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圈套 > 第3章 都差点儿意思。

圈套 第3章 都差点儿意思。

作者:宇宙大将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20:49:27 来源:文学城

淫雨缠绵,校园生活越发得无聊。

夏天的时候,这种日子常常出现,乌兰巴托的风吹到北京,从印度洋形成的气流影响着北京城,云乐衍看着窗外扭动手臂的杨树,看着他们和自己一样。

一连下了三天的雨,空气是潮湿的,燥热在校服中游走,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从走廊中鱼贯而出。

邓行谦不喜欢夏天,他总能在夏天里敏锐地发现每个人身上散发着的不同味道。

树叶上的雨珠落在地面上,泡泡冒了出来,深深浅浅。

地面上的城市清澈,被微弱的脚步声震动。

笔挺的皮靴落在地上,发出整齐的啪嗒声,水波纹散开,水中城市变得面目全非。

四位穿着军装的学生分别拉着红旗的四角,他们在雨中走向升旗台。步伐干净利落,英姿飒爽。

操场的上站着的学生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国际部的,另一个就是穿着墨绿色军装的军校生,最后剩下的就是普通高中部。

从天而降的一滴雨落在额头上,学生们齐刷刷地仰望天空,麻木、空洞的脸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一样的表情。

这一刻,学校操场上安静得令人毛骨悚然,学生们没有任何动静。

云乐衍站在普高部的人群中,远处高年级的学长将国旗升起来。国歌奏起的那一刻,所有军校生都要脱帽行礼。

风吹过杨树,树声沙沙作响,天空中铁青色的云堆砌着,巨大的黑云笼罩在城市上空,层层叠叠,冷风吹动衣角。

“果然穿着军装就是不一样,比咱们帅。”

“谁穿那身都帅。”

“……”

充满雨水的日子里,学生老师都懒洋洋的,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

数学老师在讲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坐标轴,邓行谦微微出神,扭头看向窗外,雨打在窗户上,像是入侵而来的怪物被无情地阻拦在外,雨水在身边流淌,蜿蜒,蔓延,风声一过,发出野兽般的嚎叫。

邓行谦分不出来,这是风声,还是风包裹着雨发出特有的声音。

倏地,狂风骤雨扑在窗户上,电闪雷鸣,窗框和楼房都随之震动。教室里的人都扭头看去,看着雨水碰到玻璃,而后留下一串印记,来不及思考什么,一串接着一串的印记,不甘心地冲过来又无力地落下去。

不知道为什么,邓行谦内心某种东西也随之翻滚。

他扭过头,对上了云乐衍迷茫的眼,又面无表情地移开脸。

数学老师抓回同学们的注意力,奇怪的是,教室里的时间仿佛停止一般,上一分钟和下一分钟没有什么区别,在一个空间内呆太久,对时间也会感到陌生。

血管内的细胞呼啸着,想要些雨后新鲜的空气,里面最好有一些泥土的味道。

课间十分钟的铃声像往常一样响起,终结了暂停的时间。走廊上突然出现一片喧闹,所有人都从一场梦中醒来。

有人从教室冲出去买奶茶,有人半趴在课桌上补觉,更多的人三三两两结伴说笑。

云乐衍动作迟缓地收拾着自己的数学课本,拿出化学练习册,抬头时正对上邓行谦的目光。

他靠窗,修长的手臂搭在桌面上,手里拿着圆规,随意地在草稿纸上划着圈。听见动静,他转了下头,目光落在草稿纸上,整个人懒懒散散的。

“你看我干嘛?”

“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在看你?”他回得理所当然,嘴角却轻轻勾着,心情不错。

云乐衍手里拿着的笔顿了顿,低头继续在化学练习册上写题。

没一会儿,上课铃声响起,班主任走了进来。

“正式上课前,两件事,第一,十一研学的报名单,五分钟填好,交上来。第二件事,”班主任彭飞站在讲台上,环视一周,“高考改革的事,下课后,户籍不在北京的同学到办公室找我。”

教室内因为研学开心的躁动被这一盆冷水浇灭,报名单从前往后传到云乐衍手中。

研学有两个选择。

一条路线是从纽约大学到剑桥,最后去伦敦,完全是游学路线,一所经典大学连着另一所;另一条路线则一路向北,直到北极科考站。

云乐衍一只手按压着手中的笔,另一只手撑着下巴,她斜眼瞥过去。

邓行谦穿着校服衬衫,衣领松松垮垮的,手腕骨节分明,整个人都散发着种漫不经心的好看。

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在第二条路线上打了勾,她有些分神,脑海里一遍遍回荡着那天晚上在车里的那句:“还是北极好玩。”

北极有什么好玩的?

