很少深入展开。
“如此倒是不用去做田野了。”兰熙童点评道。
“嗯,我暂时想不到什么需要调查的题目,而且总感觉为本科毕业论文而做的田野调查还是太浅了,还没展开就要结束,然后进入马不停蹄地写作、答辩中去。”
“这个题目想要写好也是不易。什么时候回家?”
“买了下周三的票。”
“这样,今天给你一个任务,为自己列一份阅读清单,书籍或者论文都可以,然后再来找我,我们一起看看。”
说着话,两人已经绕着花神湖走了一圈,来到东门附近。
“谢谢老师今天为我解惑,我回去再好好想想未来之路。”
“嗯,不用太焦虑,车到山前必有路,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兰熙童终究没忍住,喂了一口鸡汤。
想到自己的求学经历,她想起延毕这个解决方案:“实在不行也可以延毕,虽然现在学校严卡本科生延毕现象,但只要理由说得过去,学院名额没超定额,还是可以。这样你也不用担心住宿问题了,只是要交一年学费。
终于散去一些郁气的陈沁蕴脸上露出笑意。
看着学生面上的真心笑容和似乎拨去了眼前迷雾的样子,兰熙童心中泛起愉悦,这种愉悦和难题解决的快乐,或者某方面的快感都不同。
这一刻,是兰熙童坚持做老师的原因。
只是,作为教师,能解决的问题还是太少了,下午又来了一个学生找兰熙童谈心。
这个学生,兰熙童想想就有些头疼,实在是麻爪儿。因为她已经苦口婆心、颠来倒去地将同样的话说了无数遍,可是这个学生就是撞了南墙都不回头,偏偏天天来拉着兰熙童一遍遍诉说。
对了,她的抑郁症也时常复发,不得不偶尔去六院六院休养或接受治疗,以至于兰熙童与她讨论时还要注意一些方式方法。
真不是兰熙童有偏见,她本人就是做医学人类学的,多少明白这一类病症和人群。
但她也不是专业的精神科大夫,再知道一些相关知识,也做不到给学生治病啊。
人走了以后,兰熙童也没心思写本子了。给她找些事情做,分分心会不会好一些?做些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