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群青 > 第24章 花前月下

群青 第24章 花前月下

作者:腰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3:23:37 来源:文学城

杜冲伏诛,这桩兵变的来龙去脉也浮出水面,远称不上复杂。起因是陈允言想要夺权夺利,与杜冲等手下人谋划。先是以金银厚利贿赂了郫江水闸的守闸兵士,由杜冲留下策划兵变,陈允言带着一个和自己相貌相仿的手下出城叛降。

届时,吐蕃军与城内的杜冲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就可以重演当日维州的胜利。而作为吐蕃“功臣”的杜冲等众,自然能拿到他们想要的报酬。

只是中途出现了小小的意外——被热心群众郑二娘发现了。

但是当时负责捉拿的突将不认识陈允言,交给谢安,谢安对陈允言也印象模糊,只记得一个大概的外貌。

一连串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必然的事件下来,就成了现在的局面。

那被谢安捉住的“陈允言”,其实是陈都虞候手下的一人,此刻在沈郎面前破口大骂,说他是“水鬼”、“妖孽”之类,沈青折听得津津有味。倒是谢安,阴沉着脸,一刀把他捅了个对穿。

沈青折:“!”

谢安抽回,也没擦上面的血。他跪到了沈青折面前,双手捧着这把沾了血的环首刀,雨水还在不断地落下来,冲开血迹:

“某办事不力,请沈郎责罚。”

这个“责罚”……还要用刀?

沈青折看着他,沉默了一小会儿:“你在要挟我吗?”

谢安一怔,猛然抬头,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这么说。

“我要是当真砍了你呢?”

谢安毫不犹豫:“某死不足惜!”

“嗯……”沈青折觉得跟唐朝人无论如何都说不通了,径直把他拉起来,对旁边张承照说,“把他给我关到柴房里。”

张承照:“啊?”

“关禁闭,关三天,”沈青折说,“写一千字检讨,出来之后当众念。”

张承照忍着自己咬指头的冲动,连续问:“什么是禁闭?什么是检讨?当哪些众?每天给他饭吃吗?”

沈青折只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给。”

于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张承照拖着茫然无措的谢安,冒着雨,下了城墙。

时旭东在旁边打着伞:“他们是还不知道关禁闭的恐怖。”

“时组长听着似乎很有经验,”沈青折说着,看几个宅内突将来处理尸体,忍不住又对他们多嘱咐几句,“埋到远离水源的地方。”

现在已经有民夫在军营将士护卫下,去城外清理战场了,不只是为了防止尸体堆积,也为了更好地统计伤亡、计算损失。

不只是尸首,还有很多武器,特别是箭矢,能捡回来的就捡回来,或者只捡箭簇也行,毕竟是金属制的。

现在,时旭东的箭囊里就装着各种各样的箭矢。

和现代的标准化兵器不同,古代的箭长度重量都不一,箭簇的规制也不一。

临阵的时候,只能拿到什么用什么,只要箭杆没有明显断裂都能用,毕竟竹纤维的容错率还是很高的。

城上城下,有些将士来不及回营休整,就靠着城墙歇息,或是就地和衣而卧,丝毫不顾地上的潮湿泥泞,雨水就顺着甲胄边缘不断落下。沈青折一路看着,愈发沉默,到了城楼下的时候,看见了匆匆赶来的崔宁:“不是要换防吗?”

他们之前已经说好了,城防是全天候的,但是人是必须要轮班。

崔宁一边下马,一边苦笑道:“沈郎,劝不动的,就叫他们这么歇着吧。”

沈青折愣了下,随即,叹了一声:“这样熬是要出问题的。”

他随即问:“西面……”

“确认吐蕃退了,某方才过来。”

沈青折点头,思索了片刻:“就地搭雨棚可以吗,或者是吐蕃的那种帐子。”

“在外行军的军帐?”崔宁思索了一下,“有倒是有,只怕是数量不够。”

“能有多少就拉来多少,估计别的几面城墙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沈青折想了想,“帮忙知会一下北面黎都头那里,熬些暖身子的姜汤之类。”

崔宁行动很快,执行力也就稍逊于张承照——后者在关完谢安之后,折返过来,立刻接手了东侧换防的组织。

还顺手塞给了沈青折一个手炉。

“谢子安说是要给沈郎的。”张承照说。

他还说,沈郎的手似乎总是那么冰。

但是谢安这句轻得像是叹息的话,被张承照咽了回去。

他看着在沈青折背后撑着伞,像是影子一样的时旭东,莫名觉得不该说出来。

沈青折等了很久,确认各营都放足了饭,饭里给足油水。中途又拿到了今日的损失数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人命……不仅仅是数字。

随着夜幕四合,雨水渐弱,一顶顶粗布军帐支了起来,鼾声四起。

沈青折看着逐渐散开的云层,轻声说:“走吧。”

他们一起并肩走在摩诃池边上,雨已经停了,月光透过薄雾,撒在岸边的石砖上。时旭东手上拎着的灯笼煌煌亮着,照着旁侧开得正好的木芙蓉。

两个人都沐浴过了,换了身衣服。花前月下,沈青折抱着手炉说:

“养猪的话……我记得猪油是可以做肥皂?”

