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子他非要入赘 > 第2章 长生面

太子他非要入赘 第2章 长生面

作者:鸡腿还是苕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04:01:59 来源:文学城

神武门外,寒风卷起地上的尘土,打着旋儿掠过瘫坐在地的三人。

金珠珠那声“我们靠自己”的宣告,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在清冷的宫墙外显得格外清晰,却又迅速被风吹散。

金母愣愣地看着女儿,仿佛不认识一般。

她记忆里的珠珠,是会为了一件新衣裳不如意就嘟半天嘴,会因为丫鬟打碎了心爱的玉簪而发脾气的小女儿。

何曾有过此刻这般,眼神清亮、脊背挺直,带着一种近乎惨烈的坚毅?

金满仓率先反应过来,他重重抹了把脸,将那些残存的泪意和悲愤一并擦去,胖乎乎的脸上挤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笑容,尽管眼眶还是红的。

“好!好!我金满仓的女儿,就该有这份志气!咱不靠他齐珩,爹娘有手有脚,还能饿着我的珠珠不成!”

他说着,努力想站起身,却因为蹲得太久,加上情绪大起大落,身子晃了晃。

金珠珠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父亲的手臂。

那手臂不再像记忆中那般坚实有力,反而带着一丝虚浮的颤抖。

金珠珠心中一酸,却强忍着没有表露,只是将父亲的手臂握得更紧。

“爹,娘,我们先离开这里。”金珠珠低声道。这宫墙之下,多待一刻,便多一分的屈辱和窒息。

金母连忙点头,手忙脚乱地想帮女儿整理一下散乱的头发和衣衫,却发现那身繁复的皇后礼服早已在拉扯中变得皱巴巴,沾满了灰土,根本无法复原。

她叹了口气,只好作罢。

一家三口,相互搀扶着,踉踉跄跄地离开了神武门,融入了京城清晨渐渐苏醒的街巷。

与皇城内的肃穆庄严不同,此时的京城街道正开始一天的喧嚣。

早点的香味混杂着牲畜的气味扑面而来,小贩的吆喝声、车马的辘辘声、行人琐碎的交谈声……

构成了一幅鲜活而生动的市井画卷。

这一切,对曾经出入香车宝马、仆从环绕的金珠珠来说,熟悉又陌生。

她曾无数次从这样的街道穿行而过,却从未真正“看见”过它们。

如今,她身无分文,穿着破旧的单衣,金母将外面厚重的诰命服外套脱了,盖在她身上,只余下里面单薄的礼袍,走在其中,才真切地感受到这烟火人间的真实温度。

有路人投来好奇或探究的目光,打量着这三个衣着怪异、形容狼狈的人。

金珠珠下意识地想要低头躲避那些目光,但一想到身后的宫墙,她便强迫自己抬起头,直视前方。

她不能再退缩了。

金家在京城的府邸,早已在支持齐珩夺嫡的过程中变卖,充作军资。

如今,他们在京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金满仓带着妻女,在熟悉的街巷间七拐八绕,最终停在了一条偏僻狭窄的巷子尽头。

那里有一扇低矮破旧的木门。

“这是……以前堆放杂货的旧仓房,”金满仓有些窘迫地搓着手,对女儿解释道,“爹……爹偷偷留下来的,本想留着做个念想,没想到……”他没再说下去,只是掏出钥匙,费力地打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一股混合着霉味和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

屋内光线昏暗,空间狭小,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一张缺了腿用石头垫着的桌子,和几个歪歪扭扭的凳子。墙角结着蛛网,地上积着厚厚的灰尘。

这便是他们如今唯一的容身之所。

金母的眼泪又涌了上来,却强忍着没哭出声。

她无法想象,她娇生惯养的女儿,要怎么在这样的地方生活。

金珠珠却只是静静地打量着这个“新家”。

比起那冰冷华丽的皇宫,这里固然破败不堪,却奇异地让她感到一丝安心。

至少,这里是真实的,是属于他们一家三口的,不再有算计和背叛。

“挺好,”她轻声说,声音有些沙哑,“能遮风挡雨就行。”

