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神武大将军实录 > 第1章 第 1 章

神武大将军实录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YY猪YY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4 17:15:41 来源:文学城

大禹国建国已有四百年,先后历经先帝开元,文景盛世,血洗汉青宫,秦王暴政,三王之争,荣衰各半,毁誉掺杂。到如今八州十七郡赋税严苛,民不聊生,百业颓废,粮仓空虚,基本上是走到了尽头。

边蛮四族又趁此机会联合结盟围攻大禹。自芜州巨鹿城破,盛辛战死,整个大禹如囊中之物,七天连下二十四城,八州里两州挂了降旗。

铁骑烈马踏破千里沃土。

本朝本代的皇帝号复元取的是开复盛元之意,行的却是国破家亡的国运。

偌大一个王朝要是颓落必定不是一代人的努力,遥想当年太祖先帝力拔山兮气盖世,收取五州十郡开创霸业,到崇帝中庸,文帝图治,景帝开盛世,大禹的版图扩张,贡臣遍布,号称千古一盛世。京城鄢都更是千里繁华,商贾巨富,王公贵族,外朝来使,儒生雅客,江湖浪人,无所不有,万里称颂。在朝有治世之臣,治军之将,在野有名仕鸿儒,大隐隐于市。

盛极,而后衰极。

景帝驾崩,太子登基,改号光武。光武帝资质平平,政绩庸庸。一生抑郁,死前未立太子,只有两个子嗣。大皇子生母齐妃年十七,小皇子生母皇后不足六月。

光武帝还未驾崩前朝廷就为立长立嫡分成了两派。光武帝一死,朝堂之上暗潮汹涌,为立新帝足足争论了两个月,直到皇后母家定西大将军张旗带兵回朝,力保小皇子登基,改号正兴,皇后荣称圣英太后,垂帘听政。张家一时权倾朝野,党同伐异,先逐镇北将军盛家,再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封大皇子为雍王,远赴滁州。

正兴三年,雍王回京述职,联手秦王借禁军血洗汉青宫。

定西军为清君侧出兵围剿鄢都,盛老将军千里奔袭,带着他的成名铁骑黄金甲于三天内援朝,救新帝于危难。

张家叛国,满门抄斩,盛老将军救驾有功,就地封王,成为大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异姓王。

此时的大禹已有乱象,新帝号洋,登基没两年患了偏头痛,其人阴郁,暴虐更甚。

洋帝忌讳武将,先杯酒释兵权让盛老将军解甲归田,又秘密召回并鸠杀了边境盛,祁,卫三位将军。自此大禹武将凋零,再没有能统率黄金甲,驰骋边境线的将才。

暴政苛税,大兴土木,不思朝政,耽于美色。登基第七年,洋帝在下朝的路上与秦王起了冲突被秦王一掌推倒,当场磕死在石阶上。满朝哗然,太子草率登基,秦王下狱。

登基大典在即,秦王越狱,再次率禁军围城,历史重演,皇室相杀,皇位更替,太子惨死,秦王登基,号中正。

中正帝得位不正,文臣上书,史官痛批,坊间谣言四起,为堵住悠悠之口中正帝下旨重开了文字狱七天斩首八十四人,流放二百五十七人。

中正帝喜好奢靡,大新土木比洋帝更甚。国库日渐空虚,大兴赋税徭役,终致民不聊生,流寇成群。

滁州率先起义,自立为王。张家余孤联合旧部与南蛮攻打边境,引发三王之乱

没有武将让大禹节节败退,不得已,中正帝请出早已卸甲的前抚边大将军,祁连山。祁老年已六十,披挂上马仍叱咤风云,攻打南蛮,收复失地,料理流寇,围战滁州,可惜最后战死,马革裹尸。

中正帝风雨飘摇的熬过了一年,正赶上百年难得一见的洪灾,旱灾,雪灾,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中正帝如开悟般颁布罪己诏,宣称出家,让位给自己的侄子。

新帝已是而立之年,忽得皇位惶惶不安,昏庸懦弱,听信权臣,亲王摄政,三朝老臣撞死汉白玉柱,上书天亡大禹,王朝覆灭已然注定。

也就是这时雪上加霜,边蛮四族重整大军,铁骑四万打入大禹。眼看国破摄政王干脆带着禁军,以南下亲征的名义自立为王。

急病乱投医,皇帝又找上了当朝甚安王盛辛。临危受命,盛辛整理穷兵散勇,出征御敌,在蔺州以三万兵力死守十七天,给大禹挣来了一线生机。

盛辛雄韬伟略大有一鼓作气救国于水火的气势,然而摄政王与蛮人勾结,两面夹击七万大军围杀盛辛,盛辛战死。

京都于此时传来消息,皇帝驾崩,膝下无子,贵妃花云月登基,由幕后走至台前,成了大禹第一位女帝。

国将破。

正是挽狂澜之即倒,扶大厦之将倾。

京畿重地,王都外有三百里城池,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先皇留下的二百里汉白玉铺地从城门一路延伸到宫门。毕竟都城,奢靡之象犹存。

