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群青 > 第22章 风助雨势

群青 第22章 风助雨势

作者:腰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23:23:37 来源:文学城

风卷云至,堆叠到成都上空,空气里的水汽似乎也逐渐充沛起来。那些吐蕃的仆从兵也如同地上的黑色云团,被驱赶着,卷积着向着城墙涌来。

但是这黑色的云,竟然像是被这道不高的羊马墙吸收了一般——凡是越过羊马墙的,竟没有一个打转回程。

远远观望着进攻态势的云尚结赞居然笑了一声:“竟是如此……”

与此同时,城墙上也有人说出了差不多的话。

“原来如此!”

崔宁看着那些吐蕃仆从兵越过羊马墙,而后跌入到刚刚开掘的一道壕沟之中,暴露在弩箭的射程之下,甚至有些在跌落时被沟底削尖的木刺洞穿,鲜血泼洒了一地。那些惊惧的仆从兵想要返回的时候,却发现刚刚轻松越过的羊马墙变得高不可攀了。

——内外高差不同,非常简单却有效的方式。

甚至因为时间所限,有些壕沟还未完全挖好,只是一个浅浅的斜坡罢了,却仍然奏效。

果真是狡猾。

崔宁不自觉地喃喃出声。沈青折转头道:

“我这也只是拾人牙慧,大约是陈规吧,或许在他之前还有人先用过这样的方式。”

被他听见,崔宁也不觉尴尬,反而一拱手问:“敢问沈郎,这陈规是谁?”

——还要再过三个世纪才出生的守城名将。

沈青折只说:“宋朝,密州人士。”

唐朝人崔宁自动理解为了南朝宋,苦苦思索,也没有想起来这号人物,只能说了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沈郎也当真是博闻强识。”

沈青折顿了顿:“崔都头最近说话有文化了不少。”

什么叫有文化?

崔宁又懵了,只愣愣答道:“薛姑娘临走前,说让我多看点儿书。”

沈青折看着他:“那你和那个富春坊的夫人怎么样了?她拿你当外室养?”

崔宁不知他为何忽然过问这个,脸上涨红,四下一看——那时姓兄弟被支使去那边寻找什么“射击角度”了,正在十几步外,搭着眼看着城下;黎逢春自去了北面城墙组织局面,谢安则策马去东门,与张承照一同守着东侧。

只有他们二人在此。

他向着沈青折挪了几步,压了声音说:“被杜夫人的丈夫知晓了,要来打我……她的丈夫叫杜冲,也是军中人,比我低两阶……”

沈青折面色毫无波澜,内心已经牢牢记住,晚上就把这个八卦讲给时旭东听。

“那尊夫人……?”

“哎!”崔宁声音压得更低了,凑近了一些,似乎生怕被别人听见,“夫人她……脾气不大好,年前还跟我闹合离呢:”

沈青折严肃点点头,决定如果崔宁的夫人愿意合离自己立刻就批准。

正要再问问他和锦官坊的歌女,就被人从背后拉了一下。

时旭东扶着他的腰,把快要黏到一起的两个人撕开。他看了崔宁一眼,面色平静,但沈青折莫名觉得他有些……生气?

生什么气?

他也没看自己一眼,沉默着,又站回到原位上,继续充任狙击手的古代平替版了。

崔宁却是往后退了半步,险些撞到旁边的兵士。

这眼神怎么跟杜冲看自己的眼神那么像,呃……

说话的这短短功夫,羊马墙那处的局势却发生了变化——原本用来破开城门的冲车,竟然被云尚结赞用来攻克羊马墙。

羊马墙的作用,本就只是圈出一块城外放置牲畜的地方,并非专门御敌。所以墙并不高,甚至在修筑时连地基都不会打,远不如城墙牢固,厚度也有限。

吐蕃此时的冲车还是较为简易的,只是用绳索铁链以及木头做成A型悬吊系统,并在前方上方都加了木板,以防弓矢。

沈青折知道这种冲车后来的演化方向,就是朝着龟壳流不断进发,防御点点满。仅仅是前方和上方木板还不足够,还会使用四面挡板,上面披上防火的生兽皮。

等等……防火……

两层楼高的冲车被运到羊马墙边,五六个士兵合力将两人合抱的槌头向后抬起,猛喝一声,往前猛推。

攻城槌头部包铁,宛如一记重拳,猛地砸在羊马墙的腰腹部,那夯土的薄弱墙垣应声坍圮。

在那处城墙另一侧,还有一些仆从兵,正踩着壕沟里的尸体,奋力攀爬着羊马墙。有更聪明的还背着别人的尸首——不是为了带回去安葬,热衷于天葬的吐蕃人没有入土为安的理念——而是为了防止箭矢。

他们只觉得越来越抓不住城墙边缘,眼前的城墙在巨响后,向着他们倾倒压来!