他每次用皂荚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个问题。

时旭东:“……”

时旭东:“造价有点贵。”

草木灰,猪油,盐,水,酒,其中猪油不说,如果能够大规模专业养殖,还是能供应的,问题就是盐。

在唐肃宗,也就是现今皇帝的祖父在任的时候,第五琦的榷盐法出台,盐收归官营。唐朝的盐价自此升至一百一十文一斗。

“盐,”沈青折也想到了这一点,“晒盐法在成都这里行不太通,晴天太少了。你在大非川试过吗?”

“旁边有咸水湖。”

“要是货运能拉来就好了,两地互贸……”沈青折叹气,“其实自贡也产盐,但是现在估计在吐蕃或者南诏掌控下……时组长,你的烟在身上吗?给我一根?”

老婆难得有个请求,时旭东从自己袖兜里掏出来那盒软中华,整个塞进他手里。

沈青折笑了下:“一根就好。谢谢。”

这盒软中华已经开了封,时旭东抽了两根出来,散了沈青折一支。

抽一根少一根了。

就这样一根看似普通的烟,里面的烟丝工艺也称得上复杂。

烤制还好,发酵和制丝却是格外难,然后是切片,加湿还有加各种香料,香精、蜂蜜还有酒,以及添加剂,一台卷烟机大概是一千多万。

另外,卷烟用纸都是专用纸,一般是以麻为主料制造,吸水性好,韧性大,过火性好。唐朝的造纸术技能点也还没点到那种程度。

——当然,非要手工搓制、当做奢侈品来做,不是不可以。

这就又回到那个问题——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沈青折想。

他们俩停了脚步,往旁边的低矮的灌木丛站了站,在唐朝的湖边偷偷抽烟。

没有打火机,沈青折打开手炉的镂空雕花盖子,借着里面的碳火点燃了烟。

沈青折把烟凑到鼻子边嗅了嗅:“梅子香。”

“我记得你喜欢抽白沙,现在就用软中华凑合吧。”

“怎么算是凑合,软中华七十,”沈青折说,“白沙一包才五块。某些人真是作风奢侈。”

说着,吸了一口手里的烟,垂着眼,显得有些恹恹的。

那些从他嘴里吐出的烟雾,像是天上的缕缕流云一般,把他半张侧脸拢着,如隔云端。

“抽习惯了。”时旭东失神片刻,找回思绪,“以前上学的时候,偷我爹的烟抽,第一次抽的就是软中华,之后就再没试过别的,不对……我尝过一口白沙。”

也只尝过那一次,捡老婆的烟头抽的。

沈青折听到这话,于是笑着抬眼看他:“时组长觉得口味怎么样?”

入口的烟气很柔软,烟草本香和甜香糅合得很好,柔和醇甜,也没有香精味……

只是青折这幅提起自己喜欢的东西的神态,叫时旭东心痒痒的。

“好像偏甜。软中华对你来说有些苦了吗?”

他也看向自己手里的烟:“还好,就是劲没有白沙大。”

很醇厚,烟味淡而中正。就像是时旭东本人一样——或者说像是他外表一贯展现出来的那样。

他正因这个比喻略略出神,时旭东却叼着烟凑过来,烟头挨着他引燃的烟头,借了个火。

时旭东也吸了一口,味道还是好的,只是略略有些受潮。不像干燥的戈壁荒漠,成都的雨水总是这样丰沛。

他忽然想起来:“成都本地烟好像是娇子。怎么抽起了白沙?”

“……之前,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从吴骏那里拿了一支,感觉还不错,之后就都换成白沙了。”

上一世,就是吴骏在他停职之后任的代理市长,沈青折感觉他看问题有一些非常独特的纬度,有的时候叫人欣赏,有的时候则不敢苟同。

时旭东:“你和吴骏关系很好?”

沈青折一愣:“嗯?”

“经常看到你们两个午休的时候,一起在天台抽烟……”时旭东不是很自然地说着,垂着眼,看着夹在手里的软中华边缘燃烧卷曲,一点点燃烧上来,“他后来和郑远帆的女儿郑瑜结婚了,升任副省长。”

沈青折敏锐道:“这两者之间有逻辑关系吗?”

以及,“某个人怎么看到的?”

某个人被他戳破,觉得老婆真是太聪明了,一眼看透他就是想把潜在情敌赶出竞争圈。

——尽管现在已经隔了一千年的时间。

时旭东笑了笑,回答他第二个问题:“市政大楼旁边是政法楼,楼层更高一点……偶尔去开会的时候会观察一下。”

“偶尔”和“一下”当然是强加的修饰词。

沈青折看着他,隔着烟雾,有些看不分明。

抽完珍贵的卷烟,沈青折那些隐隐约约的负面情绪,似乎都随着烟雾消散了。

他看着时旭东那副依旧正经的模样,又起了逗弄他的心思:“时旭东,你没试过在户外做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