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权势 > 第41章 赈灾

权势 第41章 赈灾

作者:北洄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2 21:46:26 来源:文学城

“想不到文大人还是个风流子。”杨黎望着祝棠嗤笑一声,文观言在外面还有一个发妻是杨黎没有想到的,不只是杨黎,这是满朝文武都不曾想过的。

祝棠一声冷笑:“一个下堂妇罢了,能给大人逗个乐也是她的能耐。”

“既是下堂妇就应该做个干净,今日之局面就是他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的下场。”杨黎寒了声音,对突然冒出个薛娆影响了他整个局面十分不满。

“……”杨黎的不满使得祝棠噤了声,这个人的心狠手辣她是有过耳闻的,文观言现如今惹得他不快,弄不好这位大人动起怒来,别说他的小命,他文家说不定都会一块搭进去。

祝棠还不想文观言就这么死了,只好等杨黎气消下去后硬着头皮开口:“此事是观言的错,还请大人救救观言,文祝两家定听从大人差遣。”

文家作为新势力在朝堂根基尚浅,可祝家就不一样了,虽说现如今祝家直系血脉衰微,但祝昭多年在朝为官的势力还是摆在那的。

杨黎眯着眼睛打量她一番,而后平复了些许心绪缓缓说:“本官当然会救,你应该庆幸你的夫君是大理寺卿,这次负责此事的是那个草包安王而不是刑部。”

杨黎也是不明白,圣上怎么会想不通把这件事交给安王来办?京中谁人不知安王身上的功劳无不是咱们这位圣上为了面子上过得去,凭空制造了不少功绩按在越沛的身上。

要真说他能干成什么事,哼,杨黎在心里冷笑,怕是大晏当真是没人了。

杨黎心想,圣上让安王自己去查这件事,约莫是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圣上近几年一直有意想换一春闱科考的方式,只是朝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赞同此事。

这次的春闱是圣上跟礼部那群人吵了一年双方才肯各退一步,因此春闱既有往年的旧方式也有今年圣上推行的新方式。

此番出差错的刚好是礼部不肯退让的旧方式,这样一来就更是佐证圣上为什么要推行春闱新举。

考试及时叫停,并未对学子造成损失,无非是耽搁些他们的时间罢了。

薛家的状告还真是告到圣上心坎里了。

世家在春闱中偏袒自己的人早已见怪不怪,圣上对此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近年来这种情况愈发严重,朝中新臣不是这个阵营就是那个之派。偌大个朝堂竟无一个是圣上可用之人。

也怨不得圣上铁了心要整改春闱,朝堂的风气再不治治恐怕越氏江山就要改姓了。

“事关春闱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解决的,文观言这顿牢狱之灾是省不掉了,且让他在牢里待着吧,那是大理寺,他一个大理寺卿吃不了什么苦头。”杨黎道。

杨黎深谙圣心,这件事既然甚合圣上心意,那圣上是不会多作为难的。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咱们这位圣上可是比谁都要清楚。

杨黎:“文夫人且先回去安心等着吧。”

杨黎这么一说祝棠悬着的便安心了不少,她不信杨黎会不管他们的死活:“对了大人,薛家兄妹这些年一直被我夫君严加看守在边陲云县,并无异样,此番悄无声息进京背后定时有人相助,还望大人能够探查一二。”

“哦?”

杨黎原以为薛家兄妹还不算蠢,知道挑一个重要的日子把这事闹到圣上面前,原来这是有人在后面为其出谋划策。

那这件事就值得深思了,是意外,还是有意为之。

杨黎撂下一句知道了后便驱使着马车离去。

祝棠目送着远去的马车,扬起的嘴角逐渐平缓,她低声咒骂:“老不死的。”

回到杨府后杨黎对府中幕僚吩咐道:“给我写封奏疏,明日我要上奏圣上江南灾情一事愈发严重,需要有人去赈灾。”

幕僚问:“大人是为了大理寺卿?大人恕属下直言,此时我们还是避避风头的好,江南之事还不到朝廷需要派遣官员去赈灾,江南之事……”

“本官知道,文家的事没有看起来这么严重,祝棠那个蠢妇,还不知道她文家此劫究竟是因为什么。”杨黎不愿意在没有用的人身上耗费精力,他让幕僚快些拟好折子,明日要用。

“是。”幕僚应声,“只是大人想要谁去江南?”

翌日一早,越沛就在王府后院破口大骂杨黎是个老不死的,宣忆谙听到动静赶过来就看到越沛往一潭清池里掷石子,石子落进水里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也不知他在那砸了多久的石子,看起来已经没多少力气,扔一颗就得缓好半天的气。

宣忆谙站旁边听了半天,除了听见“杨黎是个老不死的”“老不死的杨黎”,从越沛口中就听不见别的了。

她看向一旁候着的赵寻:“你家王爷这是在做什么?”以往越沛下了朝回来后都要睡个回笼觉,今日不睡觉跑到这好端端的骂户部尚书做什么。

赵寻面露难色,偷偷朝越沛那边撇了一眼,见王爷没有注意到这边这才回道:“王妃有所不知,今日王爷上朝后户部尚书上奏江南灾情情况有些严重,圣上下令命王爷赶赴江南赈灾。”

“什么?!”