她还是更想去时代广场,去看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去西雅图喝星巴克,去洛杉矶看球赛,去好莱坞。

甚至去英国,吃仰望星空。

她想在十六岁的尾巴上,看繁华世界。

“去北极啊,”邓行谦忽然开口,“你犹豫什么呢?”

云乐衍利落地在报名单上划了第一条路线。

邓行谦眼皮一耷,看到她的选择后,嗤笑一声,也没说什么把手里的单子往前传去。

云乐衍也把自己的单子传出去,凭什么要听他的,他看过了繁华,觉得俗气,所以她就会觉得不好吗?

替人做决定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

下课后,云乐衍去了老师办公室。

“你的户口在内蒙古,现在在北京借读,高考是不能在北京考的,这个政策你了解吧?”班主任彭飞说着,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你家的情况,我也了解,现在你把户口迁到你父亲户口本上,就可以在北京高考。”

云乐衍看着彭飞眨眨眼。

彭飞以为是自己的话吓到了云乐衍,连忙干笑了两声,拿起茶水杯喝了一口,“你呢,也别愁,你父亲就是北京人,问题好解决。”

“不迁户口,我就必须要回内蒙高考吗?”云乐衍反问。

“这是规定。”彭飞看不懂眼前这小女孩了,家里原本是挺有势力的,大树倒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要在这个事情上运作,还是很简单的。

“有没有不迁户口,还能解决我回内蒙高考的方法?”云乐衍认真地说。

彭飞某不着头脑,迁户口这事儿就这么难?还是家里出事了?

作为班主任,为太多也不好,他仔细想了一下,“可以参加比赛,得奖后保送。物理竞赛、化学竞赛,都可以试试。”

他顿了顿,想到云乐衍的考试成绩,“我记得你化学一直都是全校第一,可以试试化学竞赛。”

云乐衍眼睛一亮。

彭飞不太看好这个事儿,低着头又说,“不过呢,初赛也快了,你有时间准备吗?”

云乐衍没点头也没摇头,“老师,我想试试。”

“试试呗?”彭飞一乐,“但你也不能把心思全放在竞赛上,该其他科目也得学。”

云乐衍点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她懂,但不破不立的道理她也明白。

云乐衍出了办公室,彭飞看她关好了门,才转头和其他老师说,“这孩子怎么还瞧不上北京户口?能在全国竞赛上拿奖,她也是异想天开。”

邓行谦很快就发现云乐衍情绪的不对,但也没闲心问,下午和隔壁班还有一场足球比赛,他心思全放在足球比赛上。

可又想到这周五要去英国,于是扭头轻碰云乐衍的胳膊,“我要去英国,你有什么想要带的吗?”

云乐衍的头从练习册里浮起来,拧着眉头看向邓行谦,显然是被他打扰到了,这个人总是这样,不管别人做什么,他都能无视,自己的需求最要紧。

“带一半儿英国回来。”

邓行谦一愣,而后哈哈笑道:“嚯,你口气还不小。”

云乐衍没接茬,继续写着化学练习册。

得,热脸贴冷屁股,邓行谦撇了撇嘴,但这场子他得找补回来,“你户口怎么回事?不在北京吗?”

云乐衍一边做题一边摇头。

“你爹不是北京人吗?后爹啊?”

云乐衍听到这话果然抬起了头,邓行谦一脸惋惜地看着她,嘴角的笑还压不下来,“哦,我忘了你和你妈姓,你爹是倒插门。”

本来云乐衍觉得自己和母亲姓不是什么坏事,也不觉得倒插门是什么稀奇事,本来就是谁家厉害就听谁的,可看着邓行谦那张脸,她怒火中烧。

“你妈没能耐让你跟着她姓,你在这儿跟我撒什么气。”

也是第一次有人这么对邓行谦说话,他倏地一下站起身来,低头看着云乐衍,气得耳朵都红了。

云乐衍抬头对上他怒气冲冲的眼,眼睛瞪得可真大。

腮帮子、脖子和脸都红了。

他要做什么?