她走到床边,伸手摸了摸那硬邦邦、散发着霉味的被褥,然后开始动手,试图将上面积攒的灰尘拍掉。

动作有些笨拙,却异常坚定。

金母见状,也赶紧上前帮忙。

金满仓则挽起袖子,开始收拾那些杂物,试图给妻女腾出更多空间。

一家人默默地忙碌起来,谁也没有再说话,一种沉重、却又带着相互支撑力量的氛围在小小的仓房里弥漫。

简单的收拾过后,疲惫和饥饿感如同潮水般袭来。从昨日准备大典至今,他们几乎水米未进。

金满仓摸了摸空空如也的口袋,脸上露出一丝难色。

他这辈子,从未为银钱发过愁,此刻却真切地体会到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滋味。

金珠珠看着父亲的动作,心下了然。

她沉默片刻,然后抬手,开始解自己头上仅存的几枚素银发簪——

那是她全身上下,唯一还能值点钱的东西了。

“珠珠,你……”金母想阻止。

“娘,”金珠珠打断她,手下动作不停,语气平静,“这些东西,现在戴着也没什么用了,不如换成粮食实在。”

她将取下的发簪递给金满仓:“爹,拿去当了吧,换些米面回来。”

金满仓看着女儿递过来的发簪,那双手,曾经只用来抚琴、拈花、挑选珠宝,如今却要典当仅有的饰物来换取生存。

他喉咙哽咽,几乎说不出话,只能重重点头,接过发簪,转身快步走了出去,生怕慢一步,就会在妻女面前失态。

屋内只剩下金珠珠和金母。

金母拉着女儿在床边坐下,握着她的手,一遍遍地摩挲着,眼泪终于无声地滑落:“我苦命的珠珠……是爹娘没用……”

“娘,别这么说。”金珠珠反握住母亲冰冷的手,试图用自己的温度去温暖她,“以前是女儿不懂事,总觉得有花不完的钱,有你们宠着,便什么都有了,现在我才明白,有些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比如真心,也有些东西,是别人夺不走的,比如我们一家人在一起。”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窗外那方狭小的天空上,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齐珩他……不要我,是他没眼光,没福气,从今往后,我只为你们,为我自己活着。”

金母看着女儿仿佛一夜间成熟起来的侧脸,心中百感交集,既心疼又欣慰。

过了一会儿,金满仓回来了,他手里拎着一小袋米,几个干巴巴的馒头,还有一小包粗盐,他将当簪子换来的寥寥几枚铜钱小心地放在桌上,脸上带着几分窘迫和愧疚。

“只……只当了这些。”他讷讷道。

金珠珠却拿起一个馒头,掰成三份,将最大的一份递给父亲,一份给母亲,自己拿起最小的一块,用力咬了一口。

馒头又干又硬,喇得嗓子疼,她却努力吞咽下去,然后扬起一个笑容:“爹,娘,快吃,吃饱了才有力气想办法。”

看着女儿强装笑意的样子,金满仓和金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心疼与决心。

他们接过馒头,默默地吃了起来。

简单的食物下肚,身体总算恢复了些许暖意和气力。

金珠珠站起身,走到那扇破旧的木门前,透过门缝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街巷。

各种摊贩的吆喝声、酒楼伙计招揽客人的声音、食客的谈笑声……清晰地传了进来。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巷子口一家看起来生意颇为兴隆的酒楼上——醉仙楼。

那是京城有名的老字号,宾客盈门,觥筹交错。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她的脑海。

她猛地转过身,眼中闪烁着一种金满仓和金母许久未见的光彩,那是在她决定非齐珩不嫁时,曾出现过的、混合着倔强与势在必得的光芒。

“爹,娘,”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异常清晰,“我们也开一间酒楼吧!”

金满仓和金母都被女儿这突如其来的提议惊呆了。

“开……开酒楼?”金满仓结结巴巴地重复,“珠珠,你可知道开一间酒楼要多少本钱?要打理多少关系?我们如今……”他看了看家徒四壁的仓房,后面的话没说出口,意思却再明显不过。

“我知道,爹。”金珠珠走到父亲面前,眼神灼灼,“我们没钱,没势,甚至连个像样的铺面都没有,但是,我们有手艺啊!”

她指向窗外那家醉仙楼:“娘做的江南点心,曾是连御厨都夸赞过的!爹您走南闯北,尝过的各地特色菜肴数不胜数,那些方子,不都记在您脑子里吗?”

金母愣了一下。

她出身江南织造世家,于烹饪一道上确有独到天赋,尤其擅长制作各式精巧细致的点心,以往在家宴客,她的点心总是最受追捧。

可那毕竟是闲暇时的消遣,如何能当成营生?

