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涉江采茯苓 > 第22章 第22章 诗韵裁成糕饼事,锋芒裹尽女儿心

“无非撞着了,老朽偶中些,当不得什么本事。”张老汉沉眸,悄然睨了眼青娘子。

想到昨儿个做事果决敏断,比薛三娘还要快当爽利,刚断简截些个。

今儿个却略黏滞,张老汉内心的疑惑也愈加深了。

青娘子似在放纵春娘子的所作所为。

当下发生的一切,看似春娘子作主张,但其实青娘子推波助澜。

“比试还没开始,你干嘛不把好诗留到后面!”薛连翘低语微嗔。

“这戏文才开个头,眼前这点笔墨算什么?莫沉不住气!”

薛连翘仍是臊眉耷眼,抿唇瞥着春娘子,疑惑道,“怎生回事?这春丫头恁地奇怪。又没十成胜算,死乞白赖拉着咱跟她较这一回劲?究竟为个啥!”

张老汉不语,止弹击斑节竹筒的手指,渐次轻盈。

簌玉叮咚,将刚才燥热的空气泠泠洗净。

竹筒传出的空响仿佛清冽的瀑布,在众人面前拉开莹润的翠帘。

春娘子短促地冷笑了一声,却不似方才那般懊恼愤怒,反而面若春桃,徐徐摇着团扇,“好啦,你们青记别高兴地太早!还没开局呢。”

“哼!春丫头,张伯的才情你也瞧见了,乖乖认输吧。”薛连翘像个不服输的稚子般挑眉,叉着腰,比春娘子的挑衅意味还要浓厚。

春娘子压根不理薛连翘,一门心思地给手下良将打气,“你们几个举子,都是我父亲辅导最多的门生,去应战,按计划行事。输了比试,也要赢下气势,铭记!否则,这四个汉子要锤的,就是你们的头。”

这个春娘子,说话总不忘,最后加一句威胁的话。

像个咋咋呼呼的毛孩子。

青黛眸光藏下一丝怜爱和两分豁达,端出晨凉月色般的洒然。

“师父,别担心,前面就交给我和张伯。”薛连翘昂扬抬眸,欣然启唇,激越而言,猛拍胸脯。

青黛云鬓慢点,香息浅笑,“不胜感激。”

一白衫书生出列道,

“奇粉异焙钓欺瞒,

药香浮伪闹尘寰。

粉饰新记徒作饵,

拙手强作解饴难。”

几名书生合声道,“好!”

稀稀落落的掌声响起,欢呼声更是少之又少。

说书先生扇柄轻敲掌心,啧着摇头,姚大人的门生就这水平吗?

众人如踏入黄腾腾的沙地,口渴甚,偏地翻遍这小方圆,找不到一抹绿意,一眼水泉。

渐次恼怒,在热熏熏、烈炎炎、干烘烘,又闷沉沉的气流蹇塞中,独愈发病恹恹。

用力挣脱之时,竟猛然惊醒,是梦一场!

怎不燥烦地嚷道,“再不要入这梦!”

因此蓦地反应过来,声囂甚大。

青黛眼底藏下一抹疑惑,按声贝算,春记和现代博眼球的引流方式,如出一辙啊……

乡亲邻里似好不容易摆脱了那等烦扰的境地,不认可这等直白的指控。

今儿个排队的顾客,多为回头客,大部分都是尝过青记糕饼的。

并不认为青黛是以药草为噱头,博眼球。

也从未将故弄玄虚、故作欺瞒这些词和青记联系在一起。

听了书生的讥讽之诗,越发如坠五里雾中,彼此小声探讨道,

“他在说哪家的糕饼?”

“是啊,我也不晓得,总之不是青记。”

“青记,可都是真材实料,对不?”

“是啊,物美价廉,实在是好糕饼啊。”

“你也这么认为,我还以为只有我这样想!”

