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谁家祖坟冒青烟啦 > 第4章 距科举还剩1729天

谁家祖坟冒青烟啦 第4章 距科举还剩1729天

作者:芒鞋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02:53:01 来源:文学城

“要死了,全都要死了啊...”谢氏哭嚎着狂奔而去,满头黑发在夜风中张牙舞爪的飞着,好似女鬼索命。

所过之处院门紧闭,油灯尽熄,鸦雀无声。

直到天际泛白,家中女人起床弄饭,男人们才溜出门寻人打听:李阿谢怎么也疯了?

不是刚疯了个虞阿楚吗?

如果说硬闯王家逼迫王家小儿背诗的事没有证据,但昨天日暮,虞阿楚笑容满面地端着鸡汤去吴家是好几个人都看到了的。

上次她进吴家是拎着锄头要砍人,几日光景就又送鸡蛋又送鸡汤的,比伺候婆婆还尽心,不是疯了是什么?

如今李阿谢又出了事,穿着短褐的男人们聚在树下猜测缘由。

张火把:“莫不是李大郎打的?”

王尚:“真当谢广是死人啊,李大郎要敢动手,谢广一个人就能把李大郎两兄弟打得爹娘不认!”

吴疾:“是啊,李阿谢都这样了,谢广怎么不去虞家给妹子报仇?”

王尚:“谢广去半山寺找道士没回来呢。”

张火把:“李大郎呢?”

王尚:“收拾家里呢,李阿谢翻箱倒柜把家里钱财全拿走了,满地狼藉他不收拾谁收拾?”

吴疾:“天降横祸啊...”

“什么横祸,要我说啊。”王尚四下瞧了瞧,见周围没人才神秘兮兮说道,“这事怕和虞阿楚有关,前天晚上李阿谢哭天抹泪的冲进虞家,之后就神志不清,疯疯癫癫的...”

张火把觑一眼吴疾,“昨天虞阿楚去了你家两回吧。”

吴疾甩头,“没,只一回,白天没进门。”

几只眼齐齐看向吴疾,“你娘子如何了?”

吴疾眼神飘忽,目光闪烁不定。

虞阿楚前脚后,后脚李阿谢就来了,他娘子连续遭到惊吓,夜里睡得并不踏实,煮早食都是唤喜妹煮的。

不想遭惹非议,他故意拔高音量道,“好着呢。”

‘呢’字刚落下,胳膊一颤,张火把撞他,脸色微妙,“看,那是不是虞阿楚,她端个碗是不是又去你家送鸡汤的?”

吴疾跳起,当即就要否认,可他顺着张火把的视线望去时,虞阿楚已经站在了他家院门前。

他一个趔趄,又急又慌,大喊,“虞阿楚!”

晨间有雾,楚氏循声回眸,看到了树下交头接耳的人,以及踉跄跑来的男人,她放下敲门的手,和善道,“正好,我给吴阿郑熬了鸡汤,你端进去给她吃吧。”

吴疾停在门前的石墩旁,浑身汗毛倒竖,嘴抿成了一条线。

看他不答,楚氏又温声商量,“要我拿进去吗?”

“不...”吴疾扬手,话脱口而出,反应过来后,脸白如纸地哆着腿上前,“我...我端进去就好。”

娘子好不容易怀上,吴疾不想儿子还没落地就遭人吓死在肚里,哆哆嗦嗦接过碗进了门。

“记得把昨天的碗拿出来。”

吴疾一顿,碗里的汤差点撒了,结巴道,“好...好...”

怕楚氏等急,吴疾出来得很快,把今日的碗也一并还了,“我...我替孩儿她娘谢谢你了。”

“邻里间那么见外干什么?”楚氏看碗洗过了,满意抱在怀里,朝吴疾说,“那我晚间再来?”

“......”

想到刚疯的李阿谢,吴疾心里一阵慌乱,却又没勇气说不,只能答好。

他站在门框边,浓眉低垂,双手无所适从,楚氏心思一动,“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了?”

吴疾巴想不得,“好好好。”

连说了三个好,情真意切得很。

楚氏总算松了口气,暗道家里的鸡没白死,如愿化解了她和吴家那点积怨,接下来她只要常送吃食,定能让吴阿郑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打娘胎里的人情,不怕那位宰相不认。

心里高兴了,路过王尚家,便友善地寒暄了句,“下地回来了啊?”

已进暑热,不下雨时,村里人都会早起干会活再回家吃饭,她看到王尚在树下跟人聊天,便以为他干活回来了。

王尚被她问得一愣,僵着脖子点了下头,不敢搭声。

楚氏看他脸色有异,以为王清水的亲事又没说成,低头家去了。

昨天炖的鸡汤还剩了两碗,虞有玥又添了半碗水,煮开后丢了两撮面,往里撒点盐和葱花,端去堂屋等楚氏归家。

修缮后的院门比不得以前牢固,楚氏一推,门就咯吱咯吱响。

虞有玥闻声迎出来,看到她怀里的空碗,喜出望外,“吴婶喝了?”

“喝了。”楚氏笑得开怀,“你吴婶心思透亮着呢,不会跟大鸡腿过不去的。”

吴阿郑盼了这么多年才盼到怀上儿子,甭说她送的鸡汤,但凡一个东西吃了能保胎儿无愉,便是屎她都吃得下去。

把碗放回灶间,进堂屋用饭时脸上都带着笑。

“依我看,就是你吴婶肚里这娃了,别的不说,就冲他来的时候就是个有福的。”

虞有玥挑一筷子面吹了吹,想起一首诗来,笑说,“确实有福。”

‘府帖催疫苦,

新婚畏早添。

但言生女好,

不望儿耕田。’

外头街边小儿都晓得的道理能有错的?

