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始皇大大我们走[三国] > 第6章 第 6 章

始皇大大我们走[三国]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风羲和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28 19:53:42 来源:文学城

秦政恐吓完了这两个倒霉蛋,真的拿起了竹简开始教学,他当年师从百家,虽不能说是学富五车,但也是腹有诗书,毕竟,他的工作是皇帝,而不是像诸子百家一般钻研学问。

郤荣和郤华一开始还战战兢兢,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秦政拿着木棒再打一次,听着听着却也入了神,徐福更是一早便找了个好位置开始听讲了,并且还时不时在竹简上记下重点。

秦政大概是以前从未见过像郤荣和郤华这样不学无术的子弟,他的讲课标准是比照着扶苏来的,在路上的这些时日,足够他将汉朝四百余年的律法,文化等了解的一清二楚,所以,他讲的内容比较高大上,而且和其他的夫子不同。

他直接用事例讲话,而不像其他的夫子要先让这对可怜兄弟去背论语。

秦朝时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式、法律答问、廷行式以及程、课等,而到了汉朝,则变为律、令、科。春秋是汉代的宪/法,具有凌驾于人和法律形式之上的最高法律效力——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究礼法并用、德主刑辅。

而且,在法律的严苛程度上也做了一定的修改,比方将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等等,汉景帝继位后,又在这上面进行了改动,对笞的数量和笞杖的尺寸都做了修改。

秦政看着这些律法,和秦的律法相比,的确有了很大的改进,只是仍有不足,毕竟,这世上的犯罪手法多得是,法律虽然能够在一开始对制法者能够想到的犯罪做出规定,但是却没办法挡住人们的脑洞大开,他和徐妧讨论过这件事,徐妧一听就笑了。

“我们那时候,有一句话流传很广——所有能够赚大钱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她拿着刀慢慢削着竹简,“人的想法总是无穷无尽的,即便法律已经明文规定了很多东西,但是还是会有人钻空子,或者另辟蹊径想其他的法子来赚钱,制法者能够做的,就是在发现新的违法事件的时候尽快修改法律条例,给犯罪者一个恰当的处置方式。”

他们说着,便讨论起了一件西汉时候的案子,没有亲子的甲在道旁捡了弃婴乙作为养子,乙长大后杀了人,告诉甲后,甲把乙藏了起来,问甲应该被判处何罪。

按照当时的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董仲舒认为家长爱护子女是人之常情,父母藏匿犯罪的子女理应得到谅解,不应受到处罚,所以判处甲无罪。

徐妧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觉得董仲舒的这个判决未免太过偏向伦理道德一些,现代的刑法中,甲已经知道了乙杀人,仍旧窝藏包庇了他,这已经构成了窝藏罪,虽然这个案子的内情没有细说,比如乙到底属于哪种杀人——过失杀人,故意杀人还是正当防卫,也没有说甲在知道乙犯罪后,有没有劝说乙去自首,所以不好判定这个窝藏罪到底要怎么判,但是不管如何,甲还是要被处罚的。

而秦政从秦律的角度来看,杀人是重罪,秦律规定,当事人向官府呈诉,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非公室告是指对家庭内部的犯罪行为向官府提出的控告,如果官府不予受理,坚持告发的要受到处罚,但同时,秦还鼓励并强迫人们告发犯罪。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盛行,亲亲相隐这个被孔子写进了春秋的原则一直被主流所认可,到了秦朝,法家盛行,严苛刑法也无法改变亲亲相隐对人们的影响,这就成了一种矛盾。而在两汉期间,因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导致了根据秦律制定的汉律同儒家的精神产生了冲突,于是,从董仲舒开始,春秋决狱之风大炽,也就造就了更多令徐妧不太能接受的案子出现。

秦政在了解了现代律法后,便知道,只要时代不变,亲亲相隐这种事情就无法杜绝,徐妧表示赞同,他们针对律法又谈了很多,现代中的有些律法可以对现有的律法做出改变,但是法律的大方向却是改变不了。

“还是时代的限制,而且,天地君亲师的思想直到我们那个时代才有所转变,但是父子关系之间,仍旧要保持孝顺二字,但是这种关系只要人还以繁衍生息作为延续的方式,就不可能更改。”徐妧最后对他们的话做了一个总结。