“春记以前多香甜,但这些年不似从前的滋味了。”

“青记糕饼,让我想起了古味……”

张老汉摩拳擦掌,正要上前,薛连翘便道,

“田忌赛马,老伯,我来。你压轴。”

张老汉直摇头,薛家小七真是胡说一气。

薛连翘答,

“旧肆招牌久蒙尘,

砧碾锋颓不磨新。

苛待后进得多狠,

却将龟壳来护身。”

念完诗词,像是终于得了解放,学着春娘子的矫揉造作,顶胯,偏头,摇手帕。

起初还多娇,而后忽然现了原形般,翻起白眼,吐着舌头,做出怪声。

完全不顾少女柔媚形象,活泼地跟个小兔子似的,竟然愿意拟态丑角以形讽人,绕着几名书生转圈圈,逗得全场的顾客咯咯直笑。

青黛扶额轻笑,“这丫头,就是为了向他们做鬼脸呢。”

惹得书生啧道,“这也叫绝句?打油诗都算不上。”

听了这诗,众人如坠趣林中,一味被些儿蹦跳的野兔子扰了,胸次盈出畅快滋味。临了出林子,止觉不过白玩闹一场,没了意思。

张老汉憋出一声沉叹,“若是第二句改为「砧碾锋颓未砺新」。第三句的「得多狠」改为「意何狠」,末句改为「却将龟缩护其身」;便可滥竽充数了,呵呵呵……”

薛三娘袖间素帕翩然,落雪般摇打在妹妹肩头,“第一局,春记胜。”

“连诗,张老汉说个韵吧。”

“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选,上平十五删部韵。”

李太白的早发白帝城轻快欢趣,被赦免的喜悦如同白水跳蛛的灵动。

此韵之择,大有深致。

吟哦之时,劲道若太虚之气填胸,爽气若鸿蒙之力盈喉,与其赦归之欢心相契。

轻舟劈浪,快摇千里。志在眉梢,乐得随散,尽是归帆逐浪的喟然。

此韵律,在那时的灵妙,竟然超出上平一东韵、十灰韵部,下平二萧韵部,展现出清澈空灵、爽郎开阔之感。

声清如玉石相击,韵阔若流泉击壑。

快意逐胜负,雄心随饼香。

正好符合他们现在斗诗的心情。

虽说是为了地位和经纪彼此争夺,但毕竟是守礼的互探互搏。

一舒胸襟,一展胸志,若穿云破雪,畅达于天。

“好!”

这一提议,得到了全体书生的一致赞同。

“我来替青记出战。”张老汉自告奋勇,目光炯炯。

“老人家,斗诗,答不上的一方则为输。”

“一言为定。”

春记:纤揉细粉汗津斑

青记:慢捻酥丝态自娴

一个是讲辛勤的劳作,汗水在粉上留下的痕迹。

一个讲动作的优美,制作糕饼时捻酥丝的娴雅自若。

斑,是斑点,纹路,杂色的状态,青黛仿若见到,春记先祖的女子,在太阳底下,揉着粉面,汗水不经意地滴落在粗瓷或铁盆里。

那一捧细粉,从清凉的盆里,辗转到了笼屉里,最后呈现在了精美的漆盒里。

一路跋山涉水,从某个男子的手上,最后到了某个女子的手里。

她轻执起这糕饼,将其放在青记的小画旁。

而青记糕饼上,本就簪着别处都没有的松林竹梅,浅溪淡淡雪。

每个手艺人,用微薄的存心,酿成的甘纯,最终化为舌尖的一点享受。

配着小龙团清幽的、沁着龙脑浓郁的茶芬,或径山茶细腻绿翠的嫩鲜爽口,清醇回甘的真味。

天地悠悠,独我思我在我存。

“好一句诗,将众男众女引入糕饼制作的鹏宇,寸尺之内感受匠人的心血。”说书先生眸光幽幽道。

春记:笼温渐透喜盈闩

青记:客至争尝乐不还

一个赞糕饼细鲜入微,一个评客人流连忘返。

从匠者的孤芳自赏,到喜悦满溢,恐将冲破门闩的热烈呼应。

糕饼进阶为手艺的认可,味达群庶的见证。

无论是春记,还是青记,亦或是某记,都渴望着糕饼芬芳,诸公自来吧?

