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云梯 > 第9章 第 9 章

青云梯 第9章 第 9 章

作者:我爱种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10:03 来源:文学城

陶苗苗失魂落魄地趴了一会儿,冰凉的泥地唤回了她的理智。

不能慌,陶苗苗,越是如此越要苟住!

她抬手擦掉了脸颊的眼泪,裹紧衣服,迎着寒风走出了山洞。

好几日没来,先去看看陷阱。

无论如何,比以前好多了。

至少,她知道了辰洲的存在。只要有了目标,总能…总会到达的。

大概是天气太冷,动物冬眠了。陶苗苗把大大小小的陷阱巡视了一圈,一无所获。

她沮丧地又回到了洞中,不抱希望地去翻找之前的猎物。

果然如她所料,那人吃完了她仅剩的两个存货。

不过…陶苗苗用手扒拉出坑里的几块布团子…这是什么?

看色泽像是她曾经囤的破布料。她轻轻解开粘泥的布团,有黑色的痕迹渐渐映入眼帘。

陶苗苗的心扑腾扑腾地跳了起来,是她想的那样吗?

她小心地把破布料全部铺在地上,看着眼前比前世复杂了许多的文字,陶苗苗没忍住滚下泪来。

是一篇关于辰洲的介绍。

辰洲,地处元林国西南,毗邻辰海而得名。为元林国长公主的第一块封地,受其影响至深。

难怪那儿的女人能科举入仕,原来是有身在高位的长公主背书。

陶苗苗继续往下看。

虽长公主设了女子可科举入仕的政令,但因女子念书时日尚短,辰洲女子登科的人数远不及男子。

为尽快平衡辰洲男女官员数量,达到长公主心中所想,辰洲每隔三年会特设女子科考,允非辰洲女子参试,择优取用。

若辰洲甚远不可至,并州,乃长公主的第二块封地,亦可前去。

两块长长的破碎布条,用熄灭的柴火挤挤挨挨地写完这些话已属不易。

最后一个去字还是陶苗苗连蒙带猜凑出来的。

元林国,辰洲,并州。

陶苗苗记下这几个地名,又把布条反反复复看了几遍,确认再无遗漏。

她拿出火折子,利落地生了一堆火,把布条扔进了火堆里。

确认了三遍布条被完全烧尽,陶苗苗方才走出山洞,慢慢朝山下走去。

河边,已经看不到陶杏儿的身影,陶苗苗对着水面整理了一番头发,又拍掉身上沾到的枝叶,方才回家。

院子里,赵家人已经离开,陶奶奶见牙不见眼地清点着赵家送来的聘礼。

一双枯瘦的手小心地拂过箱子里的红绸缎。

“哟!你看看这布料,竟是顶顶好的绸缎!

杏儿,你有福了,老婆子这辈子,头一次摸到这么好的料子呢!”

陶杏儿在屋檐下站着,闻言羞涩地笑了一下,瘦削的小脸被满院子的红绸映出了几分喜气。

“哟!你再看看这粟米,这可是顶顶好的不掺一点粗粮的粟米!

好亲事,真是门好亲事!”

陶奶奶一声高过一声,尖利高昂的声音充斥着整个院子。

突然,她像一只被掐住脖子的鸡,止住了声音。

陶苗苗转头去瞧,陶奶奶颤抖着手在一个箱子里拨弄。

随后低声叫了陶二过来,鬼鬼祟祟地把那箱子抬进了房里。

估计是什么不得了的好东西。

陶苗苗和陶杏儿的屋子,而今就是陶奶奶屋里隔出的一个小角落。

她没兴趣进去讨嫌,撇了撇嘴,转头去了陶二嫂的房间。

没想到往日里最是喜爱热闹的陶二嫂,今日也是不欢迎其他人的。

陶林陶沐正在陶二嫂屋里给陶树开蒙。

陶苗苗看到了陶二嫂欲言又止的表情。

但是,她挑了挑眉,一屁股坐在了炕沿。

她现在缺的就是书本信息,这可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自那年生完陶树,给陶二嫂房间白日烧炕,大家一起使的习惯便保留了下来。

这几年冬天都是这么来的,陶二嫂动了几次唇也说不出,突然不让陶苗苗来的话。

眼前的丫头看着比杏儿皮实点,却也瘦不拉几的,冬天若是没有热炕压根呆不住。

见她坐下后便安安静静地待着绣帕子,陶二嫂松了一口气。

她又看了一眼窗边的三个儿子,嘴角微弯,只要不吵着孩子们,她要待便待吧。

陶苗苗感受到落在身上的视线挪开,也松了一口气。陶二嫂在这个家,可比她金贵多了。

若是,她再以陶树他们为借口,要赶她出去,陶奶奶定然是站他们那边的。

在外面偷听,哪里有在屋子里听得清楚。

陶二嫂的房间不算大,陶苗苗手上绣着花,暗地里支楞起耳朵,把窗边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陶林大一些,是开蒙的主力。

少年的嗓音带着变声期特有的粗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是三字经!

陶苗苗心里一稳,看来,这里启蒙用的课本与古代基本一致。

如此一来,通过考试的难度小了许多。

那人说辰洲每三年会举行一次女子科举,许非辰洲的女子前去参试,也不知,下一次考试到底是几年后。

若是一年后,她能准备的时间就更短了。

还得想想怎么才能去辰洲。

陶苗苗手上的活计没停,脑瓜子滴溜溜地转。

谁去过更远的地方?

谁能搭上话?

