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神性与尘埃 > 第24章 无声的授课

神性与尘埃 第24章 无声的授课

作者:臻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1 10:52:33 来源:文学城

自那日地形图之后,宇文渊来藏书阁的频率似乎隐秘地增加了。他依旧沉默寡言,但停留在清玉玲整理区域附近的时间变长了。他不再仅仅阅读史书兵法典籍,开始有意无意地翻阅一些吏治考核、财税记录的枯燥文书。

清玉玲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她依旧保持着她那非人的平静,但在宇文渊对着某份关于地方郡守年度考绩的记录皱眉时,她会如同自言自语般,平静地陈述相关的典章制度。

“《大胤会典》载,四品以下官员考绩,由吏部考功司初核,御史台复核。然摄政王主政后,增设‘内书房用印’一环。”她的声音不高,恰好能让他听见,内容却直指核心——权力的转移与制度的微妙变更。

宇文渊执卷的手微微一顿,没有抬头,但清玉玲能感觉到他听进去了。

又一日,他翻阅前朝某次平定藩王叛乱的记录,对其中一处关键的兵力调动感到困惑。清玉玲在擦拭旁边的书架,语气平稳地补充:“实录未载,然野史《北征杂录》提及,当时主帅密令,许叛军一部佯降,实则诱敌深入,方成合围之势。”

她提供的并非主观判断,而是被主流记载忽略的“客观信息”或“另一种可能性”。这种纯粹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帮助”,对于急需扩充认知、却又无人可信的宇文渊而言,如同在迷雾中递来的零星路标。

他开始在确保无人监听时,提出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声音压得极低,带着试探。

“……若朝臣结党,其势已成,当如何?”他问,目光紧盯着书卷,仿佛只是在自言自语。

清玉玲整理着手中的书简,如同在回答一个学术问题:“根据史例,可分而化之,或培植新势以作制衡,或静待其内部生变。核心在于,找到其势力网络中,最脆弱或最具野心的连接点。”

她没有给出道德评判,只提供基于历史经验的策略分析。这种剥离了情感与立场的“知识”,对于身处黑暗丛林、急需生存法则的宇文渊而言,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小零记录:【目标开始主动寻求权谋策略。宿主提供的‘纯粹知识’正逐渐填补其认知空白,并塑造其应对问题的思维模式。观察其如何运用这些‘工具’。】

一次,宇文渊提及摄政王宇文护最近大力提拔的一位寒门官员,言语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和困惑,似乎不解为何王叔要重用此等“幸进之徒”。

清玉玲平静地回答:“寒门骤贵,根基浅薄,其荣辱皆系于上官。用之为爪牙,可避世家大族盘根错节之扰。然,亦需防其反噬,或尾大不掉。”

她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基于逻辑的推断:“此人出身河西,与当前掌枢密的河东柳氏,或有地域之隙。”

宇文渊漆黑的眸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他不再仅仅将清玉玲视为一个古怪的女史,而是一个……有用的,并且暂时看来“安全”的信息源与策略库。她不像那些试图向他投诚、各有盘算的零星官员,她无所求,只提供“事实”与“分析”。

这种关系很奇特。他是君,她是仆。但他向她请教,她予他“知识”。没有师徒之名,却有授受之实。在这冰冷的宫廷中,这或许是唯一一段不掺杂明显利益交换的联结,尽管这联结的根基,是清玉玲那无法理解的“纯粹”与小零冷酷的“实验”。

宇文渊的成长是迅速的。他眼中的沉寂渐渐被一种内敛的锐利所取代。他依然在摄政王和冯谨面前扮演着温顺无知的模样,但在无人看到的角落,那紧握的拳头上,青筋不再仅仅是因为愤怒,更开始蕴含着某种蓄势待发的力量。

清玉玲观察着这一切,如同观察一株在阴影中顽强生长的植物。她提供了水分和养分(知识与策略),至于这植物最终会开出怎样的花,结出怎样的果——是仁德的明君,还是隐藏得更深的毒棘——正是她和她的系统,所要等待和验证的答案。权力的课程,仍在无声地进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