……

鄢都外的官道上有不少逃难来的,放眼望去人流绵延数十里。战乱么,亡民流窜是必然之事,遍地饿殍也无非常态。

“老师,还有多远啊?”人群中有位不甚显眼的青年,身边跟了个小孩。小孩瘦且高,十四五岁的年纪,活泼的讨狗嫌,“你刚问过我,我说快了。” 宋景行背一个不大的行囊,一袭白衣,远看亭亭如玉,近看邋邋遢遢,走了这么久,衣服上早粘了一层灰,显出几分风尘仆仆来。

“快了是多久?咱们什么时候到鄢都啊?” “快了么就是快了,你不要跑,小心一会儿饿了。” 饿这个词似乎很有效,小孩立马安静如鸡的跟在宋景行身后……“老师,我现在就有一点饿。” “那你要忍一忍了,我还不饿,暂时不想吃东西。” 宋景行这个老师当的毫无责任感。

“那老师,你什么时候饿?”……“等到了鄢都就饿了。” “那什么时候到鄢都?” 这对话似乎是个死循环……

宋景行揣着手,皱着眉,烦极了这碎嘴的公鸡,“不知道。” “啊?老师你不知道啊!那我们什么时候吃饭?”……“李审啊,你可以不要说话吗?”“可以,那老师你说吧,我听着。”……“这样,李审。” 宋景行无可奈何的妥协,这几天以来他已经把大禹的历史从太祖讲到先皇,多少大不敬讲出口感觉肚子里的墨汁都被稀释了。

“鄢都外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长亭二十九,短亭六十,你再数十座短亭,一座长亭就到了,自己数着玩儿吧。” 他说了一长串的话,语速很慢,所以显得有点严肃,有些师长的样子。

李审终于没再问只 “哦” 了一声,宋景行于是满意的点头,耳根子终于清净。

“老师,鄢都为什么要建这么多亭子?”……“我不知道。” “那鄢都有钱建亭子为什么没钱打仗啊?”……”老师老师,你在听吗老师?老——师——”……“我听见了,你不要嚎。” 宋景行按了按额角的青筋,“我来说,你安安静静听着,这样行吗?” “可以,老师请。”

……这小孩儿故意的吧!

“亭为送别。鄢都建亭始于景帝宁镇,其时抚边大将军张清病死边陲,其子张冀未及弱冠远赴西镜边沙镇压叛乱。虎父无犬子,张冀血战三天把轮台人打回沙漠,年少成名。景帝与张冀少年相识,为送张冀,先建短亭忠君,再建长亭莼鲈,连送三十五里,建十亭,是鄢都最早的亭,君臣亭,此后每有将军出征,便建一亭,到洋帝前共建十八亭,叫思征亭。”

“洋帝登基武将凋零为将军建亭的旧例被废。到中正帝上位,文臣斩首,时任右相兼礼部尚书的三朝元老陆柯建亭,死一直臣,便建一亭,十五天连建四十二亭,名为傲然亭。直到陆柯自己身死,有无名之辈为他建一短亭风骨。”

“此后数年三王之争无人建亭,直到十年前为平战乱祁连山祁老将军战死,民众自发建两短亭,余风,铮骨,一长亭英烈。再以后大儒梅长侍为旧友建亭远怀,文人为文人建亭的风俗逐渐盛行,以致为友建亭,为亲建亭。前后五年建十五亭名为君子亭。”

“君王更迭,建亭的原因变了又变,但其本质都还是送别,送生人,送死人,送为民者,送好施者,送将军,送忠臣……所以鄢都外那八十九亭又统称别亭,至于这些年鄢都京畿外,后人建的亭则叫离亭。别亭要礼部尚书批文才能建,离亭有钱就行所以建的很乱,给谁建都有。”

宋景行的声音很好听,再加上他语速不快,娓娓道来。他从景帝讲起,百年来的漫长历史都好像如数家珍,就像位饱学的鸿儒。李审一时又觉得他这半路认得老师不简单了。

李审是滁州人,滁州地穷,荒野出流民,十个滁州人里九个半是干烧杀抢掠那一行的。胡部打过来的时候滁州的血性男儿不少都拼死反抗,不知比正规军英勇了多少倍,因而滁州被屠的最干净。

李审的爹是个土匪头,娘是土匪头夫人,他娘死前把李审藏进了一匹死马肚子里,让李审逃过了一劫。李审的娘让他一直往南跑,跑到不打仗的地方,跑到鄢都去。

于是,这个混杂了土匪与土匪的血的男孩就凭一个人一双脚从滁州跑到了离州。

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的号登不上去,改了一下文,重新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