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执的应允,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在危机四伏的寒川镇为沈千澜隔出了一方喘息之地。
她回到沈记铺子时,日头已高。铺子前的人群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发拥挤。钱叔和福顺忙得满头大汗,声音都已沙哑。而昨日那几个探头探脑的混混,果然不见了踪影。
“小姐!”福顺眼尖,看到她回来,如同看到了主心骨,“您可算回来了!饼都快卖完了!”
钱叔一边手脚麻利地包着饼,一边抽空递来一个沉甸甸的钱袋,低声道:“小姐,营收都在这里,快二两银子了!”
沈千澜接过钱袋,那重量让她心中稍安。她扫了一眼店内所剩无几的“福饼”,扬声道:“诸位乡亲,今日的‘福饼’已售罄!多谢大家捧场!明日请早!”
人群中顿时爆发出失望的叹息和抱怨。
“这就没了?我排了这么久!”
“明天还有买一送一吗?”
“多做一些啊!”
沈千澜站在门槛上,声音清晰地压过嘈杂:“明日照常发售,规矩依旧!另外,”她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从明日起,本店正式更名为‘沈记百货’,不仅有‘福饼’,更会陆续上架各式南北杂货、日用精品,货真价实,欢迎各位乡亲惠顾!”
“百货?”有人疑惑。
“就是什么都有得卖的意思吗?”
沈千澜不再多言,留下一个悬念和期待,便示意钱叔和福顺上板关门。
铺门一关,隔绝了外面的喧嚣。福顺立刻瘫坐在地上,累得直喘气,脸上却带着亢奋的红光:“小姐!二两银子!一天就赚了二两!”
钱叔虽然也激动,但毕竟老成,担忧道:“小姐,今日是借着‘福饼’的新鲜和优惠,明日过后,恐怕就没这般光景了。而且,‘百货’之说……我们哪有本钱进那么多货?”
沈千澜走到水缸边舀水喝,冰凉的水滑过喉咙,让她因奔波而燥热的身体冷静下来。
“钱叔,福顺,你们记住,‘福饼’只是引子,是用来打响‘沈记’名号,吸引人流的敲门砖。”她擦去嘴角的水渍,眼神锐利,“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小饼铺,而是一个能整合寒川镇商业资源的平台。”
“平台?”福顺茫然。
“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习惯来这里买东西的地方。”沈千澜简化了概念,“钱叔,你来看。”
她领着二人走到空荡荡的货架前,开始勾勒蓝图:
“这里,以后是‘粮油区’,不仅要卖米面,还要有来自不同产地的精品油。”
“这边,是‘布匹杂货区’,针头线脑,粗布细麻,都要有。”
“门口最显眼的位置,设为‘新品推介区’,专门摆放像‘福饼’这样的独家货品。”
“所有货物,必须明码标价,挂上价签,童叟无欺。”
“店内要时刻保持整洁,货架不得空置,即使暂时无货,也要用装饰物填充……”
她一条条说着,钱叔的眼睛越来越亮。他经营杂货铺大半辈子,从未听过如此清晰、有条理的铺面管理方法!这哪里是做生意,这分明是在经营一座……一座微缩的城池!
“小姐……您这些法子,真是……真是绝了!”钱叔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法子是好,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沈千澜冷静地打断他的兴奋,“我们现在的本钱,远远不够。所以,下一步,不是进货,而是‘整合’。”
她拿起那袋沉甸甸的铜钱和碎银子,目光灼灼:“福顺,你立刻去镇上最大的那家米行,找他们的掌柜。钱叔,你去布庄和杂货行。告诉他们……”
她的声音压低,说出了一番让钱叔和福顺再次目瞪口呆的话。
半个时辰后,寒川镇几家最大的商铺掌柜,都被沈千澜“请”到了沈记后院这间破旧的屋子里。
米行的赵掌柜,布庄的孙掌柜,杂货行的李掌柜,三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这个刚刚靠卖饼出了点风头的沈家孤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若不是听说她与那不好惹的萧军官搭上了关系,他们根本不会来。
沈千澜坐在主位,面前摆着三杯粗茶,气度沉静,丝毫没有小辈见长辈的怯懦。
“三位掌柜都是寒川镇的商界前辈,千澜今日冒昧请三位前来,是有一桩合作,想与三位商量。”
赵掌柜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沈姑娘,合作?不知你沈记……如今有什么可以与我们合作的?”他特意在“沈记”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沈千澜微微一笑,不气不恼:“沈记如今,有‘福饼’的独家配方和稳定的客流。而三位掌柜,有千澜需要的货物和渠道。”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千澜的想法是,由三位掌柜以成本价,将部分货物寄放在我‘沈记百货’售卖。售出之后,我们再按售价分成结算。卖不掉,货物原样奉还,三位毫无损失。”
“什么?”
“寄卖?分成?”
三位掌柜都愣住了。这模式闻所未闻!这意味着,沈千澜几乎不用出本钱,就能让铺子瞬间“琳琅满目”!而他们,则要承担压货的风险,虽然风险极小。
孙掌柜捋着胡须,沉吟道:“沈姑娘,你这算盘打得是精。可我们凭什么要帮你?我们自己铺子里的货都卖不完。”
“因为我能帮你们卖得更多,更快。”沈千澜语气笃定,“‘沈记百货’将来会是寒川镇人流最旺的铺子。你们的货物放在这里,面对的是全镇乃至周边村寨所有潜在顾客。这比守在你们自己店里,等待零星客人上门,效率要高得多。”
她看着三人变幻不定的脸色,抛出了最后的砝码:“而且,首批合作者,我‘沈记’将免费在其货区提供显眼的招牌,并在镇内为其宣传。三位是愿意守着旧铺子慢慢熬,还是愿意与我一起,抢占这寒川镇百货生意的头啖汤?”
后院陷入了沉默。只有粗重的呼吸声起伏。
沈千澜的方案,风险极小,潜在收益却很大。更重要的是,她描绘的那个“人流最旺的铺子”的前景,以及她与军营那层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让他们不得不慎重考虑。
许久,米行的赵掌柜猛地一拍大腿,眼中闪过商人的精明:“好!沈姑娘有魄力!我赵某就赌一把!我米行,愿意合作!”
有人带头,另外两人对视一眼,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布庄同意!”
“杂货行也没问题!”
送走三位仿佛重新焕发了活力的掌柜,钱叔看着桌上墨迹未干的三份简易合作协议,手都在颤抖。
“小姐……这……这就成了?我们几乎没花一文钱,就把货源的问题解决了?”
沈千澜端起那杯已经凉透的粗茶,一饮而尽。凉意直透心底,却让她的大脑无比清醒。
“这,只是开始。”
资本的杠杆,已经悄然撬动。接下来,就是让“沈记百货”这个名字,彻底响彻寒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