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 第22章 众鸟高飞尽

诗牌盛唐I:长安热搜榜 第22章 众鸟高飞尽

作者:吟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08:35:12 来源:文学城

麟德殿的风云激荡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李白踏着月色回到常乐坊小院时,步履间依旧带着酒意熏染的飘忽,眉宇间却尽是扬眉吐气的光。

他一把推开院门,声音洪亮,震得屋檐下的灯笼都晃了晃:

“玉生!十九!痛快!今日当真是痛快!”

卢玉生和吴十九早已备好醒酒汤和温水,见他如此兴奋,忙迎上来。李白顾不得喝水,拉着两人在院中石凳坐下,唾沫横飞地讲述起来:

“你们是没瞧见那张翰林的狼狈相!陛下问他《楚辞》,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谁不知道他整日袖子里揣本《楚辞》装模作样,骗骗外行还行,在圣人面前直接露怯!最后陛下金口一开,让他‘恪尽职守’。这四个字,就是把那厮钉死在翰林院那方寸之地了!看他日后还敢作妖!当时他那张脸,比死了三天还白!”

李白说完,这才举旗醒酒汤一饮而尽:“痛快!比喝十坛剑南烧春还痛快!”

吴十九听得血脉偾张,也跟着拍掌大笑:“该!叫那狗眼看人低的东西尝尝滋味!李生干得漂亮!”

卢玉生听着,脑海中不由浮现出那日自己在翰林院被他当众羞辱的画面。如今恶人遭了报应,那积郁许久的怨气也随着李白的描述消散了许多。

他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释然的笑意,低声附和:“是……是极解气。”

然而,这笑意转瞬便被忧虑覆盖。他抬头看向眉飞色舞的李白,眉头微蹙:“十二郎……那张翰林终究不是善茬。他今日遭此奇耻大辱,会不会……日后寻机报复于你?”

“他敢!”

李白大手一挥,带着七分醉意三分傲然:“玉生,你多虑了!如今的我,是陛下御前亲点的‘供奉’,贵妃娘娘跟前挂名的‘谪仙’!玉真长公主座上宾!他张翰林算个什么东西?一个在翰林院里誊誊抄抄的末流小吏,给他一百个胆子,他敢动我一根手指头?”

卢玉生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样子,又想想皇帝今日对李白的恩宠,心中的石头稍稍落了地。是啊,十二郎如今是云端上的人物了,那张翰林再不甘,又能如何?倒是自己杞人忧天了。

然而,空气却在这阵兴奋的余波后,突然陷入了一种异样的沉默。院中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隐约的梆子响。卢玉生看看吴十九,吴十九深吸一口气,避开李白灼灼的目光,艰难地开口:

“李生……有件事,我和玉生商量好了,打算……挑个黄道吉日,回蜀中老家去。”

李白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端着碗的手顿在半空,目光在吴十九和卢玉生脸上来回扫视。

卢玉生垂下眼,轻轻点头。

吴十九看着李白瞬间愣住的神情,解释道:“玉生身子骨弱,长安水土燥烈,不易将养,夜里总咳嗽。家里爹娘来信说身子不好,挂念得紧……我自己在外多年,也实在想念父母和小弟小妹……”他的声音低沉,充满了归乡的急切和无法继续陪伴挚友的歉疚。

李白沉默了片刻,眼中的光亮黯淡了几分。麟德殿的辉煌、帝王的赞许、复仇的酣畅,在这一刻骤然失色。他看着眼前这两个陪他闯荡长安、共过患难的故友——一个病弱却坚韧,一个憨厚而忠诚。他们眼中流露的,是对故乡和亲情的渴望。

理由如此正当,如此合情合理。大仇得报,心愿已了,长安的繁华与漩涡,于他们而言,确实不如蜀道险峻后方那烟火缭绕的故园亲切。

强留?他没有道理。

“好……是该回去看看!”李白的声音依旧爽朗,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几时……动身?可还缺些什么?”

吴十九道:“就这几天吧。行李都归置得差不多了,也没什么特别需要添置的。”

李白沉默片刻,眼中闪烁的星光似乎黯淡了一瞬,随即涌上更浓烈的不舍:“这……这太仓促了!至少……再留三日!让我……好好送送你们!”

卢、吴二人面面相觑,但李白不给他们拒绝的机会,拍板道:“就这么定了!”