秦政承认她说的是对的,但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也是可以做出一些改变的,于是,他将新的思维讲给了面前的三个小鬼听,他当然不会直白的说出什么亲亲相隐的话,而是将这个案件当做问题提了出来,要求郤荣和郤华回去写篇三百字的文章交上来。

郤荣和郤华一听字数就有些手抖,但是秦政的威胁犹在耳边,两个少年颤抖着拿着竹简到一边去挠头了,徐福把写好的竹简放起来,坐到了秦政身边——他们大有在这里待到天黑,从刺史府蹭顿饭的意思。

“先生,您今天提的这个案子若是按照现在的律法,甲的确是不必判处罪责的,而且若是这案子发生在蜀郡,说不得甲要是有一笔钱给了刺史,乙当天就能大摇大摆的上街呢!”徐福笑着说,“而且,先生为何对两位郤公子这般严格要求?”

秦政笑着摇摇头,他看着不远处抓耳挠腮写文章的两兄弟,眸中闪过一丝冷意,这个案子只是个开始,或者说,他短暂的教学生涯以此为开端,只要在这两个少年的思维还未能成型前向他们灌注一些新鲜想法,他们很快就会对现有的制度产生怀疑。

这些微的怀疑并不能产生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只要在关键的时候出一点点力,就能够让火从郤俭自家后院里烧起来,郤俭现在还是一副自己占了便宜的样子,殊不知是他自己引狼入室。

如果秦政现在的境况和他当初归秦时的境况相仿,他也不会选择这样的办法让自己立刻拥有势力,可惜他现在只是一个人。当然,这些他是肯定不会同徐福说的,他站起身,“只是觉得这两个孩子还不算是无可救药,既如此,学些律法,一来可以匡正自身,二来日后也可知何事可行,何事不可为。若是有朝一日不巧为刺史大人带来祸患,我这个做先生的难辞其咎啊!”

徐福恍然,他对着秦政深施一礼,秦政侧身微微避过了,“你对如今的天下有何看法?”

“天下现今虽然动乱,但是陛下仍在,仍旧掌权,虽然宦官干政,但并不足以动摇国本,只是如今频发战乱,陛下那边又...只怕乱世将到。”徐福这些日子被徐妧和秦政带的,对于御座上做的那位天子,不是那么的恭敬了,可是仍旧不会说出诋毁之言。

秦政觉得徐福的眼光不错,“那你观天下十三州,哪一处可得太平?”

徐福沉吟了一会儿,才字斟句酌地回答:“如今的天下,幽州、并州、凉州三州可谓是虎狼之地,主要是抵御外族,而这些年,大汉略有式微,那些外族便如同嗅到了血气的野狼扑上来撕咬,羌人和匈奴一直都是心腹大患,而今中原因黄巾之乱而纷乱不止,南边的荆州,扬州或许算是天下最为太平之处了。”

秦政点头,“而交州与荆州、益州接壤,部分地区被蛮族侵扰,海外的朱崖洲和夷洲天高皇帝远,战火少有波及,却也因为在海上,物资或有稀缺,而益州水土丰饶,人口又多,你觉得,若有一日中原战火停止,益州会如何?”

“成为那些人的必争之地,只是益州有天险,本地豪族又多,郤俭奉皇命上任刺史,虽然这些年横征暴敛,但是和本地豪族之间的关系却维持的不错,若是真的如先生所言,战乱后,改刺史为州牧,郤俭恐怕会直接升官。”徐福小声说,“而且,陛下尚在,各路诸侯也未必就起了心思,可是若陛下不在,益州进可攻,退可守,倒是个兵家必争之地了。”

秦政拍了拍他的肩,“自然是如此,你不会打算在益州待上一辈子,看你年纪,还是想要去中原扬一扬名,我短时间之内是不会离开益州了,天下名师千万,你姐姐前日所言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听起来就不错,而且他居住在荆州,你若是有心,便可去拜师。”

徐福知道他的好意,他这几日看徐妧和秦政的言行,八成是要在益州搞一波大事,再加上秦政这几日做的事情,分毫不避讳他,便知道这事恐怕是没有自己插手的机会,徐福自己私下里猜测过他们想要做什么,把郤俭拉下台这件事情是他们的共识,那么,郤俭下来之后,益州的刺史又是谁呢?秦政可不像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人。

他再次对秦政行了一礼,“多谢先生好意,待到战事平息,我便往荆州去,届时家母和阿姊也将同往,却不知道和先生何日才能再见了。”

“自然有相见的机会。”秦政一笑,让徐福自去看书了。

徐妧这边正陪着徐母说话,徐母经过这两天的调养,身子骨好了许多,“那位秦公子去了刺史府做教习先生?”

