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绒花娘子古代升职记 > 第17章 编草藤席

绒花娘子古代升职记 第17章 编草藤席

作者:十三月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0 10:44:07 来源:文学城

村口的路折腾两日终于是修好了。

时下正值家中蚕蜕眠期,离不得人,余晚桃便央着丁婶帮忙从县里带些铜丝和耙梳回来,自己去寻村里木匠,定做了两座缫丝架。

因为蚕蜕期不用喂桑叶,余晚桃就去将前一阵沤的有机肥挖起来,给桑树追肥。

眼看着第一批蚕就能上簇结茧了,算算时间今年还能再养最后一批,也该是进新蚕种的时候了。

不过家里蚕舍空间有限,想要扩大养蚕规模,还是得先把蚕舍盖起来,只是要另买地盖蚕舍,银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经村长同意,再报呈官府才能过户。

余晚桃心里想着事,走到桂花树底下歇了一阵儿,就扛起锄头,将水囊别在腰带上往家回,晌午的太阳最是毒辣,她走在田野间都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阵阵热浪。

回到家时整个襟背都被汗打湿了,余晚桃从井里吊了水上来给蚕降温,就着酸炒水通菜梗喝了两碗白粥,把院门敞开,坐在门槛那乘凉。

约摸过了一盏茶功夫小细柳也满头大汗地回来了,她背着比人还高的干草垛子回来,脸颊被晒得脱了皮,一走近身上那股热气就扑了过来。

余晚桃拿着竹篾扇给她扇扇风,将另一边门打开让她进来:“背这多草垛子回来做什么?”

小细柳卸了干草垛堆在院里,去灶房里舀了水,吨吨吨喝了几大口,才喘着气道:“二郎不是去县里买鸡苗了嘛,我编几张草藤席在桑园那边搭个鸡窝棚出来,到时候白天放出来溜达找食,晚上关窝棚里,这样等长大了才不会到处扒窝生蛋。”

“还是婶子想得周全,不过这天热得紧,喝碗粥歇歇再编吧。”

余晚桃进灶房取了盐罐下来,往她水碗里捏了小撮撒进去,“人渴急了不能闷头灌水,得喝点淡盐水,防止中暑。”

小细柳点头应了,就着喝完淡盐水的碗去锅里盛白粥,她扭头问:“桃子你吃午食的吗?”

“吃了,我比你早回来一些。”,余晚桃站在一边给她扇风,脸上带着笑:“我觉得婶儿年纪不大,从前嫁给铁牛叔辈分高了才这么喊,这会都各自不相干了,我该改口叫细柳姐才是。”

小细柳被打趣得不好意思,“我都这把年纪了,哪能叫姐。”

“哪把年纪?不也才二十多些,往后等咱富裕了,买些香膏胭脂好好保养打扮起来,可不比那县里的小姐们差。”,余晚桃撇了一下嘴,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眸子亮亮的。

她有能力有手艺,自是相信只要足够努力,便能过上那般好日子,不须得羡慕别人的锦衣玉食,有祖辈荫庇固然是生得好命,就如同刘云、陈小绣那般的姑娘,生来富贵,不忧吃穿。

但世事无常,万般种种皆自己争取,才最靠得住。

“细柳姐,你教我编草藤席吧,我也学一学。”

“这简单得很。”

歇了气松,小细柳便麻利地拿了砍柴刀出来,将干草垛整整齐齐地码住摊开,取一捆竹篾条来,在地上编了个交叉,再抓着草垛铺上去,错开缠绕,绑紧。

“这就跟编竹席一个道理,就是多了将草垛填进去这一步。”,小细柳一边讲解,一边快速地上下翻编着竹篾,很快就编出一张来。

要**窝棚,光是草藤席立不住,还得用木条先围一圈,搭出棚框来,再将草藤席绑上去扎紧,才算是个能挡风遮雨的窝。

瞧着还剩下一捆干草垛,小细柳打算抱进灶房里当柴火烧,余晚桃喊住她,“直接在院里烧吧,我正好做些碱出来,也省得以后再去找草垛子了。”

小细柳停住动作:“那是什么?”

“煮茧的时候需要用到的。”,余晚桃去灶房里把那口大铁锅提出来,将干草垛都堆上去,点燃,等着燃烧殆尽,变成草木灰。

“细柳姐,帮我扯快大的纱布来。”

“蚕舍里上次做纱窗还剩了一块,我去拿。”

小细柳不知道她要做什么,也没多问,去蚕舍里翻出纱布拿出来,就守在一旁等着有哪里需要自己帮忙的。

余晚桃把草木灰都包进纱布里,抬头对小细柳说:“得再烧一锅热水。”

“成。”,小细柳起身进了灶房。

时间慢悠悠过着,太阳渐渐西斜,余家院里炉灶烧了一下午,在不断的翻搅炒拌下,经过过滤沉淀的草木灰水渐渐被蒸发,铁锅里出现白色的粉状物。

“这就是碱?”,小细柳微睁大眼,实在想不明白费了一下午柴火就烧出来的这点东西,能有甚用。

余晚桃把锅里的碱铲起来,装进小瓦罐里,转身去水缸里舀水清洗铁锅。

她刷着锅,问道:“这蚕丝的价格比生蚕茧要贵上许多,但我们村里的蚕农基本上都是卖的蚕茧,很少直接卖蚕丝的,你可知为何?”