三天时光,在离愁别绪中显得格外仓促又格外漫长。

这三日,李白抛开了诗牌上可能的御前召见,推掉了所有无关紧要的应酬。他亲自跑遍西市,精心挑选了二十四个精致的蜀锦钱袋,上面绣着长安时兴的缠枝莲纹和瑞兽图案。他将沉甸甸的开元通宝一一装入袋中,每个都塞得鼓鼓囊囊。

以往,李白都是通过柜房,托人用飞钱将接济蜀中那二十四位寒门学子的钱款定期汇去。这一次,他却决定让这份心意变得更厚重、更具体。

他要让卢玉生和吴十九,将这份带着长安祝福的,实实在在的“心意”亲手交到那二十四个少年手中。

“告诉他们,昔日‘扶摇’砚之恩,太白从未敢忘。”李白郑重地将那沉甸甸的二十四只锦囊交到卢吴二人手上。

“只愿此些微末之物,助他们添置笔墨书籍,安心向学。金榜题名,指日可待!待他们功成名就之时,我再与诸君痛饮!”他的声音带着穿透关山万里的豪情与期盼。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饯行的地点,选在了醉仙楼——这个他们初入长安时落脚的地方,见证过“六月飞雪”传奇的楼宇。同样的天字号雅间,窗外依旧是长安璀璨的夜景,心境却已迥然不同。

选了临窗的雅座,点上熟悉的菜肴,叫来好酒。李白端起酒杯,声音洪亮,竭力驱散离别的阴霾:“来!为二位贤弟荣归故里,一路顺遂!干!”

佳肴满案,琼浆满杯。三人频频举杯,说着昔日蜀道趣事,说着长安的糗事,努力冲淡离别的愁绪。然而欢笑之下,那离愁别绪如同窗外不知何时飘起的细雨,无声浸润。

酒过三巡,喧闹声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带着爽朗的笑声靠近。

“哈哈!李供奉!好兴致!方才在楼下就听着像是你的声音,果不其然!”

草圣张旭端着酒杯走了过来,目光扫过卢玉生和吴十九,认出是李白同乡好友,便笑着拱手见礼:“打扰三位雅聚了。”

他看向李白,笑容略带歉意:“十二郎,方便的话,借一步说几句话?就一小会儿!”

卢玉生和吴十九对视一眼,虽心中离别之情正浓,但张旭毕竟声名赫赫,且态度恳切,两人点头示意无妨。

李白看了朋友一眼,强提精神:“好,长史稍待。”他拍拍卢吴二人肩膀以示安抚,随张旭出了包间。

李白被张旭半拉半拽地带到隔壁更大的雅间,里面已坐了几人,除了几位熟识的文友,还有一位面容清癯,气质沉静的中年人,正是吴道子。

“道玄兄也在?”李白有些意外,拱手见礼。

吴道子只沉重地点点头,并无寒暄。张旭迅速掩上门,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压低声音,带着一股压抑的烦躁:

“太白,出麻烦了!杨国忠那厮昨夜急派人传讯给道玄,限令他在一月之内,赶制十二幅贵妃娘娘画像!”

“画像?”李白扬眉。

“正是!”张旭语速加快,“而且要求每幅画都要与每月的时令名花相配,什么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以此类推!十二幅!做成一套屏风!更离谱的是,他竟指名要我……要我提笔用狂草将你的《清平调》分别题写在十二幅画屏之上!”

张旭说到最后,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贵妃玉容配花卉倒也罢了,可我那狂草,放在屏风之上配太真娘子的画像?这……这成何体统!可那杨国忠权势熏天,勒令得紧,道玄和我……推诿不得!”

李白心中冷笑,果然是杨国忠的风格!他个靠妹妹裙带上位的粗人,只知强行拼凑“雅物”以抬高身价。

他尚未开口,张旭接着道:“方才所说倒还在其次,只是我等胸中不快,要与太白倾诉。但我要提醒你的是另一桩!你那《清平调》,现在可是炙手可热,只怕……只怕市面上那些奸猾商贾,很快就会将你的《清平调》印满了胭脂盒子、团扇绢帕、诗笺文具之类的东西去牟利!你可得早做心理准备,免得到时看了生堵!”

“谁敢?”李白剑眉一挑,酒气混合着畅意自信直冲上涌。

他负手而立,声音洪亮了几分,将麟德殿的得意时刻重现:“杨国忠前日不是也想打《清平调》的主意么?结果如何?圣上金口玉言,已颁下御诏:自即日起,凡商人欲取诗人诗赋印刻牟利者,必先告诗人或其所属诗社主事,得凭证、立契约!敢有违者,以盗论处!”

他目光灼灼扫过在座惊愕的众人:“我李太白的诗,岂是宵小之辈可随意糟践的?”