宣忆谙不可置信的看着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见了什么,这个越青朔是吃醉酒了吗?!

科举舞弊一事查了这些时日还没有查出个名堂,不加派人手把春闱一事解决了,怎么反倒让越沛去赈灾?

文观言他们可还在大牢里关着呢!

时间耽搁的越久,变数就越大,她对薛阁薛娆说过做这件事很可能会丧命,但她只是说了最坏的情况而已,跟她没仇的人她不需要有人把命折在自己的局里。

宣忆谙没好气地问:“朝堂是无人了吗?怎么全都让安王来做?”

“因为……”赵寻吞吞吐吐半天没有说出个名堂。

宣忆谙心里不住叹气,她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可这段时间下来宣忆谙觉得自己的耐心要被耗尽了。

“因为什么?”宣忆谙有些无力。

“因为朝中尽是些贪生怕死之辈,不敢去得罪人。”

越沛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他们跟前,看着像是心情平复了,整个人又是那副光风霁月的模样。

“得罪人?”

“是啊,得罪不少人呢,说不定连自己头上那顶乌纱帽都保不住。”越沛抬抬手,赵寻见状识趣的告退,给二人留下说话的地方。

越沛:“你可知我朝官员大多来自何地?”

“天下之大,四方皆有。”

越沛轻笑:“可我问的是他们大多来自哪?”他在大多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宣忆谙静默,她只知道天下各地都有举子,从来不知朝堂上的官员出身何地。

“你可知朝堂之上有七八成的官员来自江南。”越沛说。

江南人杰地灵多生文臣,北方骁勇善战多生武将。

是以朝堂上的文臣大多来自江南,这便占了十之四五,而另一半的武将有不少都是受江南豪绅资助才得以参加武举,否则就只能入了军营从一个卒子做起。

战场刀剑无眼,凶险无比,能不能活着建立军功是一回事,有了军功能不能安到自己头上又是另外一回事。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等到他们致仕后自己的官职大多会举荐给自己培养的人,哪能轮得到那些寒门贵子,无名小卒。

能轮得到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些没什么余地可以施展才华的苦差。

长此以往,朝堂的官员便都来自江南一族。

而今春闱科考上大多数的学子也都是来自江南,更是来自豪绅氏族,他们进京赶考却因舞弊一事软禁于京城至今,京城对那些江南豪绅总归要有个交待。

“只是因为这些?”

宣忆谙觉得这个理由未免有些牵强,春闱舞弊事关重大且关乎朝堂局势变化,圣上想要彻查此事自是会把与之有关的人暂且关押起来。

如今只是把那些本该跟郑勤他们一起下狱的人软禁起来,岂非已经给足了江南氏族的面子。

“当然不止。”越沛看着她:“前几年连年天灾,百姓收成不好,圣上下令减免赋税,那你觉得那些因减少税收而产生的窟窿由谁来补上?”

不等宣忆谙回答越沛便自问自答:“当然是那些江南氏族的豪绅了,谁让整个大晏除了圣上就属他们最有钱呢。”越沛混不吝的笑。

“所以,这些人就是大宴的祖宗,得供着。”宣忆谙明白了。

安王身份特殊,不涉及任何党羽之争,对江南氏族更是不可能有用的上他们的一天。

赈灾一事里面牵扯甚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的清楚的,就连圣上都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子一事、赈灾一事,这两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还是交给安王最为合适。

越沛无所谓的笑笑,这些年越青朔没少把他当刀使,他都已经习惯了。他骂杨黎只是因为是那老东西提起这事搅了他的清闲罢了。

“祖宗,这些话可不能让旁人听了去,否则你有几个脑袋都不够圣上砍得。”越沛听得心惊肉跳,一把捂住了她的嘴,“做事不要急,操之过急反而容易适得其反,反正圣上已经把他们关进了大牢,一事半会是不会把他们放出来的,你大可放心。”

越沛意味深长的凝视着宣忆谙,那眼神是在告诉宣忆谙,我知道你在急什么,但是不用着急。

“……”

宣忆谙:“那王爷早去早回。”

越沛弯起唇角“嗯”了一声摇摇头:“不是我早去早回,是我们早去早回。”

“我也要去。”宣忆谙瞪大了眼睛,“为何?”

“圣上体恤你我二人新婚不久就接连遇上这些事,是以特许你同我一起去江南赈灾,顺便看看沿途的风景。”

“收拾收拾,圣上要我们即日便启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