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阙上行 > 第63章 旧案

阙上行 第63章 旧案

作者:非野哉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2 18:50:10 来源:文学城

十月上旬,庄与与重姒抵达宋国都城屏川,同来的还有洛晚天。梅青沉因山庄事忙,着急回去了,苏凉跟着他去无涯山庄做客。

宋国是帝都的门户守将,各城都有精锐军队驻守,各城之间兵营连如星宿,如今的宋国就好比一张网,不仅边境军队驻守犹如铜墙铁壁,就连里面也纵横连接坚硬无比,所以行走在宋国,处处都透出一种略带寒意的兵锐之气,城中虽然安平繁华,但民风内敛沉稳,城中建筑规整,每走进一城,都仿佛进入一座铁笼铜牢,让人感到安全的同时也难免有些压抑和拘束。

早就等候在屏川的顾倾在酒楼里摆了一宴为他几人接风洗尘。庄与见了顾倾,望着他,片刻,忽而轻轻一笑,顾倾吓得浑身一抖。

夜晚,重姒坐在灯下,用扇柄无意地拨着腕上的墨玉镯子。

顾倾敲开门进去,见了她面前案上的糕点,笑道:“看来有人先走一步过来献殷勤了。”他放下茶,在一旁坐了,摸着茶杯给她倒了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喝了两口,抬眼,欲言又止地看着她。重姒缓缓摇着把玉雪团扇,沉缓的灯影在她轻摇扇面上聚散如烟,仿佛她整个人都融入了一团世人不可触及的洇雾中,让人不可亲近,他突然觉得重姒此刻的神态像极了某个人。

他一时有点胆怯了,想说的话也更加不敢开口。

重姒也在看着他,她和顾倾前几日便见过面了,他自小便跟在太子殿下身边,重姒对他多有听闻,他还很年轻,听说才刚及冠,文采样貌都很出众,重姒不知他文采究竟几何,样貌的确是很出众,骨相精致,眉眼漂亮,是那种不辨男女的美人。不过可能因为年纪还小,又或者对她心有畏惧,在她面前胆子也小,她说话重些,他便跟只小兔子似的露出无措的眼神,却非真的胆怯,而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卖乖讨巧,他知道自己招人喜爱,这是另一种恃宠而骄。

重姒坐起些道:“有话就说。”

顾倾看着她,踟蹰着开口道:“今夜来,是有个事和你商量。”

重姒道:“所以我没睡,等着你。”她看顾倾:“你如实告诉我,你在宋宫见过谭璋,他情况究竟如何?真的是中了蛊毒么?”

顾倾道:“说实话,我也看不出来,御医说从月前就开始出现晕眩症状,每当这时便头痛难忍,脾气暴戾,宋宫的太医瞧不明白,殿下让陆商跑了趟神农岛,请了大夫来给他看,他给谭璋诊了病,说他的症状不是普通病症,而是中蛊之状,但他对蛊毒没有太多研究,也不知该如何医治,太子殿下这才给了你信儿。”

重姒望他问道:“他给我信儿,让我看给谭璋看病,难道就没有怀疑过,这蛊毒是我跟庄与给下的么?”

闻言,顾倾有些惭愧地说:“初听消息时,我疑过是秦王下的手,但太子说,秦王从前没用过这种手段,他也不屑于用这种手段,他要想用,别人早该中招了,第一个中招的就该是他太子景华……我一想,的确是这么说,是我太先入为主,妄自断言。所以特请了来宋国调查此事,就是想知道谭璋是不是中了蛊,也想查明白到底是谁下的手。”

重姒眼神松缓,笑道:“知错就改,真是好孩子。”

听了这夸赞,顾倾刚饮的茶险些失态的一口喷出来。

重姒说回正话:“你说,他被急召回去,是因为一桩旧案,是什么旧案?还要他去当堂对质不成?”

顾倾道:“还不就是是祁家那桩案子……”

帝都长安,兵权四分,廷尉卿掌内廷警卫,卫尉卿掌宫门防卫,城防、守备两只禁军由太尉执掌,另外还有一支皇骑禁军,由天子直接统管调遣。

当年,祁连师任职护城禁军统领,祁家与梁国私下一直有所往来,当年梁国与帝都世家臣结党营私,暗中谋算,景华请查其罪,梁国事发时,祁连师暗中给梁国国君通风报信,事后这信笺让人翻查了出来,祁家被因此问罪。哪知祁连师借职务之便,竟提前携妻带子逃跑了,皇骑禁军一路追捕,将其一家拿下带回问审。祁连师在狱中对通传信笺之事供认不讳,但也摇臂大骂太子忘恩负义,心肠歹毒不配为储君!后来,祁连师被斩首问罪,其子没入宫廷为奴,其妻女被流放。