“什么诏令?什么凭证?”张旭和在座几人都愣住了。

李白得意地将麟德殿上如何借杨国忠索诗之机,反将一军,最终促使皇帝下旨确立“凡商用诗作必先得诗人许可凭证”之事娓娓道来。末了,他拍案道:“此乃开天辟地头一遭!为天下诗人争得一份公道!陛下圣明!”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看向李白的眼神充满了震惊与钦佩。能在杨国忠和李林甫眼皮子底下做成此事,还让皇帝心甘情愿下旨,这位“谪仙”的能量和胆识,当真深不可测!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吴道子却忽然开口了,声音低沉带着一股难以言说的疲惫:“李供奉圣眷隆盛,我等自不能及。只是……我那十二幅贵妃图,却另有桩难事。”他抬眼看向李白,目光复杂。

“哦?道玄兄请讲。”李白收敛笑容。

“杨侍郎指定,务必用陛下前些时日赏赐的波斯秘彩颜料作画……”吴道子苦笑,“可那颜料之性,实在古怪难解。”

“有何古怪?”李白好奇追问。

“其色极淡,状若清水。”吴道子形容道,“寻常纸上根本看不出痕迹,需在深色基底上涂抹,且在烛光映照下勉强显出一丝微弱色彩。但其色流转,灵动非凡,非比寻常。”

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不平:“那颜料本就稀少,陛下分赐画院五成,我辈宫廷画师再分所得,摊到我手中的……不过此数。”

吴道子说着,从自己的袖子里掏出一个小瓷瓶。众人皆好奇地凑上去,挡住了部分烛光。

李白也好奇地凑上前,在人头攒动的阴影中,他似乎看到瓷瓶内里的颜料泛着和诗牌牌面一样的幽蓝微光。

在或惊奇或赞叹的低语中,吴道子收起了瓷瓶,继续说:“至于余下那五成颜料,全数落在王摩诘手中!陛下还特意下旨,谁能率先参透此颜料非比寻常之处,定有重赏。”

“王摩诘?”李白心头一动,想起玉真观那日公主解释王维缺席的说辞。

吴道子点点头:“正是。不过,杨侍郎急着要这屏风,无非是想用这新奇的御赐颜料装点,抬高身价,届时索要高价罢了。什么皇帝重赏,什么丹青扬名,哪有他的银钱重要!”

一旁有人早已按捺不住心中不忿,趁着酒劲,愤然插话道:“哼!凭什么他王维独占五成?若非玉真长公主偏爱,屡屡在圣前美言,他王维何德何能得此重宝?这中间,怕是……”

“住口!” 吴道子脸色一沉,厉声打断了那人的揣测。他虽然也因颜料分配不公感到不忿,但同为画坛翘楚,对王维的画艺造诣他是真心佩服的。

“画品如人品,王摩诘之画境清远高绝,岂容这等捕风捉影的污言秽语玷污!”他斩钉截铁地说道,维护着画道尊严。

他语气一转,带着艺术家的傲骨:“陛下重赏在前,我辈自当竭力而为。有几分颜料便钻研几分!凭我吴道玄的本事,难道就参不透这区区颜料的秘密?何必仰仗他人鼻息!”

话虽如此,但他眼神深处,对于那重赏的渴望和对颜料匮乏的焦虑,依然清晰可见。

李白听罢,眼中光芒一闪,抚掌笑道:“道玄兄何须焦虑!杨侍郎要的只是‘波斯秘彩作画’这个名头,他懂什么颜料秉性?”

他看着吴道子,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你方才说,此色极淡,烛光下方可窥见神异……既是如此,你只需在十二幅画上关键处,如娘娘眼眸神采、云袖飘带之末梢,点上那么一滴半滴,能映烛光显出些奇异流光即可!余下的尽可用寻常上好颜料绘制!如此,既用了这御赐秘彩,让杨侍郎有吹嘘的由头,应付了差事;又能省下颜料,留着潜心钻研其奥妙,以备来日参透玄机,博取帝心,岂非两全其美?”

此言一出,雅间内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赞叹之声!

“妙啊!”

“此计大妙!李供奉真神思敏捷!”

“哈哈!道玄兄,这办法好!省之又省,关键处却足以唬住杨侍郎那睁眼瞎!”

便是愁眉不展的吴道子,紧锁的眉头也豁然舒展,眼中愁云散去大半,露出由衷的笑意,拱手对李白道:“李供奉一言,真如拨云见日!多谢指点迷津!是道玄钻牛角尖了。”

吴道子与众人寒暄几句,随即托以研究秘彩为由离席。

众人纷纷举杯向李白致意,气氛重新热烈起来。然而李白饮尽杯中酒,眼角的余光却透过雅间竹帘的缝隙,看到了隔壁桌旁,那两个在略显空寂的座位上安静等候他的熟悉身影。

卢玉生侧着头,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神情淡漠,不知在想些什么。吴十九则低着头,紧握着手中的酒杯。桌上的佳肴,仍旧是他离开时的样子。

“诸位,恕太白失陪。”李白起身向在座的众人拱手,“今日我与友人在此饯行,实在不宜离席太久,日后再聚,告辞!”

“哎呀!你瞧瞧我,竟然耽搁了这么久!”张旭一拍脑袋,也站起来,往外送李白,“罪过罪过,走,我陪你一起去向二位兄弟赔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