这两句诗,将众人引入一处亦真亦幻的门庭若市、诸公流连忘返的热闹场面。

转而,春记派出的书生便将目光引入纤指之下。

春记:新调香蜜味真悭

青记:镌刻花纹映丽颜

一个描绘味道难得、珍贵;一句写尽美丽色泽。

听者,似摇身一变,成为争相购买的顾客,驻足在糕饼前。

那曾为细粉,辗转多人之手的饼子,向着纷纷扰扰展露笑颜。

似在说,我是不是很妩媚?

花颜,似与匠者之抱朴含真融为一体。

春记:入口甘融下笔闲

青记:启慧意绵诗作山

一个写糕饼换状元郎,尝了糕饼,竟能轻松下笔,文采精绝。

一个写糕饼助儿开蒙,启发灵感,使诗作如山般平地而出。

何不似兜兜转转,攒画馨香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

贫寒孝子,终成一代清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两袖清风,月下独酌,霭霭停云相伴,醉却容颜为乐。

而那贤官膝下,便是依依学语却被糕饼启蒙的少年才子。

于素桌前,于笔墨边,香气袅袅而停。

从他苍苍褶褶的指畔,茯苓玫瑰饼落入稚嫩若玉葱的娃娃手中。

馨香的元气,便化为枯枝从冬入春的载荣载盛的美景了。

春记:金盘玉屑补星弯

青记:翠盏快谈凌险关

一个写糕饼能补天,一个写糕饼能登顶。

糕饼摇身一变,伴着奇幻主公入了穹苍,修补星弯如上九天揽月摘星般渺远不可信。

却好似载着多少儿郎少女的梦境和美思,隐藏在每一次咀嚼中。

春记书生的诗中,似端的出一众平门之子,振民兴业的无限志向。

张老汉已年过半百,却仍然说得出这番诗句,更让人称奇。

或许他不该在市井售卖饮子,而是与苏郎陆兄并坐,翠盏擎于掌中。

淡淡霏微之外,细品糕饵之醇甘。

于古琴阳春白雪之余,清谈桃源之雅趣。

应意兴遄飞,恍若轻舟翩过万重山;

应情怀阔远,襟怀豁然如对一平川。

掌声若大河奔流,也不知是为谁而鸣。

春记:且把清甘藏玉环

青记:余香入梦细拣删

一个写糕饼治国,却在衣炔畔见证兴衰。

如玉,有时坠在英雄剑间,间或印在治国文书上。

另一个,写糕饼能慰民,还需细细把持好每一道工序。

不必徒然增添什么,只需去伪存真。

春记的诗,将糕饼的清甘比作藏在玉环中的珍贵之物。

然,治国大策终究与庶民甚远。

张老汉笑着,将越发高昂的诗词的意象拉回到现实中。

小老百姓,哪能天天吃得起药膳糕饼?

不过细细回味昨儿个唇齿流芳,默默将好东西留给儿孙。

糕饼便是那慢工的活计,一点一层,一揉一静。

“小时候外婆做酥琼叶,必得用腊月猪油,一层层仔仔细细擀,说慢工出细活,如今谁还耗那功夫?都想着多赚两个铜板。”

“瞧见青娘子面色不,她肯定睡得少,因此这糕饼才做的细呢。”

青黛嘴角淡然一扬,总有人看得透她的辛劳。

雨耨风耕,终是一份辛劳,一份甘甜,半点都糊弄不了老天呢。

连诗虽是选了个古怪的韵律,都是平声字,不好连,却似于狭窄处见得真开阔。

倘或选个一东韵,也不至于这般难,似乎也会少了些糕饼的扑鼻香。

世人倘或喜欢走些个捷径,但糕饼的技术,是半点偷不得懒。

青黛方觉,自己于糕饼的执着,或许是于生命的打磨,她的本意,怕是于铁砧下细细摔打的那块粗铁吧。

春记:筛粉研糖鬓未鬟

青记:调羹搅蜜指犹扳

春记临摹了,一个专心做糕饼的妇人,痴心迷醉糕饼的技艺,劳作时顾不上整理头发的模样,多少有些戏谑,却展现出制作糕饼的投入。

青黛在诗句中,仿佛瞧见了自己。

但为了顾客的唇舌,她且得先理好发再去揉面呢。

而张老汉终究是犹豫了,喃喃了片刻,青黛便顺口胡诌了这句。

调羹搅蜜?还不是每日功课。

扳,便是攀登,弯曲,手指常常劳作的人,自然懂得指犹扳,便是不停地劳作。

或许她不似那般大小姐贵女,绣绣鸳,赏赏画,弹弹琴,点点茶,剪剪花。

她是:

花生炒脆,山药蒸软,掺面捏成紫雾寰;

山楂煮烂,和粉揉匀,蒸透晶莹如琥珀。

待到软香漫过青瓷碗,她在香雾氤氲笑。

这诗一出,便有人唠叨着,“这糕饼的香糯口,又想的紧了。”

春记:揉成仙形玲珑潺

青记:不负人间晨昏攀

潺形容水流缓动的,玲珑潺似将糕饼形状精巧写的绘声绘色,带着灵动的气息。

而张伯的对诗,似告诉青黛,她日夜的求索,上苍不会辜负。晨昏攀登,虽劳瘁,却不负光阴。

春记:糯米桂花酿仙鹇

青记:竹屉蒸成雪色菅

春记的诗,似在说,用糯米桂花制作糕饼如同酿造出仙鸟般珍贵。

而张老汉的诗词中,雪色菅几多生活气息,糕饼蒸成后的色泽如同雪色的菅草。

他们领着众人进入自然,寻找糕饼带来的清新气息。

“不惑不憾!自珍自品!”一少年郎君抚着书册道,“还记得母亲说过,新收的桂花,蒸出来的糕饼香煞人……”

“吃了这珍琼叶,便不识愁滋味了吧,姚大人一生谨守丹心……”

“听说,春记大娘子,为寻好桂花,带着娃往城外去……”

一片怀念窃窃私语,若簌簌风鸣。

春记:趁热开集香扑蛮

青记:常怀……厚意……

春记这句,真是精妙。糕饼趁热吃,兼具色香味的体验,饼香气竟浓郁强劲到,将人环绕。几米之外,甚至整条街巷仿若一同开席,真是好不热闹。

此时,张老汉渐渐招架不住。

要知,删部韵,常用字就那么几个,山,间,还,闲,攀,弯,顽……

他平日能读几多书页,不过是靠着些旧日的底子,在这里浑撑着罢了。

如今,厚意勉强说出,却不晓得如何接下文。

青黛莞尔接道,“常怀厚意……笑亦斓?”

纵使勉强对得上,也颇为拗口。

青黛只顾沉浸在对诗的雅兴中,竟忘了这是场比试。

当下,倒蹭地急了起来,火气骤然上头,忍不住绞着素帕……

书到用时方恨少!

此刻,突然一阵素玉之声,若泉流石上,

“小娘子,莫慌,俺来了。”

秦当归脆声凌然响起。

青黛惊地冁然回眸,却瞧见他身后跟着个人。

“莫忧,第二局稳。”当归熟悉的声音若泠泠泉响,驱散火燥。

他身后跟着那人,身着清水蓝色直裰褙子,以云峰白色纱笠覆面。

此人踏石而行,每一步落得无声,肩背不晃,锦袍稳沉,迎风而不动。

纱笠微微动处,冷冽声轻笑道,“下句我来对。”

(初稿于2025.8.7成,二校于2025.8.8)

各位,对下面的小诗有什么修改意见吗:

《涉江采茯苓》

涉江采茯苓,我脱笼中身。

采之欲遗谁?存心自惜珍。

初逢渡头雨,君着皂衣临。

云气湿青衫,剑光藏玉纹。

寒光裂危网,酒香掩玉魂。

相逢多假面,探试暗藏真。

昔日欺瞒语,原是肺腑先。

我知君非贾,君怜我有贤。

风拂船舷响,各自剖心言。

药作诛奸刃,汤为济众泉。

膳香融月色,岁岁共熬煎。

虎穴同生死,执手斩佞谗。

同心无别离,相守话流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22章 诗韵裁成糕饼事,锋芒裹尽女儿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