徐妧点头,“是,他和弟弟去了刺史府拜见,刺史爱重他的才华,延请他为两位公子教习,弟弟也去一同听教了。”

“怕是没有那么简单吧!”徐母看了徐妧一眼,“那位秦公子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你弟弟虽然也胸怀大志,但是他这一辈子最多不过为人臣,而秦公子,却可为君。先不提什么忠君爱国,且说说你在这里面又是什么角色?”

“阿母,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姑娘,我能做什么,只不过总得为弟弟打算一二,他年纪尚轻,若是跟在秦公子这样的人身边,受益无穷,而且,战乱结束后,我们一家要么重返颍川,要么跟随弟弟去荆州学习,与秦公子可能不会再有相见的机会了。”徐妧笑道,她扯过旁边编了一半的席子,低下头慢慢地编,“所以,阿娘不必担心。”

徐母叹了口气,她也拿起了一条席子,“你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这些年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当初在颍川书院闹出来的事情好在荀公子并未追究,这之后就是战乱,我瞧着你当初张扬的性子现在倒是有了改变,但是秦公子不同。”

“你阿母痴长你许多年岁,看人倒有些本事,原来在颍川,荀家,陈家就已经是我们能见到的最顶尖的人了,荀公子和陈公子也是俊杰,只是我还是那句话,他们和你弟弟一样,最多位极人臣,但是这位秦公子,很可怕。”

徐母看着面上没什么波动,依旧在编席子的徐妧摇了摇头,“他看似和善,对咱们一家也很有礼,和你的关系尤其好一些,但是情分这东西是有数的,我看那秦公子所图甚广,说句大不敬的话,我看他是志在天下。”

“这样的人,若是我们安安分分,多年之后可能会念着今时今日的一丝情分,对我们多有照拂,但若是我们做的过了界,这情分便没了,还会招惹上祸患。”徐母顿了一下,“我今日同你说这些,也不是责备,只是我还是想问一句,你对秦公子是何等感情?”

徐妧被手中的草扎了一下,她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是欲哭无泪,“阿母,不瞒您说,一开始,的确有了心思,只是接触的久了,那心思便也收敛了。”她一边斟酌着语言,一边还要在徐母面前贬低一下自己,好让徐母放心,“而且,我不过中人之姿,他哪里看得上我呢!”

系统小姑娘看了看徐妧的脸,觉得中人之姿这四个字毫无匹配度,她小声跟徐妧说:“这位徐夫人八成是怕你喜欢上那位,之后受伤,这年头身份地位什么的很重要,她这样为你着想也是出自慈母之心,只可惜你不是她真正的女儿。”

“废话,这个女儿原本就是不存在的,而且要真的是徐夫人的女儿,她和秦政怎么可能有见面的机会。”徐妧也小声说,因为分神,她脸上的表情就没有那么自然,徐母看到了之后,不由得摇头。

“我只是担心你,若是真的有了情,怕是日后再看不上其他人了。”

徐母这话说得倒是没毛病,不过,她现在还不知道秦政的真实身份,徐妧的确是对秦政的脸见色起意,可惜知道了身份后瞬间被吓回来了,一方面是因为这个突然出现的BUG一样的存在,另一方面就是秦政的身份威压。

她放下席子,往徐母那边凑了凑,“阿母,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但是我还年轻,弟弟也还年轻,少年人总是有雄心壮志,您说秦公子可以为君,那么若是我和弟弟能够在他为君的路上出一份力,哪怕是之后平凡度日,到了年老时想起来也觉得这一生没有虚度,不是吗?”