小细柳把灶膛里没烧完的柴夹出来,抬起头道:“咱村里人自己缫的蚕丝脏黄干硬得紧,那些铺子可不稀得收,贵人更是瞧不上,我从前在慈济堂那会见过一些贵人穿的丝绸,又顺又滑,染了色的特别好看,原色则是没有一丝杂质的雪白。”

“这个碱的作用,就体现在这了,等蚕舍那批蚕结茧后缫丝时你就明白了。”,余晚桃抬起铁锅将里头的脏水使劲往外一泼。

小细柳听闻这话,楞个片刻,没成想余晚桃这是还打算自己缫丝的。

这个点赶去县里做买卖的村民也该回来了,余晚桃将竹篱笆上晾晒的熏鱼干收回来,见余天庆闷着脸,挑着扁担从外面走过去,她踮起脚喊了一声:“庆叔,见着二郎没?他早上跟着牛车一起去县里的。”

余天庆站在外边回:“在后边呢,刚在村口大槐树底下瞅见他了。”

余晚桃靠近了些,视线落在他微微被压弯的扁担上,疑惑道:“叔不是去卖蚕茧的吗?怎么像又挑着回来了。”

“没卖出去。”,余天庆愁道:“这批蚕茧村里不少人都大丰收了,那千丝坊的说量太大收不了这么多,原是三十文一斤的,现在只能给二十文一斤,我想着过几日再担去看看,今日先不卖了。”

“怎会收不了这么多?”余晚桃皱眉,这其中明显有猫腻。

丝绸、帛、绡这种布匹种类在各州府都是香饽饽,作为主要原材的蚕茧,在市场上怎么都不可能会饱和的,千丝坊那般产业的铺面,更不存在“收不了”这种说法。

“叔,你仔细同我说说。”,余晚桃搬了凳子来,站到竹篱笆边,伸出一个脑袋去。

余天庆个高,干脆走近了篱笆,开口道:“我们今儿上午村里大家伙一起去的千丝坊,开始管事的没说啥,问清楚了我们是同一个村的之后,就又问我们这批蚕茧大丰收用的甚法子,我们也没说是你教的,只同他讲得了一老蚕农手札的指点。”

“管事的听了就不知道同他们千丝坊的老板说了啥,反正走了有一会,再回来就说收不了,压我们价。”

余晚桃忙追问:“你们都没卖吧?”,要是二十文卖出去可是要亏的。

余天庆摇头:“没卖,我们商量了一下就都走了,打算过几天再去问问,实在不行就另找合适的销路。”

“那就成,那管事恐怕就是故意压价的,我寻个时间去县里打探一下消息,你让他们别急,咱们的蚕茧好,不愁销路的。”,余晚桃与他道。

这厢说着话,打远了便瞧见崔玉棠拎着东西回来了,余天庆说完“放心,我会跟村里人打好招呼的。”,就往自家里回了。

余晚桃将装满熏鱼干的簸箕端到灶房里放起,就听到小细柳欢欢喜喜的声音,她走出去瞧,正蹲地上逗着鸡苗咯吱叫呢。

“二郎这鸡苗没挑错,都是活泼的,瞧这小鸡绒毛多顺溜,一看就知道前主人家养得好。”

崔玉棠解下竹筐,拿出一尾排骨,一刀腊肉,说道:“我哪会挑什么鸡苗,都是秋嫂子帮忙挑的。”

“秋嫂子去县里卖菜吗?”,余晚桃接过那尾排骨和一小刀腊肉,挑了挑眉,像是不理解明明叮嘱是买的排骨,怎么还多了一刀腊肉。

崔玉棠揉着自个发酸的肩膀说:“秋嫂子是去卖菜,但菜卖相不好,没卖出去多少把,后边都贱价出给慈济堂了。”

“这刀腊肉是我看一个别村的猎户去卖猎物时摆出来的,你不是想吃水葱炒腊肉吗?”,崔玉棠嘴角上扬:“明天我进山去扯一把野水葱,做给你吃。”

小细柳由衷道:“瞧瞧,这对桃子可上心得紧,我看村里那些男人真比不上二郎。”

“婶子你可打趣我了,自从跟庆叔进山以后桑园和蚕舍的事都是你们在忙,我也只能在这些微薄的小事上着着力了。”,崔玉棠把竹筐挂到屋檐下的晾衣架尾端去,从怀里摸出钱袋。

他把里边剩的十二个铜板递给余晚桃,“今日两只兔子卖了七十文,然后买了二十只鸡苗,一只两文共花了四十文,一副排骨十二文,小刀腊肉十五文,剩三文吃了个肉包子。”

余晚桃在心里盘算了下,这收入跟支出应该持平了才是,她犹豫着开口:“那这十二文是?”

崔玉棠闻言,顿了下,摸了摸鼻子,像是有些不好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