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群青 > 第27章 战术偷家

群青 第27章 战术偷家

作者:腰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3:23:37 来源:文学城

天还黑着,节度使府内却又亮起了灯烛。纵欲加熬夜的后果非常直观地呈现出来,沈青折脸色惨白,忍着腰酸背痛,坐在垫了软垫的月牙凳上。他面前摆着的是刚刚赶制出来的沙盘。

“吐蕃一个时辰前派出一万余精锐,”黎逢春把小旗压在一处,“沿河往西北去。”

一万,这是至少拆了主力部队的一半去了。

吐蕃声称与南诏合兵三十万,但实际上,刨除现在还没见影子的南诏军,再剔除民夫、仆从兵、运输辎重的人马以及吐蕃那些赶着羊马坠在后面的男女老幼,真正的精英主力也不过两万多,再多不到三万。

这是这近十日冲突交战下来得出的数字。

只是,西北?

“他们要打彭州。”

“正是如此,”黎逢春道,“沈郎以为可否出兵援彭?”

沈青折抬眼看他,笑道:“稀奇,黎都头也会问‘可否’?”

只是说完这句半敲打半调侃的话说完,随即敛了神色:“等等崔宁来,一同商议。”

说到此处,黎逢春却有些面露难色:

“此时怕是叫不来。”

“为何?”

因为可能在跟哪个姑娘厮混。

黎逢春也很无奈。他家人丁单薄,只一个老妻,一个儿子,没有妾室。对于崔宁这样放浪些的生活可以理解,却不敢苟同。

但沈郎看着,似乎昨夜也和谁厮混过了。

最终,黎逢春斟酌道:“没找到人。也不知道他在哪个小娘那里宿着。”

沈青折一时哑然。还真是……精力旺盛。

他随即看到托着案盘进门的时旭东,这个也是个精力旺盛的。

边牧吗?

边牧小时给他们两个上了茶,随即自己束手站在了一边,看着神清气爽,毫无劳累过度的模样。

沈青折捧着热茶,视线落到自己手边没看完的人口调查。这次册子的记录方式更类似于明朝的黄册。

他随即想到一个问题——哪个小娘?是锦官坊的妓女?

昨日看人口册子,也有许多乐籍女子。

“……那些妓女是怎么来的?”

无需黎逢春回答,他的心里已经差不多有了答案。无非是正当年的女子家中遭逢大变,不得已入了乐籍,如薛涛便是如此。薛涛有诗才,会交际,因而过得好些,可也仅仅是好些。适龄女子在战乱凭仍、藩镇四起的唐中晚期,根本就是某种人形财产。

有些时候,沈青折未免感到难堪、羞耻,他现在能安然坐在这里,只占了“男性”“上层”两层身份的便利。

黎逢春却是一愣,这个问题太大了,不知从何说起。而且这跟兵事有关吗?

“某只是略知一二,”他皱眉道,“有些是官奴婢,有些是良家女,有一些大约阿娘便是乐籍,没别的活路,只有从事妓业;那些开在坊里暗巷的门帘子里,母子一同接客也是常事。”

受戕害、被侮辱,千百年来,直至后世,屡见不鲜,翻开来史书册页,都是吃人罢了,尤其是吃女人。上层吃下层,男人吃女人,大都如此。

但这件事不是一味放良籍就能解决的问题,放良籍之后,完全没有生存技能的女子往往还会重操旧业。旧时代文人救风尘,也止步于自我满足和自我感动,于女子而言,则是从一个牢笼跳进另一个更好一些的牢笼罢了。

时旭东伸手,握住了沈青折的肩膀。

那点温暖覆上来,沈青折才恍然回神一样:“这件事得等薛姑娘回来,徐徐图之。”

但是必须要去做。

即使从最冷酷的角度而言,解放这一部分生产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他回到原本的议题上:“黎都头认为可要出兵援彭?”

