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铃声响起,走廊里立刻传来学生们跑来跑去的声音,30人的小教室瞬间就空了一半。
“兰老师……”
抬头看,是寒假住了许久院的何崔奕。
“上课前我就看见了,只不过临近上课,没有过去找你聊聊,这学期感觉怎么样?”兰熙童停下收拾的动作,关心地问道。
“嗯,好多了,最近有坚持吃药了。”
闻言,兰熙童认真打量了一眼何崔奕,面容是许久不曾晒过太阳的苍白,是不像她的父母那样黢黑:“我希望你不要怪我自作主张,年前你住院的那一段时间,我去找了匡老师和闫岩大夫了解了一些抑郁症这个病症……你现在感觉如何?我听你爸爸说大夫让你写自我观察日记,你觉得有效果吗?”
停顿片刻,兰熙童这才继续收拾包袋,U盘、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被装进包里,不等何崔奕开口,提议两人去附近的湖边逛逛。
地学楼距离新湖很近,春天到了,那边的花儿都开了,就是侧柏也在开花,兰熙童双眼点了眼药水,这才出门。
“我爸找您了?”何崔奕皱着眉头,没有说起自己,抓着何父找过老师不放。
“嗯,你爸爸而是关心你,毕竟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我虽然不是你班主任,但咱俩关系不错呀,你放心,多的话他并没说,只是聊了聊你的情况,很多你之前都跟我说过不是吗?只是,这次补充了父母视角下的事情经过。”
兰熙童不想让何崔奕心有疑虑,因此说得坦然,语气也不是对待病人小心翼翼的感觉,只是温和,甚至不够温柔。‘
像往常一样,何崔奕这才没有进入到一种应激状态,顺着日记本提起自己的记录。
“你觉得我和你的主治大夫见一面,共同制定对你的治疗怎么样?”兰熙童措辞良久,终于开口道,“你放心,我并不是将你当作研究对象来对待,我刚提交的研究课题是关于医患关系的,只是因为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患了这个病症,而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不免想要深入了解。”
何崔奕却不回答,只一味低头走路,兰熙童知道要给她时间。
沿着新湖逛了不到四分之一圈,前边恰好出现一条小路,可以拐去东园食堂:“不着急,你是当事人,你有决定权,我们先去吃饭吧,这个点食堂人应该少很多了,不过饭应该也不多了。”
兰熙童故作轻松,说了句俏皮话。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都可以看到我的日记?”过了好久,何崔奕才终于开口问道。
“你会非常排斥别人看到你写的东西吗?”兰熙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地问道。
“老师不排斥吗?”何崔奕反问道。
“其实还好,可能我觉得我的日记没有写太多**的东西,不过就目前写的东西来看我会觉得可以看。我小时候不爱写日记,如果不是老师要求,我是不会写的。现在则是把它当作一个记录方式,记录今天做了什么,心情如何,这么梳理一下,心情会好很多。”
“张大夫让我写日记,可是我从来没让他看过。”何崔奕低头小声说。
“我大概可以理解,就像我们去体检,总是不太愿意被男大夫检查一样,日记也是我们的**。但是正如病人不应将大夫的性别放在最前边,大夫也不应将病人的性别置于疾病之前一样,面对心理、精神方面的医生,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的内部世界袒露他们面前,这样他们才好帮助我们。不然只治疗由疾病引起的躯体症状,只是治标不治本。”
将决定权交给何崔奕后,兰熙童便回到了自己忙碌的日常生活之中,直到一周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陌生号码。
“你好,请问是哪位?”
“原来是张大夫,您好,之前拜托就想认识您的,只不过太忙了。……好的,没问题,我下午有门课,结束后估计您都下班了,明天上午去找您?”