于梓州路的百姓而言,家里男丁不服夫役就是福。

吴家是单丁户,按律免夫役,三十多养儿子,等儿子长到服疫的年龄夫妻俩估计都不在了。

幼子不识忧,老子得考终命,大大的福气啊!

虞有玥吸一口面,灿然笑起来,“阿娘也有福。”

楚氏挑眉,“谁说不是呢...”

旁人耻笑她生不出儿子,她还瞧不起他们逼死爹娘呢。

夫役苦,家家户户都想避,当爹娘的为了让儿子免役,不近天年就跳河的比比皆是。

她公爹和婆婆就是这么没的。

前些年,朝廷在西南建茶马道,将川陕四路的茶运到吐蕃党项交换马匹,梓州路高山绵延,为修栈道死了很多人。

虞家老两口眼瞅着长子快二十了,忧心不已,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里手牵手跳了河。

就因律法规定只有爹娘不在了兄弟才能分家。

分了家,才算单丁户,从夫役册上除名。

她嫁到后溪村这么多年,没见谁活到四十五的。

她不行,她惜命,她想活,是以没儿子反倒是好事。

母女两相视一笑,一时安静地吃起面来。

晨雾消散,太阳像个火球似的爬上了山头,空气渐渐染了热气。

一碗面下肚,楚氏脸上冒出了汗,想着豆苗还没施肥,等不及虞有玥搁筷先下了桌,“你慢慢吃,娘去地里了啊。”

农家人惦记地里的活,平时吃饭风卷残云般,女儿不同,她养成了汴京人的习惯,吃饭细嚼慢咽的...

楚氏不忍催她,却也耽误不得了。

虞有玥抬头应好时,她已挑着桶往外走了。

人找到了,心里大石落定,楚氏笑容难遮,一亩多豆苗地,不到晌午就忙完了。

收工时,其他地里的人也挑着空桶陆续回了,见她眉眼含笑,从村里出来的王尚搓着手开口,“虞阿楚,你家大郎进城还没回来?”

算日子走了好几天了。

“没。”楚氏感觉发间的灰巾松了,坠下一角贴着后脑勺不舒服,停下脚步整理。

“哪天能回来?”

“他没说。”

“哎,也不知今年的茶是什么价。”

这话突然,楚氏抬头看他一眼。

朝廷未在梓州路榷茶,进山采来的茶,卖什么价格全凭本事,王尚不擅买卖,年年都是找虞大山帮忙卖的。

突然问茶价是什么意思?怀疑大山昧了他的钱?

迎着她渐渐锐利的目光,王尚笑容讨好,“你家去年的茶卖完了吗?卖了多少钱啊?”

得,就王尚这嘴脸,一看就想找她借钱。

楚氏裹好头巾,挑起旁边的桶,甩了个白眼过去,“关你屁事,有工夫盯着别人家那点事,不如再拿两贯钱给大娘子作嫁妆!”

这话正戳中王尚痛处。

拿五贯钱给长女作嫁妆已是打肿脸充胖子,再给两贯,不是逼他卖田卖地吗?

他承认打听虞家有没有卖茶是想借钱。

可那不是在李家被钱迷了眼吗?

村里采茶最快的就是虞大山和李梦回。李家那么多张嘴吃饭尚且攒了十五贯,虞家人少,钱财只会更多。

哪晓得刚起个头就被楚氏刺了心窝,嗓门登时就大了,“拿就拿,我王家还缺那两贯钱不成!”

“不缺钱倒是把二郎四郎送去读书啊,哪怕日后只是个士子也好啊…”

“……”读书?士子,虞阿楚又说什么疯话?

王尚气不过,拿她的话顶回去,“有工夫管我家的事不如请道士去家里作法,人李阿谢都已经好了!”

半山寺的道士道法高深,在李家待了不过片刻,李阿谢就恢复清醒了。他从李家出来时,李阿谢已经像往常般淘米煮饭去了。

李阿谢压根就没疯,楚氏懒得理他,挑着桶往溪边去了。

待涮了桶转身回家,两小儿忽然从旁边小径跑来。

“婶,婶,背诗,我们背诗。”

一身灰色短褐短裤的谢三儿牵着个短褂长裤的奶娃,哼哧哼哧地喊,“我们要背诗!”

背什么诗?冒青烟的是吴家祖坟,谢广还能把祖宗挖出来挪到吴家祖坟里不成?

眼瞅着两人快到溪边,楚氏脸色微变,“跑什么,掉水里当水鬼很好是不是!”

暴雨后溪面涨了水,淹死两小儿绰绰有余,楚氏按住扁担两头的麻绳急跑,“老实给我站着!”

两小儿顿时立着不动了,只睁着漆黑的眼眨也不眨的望着楚氏,“我们想背诗。”

楚氏朝小径看去,并没看到谢家或李家人,抓过大点的谢三儿在他屁股拍了两下,“再敢来溪边,我把你皮扒了。”

谢三儿不哭不闹,翻来覆去就一句,“婶教我们背诗。”

“……”

北宋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子就是得到朝廷肯定的读书人,也是免疫的。

前面有个错误,田地比较少的百姓属于五等民,服夫疫,就是修路啊修桥啊这种苦力活。

差役是有点身份地位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距科举还剩1729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