黎逢春直接道:“必得要保住彭州,某愿领兵往。”

“吾等与彭州相接,现蜀州已据于吐蕃之手,”黎逢春在成都府的左侧划了一道圆弧,“彭州若再下,便与蜀州连成一道。”

这是昨日吃了亏,便暂时放弃抵近围城,而从远端形成一条封锁链。

沈青折顺着他手指停留的地方,打量着彭州的地形。

彭州区划刚好跨在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之间,高低落差极大,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称之为天彭山,也是彭州名称由来。

建水电站的好地方。

沈青折看着,又问:“黎都头觉得,吐蕃有几成可能打下彭州?李持并非孙望丘那种人。”

就拿彭州刺史李持为成都府运来几千石粮食这件事来说,他就不可能是望风而降的人。

黎逢春思索了片刻:“与主政之人确实有关,某与李维之未曾谋面,但素闻其清正,有君子之风。但即使是闭城坚守,怕也不过三日。”

沈青折追问:“为何?”

连当日人心涣散、节度窜匿的成都府,黎逢春都未下过“三日必下”的判断。

说到这里,黎逢春苦笑:“论根源,还在孙望丘那鼠辈。益、蜀、彭三州一体,蜀州一降,彭州便要两面受敌——它另一侧还连着维州!”

维州,也就是谢安的故乡,几年前落于吐蕃之手。

那一战也是云尚结赞的立身成名之战。

沈青折有些恍然,侧脸问时旭东:“时组长觉得呢?”

黎逢春一时纳闷。这个“组长”又是什么官职?比得上沈青折府里的“书记”吗?

时组长说:“不用驰援。”

“是要坚守不出?”对着时旭东,黎都头就没有那么客气了,“时兄弟未免太过托大,彭州一下,拿益州、吞成都府便很容易了。”

甚至之前,沈青折还提过更激进的存人失地的方案——当然,他们没有让事情败坏到那个地步。

时旭东平和地笑了笑:“可以趁此机会——”

他执起放在成州城的小旗,放到了吐蕃大营处。

沈青折补充说:“再向西向南一点,也无不可。”

向西向南,那就是要把蜀州吞掉……不对,是克复了?

黎逢春眼睛瞪大,越想越觉得可行,心头逐渐发热。

——

副将把崔宁从两个小娘的温柔乡里拉起来,着急忙慌喊道:“崔都头!行营了!”

崔宁骂了好几声,反应过来后惊道:“干啥子?!”

没等副将把“沈郎”的“郎”字说完,崔都头已经跳了起来,踩着屐履,匆忙套上滚落地上的兜鍪,又从一个小娘的齐胸襦裙里掏出自己的巾子,这才发现自己头发束也未束便戴盔了。整个屋内一片慌乱,两个小娘都来帮他穿衣,副将忙去系束甲绊,这时才发现还未穿上裙甲、手忙脚乱。

崔宁一边往腿上套着胫甲,一边急急道:“为我穿裙!”

终于披挂整齐,到了地方,崔宁才知道——黎都头和沈郎居然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做出了重大决定:开城出战!

他左右看了一圈,雾气浓重,也没见到沈青折的人影,据说是在府里休息。问黎逢春吧……他也是不敢问的。于是就只有——“小时兄弟,这是为何啊?”

时旭东挽着缰绳,跟他解释了一番,而后问:“崔都头,某今日有何不同?”

崔宁把他上下一打量:“没吧……”

时旭东看他一眼,勒马后退了几步,在浓雾可视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明光铠。

他的铠甲,是老婆帮忙穿的。

老婆帮他着甲,简直可以列入人生最幸福时刻之一。

崔宁看着,脸上神色更迷茫了:“啊?”

时旭东皱眉。

这副明光铠明明在爱情的滋润下,显得锃光瓦亮,独树一帜,散发出几乎要刺破雾气的耀眼光泽。崔宁竟然连这点都没看出来,怪不得老婆说他是二愣子。

时旭东的炫耀没被理解,颇感寂寞,叹了口气,催马回到队列之中。

崔宁:“?”

寅时过半,成州坊门仍旧紧闭,四周白雾浓郁,仿佛吸入的空气都变得湿润粘稠起来,举目四望,只能看到近处面容整肃、披甲执锐的兵士。

城门后,已经整备集结了一支精锐兵士,掩在雾气之中,静待鼓声。

万里桥处,宽阔的水面上,以轻舟艨艟为主的战舰群也悄无声息,泊在水港。

鼓槌陡然锤下,仿佛刺破了这沉甸甸坠着的白雾,震起喧昂鼓声,吊桥于鼓声中轰然落地,自城门涌出一股洪流般的骑兵部队,向着城西疾行而去,压向了吐蕃大营。

与此同时,万里桥处,装备精良的水师部队也张帆擂鼓,扑向上游而去。

船马齐头并发,撕碎了这片浓郁雾气。竟然是船队更快一些,不到片刻,张承照的视野里便出现了一座浮桥。

之前那座被所谓的“粉尘爆炸”炸得七零八落了,眼前显然是新建的。已经搭建完毕,由小舟连缀,上搭木板,整体是木结构的。

“烧!”

