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神性与尘埃 > 第38章 判词之后

神性与尘埃 第38章 判词之后

作者:臻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1 10:52:33 来源:文学城

林星阑的圈阅,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优先“矫正”高风险罪犯的决定,经由官方渠道正式公布,瞬间引爆了积蓄已久的社会情绪。

研究院外的抗议人群数量激增,声浪震天。“刽子手!”“科学暴政!”“交出上帝权柄!”的标语牌在人群中起伏,与“支持林博士,守护社会安全!”的声音激烈对冲。媒体蜂拥而至,长枪短炮试图捕捉林星阑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将她的沉默解读为冷酷,将她的疲惫解读为漠然。

网络上,舆论彻底撕裂。支持者称赞这是“理性战胜圣母心”、“对社会负责的勇敢决定”;反对者则痛斥这是“打开潘多拉魔盒”、“以安全为名的思想**”,甚至有人将林星阑与历史上那些进行非人道实验的科学家相提并论。

压力并未因决定做出而消散,反而以更具体、更尖锐的形式,从四面八方刺向林星阑。

她开始收到恐吓信,实验室的安全等级被迫提升至最高。昔日一些在学术上往来密切的同行,发来措辞谨慎的邮件,委婉地表达了对技术伦理边界的担忧,言语间透着疏离。而“希望之声”康复中心和一些PTSD患者互助组织,则发来了措辞悲愤的公开信,质问为何他们要被排在“怪物”之后,质问林星阑是否还记得她研究技术的初衷是为了“治愈”。

这些声音,比任何数据模型都更具穿透力。

林星阑强迫自己不去看那些报道和评论,将自己更深地埋首于技术细节中,试图用工作的精确与繁复麻痹自己。她亲自审核第一批待“矫正”对象的档案,那些冷冰冰的犯罪记录和心理学评估报告,此刻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她知道,一旦启动程序,这些档案背后所代表的“人”,其内在的某些东西将被不可逆地改变。

小零:【样本在决策后承受巨大外部反噬。观察到其出现回避行为与情感隔离,试图以技术性工作掩盖内心的道德不适。决策的代价正以具象化的形式呈现。】

清玉玲依旧在她身边,如同一个精准的辅助AI,高效地处理着流程文件,安排着实验日程,筛选着媒体请求。她仿佛感受不到外界汹涌的敌意,也感知不到林星阑内心的波澜。

一次,林星阑在翻阅一名年轻罪犯的档案时,看到其童年曾遭受长期虐待的记录,动作不由得停顿下来。她抬起头,眼中带着血丝,看向正在核对数据的清玉玲。

“清玉,你看这个……他的暴力倾向,或许并非完全源于天生。如果我们能更早干预……”

“数据显示,童年创伤是暴力犯罪的风险因素之一,但非决定性因素。”清玉玲平静地打断她,调出另一组数据,“同样经历创伤的个体,发展路径存在显著差异。当前决策基于其已被确认的高再犯风险概率,而非其成因。追溯成因对于风险控制效率低下。”

她再次用逻辑和效率,封堵了林星阑试图寻找的情感出口。

林星阑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默默合上了档案。她知道清玉玲是对的,至少从数据模型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是对的。但这种“对”,让她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寒冷。

夜晚,她开始失眠。闭上眼睛,那些PTSD患者绝望的眼神、受害者家属的泪水、抗议者的怒吼、以及档案上那些即将被“矫正”的罪犯空洞的照片……交织成一幅光怪陆离又令人窒息的图景。她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脚下是她亲手选择的道路,而这条路,正将她拖向未知的、令人恐惧的深渊。

她甚至开始做噩梦。梦中,那些被“矫正”后的人,排着整齐的队伍,眼神统一地空洞,向她整齐划一地鞠躬,感谢她“赐予”的“安宁”。而她身后,是无数的哭泣与咒骂声。

理性告诉她,她的选择可能拯救了未来的许多潜在受害者。但情感上,那“灵魂缝合师”的梦想,似乎已经在第一条生命被正式推入“矫正”程序之前,就悄然死去了。她手握判词,却发现自己也被困在了这判词所构筑的牢笼之中。

清玉玲观测着林星阑日益加深的黑眼圈和偶尔走神时流露出的痛苦。数据记录着样本承受的压力值持续飙升。

【样本正在体验‘决策者困境’。】小零分析道,【即做出自认为‘正确’或‘必要’的选择后,仍需独自承担其带来的所有道德与情感后果。观测其是否会因此崩溃,或是进一步固化其选择,以对抗外部压力与内部质疑。】

天平已经倾斜,判词已经落下。但故事的结局,远未到来。林星阑的灵魂,能否承受住这选择之重?还是会在内外的重压之下,走向另一个极端?观测,仍在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