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青玉案 > 第2章 草长莺飞(二)

青玉案 第2章 草长莺飞(二)

作者:君执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01:43:10 来源:文学城

提起这兄妹三个,关月有一箩筐哭笑不得的烦心事可以说。

先说最不省心的姐弟两。

这二位真真是无愧于将门之后的名声,上房揭瓦,下河摸鱼,统统都干过,什么打手板跪祠堂都是常事,根本不值一提。

那时他们尚在沧州教导关望舒。

温朝收了赵康一封信,动身前往惠州。

他不在的这段时日,关月看着自己亲生的儿子和闺女,竟然有那么一瞬间很想扔进深山喂狼。她一筹莫展时,温朝领回来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娃娃。

她怔怔看了半晌:“……你怎么这么喜欢捡孩子啊?”

“这是赵老将军的孙女。”温朝轻声道。

在漫天的大雪中,关月一瞬知晓他言外之意,将尚且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女孩儿抱进屋。

这个小姑娘很安静,抱着一个布老虎能玩儿一整天,听温朝念书也不哭不闹,乖得出奇。关月很怕自家的混世魔王将她带坏,于是防贼一般提防她的“哥哥姐姐”。

尽管如此,小郡主温景翩,依然跟着他们拆了好几回房子。她的哥哥姐姐带着她干尽坏事,在王府的小厨房第六回一地狼藉时,关月终于忍无可忍,将他们三个一齐丢去了深山老林里的寒山书院。

原本书院里没有女孩子读书的道理,可是——

镇北王府有一个异姓王,一个女侯爵。夫妻俩要将女儿送进去,谁敢说半个“不”字?

关月开了头,寒山书院里读书的姑娘家越发多。可惜她亲生的闺女很不争气,在读书一途半点没随爹,如母亲当年一般烂泥扶不上墙。

温景行书倒是读得很好,但成日闯祸,以至夫子一提起他就觉得头痛。恰好贺怀霜要暂居云京,关月干脆将姐弟两叫回来,放在眼前盯着了事。

温景翩在书院很乖巧,一向得夫子喜欢,她又是温温柔柔的性子,和同窗情分渐深。嘴上说着听母亲的,实则并不想回家读书,于是关月将她留在书院,上元后去,中秋时回,半年在书院,半年在家。

赵康的这个孙女实在聪慧过人,几乎可以去科考了。随着年岁渐长,模样也越发标致,笑起来眼睛弯弯,像枝头的小杏子。

哥哥姐姐都不在,关月不放心再将小女儿一个人留下。然小姑娘家正是喜欢胡作非为的年纪,不肯老老实实回家来,因而拖到如今。南星奉命去接她,大约春闱过后便到了。

窗外淅淅沥沥飘起今春的第一场雨。

温景行听见推门的吱呀声抬首:“阿姐。”

“饭也不来吃一口。”温景念收起伞,将食盒搁在桌案上,“你要成仙吗?办差而已,再将自个熬坏了。你学学爹娘那油盐不进的本事,陛下明里暗里说了多少回?硬是半个差事都没能塞到他们二位手里。”

在长姐面前,他一向乖得出奇,只管低头吃饭:“知道了。”

“装什么乖巧,你是什么妖魔鬼怪我还不知道?慢一点,怎么不饿死你呢?”温景念道,“爹娘当初战功赫赫,如今表兄守着沧州,他们自然要处处回避。但陛下非要你去给东宫当那劳什子的心腹,动不动生病不说,还挂了三五回彩。”

温景行怕她越说越不像样,只好小声辩驳:“阿姐,那都是小病小伤。”

“我知道。”温景念稍顿,“张延琛在吏部,春闱自然近水楼台。这事往下牵着莘莘学子,往上扯着皇亲国戚,说不准还要和几位殿下起冲突。旁人不能办的难事,便全往你怀里塞。”

“阿姐,消消气。”温景行道,“桂花羹留给你。”

“为君分忧为国尽心本应当。你自小习武偷了多少懒?出门却只带一个淮山。”温景念道,“爹爹身体本来就不好,你哪天要是死在外头,也给我死远一些!”

温景行:“……”

“吏部在朱大人治下好了才几年?”温景念道,“他一走便又成了这般恶心人的模样。”

“朱大人清正廉洁这么多年,将上上下下几乎得罪遍了,他再不走,只怕要没命。”温景行道,“去端州当个父母官,比搅在浑水里要好。张延琛接手吏部时也是难得的好官,可吏部是什么地方?年年春闱、考绩,真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有几个?且那并不是什么五斗米,而是真金白银,实打实的好处。”

“朱洵……这位前尚书大人,离开前曾来同咱家那二位喝过酒。”温景念稍顿,“似乎是来道谢。”

“当初他想走,但人人怕他捏着自己的把柄。”温景行笑道,“爹和娘那年难得应了一回宫宴,同陛下说了许多弯弯绕绕的话,很委婉地给朱大人求了个情。听太子殿下说,陛下那天盯着御书房的那张弓出了一宿的神,他不敢出声,又不敢走,只好陪着站了一宿。”

“陛下不想放,是因朱大人刚直,这种刚直于陛下而言难得,至于他在吏部这般行事会树敌还是寸步难行,实不是陛下要考量的。”温景念垂下眼,“这么多年,陛下对我们是很不同的。从前的事并非秘密,想是当年有些情分,爹娘一直有意避开政事,除非陛下开口,否则绝不多说半个字。情分这东西虚无缥缈,为国分忧的事要尽心,但无须太拼命,你明白阿姐的意思吗?”