云乐衍放下手里的笔,认真地看他。

旁边的同学也发现了气氛的不对,想劝,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直到上课铃响起,邓行谦才像个没事儿人一样坐下来。

飞机落地希思罗机场的时候,他心里的气儿才消掉一半。出了机场,克制而温吞的湿意包裹着邓行谦,伦敦总是这样的,空气像一张山水画的宣纸,什么都能渗进去。

他扣好风衣扣子,手里拿着几分官方发出来的资料。

一批从大英博物馆里流出来的中国清代宫廷漆器,有一件是雍正时期的供器,看图片他觉得是件赝品,但也得放在手里瞧瞧。

离开家的时候,家中的阿姨还嘱咐他要买从北极飞的航班,最近中东那一片不得安宁,要是转机到土耳其或者埃及,可不是什么好事。

老派收藏家——伊什特万·拉兹洛·埃斯特哈兹再次见到这个少年老成的高中生,心中还是浮现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

“伊什特万先生,好久不见,”邓行谦伸出手,两人轻轻一握。

“好久不见。”

伊什特万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个少年,叫先生?显然这个小孩子还不到这个年纪。叫小孩子?但邓行谦已经是他的助理了,没人会让小孩子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的。

更何况,邓行谦举手投足之间都是青涩的优雅。

他之所以雇佣他,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巴黎拍卖会上见过邓家人,还有他母亲钱女士,家族势力给邓行谦加了很多分。

另一方面,也要归咎于家族培养——年纪这么小,见过不少真东西,再加上邓行谦自己也肯下功夫学,帮他拿到不少真品。

两人没有聊天,邓行谦放下行李,就跟着伊什特万去了大英博物馆。

那是一件仿哥釉净瓶式香插,色泽灰白,纹理冷静,釉面带着自然开片,像冬天里冻裂的池水。

邓行谦没有立即戴上手套。

他只是站在玻璃柜前,低头看了那只瓶十秒,然后说:“仿哥釉的色是对的,但开片的走向太工整了。”

伊什特万先生挑了挑眉:“您指裂纹?”

“对。自然开片是像冰在化,它是乱的,是自由的。可这片——是人为催釉的,它不冷,它……有点乖。”

乖?

伊什特万微微一笑。

紧接着,邓行谦戴上手套,在工作人员的帮忙下,拿到了真瓶。他用手摸了底座,像摸一个人的后颈。

邓行谦轻轻一敲,耳朵凑到瓶边听声儿。

过了好一会儿,邓行谦将东西放回去,脱掉手套。

“是真的,但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雍正年制无疑,底款刻得细致,是旧宫中标准制器的一类。

真,但没什么价值。

这种器物生来不是为人观赏的,而是为神佛烧香用的,摆在佛案侧边,香点燃一次,不动不移,灰落也不扫。

功能单一,气质安静,太过克制,以至于脱离了时间,脱离了市场。

从商业角度来说,邓行谦能说出十几条不收藏的原因。只从艺术角度来说,收藏品得有“魂”,没有魂,就是一个玩意儿。

第一次触碰到“魂”的时候,他才六岁。

那天爷爷叫他别写作业,拉着他进了书房。

“别怕碰,东西是给人用的,不是供的。”

爷爷的声音低,却不容抗拒,“越不敢碰,越容易被它骗。”

那是一只宋代官窑小盏,通体灰青色,指腹触上去的时候,他以为那是一块冰。

“听。”爷爷抬起盏,用指节轻敲——声音干净,却不亮。

“假的敲得响,真的敲得深。”

“响,是它在找存在感;深,是它认了自己。”

他没太懂。

后来爷爷又拿出一块康熙的珐琅盖盒,让他摸那个底足。

“记住了,胎底是最容易说谎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人也一样。越怕你看的地方,越藏着真相。”

有一次,他分不出一件黄釉碗是真是伪,爷爷没有骂他,只是关了灯,让他在暗处独自看十五分钟。

“眼睛没用的时候,你才会开始相信手。”

“你摸多了,就知道什么是生、什么是熟;什么是等你靠近的,什么是只想远观的。”

看得多了,邓行谦隐约觉得,这些百年的东西,真的东西,他们从不喧哗。

他们不需要赢得谁的信任。它等着你去懂。

但大部分真的东西,都差点意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都差点儿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