谁最有可能给她带来关于辰洲的只言片语?

陶家众人肯定是没戏的,陶大是陶家外出最多的人,她早已试探过。

若是她能代替陶大,常去镇上就好了。

要不,交出猎物?

不行…不行。

估计就和鸡一样,也会被交给陶大去卖。

陶苗苗有点沮丧地想,如果我是美食博主,会做美食就好了。

支个摊子去镇上卖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可惜,想想前世拿手的泡面加鸡蛋,陶苗苗只能死了那条心,另作打算。

时间悄悄溜走,大姐定亲以后便安心绣嫁妆,陶苗苗接下了浣洗和灶前的活计。

天好的时候去山里头拾些柴火回来,趁机去陷阱和山洞溜达一圈。

从寒冬到春末,猎物都抓到几回了,那人却再没回来过。

陶苗苗踢了踢脚下的石子儿,无奈地吐槽。

“我这救的不是蛇,是狐狸,脚底抹油,溜得飞快!”

她彻底放弃了依靠那人的想法,像往常一样背起柴火,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

“苗苗,过来。”

才刚放下柴火,便听见大姐站在屋前柔声唤她。

自定亲以来,大姐的境遇好了许多。

托赵家送来的粟米的福,这几个月来,就连陶苗苗碗里的饭食都浓了一点。

大姐更是吃上了和陶大陶二一样的伙食。

这般养着,大姐就如那受了春雨的禾苗,短短几月便换了模样。

她头发变得有光泽,脸颊上生了一点肉,手上的茧子也消了许多。

整个人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说来,这事还得谢一嘴陈媒婆。

陶苗苗记得很清楚,大姐刚定亲没多久时,活计虽然少了,吃得却没什么变化。

是陈媒婆溜达过来,和陶奶奶一顿嘀咕,第二日才有了变化。

待年节时,赵家来人。

领头的婶子惊异于大姐的变化,次日又送了许多粟米过来,还替赵家夫人带话,谢过陶奶奶。

自此,大姐的饭食彻底达到了家里的最高水平。

有赵家送来的粟米顶着,目中无人如陶林陶沐,近来对他们这个默默无闻的大姐,都客气亲近了许多。

但,陶杏儿还是最喜欢陶苗苗。

最喜欢这个,日日去河边接她,省着口粮送给她的小妹妹。

陶苗苗擦了一把头上的汗,几步走到陶杏儿跟前。

“大姐,你唤我?”

陶杏儿点了点头,白净了许多的脸上露出浅浅梨涡。

她像往常一样摸了摸陶苗苗的头,“明日,我便要出嫁了,今晚,待母亲走后,你陪我,好不好?”

陶苗苗激动地点点头。

年节过后,陶家小院新起了一间小房子。

房子一起好,陶杏儿便另住了过去。陶苗苗已经许久没和她一起睡了。

夜里,陶杏儿的屋子也烧上了暖暖的炕。

陶苗苗窝在她身旁,想到她明日便要去别人家里,往后这样的日子再不可得,不舍地抱紧了她。

陶杏儿想到未来,紧张又期待,也是了无睡意。

两姐妹絮絮叨叨,直至三更天方才歇下。

昏昏沉沉中,有喜乐声渐渐靠近。

拖长的唢呐声划过耳膜,陶苗苗睁开双眼,却见大姐不知何时起的,早已妆扮完毕。

她娴静地坐在妆台前,如水的目光看过来,让陶苗苗有种身在梦中的飘忽感。

周遭炫目的红色像把她们隔成了两个世界。

陶苗苗愣愣地看着她被盖上盖头,被人搀扶出去。

直至陶杏儿迈出门槛,陶苗苗方才如梦初醒。

和陶家众人聚在小院门口,一起看着陶杏儿坐上花轿,渐渐远去。

喜乐远去,花轿在道路那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最后,缩成一个小黑点,直至不见。

平日里,只挂心儿子的陶二嫂,今日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陶杏儿的回门宴在三日后。

已经梳着妇人发髻的陶杏儿面色红润,眼波流转间对夫君满是情意,脸上还挂着幸福的笑容。

不知是不是娶到的夫人远比相看时好,今日的赵郎君看起来也面色柔和,眼角犹带几分喜意。

陶苗苗松了一口气,看来,大姐过得还不错。

饭后,向陶奶奶和陶二嫂回完话,陶杏儿终于有机会单独和陶苗苗叙话。

河边的青草长了起来,被风吹动,轻拂过陶杏儿的裙摆。

当年被湿衣服压弯腰的小小身影渐渐消失,变成了今日的新妇人。

唯有眼里的那抹温暖始终未变。

“苗苗,我与你自小一起长大,今日之后,下回再见恐怕已是年节里。”

她似乎犹豫了一下,才继续往下说。

“我看你早先总是夜不能寐,颇有种大难临头之感。

你……你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陶苗苗不意她有此一问,惊愕地瞪大了眸子。

陶杏儿温柔一笑,“我知你主意大。自小便是如此,看着是我护你,其实是你护我。不过…”

她抿了抿唇,“我毕竟痴长你几岁。而今,又算嫁得好。

或许,能帮上点忙呢?”

陶苗苗一听,近日被糊住的脑瓜子总算转了起来。

赵家就在镇上,或许,还真可以问问大姐!

她睁大双眼,希冀地看向陶杏儿。

“大姐,我想去镇上。

你可知,镇上有什么适合我做的活计?”

凉得想给自己盖被子[爆哭][爆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 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