这是年轻太子对撼动诸国及世家力量的初次尝试,祁家牵扯出来之后,景华欲要再往上继续追查,就在这时,太子开始遭受猛烈的上谏弹劾,甚至一度陷入易储风波。正是这件事,让年轻的太子顿然醒悟,大奕积弊已久,地方诸侯与天下朝堂利益牵扯盘根错节,想要变革何其困难!所以他会有那样的谋划,既然金屋内部不可撼动,那便引虎狼来外攻……

顾倾道:“殿下与秦王在豫金交往亲密,他们听了害怕,便又拿出这桩事来大做文章,为难殿下。”

重姒问:“这跟宋国又有什么牵扯?”

顾倾道:“祁连师和谭璋年幼时曾受同一位长枪武师教引,他们两个算是同门师兄弟。当年祁连师从长安跑过来之后,曾到宋国城下寻求庇护,彼时谭璋还是宋国世子,他明白事态严重,不想牵连己身,便命人关紧城门,没放他进来。祁连师被抓捕斩首后,他女儿流放后便下落不明,其子祁思迁没入宫廷贬为宫奴。六年前谭璋即位,天子便为他指了一门婚事做庆礼,那女子是帝都海家的贵女,择定良辰吉日,从帝都红妆出嫁,谁知,那祁思迁也作为送嫁宫人混入其中,他本就怨恨天子杀他父母断他子孙,也记着谭璋当年明哲保身未给生路的仇,到了半路,他下毒毒死送亲宫人,又把那新娘残忍杀害,此后便销声匿迹再无其踪。可怜谭璋,等来骑马迎来时,新娘已经惨死,他迎了那死人轿子回宫,成了阴阳婚,那海氏女子至今还在他王后位子上,也是情深义重。

重姒摇着扇子:“他女儿下落不明,儿子也下落不明,”她笑了笑:“你这意思,是怀疑祁家人来复仇了?”

顾倾道:“不好说。”又看着她:“前些日子,谭璋身边出现了一个姑娘,是秦王身边的人,叫雀栖,宋王待她似乎格外不同些,说是喜欢吧,也没见他有收入后宫的打算。殿下说,秦王身边的人不会是一般人,叫我探听探听这姑娘的底细,但秦王这支影卫诡秘莫测,严实得很,实在探听不得,你对她可了解么?”

重姒摇着扇子的手停了,她想起那个与狼戮战的女子,还记得她有一双很漂亮的眼睛,还有一把锋利无比的比她还高的长刀。她轻轻叹息,摇头道:“见过,但对她的底细,我并不清楚。”又道:“你可能有所不知,我掌管重华宫,庄襄掌管御侍司,我们向来各自为事,很少有所牵扯。但确如太子所言,他手下的这些影卫,各个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若说雀栖是那祁家女,也不无可能。”

提到庄襄,顾倾忽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阿姒,此回在吴国和齐国的,知道内情的都明白那自称庄君的人是秦王庄与,但听闻秦王外出时,秦国朝堂仍然有人把控主持,那人就是庄襄吗?他们互换着当君王吗?”

重姒道:“庄与不在时,为保秦国朝堂秩序,庄襄会偶尔代为上朝,不过,他替庄与把持朝政时,只立在高廷之上,从不落座王位,要紧事宜会叫笔侍记下,写在绢折上,让人送来给庄与过目。他和庄与长得有几分相像,使得庄与能借着他庄君的名号到处逍遥快活。”她想到什么好笑的事情笑起来,说道:“你不知道,那坊间写太子和庄君的话本传到他面前的时候,他脸色有多精彩!现在他已经不让别人叫他庄君了,都是称他襄君,或者大将军。”

顾倾听闻,也觉得此人很有意思,心中不免对这位襄君存了几分好奇,回头有机会,一定要见上一面……

夜已深,重姒眼中含了睡意,“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有我可去睡了。”

犹豫了片刻,顾倾还是低声道:“我本以为,太子和秦王见面,即便没有争锋相对,也应该互相避嫌,可齐国这一遭,我看在眼里,太子殿下好像十分喜欢和秦王相处,他们两个人之间似乎有种不言的默契,默契到一个眼神就能彼此明白,两个人说话的时候,旁人就都成了多余,我从小在殿下身边长大,都不能时时明白他的心思,就是简策也做不到,可秦王和太子,他们才认识多久啊……”他握紧袖袋:“他们之间的关系,实在让我想不明白……”

重姒笑道:“他们怎么能算是才相识呢?这十年,谁不是日日想着彼此?”她看着顾倾:“人人都跪太子,秦王不跪,他是这天下唯一能并肩太子的人,他们的关系,本就无需你来想的明白,也不需要其他任何人想的明白。”