几支摇曳着火尾的划开雾气,火势不减,然而有几支没入水中,有几支成功着陆,但火却没有烧起来,竟摇曳着慢慢熄灭了。

一些吐蕃兵被动静惊醒,却又不敢靠近浮桥,于是搡着那些民夫,抽上几鞭,叫他们去上前查看。

自那次浮桥粮船大爆炸后,营中逐渐有了些传言,说是那沈郎乃是天兵将世,有神鬼手段。

这些流言起得很快,人心惶惶,但随即被元帅强硬镇压下去。那些讲得最起劲的人被点了天灯,剩余人也便不敢再多谈,只是私下里,大家的经文不约而同念得多了些。

士兵里有流言,民夫营里不是没有流言,自那日爆炸之后,他们便说,这是菩萨发威,菩萨要来救他们,一定会来救他们的。

这些民夫大都是蜀州人,被征发至此,被这些吐蕃人当做一钱汉、两脚羊。稍不顺心的便是连打带骂,很少能吃饱饭。

——

尹三已经三天没有吃上东西了。

他年纪大,腿脚也不好,昨日被赶在最前面,去担土填壕,填好了,便能从伙头那里领一钱——说是钱,也不过是根枯萎的叶梗,靠着一根叶梗,能换一小把青稞,一手都捧不满。吐蕃不可能浪费柴火在他们这些一钱汉的身上,因此青稞不会煮熟,只能硬咽下去。尹三一开始觉得嗓子眼被拉得发疼,但到了现在,却已经很麻木了,只要有口吃的就好。

但那些稍微强壮一些的,还会来抢他们这些老弱的叶梗子,于是连这口吃的也没有了。

昨日他饿昏了头,趴在地上扒泥土和草吃,居然还有些甜味。有两个吐蕃兵路过,看见他趴在地上的样子,一阵大笑,而后用吐蕃话说了些什么,就有一个吐蕃兵解了带子,尿在那些土上。“吃啊,”他用唐话说,“快吃啊。”

尹三只想活着。

他于是吃了,一口一口,沾着骚气。那两个吐蕃兵笑得更大声了,另一个猛踢了他一脚,叫他一下蜷起来。而后是下了雨吧。他不知道。他被自己的同族悄悄拖回了棚内,听见他们低低地说着什么,说是有菩萨,菩萨会来救他们的,菩萨一定会来的。

菩萨,菩萨不是吐蕃人信的东西吗?尹三迷迷糊糊地想着。

这样迷迷糊糊过了一夜,第二日,又要去担土,抛进河里,再担土。

他麻木地担着土,很慢地朝着浮桥走,看见浓浓的雾气里,有几簇火光跳跃,将要熄灭了。他看着那些火光,怔怔出神,以为是异象临世。

驻足不前的尹三被吐蕃兵从后踹了一脚,扑在浮桥的木板上,未完全嵌入的钉子划过了他的半张脸,鲜血涌出来。他摸着自己的脸,眼前一片血色。什么都看不清楚。

或许是有火吧?他不知道。

有几声闷哼声传来,弩箭的声音他已经很熟悉了,此刻一切都隔了一层,极不清晰。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被人搀扶了起来,手里被塞了半个胡饼,还是热的。

那声音,从一个造型古怪的器物中传出,变得很大。

“某等是成都守军!奉沈郎令,来接你们回家。”

头发花白的老丈喃喃:“成都……成都……”

沉默过后,有机灵些的民夫已经跳入河中,去解那些小船来。尹三流着泪,咬着胡饼,却因为没了牙齿,怎么都咬不动。他默默走在汹涌而沉默的人群之中,努力想透过白雾,辨认那些兵士的脸,想要记住他们的样子。

此刻,一队当先骑兵,已经近抵吐蕃大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