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她的小娇夫[八零] > 第39章 第 39 章

她的小娇夫[八零] 第39章 第 39 章

作者:摘星星的十六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07:43:59 来源:文学城

拿到营业执照的那天傍晚,姜至特意买了些肉和菜,在作坊的小厨房里忙活了大半天,做了满满一桌子菜。

昏黄的灯光下,饭菜的香气弥漫在小小的房间里,温馨而热闹。

“来,阿最,多吃点,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姜至给陈最夹了一块红烧肉,脸上满是笑意。

手里握着合法的执照,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连带着吃饭都觉得格外香甜。

陈最接过肉,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看着姜至眉眼弯弯的样子,眼底满是温柔:“辛苦的是你,每天要打理作坊,还要跑工商局。”

他顿了顿,放下筷子,从轮椅旁的布包里拿出一张纸,递到姜至面前:“对了,我设计了一张广告单,你看看怎么样。”

姜至好奇地接过纸,只见上面用毛笔写着“至味熏肠”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格外醒目。

下面则用小字写着香肠的特点:“精选新鲜后腿肉,古法工艺,松针慢熏,咸甜适中,风味独特,干净卫生,老少皆宜。”

最下面还标注了作坊的地址、联系方式和批发价格,旁边还画了一根简易的香肠图案,看起来生动又直观。

“哇,这是你画的?太好看了!”姜至眼睛一亮,忍不住赞叹道。

她没想到陈最不仅会看病、会记账,还会设计广告单,字写得好看,画也画得这么好。

陈最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以前在城里上学的时候,学过一点书法和绘画,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

“我觉得咱们的香肠虽然在国营饭店和供销社卖得不错,但普通老百姓知道的还不多。要是能在菜市场发些广告单,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至味熏肠’,肯定能打开零售市场,说不定还能吸引一些个体小贩来进货。”

姜至点点头,心里满是赞同:“你说得太对了!菜市场人多,要是能让大家都知道咱们的香肠,肯定能卖得更好!那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印广告单,什么时候去发啊?”

“明天我就去城里的印刷厂联系印刷,多印一些,然后雇几个手脚麻利的年轻人,在几个大菜市场发放。”

陈最条理清晰地说:“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广告单上注明,个体小贩批量进货可以享受优惠价格,这样能吸引更多小贩来咱们这里进货。”

“好!都听你的!”姜至兴奋地说,感觉充满了干劲。

*

第二天一早,陈最就去了城里的印刷厂。

他仔细和印刷厂的师傅沟通广告单的印刷细节,从纸张的选择到字体的大小,再到颜色的搭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师傅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忍不住赞叹:“小伙子,你这广告单设计得真不错,简单明了,一看就知道是卖什么的,肯定能受欢迎!”

陈最笑着道谢,约定好第二天来取广告单。

回到作坊后,他又和姜至一起商量雇人的事情,最后决定在附近的村里雇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每天给他们两块钱的报酬,让他们在省城的五个大菜市场发放广告单。

第三天一早,广告单就印好了。厚厚的一摞广告单堆在作坊的桌子上,红色的字体格外醒目,看着就让人心里欢喜。

姜至和陈最把广告单分好,每个小伙子分了一摞,仔细叮嘱他们:“一定要把广告单发到每个买菜的人手里,尤其是那些卖肉、卖菜的小贩,要跟他们说清楚,批量进货有优惠。”

小伙子们齐声应着,拿着广告单兴高采烈地去了菜市场。

当天下午,就有好消息传来。

去城东菜市场发广告单的小伙子回来报喜,说有好几个小贩看到广告单后,都详细询问了批发价格和地址,还有两个小贩已经跟着他来作坊考察了。

姜至和陈最连忙迎了出去。

来考察的是两个中年男人,一个姓刘,一个姓李,都是在城东菜市场卖熟食的小贩。

他们走进作坊,仔细查看了香肠的制作过程,又尝了尝刚做好的“至味熏肠”,脸上立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味道真不错!比我们现在卖的香肠好吃多了!”刘师傅忍不住赞叹道:“批发价格也实惠,要是质量能一直保持,我们以后就从你们这里进货!”

李师傅也点点头:“我今天先进五十斤,回去试试销量,要是好卖,以后就长期合作!”

姜至和陈最连忙答应,给他们称好香肠,还特意多送了两斤,让他们回去试吃。

刘师傅和李师傅高高兴兴地拿着香肠走了,临走前还留下了联系方式,说过两天再来进货。

送走两位师傅,姜至兴奋地抱住陈最的胳膊:“阿最,太好了!真的有小贩来进货了!你的广告单太管用了!”

陈最看着她兴奋的样子,眼底满是温柔的笑意:“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小贩来进货的。”

*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来作坊进货的小贩越来越多。

有的是看到广告单来的,有的是听其他小贩介绍来的,每天都有十几个小贩在作坊门口排队进货,热闹非凡。

为了方便小贩进货,陈最特意在作坊门口搭了一个简易的货台,把不同口味的香肠分类摆放好,还制作了进货登记表,详细记录每个小贩的进货量和联系方式。

姜至则负责称重、收钱,林小满和其他工人也过来帮忙,大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这天,一位姓王的小贩一次性进了两百斤香肠,还笑着说:“我之前在别的地方进的香肠,顾客总说味道不好,自从进了你们的‘至味熏肠’,每天都卖得精光,好多老顾客都专门来买你们的香肠,我这次得多进点,免得不够卖!”

姜至笑着说:“王师傅,您放心,我们的香肠保证每天新鲜供应,您什么时候来进货都有!”

陈最也补充道:“要是您销量好,需要大量进货,可以提前一天跟我们说,我们好提前准备,保证不耽误您的生意。”

王师傅满意地点点头:“好!你们这服务态度也好,以后我就固定在你们这里进货了!”

随着来进货的小贩越来越多,“至味熏肠”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不仅在省城的几个大菜市场打响了名声,连周边县城的小贩都慕名而来,专门来作坊进货。

作坊的产量也随之增加,从每天一百斤增加到两百斤,再到三百斤,依旧供不应求。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姜至和陈最又雇了几个工人,还扩大了作坊的规模,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盖了一间生产车间和一间仓库。

刘秀芬和老姜也经常来作坊帮忙,看着作坊越来越红火,老两口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这天傍晚,送走最后一位进货的小贩,姜至累得瘫坐在椅子上,却笑得合不拢嘴。

“阿最,你看咱们的香肠现在多受欢迎,不仅省城的人知道,连周边县城的人都来进货了!要是照这样下去,咱们的‘至味熏肠’说不定能卖到全省去!”

陈最递给她一杯温水,坐在她身边,笑着说:“会的,只要我们保证香肠的品质,坚持用新鲜的材料和传统的工艺,总有一天,咱们的‘至味熏肠’能卖到全省,甚至全国去。”

姜至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看着陈最温柔的眼神,心里满是踏实和幸福。

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陈最的努力和智慧。

从最初的香肠配方改进,到参加食品展销会,再到设计广告单打开市场,每一步都离不开他的精心策划。

而她,也会一直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努力,把 “至味熏肠” 做得越来越好,把他们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