顾倾他更困惑了,喃喃自语道:“是这样吗……可为什么…又要那样呢……”

顾倾愁眉不展地出来,迎面碰上折风,在这里特意等候,请他到秦王房中一叙。顾倾早知会有这么一劫,他深深呼吸,迈步跟着折风进门时像是视死如归。

秦王屋室中温暖明亮,静悄悄的,隔着朦胧的纱屏,顾倾看见秦王坐在书案前,正在提笔写着什么。

听见通传,庄与抬眼瞧见了屏风外的顾倾,他搁下笔,道:“过来。”

顾倾轻手轻脚地走进去,近侍整理了笔墨,起身往外走时与他迎面相遇,这人他认得,是在豫金时送他回行宫的青良,他笑着给他行礼,出了门去。

外边门关了,顾倾望着笼在灯光中的秦王,紧张地吞咽,他从袖中掏样东西,放在一方雪白的帕子中,顾倾抖着手指打开帕子,露出莹白的玉璧,他双手捧着,走到书案前躬身奉上:“殿下请我把这件东西,归还给秦王。”

玉璧在灯影下莹润生辉,庄与望了片刻,错开目光说:“他不是扔了么。”

顾倾不知此事,当时太子殿下把玉璧给他时,神情很古怪,话也说得含糊,只说要他转还给秦王,赔个不是,过了会儿又说,赔个不是的话不必说了,把玉璧给他就成,顾倾说:“送人东西,总得有个说法呀。”太子只道:“他会明白。”

顾倾当时便十分崩溃,这会儿在秦王面前,更是不知所措。

秦王见他话也没有一句,果然气恼了,说:“拿回去,还给他。”

顾倾捧着烫手的玉璧,欲哭无泪。庄与望着他这可怜样,终究心软了,不再为难他:“放那儿吧,回头我自己还他。”

顾倾如释重负,忙走过去,把玉璧小心的放在书案上,他低身时瞥见了书案上的一些细长的木牍,木牍上写着如今天子朝堂重臣贵卿的名字,用朱墨提写,墨痕尚为干透,在灯下流光鲜艳。他在木牍中看见了自己父亲的名字,殷红的字迹刺得他一怔,又一惊,豁然抬头,目光对上秦王,又仓惶地低头,他心惊胆战,攥紧手指小声说:“我父亲…我父亲是个好人……”

庄与闻言,轻轻的笑,他目光温和,若有所思地打量他片刻,请他坐下,指尖敲点在案上木牍前,望着他问:“还有谁是好人?”

顾倾跪坐在书案前,目光在那声轻轻的敲打声里一颤,跟着指引看向木牍,他一个个的看过木牍上的名字,他看到有些名字会轻轻皱眉,有些则目露担忧,但最后只是抬目为难害怕的看着庄与,不敢乱言。

庄与指向简胤那张木牍问他:“简胤是丞相,也是太子帝师,他必然也是个好人了。”

顾倾没摇头也没点头:“他是殿下和我们的老师,后来也是其他几位皇子帝姬的老师。”顿了顿,又说:“简丞相刚正不阿,我父亲说,他是天子朝堂的根柱。”他目光往下,定指着“简胤”下方的一张,说:“简策是个好人。”

简策是简胤的儿子,放在“简胤”那张木牍的下方,是用乌墨描写,庄与跟着他说的,摸过简策的木牍,木牍名字旁侧,写着他如今的官职,顾倾瞧见了,纠正他道:“简策很快就要升作御史丞了。”

“御史丞……”庄与轻声念着沉吟:“他将简策放在这个位置,是为了应对近来天子朝堂上对他的攻讦么?”

顾倾愁容满面地点头,庄与又问:“何人对他谏议最多?”

顾倾犹豫须臾,倾身往前,指着另外几张木牍道:“少府卿玉提闳和卫尉卿潘穆阊曾是天子侍读,玉家和潘家朝中门臣众多,他们两个依仗辅佐之功,常爱上疏谏议。另外还有一个人,秦王陛下没有写到木牍上,请借笔墨一用。”

他拿过一只空白的木牍,用笔沾了朱墨,在上面写了一个名字,调转木牍,推送到庄与面前,“天子近臣,侍郎傅轶。”顾倾神色严峻地望着庄与:“这回天子急召殿下回宫,是因多臣堂上进谏,更是因他私下进言。”

庄与目色一沉,近臣之言,有时更甚枕边之风。景华之前之所以对朝堂进言无所畏惧,是因为天子始终信任着他,可倘若天子听信谗言,心生猜疑,与他父子生隙,君臣生忌,景华天子朝堂之上的处境,就真的艰难凶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