“我明白。”温景行笑笑,“阿姐,你真该去做官。”

温景念没有应他,过了很久才道:“当年你在学堂好好的,陛下非要你去和太子殿下一道,爹和娘本来都不愿意,不知进宫一趟陛下说了什么。竟又应了。如今既是君臣,又似友人,其中分寸你心里要有数。”

“知道了。”温景行才想起她说过今日要出门,“你不是要出门吗?又不去了?”

“他今日有事。”

“真有事吗?”

“天晓得。”温景念道,“与我又没什么干系。”

温景行沉默良久:“阿姐似乎很不待见他。”

“没什么待不待见的。”温景念道,“这门婚事本就是为了不与天家扯上干系才定的,我同他实在没什么情分可言。”

温景行低下头:“阿姐要是喜欢他便罢了,可你……他哪里配得上阿姐。”

“喜不喜欢有什么要紧?小姑和姑父将堂姐眼珠子似的捧在手心里养大,如今她在王府不高兴,他们却没有一点办法。”温景念道,“我以后要是被人欺负了,还能有人撑腰。若在天家,难道你们上门去给我出气吗?”

“你姐姐像是会受委屈的样子吗?你垂头丧气作什么?”她温温柔柔地笑,“虽然这么说好像不大好,但好在他母亲临近婚期时一病不起,如今为守孝拖了三年有余,容我在家又胡作非为这么久,已然很好了。你已过冠年,阿姐与你一般大,这们婚事若不成,只怕日后——”

“爹和娘成亲就很晚。”

“我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了。”温景念轻声道,“景行,人哪能事事如意?亲事是儿时定的,他若没什么大错,退了这门亲便是我们理亏。你相信阿姐,纵然不喜欢,我也有法子能让自己过得好。”

“阿姐。”温景行道,“我只是希望你高兴。”

东宫相邀时近傍晚,酒楼人声鼎沸,上下都热闹成一幅盛世画卷。

“霁安。”

温景行还是恭敬地向他行礼:“太子殿下。”

“你非得在外头也这么装模作样吗?”李勤看着他,不知第多少次感慨,“你瞧伯父伯母取名字,再看看父皇,非说本宫小时候看着不聪明,希望勤能补拙。你瞧瞧?这像亲爹说的话吗?”

温景行闻言笑:“陛下对殿下寄予厚望。”

“你少在这里和我打官腔。”李勤道,“回回都要先装模作样好一阵,也不嫌烦?”

“倒确有一事要问你。”温景行稍顿,“粱砚修近来忙什么呢?”

李勤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人是谁:“……你姐姐那个娃娃亲?他今年方出孝期,临近春闱,大约在读书吧。”

“我怎么听说他没忙正事。”温景行道,“孝期的尾巴上还去了歌舞坊。”

“是有这么回事……”随后李勤了然道,“你这就是给我递话。行,我替你把这话传给父皇。不过他再偏心,也不能连这种事都管。”

“自然。”温景行斟好茶递给他,“他的把柄一抓一大把,不劳陛下费心。”

李勤饶有意味地看他半晌:“伯父伯母天天想着怎么避嫌,你倒把我当传话的用得利索。”

“殿下,君臣有别。”温景行看着他,“我当你是朋友,请你援手。他们回避,是为了全陛下的情分,而我今日以友人的名义请你相助,是为我一母同胞的长姐。”

李勤讪讪道:“我随口一说,怎么忽然这么正经?”

“殿下,这世上十之**的事,我都不会求你。纵然你其实并不介怀,但作为朋友,我也不该难为你。”温景行道,“余下那一,是父母姊妹,为他们,我可以不计代价去做任何事。”

李勤眉心微动,想起昨日傍晚抓着他的衣角不放,将鼻涕糊了他一身的小姑娘。

“父皇同我说了许多他当年在沧州的旧事。”李勤道,“他始终将他们当作亲人,粱砚修的事我猜他知晓,只是盼着你们能自己去说罢了。”

“殿下,君臣有别。”温景行神色很郑重,“他粱砚修若是个正人君子便罢了,即便不喜,也好过盲婚哑嫁。可惜他不是,他在孝期饮酒作乐,身有婚约却流连花楼。这样的人,休想碰到我姐姐一根头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