“可是珠珠,开酒楼不是光有点心就够的……”金母犹豫道。

“当然不够!”金珠珠思路越来越清晰,语速也快了起来,“我们可以从小做起!不租铺面,就在咱们这仓房门口支个摊子!卖些娘亲拿手的点心,再配上爹记得的、几样简单易做又味道独特的汤羹小食!”

她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热气腾腾的小摊:“本钱不需要太多,就用当簪子剩下的这些铜钱,去买最基础的面粉、油糖和食材,我来帮忙打下手,招呼客人!”

金满仓看着女儿熠熠生辉的脸庞,那颗在商海沉浮多年的心,竟也被这大胆的计划说得活络起来。

是啊,他金满仓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难道还能被眼前的困境逼死不成?

女儿都有这般勇气,他这个做爹的,怎能退缩?

“好!”金满仓一拍大腿,胖胖的脸上重新焕发出属于“笑面财神”的几分光彩,“就听珠珠的!咱们就从小摊子做起!你娘的手艺,加上爹这张尝遍天下美味的嘴,还怕弄不出好东西来?”

金母见丈夫和女儿都如此有信心,也渐渐放下了心中的疑虑,点了点头:“那我……我就试试。”

说干就干。

一家人立刻开始筹划。

金母凭着记忆,列出了几样所需材料。

金满仓则根据所剩无几的铜钱,精打细算地规划着每一样材料的用量。

金珠珠则找来一块破旧的木板和半截烧火剩下的木炭,趴在桌子上,歪歪扭扭地开始写画。

“珠珠,你在写什么?”金母好奇地问。

金珠珠抬起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在想,咱们的摊子,总得有个名字。”

她将木板转过来,只见上面用炭笔画了一个歪歪扭扭、却圆润可爱的圆圈,圆圈里面点了几个点,旁边写着两个同样稚嫩却努力工整的大字——珠玉。

“珠玉?”金满仓念道。

“嗯。”金珠珠点头,目光坚定,“金家的珠珠,和爹娘视若珍宝的玉。就算我们现在跌落尘埃,在我们自己心里,我们依旧是珠,是玉。而且……”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下来,却带着一种别样的力量:“我相信,我们做出来的食物,也配得上‘珠玉’二字。”

金满仓和金母看着那块简陋的招牌,再看看女儿认真的神情,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

这个名字,朴素,却承载着一家人不灭的尊严与希望。

第二天天不亮,一家人就忙碌起来。

金母凭借着记忆和有限的材料,精心制作了几样小巧的点心:

玲珑剔透的梅花糕,酥香可口的杏仁酥,还有软糯清甜的豆沙卷,金满仓则熬了一锅香气浓郁的山菌汤,又拌了一碟爽口的凉菜。

金珠珠负责将那块写着“珠玉”的木板挂在仓房门口显眼的位置,又将家里那张破旧的桌子搬出来,铺上一块洗得发白的干净布,将点心和小食一一摆好。

此时,天色微明,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第一次站在摊子后面,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金珠珠的心跳得飞快。

她深吸一口气,学着记忆中那些小贩的样子,努力想开口吆喝,可声音到了嘴边,却细若蚊蝇,瞬间淹没在街市的嘈杂中。

有路人瞥了一眼他们简陋的摊子和那些看起来还算精致的点心,脚步却未停留。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越升越高,他们摊子前却始终无人问津。

精心准备的食物,在清晨的寒风中渐渐失去了温度。

金母的脸上露出了焦急的神色,金满仓的笑容也有些维持不住。

金珠珠看着父母眼中渐渐黯淡下去的光,看着那些无人问津的点心,一股强烈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难道……她的想法,真的错了吗?

他们真的……无法靠自己活下去吗?

就在希望如同风中残烛般摇曳欲灭时,一个穿着体面、像是某大户人家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在几个随从的簇拥下,路过巷口。

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了金家简陋的小摊,落在了那块写着“珠玉”的招牌上,又仔细看了看桌上那些造型别致、即便冷了也看得出做工精细的点心上。

他停下了脚步,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走上前,拿起一块梅花糕仔细端详,又凑近闻了闻那锅山菌汤的香气。

“这点心……是你们做的?”他抬起头,目光落在虽然衣着朴素,却难掩容色的金珠珠脸上,带着几分审视。

金珠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点了点头,声音依旧有些发紧,却比刚才清晰了许多:“是,是我娘亲手做的,汤羹是我爹熬的,都很干净,味道……应该也不差。”

那管事模样的男子沉吟片刻,指了指桌上的几样点心和那锅汤:“这些,我都要了,给我包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