第二天吃过早饭,兰熙童便骑上自行车前往六院。
“咦,这不是友好医院?不知道小穆……打住!”兰熙童及时刹住脑海中的想法,说了只谈性不说爱,路经医院就想到对方,这不是个好苗头,得及时掐住。
好在六院就在前边,不等她反思自己,已经到了地方。按着张大夫发来的地址,她走进了六院大楼。
“兰老师,你好!请这边坐。”兰熙童刚一进去,张岱宗便主动招呼道。
“张大夫好,很高兴见到您!”兰熙童伸出右手,开口寒暄道,“没想到是女大夫,我还以为是男大夫呢。”
“岱宗这两个字确实是在男性之中更常见。”张岱宗点点头,附和道,这样的对话常常发生,她已经应对出经验了。
“很好听。”兰熙童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冒昧,补了一句。
“兰老师的名字也好听。”
二人就这么互相废话了几句,才将话题引向何崔奕。
“之前闫岩找我的时候,我没有说太多,因为别看何崔奕看着没什么,但其实她的抑郁症还挺严重的。我虽然让她坚持写日记,但是并不强求去做分析。因为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写日记,反复书写痛苦反而可能加重沉溺和反刍。何崔奕便有这个倾向……”
“那为什么……”
不等兰熙童问出问题,张岱宗便仿佛知道了她要问什么,解释道:“我其实反向治疗过一段时间,也就是因为知道她爱写日记,想着停写一段时间,是不是好一些,但是效果不显著,甚至因为不写日记以后只能在脑子里反复琢磨,让她的病情加重了。所以后来就重新让她开始写日记了,虽然书写痛苦会加重反刍,但是写出来以后,人的状态是好一些的。”
“竟然是这样吗?”兰熙童喃喃道。
“我没想到你竟然可以说服她让我们阅读她的日记,看来你很受她的信任。”
“唉,我以前从来没有近距离接触过抑郁症患者,只希望自己不要辜负她的这一份信任。”兰熙童惶恐。
这是属于兰熙童需要去解决的课题,张岱宗听到后也没有说什么,现在二人并不熟悉,只是由一名病人串起来的合作者。
“我们需要从什么阶段开始的日记?”兰熙童并不需要什么回应,嘟囔了一句后,便转到正事儿上。
“从近期日记入手吧,可以倒着来,比如下次她来找我诊疗的时间是周四上午,我们就可以和她一起阅读和回顾这一周,并作分析。另外,你作为她信赖的老师,可以回看入学以来这几年的日记,去找寻过去几年的关键节点,然后我们再来交流后,看怎么将发现应用到我们的治疗中。”
“也就是说得循序渐进对吧?”
“嗯。对了,虽然她答应让我们对她的日记展开阅读和分析,但还是得让她自己挑选愿意分享的部分。”
“这个是肯定的。不过我有疑惑,如果她只是为了应付我们而交上来一本明面上的日记,其实还有一本记录了更多**的日记呢?”
“先不要这么想,我知道你是出于理性考虑这种可能性。但在她面前,我们要保持充分的信任,万不可流露出这样的苗头。”
“明白,我当然不是怀疑她,不然也不会获得她的信任。”
两人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有人进来找张岱宗,兰熙童才起身离开,回到系里。
途经匡密办公室,她灵机一动,上前敲了敲门,待听到“请进”的回答,兰熙童才推门进去,想到要聊学生的**,顺手关闭了办公室门。
“小兰,什么事儿?”
“匡老师,我知道您之前做过神经衰弱症的研究,现在我要和以为精神科主治大夫一起研究一个学生的日记,您觉得我需要补充哪些知识?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在阅读日记的时候,我应该关注什么呢?”
“我记得你本科辅修过心理学?”匡密想起之前聊天中无意中得知的信息,“有几本针对抑郁症患者的大众通俗读本,比如《□□先生……》……”
“嗯,这几本我都读了,在何崔奕刚来找我之后,我立刻就去看了这本书。另外,我硕士期间上您的课,期末论文写的《道德的重量》的读书笔记,是不是也算这一类?但是感觉还不够。”
“你竟然都记得?”匡密感到吃惊,毕竟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
“当然,当时我特别爱看一部医疗美剧,结合着剧情写的,您还给了我A 的评价呢。”兰熙童笑着说。
“这些都是偏人类学的,比如《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你可以看一些心理治疗方面的专业书籍……”
说着给兰熙童推荐了一堆书,兰熙童一边检索一边将其列入书单。
“这本书好呀,”搜到匡密刚推荐的一本书,“强调通过文本、故事倾听来改善医患关系!和我即将研究的课题强相关。”
“这本书这么重要,竟然没有列这本书?”匡密狐疑地看着兰熙童。
兰熙童吐了吐舌头:“我列的是这本书。”说着,将刚才搜到的书名展示给匡密。
“好吧,这本书确实也不错,是近几年新出的,我说的那本书年代有点久远了,可以拿来看看,和这本书相比,多了更多细节,有助于你直接借鉴。”
“我真地不用去考一个心理治疗师证吗?”看着这些书单,兰熙童陷入怀疑。
“你哪来的经历?牢记你人类学学者的身份,发挥这一点长处就行了!”匡密无语兰熙童的问题,“贪多嚼不烂,走吧走吧,我要去上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