“你啊!知不知道刚才这话就是大逆不道了。”徐母伸手在徐妧额头上点了一下。

“知道,但是如今天下如此局势,便是再有新帝继位,也不会重振天下了,倒不如从此改弦易张,大破大立。”徐妧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子骨,“弟弟昨天从街上买了几只鸡,我去喂一下,阿娘若是歇够了,也出来走走。”

徐母点点头,看着徐妧去后院喂鸡了,她拿着席子又编了一会儿,想了想,也不由得笑出声来,徐妧说的不错,虽然大逆不道,但是这些话听着却是很有豪气,罢了,这年轻人的事情就让年轻人自己去解决,她只需要看着,在孩子们需要后退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安稳的家。

秦政和徐福到底是在刺史府蹭了顿饭回来,刺史府大鱼大肉看得徐福目怔口呆,郤俭还以为这孩子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宴席,不由失笑,又听他还有母亲姐姐,便叫人挑了几个菜送到徐家的小院去。再看秦政,便是一脸稀松平常,用餐的礼仪也是十分标准,郤俭在心里又把秦政的位置往上拔了一拔。

饭桌上只有他们三个和郤荣郤华两兄弟,这对兄弟原本以为那篇文章算是课后作业,谁料到秦政和徐福硬生生把这变成了课堂作业,他们两个差不多咬秃了两支笔,这才东拼西凑出了一篇质量还不如秦政五岁写的文章来。

秦政也不为难他们,反正这只是第一天,他挑了几个特别明显的错处出来,让他们改了,然后在郤俭面前深深浅浅地说了几句,最后表扬了一下这对兄弟还算是一心向学,这让郤俭高兴得不得了,他到现在最发愁的就是两个儿子的不成器,如今见秦政能够把这两孩子掰回来,更是喜不自胜。

这顿饭吃的主客皆欢,秦政婉拒了郤俭的礼物,只是要求每天晚上在他这里吃顿饭,郤俭自然是都应允了,顺便还大方地让秦政可以从他的书房拿书看,秦政也是一脸欣喜的表示了谢意,然后和徐福出了府。

徐福和秦政接触这些天,也放得开了,“先生,您刚刚那笑容真挺吓人的,以后能不能别那么笑了?”

“怎么了?”

“那笑容要是换了个人,肯定会被当做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而且还很谄媚,挂在您脸上,说不出的古怪,只是您俊秀不凡,谄媚什么的是看不出来的。”徐福组织了半天语言,最终还是放弃了,若是换了徐妧在,四个字就能概括总结——颜值万岁。

秦政收敛了表情,步子不快不慢,此时夕阳微坠,天边隐约可见一排鸟儿振翅飞去,各处人家顶上飘起了炊烟,气氛安详舒适,他一边享受着宁静,一边想着今日在刺史府的所见所闻。

贪官是什么时候都有的,秦也不少,郤俭不算是其中最贪婪的那个,手段也不算最可怕的那个,所以把郤俭拉下去并不是很困难,但是益州本地的豪族却是个大麻烦,郤俭这些年的经营,和本地豪族已经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又在此处娶妻生子,豪族已经默认了他是半个益州人。

可是他现在的身份原籍咸阳,妻族又是中原人士,孤零零在益州,身上并无半点利益可言,秦政一开始是想要从军事入手,可是领兵的将军有一些也是益州人士,而且站的位置很重要,如何拉拢他们,并且在成功成为益州牧的情况下再把这些豪族解决掉,就是他现在需要做的事情了。

秦政在街上走着,徐福看出他要思索事情,便不紧不慢地在他身后跟着,他觉得这位秦公子肯定所图不小,益州的确是个好地方,秦公子又有妻族的支持,再加上自身的本事,肯定会比郤俭更加适合做益州的刺史。

今日他见到郤俭的两个儿子,原本以为肯定是无可救药之人,最后却发现也还有救,原本觉得是他在颍川时最讨厌的仗势欺人之人,最后却发现原来只要自己的武力值管够,那些人便不敢再声张。

他此时尚还年轻,想东西还想的有些稚嫩,只是看着秦政的背影,就觉得这个人他日定会扬名天下,而多年后,已经更名为徐庶的他,震惊地看着这个人握着长剑最终站在了天下之巅,而天下太平安乐,是真正的盛世华年。

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结尾的时候突然写出了大结局的气势,捂脸.jpg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