墙塌了!

重甲的吐蕃兵顺着小小的缺口蜂拥而入,毫不在意自己踩着的是同族的尸首。率先抢入的多吉旺堆举着盾,奔向似乎近在咫尺的城墙——

“铛——”

唐人的环首刀与吐蕃人的镶铁藤编盾相撞,发出尖锐的金属声响。

羊马墙与城墙之间,近身战一触即发。

这是在城墙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多吉旺堆看着面前同样披甲执锐的唐朝士兵,血性被激,大喝了一声,挥起刀冲向前去。那唐朝士兵也丝毫不惧,提着环首刀,与之正面相撞。

没有任何的花招,只是力量与力量的角逐。

环首刀光芒幽蓝,吐蕃古司刀背厚重,角力间,发出尖锐的金属刮擦声。

高原人的身体素质显然果然,他用力得面目扭曲,将刀刃一点点压向那唐人——

压过去!压过去!

多吉旺堆死死咬着牙,看着面前唐军同样扭曲的面容,心中的喜悦越来越大。

就快了!

他似乎力有不支,手稍稍松懈,多吉旺堆自以为得到机会,立刻压上前去。

对面唐军的脸稍稍一偏,一支弩箭,擦着他的脸侧飞过,登时钉在了多吉旺堆的额心!

多吉旺堆被一支不知从何而来的弩箭射得仰翻,登时倒在地上。

他眼里映着的,是成都上空堆积的,阴郁的层云。

与高原上的天相比,似乎太高也太远了。

啪嗒。

一滴雨,落在古司长刀上,顺着精炼直钢滑下。而后是两滴三滴,飘斜淅沥,打湿了箭杆,沾着他眉心的鲜血,滑落下来。

积蓄了一个时辰的雨,终于落下。

没有太多留意,这一组三人战斗小队很快投入下一次战斗。

在羊马墙之后,散布着许多这样的小队伍,宛如被撒在地上的铁蒺藜,尖锐地楔入敌军的伤口之中。

其实沈青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明朝戚继光的鸳鸯阵,11人为一列,各自编配不同的武器,长短结合,攻守一体。

然而这样的阵法更适合多山丘陵地区不说,且需要队中的十一人彼此熟悉、同吃同住,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留给他的时间确实不够了。

再三简化,就变成了今天吐蕃兵所面对的阵势——三人战斗小组的模式,仍旧是各有分工,配备不同的制式武器,进攻、掩护、支援,宅内突将、长行官健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前几天城内武担山演练的时候,沈青折才一拍脑袋,终于想起来这个模式的熟悉感来自于哪里了……不就是三三制么……

穿越了几天,连老传统都忘了。

如今实战来看,就算磨合期短,清晰的战斗理念仍然发挥了极大的效用。从各处城墙涌入的吐蕃兵被绞杀、或是失去战斗能力、在唐朝士兵特地学的吐蕃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中跪地投降。

唐朝士兵也不太理解,沈郎为什么要他们说“缴枪不杀”。这些人都没带枪,大多带的是吐蕃的刀,还有些带铁钩的,便让不甚熟悉的唐军很是吃了些苦头,损失了不少人。

但是三人成组,每个人的角色是可替换的,一人倒下,还可以与其他损兵折将的队伍重组、进而形成新的小队。

形势逐渐扭转,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沈青折听到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竟然是去而复返的谢安。

“沈郎,”谢安脸色却显得异常仓惶,“东面角楼,都虞侯……陈允言的手下杜冲,兵变了!”

逐渐细密的雨水里,沈青折深深吸了几口气,气急反笑:“原来如此……我说怎么云尚结赞一点也不急。”

这一次进攻远称不上激烈,甚至沈青折也是有些疑惑的。

今日来不过千骑骑兵,还可以解释为吐蕃以重步兵为主要战力——可这样看去,重步兵的数量只与骑兵堪堪相当。

占据多数的,竟然是仆从兵和民夫。

吐蕃兵去了哪里?

现在答案务必明显了,西面只是佯攻,东面才是云尚结赞要取的薄弱之处。

说起来,张承照今日也未曾来报告,许是在东面、甚至南面都陷入了苦战。

城外,云尚结赞望着面前的成都城,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当日取维州,便如探囊取物。如今看来,成都府也不过如此。”

“杜冲”也在马背上观望着,面色不变。

云尚结赞对身侧人说道:“或许我该叫你一声都虞候?”

冒充杜冲身份出城,叛了吐蕃的陈允言面色如常:“此战后,想必元帅可以兑现承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