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后,南醒一中的公告栏前挤满了人,大家都在看自己的排名。
江絮的名字赫然排在年级前十,理科成绩更是稳居班级第一,而岑柠则站在人群外,手里捏着成绩单,眉头微微蹙着——数学只考了65分,函数部分几乎错了一半,总分在班级中游,和她以前的成绩差了一大截。
回到教室,岑柠把成绩单夹在数学课本里,心里有些沮丧。
她的英语和语文都是班级前一二名,作文还被老师当作范文,可理科却像一道坎,怎么也跨不过去。尤其是转到南醒一中后,老师讲题的速度快,班里同学的理科基础又好,她越来越觉得吃力。
晚自习时,教室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岑柠对着一道二次函数压轴题,已经看了快半个小时,草稿纸上画满了辅助线,公式写了一行又一行,可还是没找到解题思路。
她抬头看向旁边的江絮,对方正低头做着理综卷子,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时不时还会停下来,在卷子上圈画重点。
岑柠犹豫了很久,手指在试卷上反复摩挲,终于鼓起勇气,轻轻碰了碰江絮的胳膊,声音压得很低:“江絮,这道题……你能教教我吗?我实在想不出来了。”
江絮的演算动作顿了顿,侧过头看了看岑柠的试卷。那道题是这次期中考试的压轴题第二问,考察复合函数的最值,班里很多同学都没做出来。
她扫了一眼岑柠的草稿纸,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这里错了,x的定义域是x≥1,你写成x>0了,范围错了,后面的计算自然都不对。”
岑柠顺着江絮指的方向看去,恍然大悟,拍了拍自己的额头:“难怪!我刚才看题目太急了,没注意到定义域,一直卡在这一步。”
江絮没多说,拿起笔,在自己的草稿纸上重新演算。她的字迹很工整,每一步都标注得很详细:先确定定义域,再进行变量替换,把复杂的函数转化为简单的二次函数,最后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整个过程逻辑清晰,没有一点多余的步骤。
岑柠凑在旁边,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细节。她发现江絮的思路特别巧妙,不像自己那样死磕,而是懂得转化问题,一下子就把难题简化了。
“原来可以这样!”她忍不住小声说,“我之前一直想用导数求,结果越算越乱。”
“这里用均值不等式更简便。”江絮把草稿纸推到她面前,“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不用求导,省时间还不容易错。你试试按照这个步骤再算一遍。”
岑柠点点头,拿起笔,按照江絮的思路重新演算。这一次,她格外注意定义域,每一步都算得很仔细。江絮则在旁边做自己的卷子,偶尔会抬头看一眼她的草稿纸,发现她卡住时,就轻轻提点一句。
大概十分钟后,岑柠终于算出了正确答案,激动得差点拍手:“我做出来了!江絮,谢谢你,你讲得太清楚了,比老师讲的还容易懂!”
江絮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下,很快又恢复平静:“没事,多练几道类似的题就熟练了。”
不知不觉,晚自习过半,窗外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敲在玻璃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岑柠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保温袋,里面装着一盒热牛奶——早上妈妈给她装的,说让她课间喝,补充能量。她一直没舍得喝,想着留给江絮,感谢她教自己做题。
她把牛奶轻轻放在江絮的桌角,声音很轻:“江絮,谢谢你教我做题,这个牛奶还热着,你喝吧,补充点能量。”
江絮抬头看了看牛奶,包装是粉色的,印着可爱的卡通图案,和她平时的风格很不搭。但她没拒绝,拿起牛奶,说了声“谢谢”。撕开包装,温热的牛奶香味飘出来,她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一直暖到心底。平时她很少喝甜牛奶,觉得太腻,可今天这杯,却觉得格外香醇。
岑柠见她接受了,心里很高兴,也拿出自己的课本,继续做题。接下来的时间里,她遇到不懂的题,就小声问江絮,江絮也都耐心解答。
渐渐的,岑柠不再像之前那样害怕理科,甚至觉得,跟着江絮一起做题,好像也没那么难。
晚自习结束后,雨还没停。江絮收拾好书包,准备撑伞回家。她的膝盖还没完全好,走起来还是有些慢。岑柠追上来,递给她一把浅蓝色的折叠伞,:“你的腿不方便,用我的伞吧,我家离学校近,跑几步就到了。”
江絮看着那把伞,摇了摇头:“不用,我带伞了。”她说着,从书包里拿出一把黑色的大伞,伞面很大,能遮住两个人。
“那我送你到路口吧!”岑柠没放弃,跟在她身边,“下雨天路滑,你膝盖不好,我帮你看着点路。”
江絮没再拒绝,两人并肩走出教学楼。雨不大,却很密,黑色的伞面下,两人的肩膀偶尔会碰到一起,带着淡淡的暖意。
岑柠一边走,一边和江絮聊学校的事,从老师的讲课风格,到班里的同学,叽叽喳喳的,像只快乐的小鸟。
江絮偶尔回应几句,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心里却觉得,这样的夜晚,好像比平时热闹了许多。
走到校门口的路口,岑柠停下脚步:“我家往这边走,你路上小心。”
“嗯,你也小心。”江絮点点头,看着岑柠跑进雨里,浅蓝色的校服在雨幕中渐渐变小,直到消失在街角。
她才转身,撑着伞慢慢往前走,手里还握着那盒没喝完的牛奶,暖意一直留在指尖。
更啦!这个知识点我不知道对不对哈,我还没学到这里嘞,初三女孩现学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理科题和热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