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寰海在仓库里找到旧账册的消息,像一块巨石砸进清川县这潭死水,激起的不是涟漪,是惊涛骇浪。
当天下午,府城派来的快马就到了县衙。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与王有德沾亲带故的周通判身边的师爷,姓钱,瘦得像根竹竿,眼神却精明得像算盘珠子。
钱师爷没进二堂,就在院子里站着,对着迎出来的孟寰海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孟大人,好手段啊。漕粮沉船的事还没查清,又忙着盘查仓库,真是……勤政爱民。”
孟寰海心里冷笑,知道这是兴师问罪来了。他也不客气,直接顶了回去:“本官职责所在,不敢懈怠。倒是钱师爷来得正好,漕粮沉船,疑似人为,本官正欲详查,还请府衙协同。”
钱师爷被噎了一下,脸色不太好看:“沉船之事,自有府衙派人勘查。孟大人当前要务,是安抚民心,稳定地方。至于仓库旧账,皆是前任之事,陈年旧案,翻出来徒惹是非,于大人仕途,恐怕也无益处。”这话软中带硬,既是警告,也是暗示。
“是非?”孟寰海眉毛一挑,“本官眼里只有王法!既然发现了疑点,岂能因噎废食?至于仕途,”他嗤笑一声,“本官这九品前程,还不劳钱师爷操心。”
钱师爷见他油盐不进,知道多说无益,冷哼一声:“既然如此,孟大人好自为之!府衙那边,周大人会密切关注此案进展!”说完,拂袖而去。
看着钱师爷的背影,孟寰海啐了一口:“什么东西!”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波压力。接下来,恐怕还有更多的明枪暗箭。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清川县的气氛明显不一样了。往日里对他还算客气的几家商铺,见了县衙的人都绕着走;王主簿等人更是噤若寒蝉,办事能拖就拖;连他去后院看番薯,都觉得暗处好像有眼睛在盯着。
更让他心烦的是,关于他要“倒行逆施”、“搅乱清川”的流言开始在坊间传播,说他查账盘库是为了搜刮民脂民膏,甚至有人把他后院种番薯的事也拿出来编排,说他“不务正业,与民争利”。
孟寰海听得火冒三丈,却无处发泄。他知道,这是有人在背后操纵舆论,给他施压。
这天夜里,他正对着那几本旧账册和沉船案的卷宗苦思冥想,赵铁柱悄悄进来,低声道:“大人,外面有个老农,说是……说是来送防治地蛆的土方子的。”
孟寰海一愣,地蛆?他后院的番薯最近确实有些叶子发黄,他正纳闷是不是又生了新虫。这深更半夜的,来个老农送方子?
他心中起疑,示意赵铁柱带人进来。
那老农穿着破旧,满脸皱纹,进来后也不多话,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放在桌上,低声道:“大人,用这个泡水,浇在根旁,可防地蛆。夜里露水重,小心着凉。”说完,也不等孟寰海回应,转身就走,脚步飞快,消失在夜色里。
孟寰海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些晒干的草药,还有一张折叠的小纸条。他展开纸条,上面只有四个字:“小心府库”。
小心府库?孟寰海心头一震!这分明是警告!府库……是指府城的仓库,还是指府衙的人?送信的人是谁?是崔行川吗?他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提醒?
他捏着纸条,在屋里踱步。风雨欲来,四面八方都是压力,连这提醒都来得如此隐晦。他现在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倾覆。
而崔家别院里,崔敬祜听着管家汇报孟寰海最近的处境和收到神秘警告的事,神色平静。
“府库……”他轻轻咀嚼着这两个字。周通判那边,看来是坐不住了。他们害怕孟寰海继续深挖,会牵扯出更多旧事。
“咱们的人,都撤干净了?”他问。
“回家主,所有明面上的关联都已切断。只是……暗处的线,还在。”
“嗯。”崔敬祜点了点头,“让他去闹吧。这潭水越浑,有些沉在水底的东西,才可能浮上来。”他顿了顿,补充道,“必要时,可以再给他递点‘柴火’。”
管家明白了。家主这是要借孟寰海这把火,去烧一烧那些盘踞在更深处的势力。只是这把火,稍有不慎,也可能引火烧身。
崔敬祜走到窗边,夜风吹动他的衣袂。他看着县衙方向那点微弱的灯火,眼神复杂。
孟清一,你能扛得住这风雨吗?可别让我……失望啊。
县衙里,孟寰海吹熄了灯,黑暗笼罩下来。他握紧了那张写着“小心府库”的纸条,又摸了摸桌上那几本冰冷的旧账册。
前路艰险,但他知道,自已没有退路。
这清川县的天,是时候该变一变了。哪怕,只是撕开一道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