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窃麟 > 第24章 锦屏人·挑灯看剑

窃麟 第24章 锦屏人·挑灯看剑

作者:臣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0:15:08 来源:文学城

刑部大堂。

太子孟子琰端坐上首。

下首,刑部尚书倪舟站着,旁边跪着庄长卿。

侍立太子身侧的竹屿,目光低垂。

太子眉峰紧锁,半晌,沉声道:“江南水路交织,官商盘根错节,此案非比寻常。本王当亲赴苏州压阵,庄知府,速备车马仪仗。”

竹屿心头一凛,立刻上前半步:“殿下,储君离京,非同小可!江南虽远,然京师乃天下根本。殿下坐镇中枢,宵小才不敢轻动。若殿下亲临,一则恐生‘御驾亲征查案’之流言,动摇人心;二则京中空虚,难保不生变故。”

他深吸一口气,“明朝成祖朝时,永乐帝五征漠北,太子监国,总揽朝政,稳如磐石,方保前线无虞,后方不乱。今日之事,殿下坐镇京城,统筹调度,方是上策。臣请命,代殿下南行查探。”

庄长卿愕然抬头。

父皇日渐衰微的身体,朝堂上暗流汹涌的派系,三弟孟子垣那双看似恭顺却深不见底的眼眸。

离京,确实风险太大。

太子深深看了竹屿一眼:“竹大人,苏州的水,比你想的更深。税银短缺三成,三弟又在户部根深蒂固,暗礁遍布,漩涡无数。你当真要去?”

竹屿撩袍,拜下:“臣蒙殿下知遇,自当肝脑涂地。且苏州九县账目牵连甚广,若不趁三皇子未及防备时查探,恐生变数。殿下留守京城,便是定海神针,方能稳住这朝局,震慑四方魑魅魍魉。”

太子凝视着他年轻的面容,良久,终是缓缓点头:“……准卿所奏。倪舟,按驿传规制,为竹大人备陆路快马、通关文书,务必安全快捷。”

“臣领命!”竹屿再拜。

陆路官驿日行六十里为限,京杭大运河虽水路顺风,日行可达百里,五日可抵苏州,但水道复杂,易遭伏击,且需经多个钞关查验,反易延误生变。陆路虽需二十日,却更稳妥可控。

太子轻笑,从袖中拿出一物:"另,赐你东宫令牌,江南三品以下官员,见令如见本王。"

竹屿面露惊讶,随即咬牙,他知道,太子依旧信不过他……

无妨,来日方长。

竹屿回到御史台,步履匆匆,推开偏房门,一股浓烈的药膏味扑面而来。

只见崔七趴在窗边的软榻上,正龇牙咧嘴地撕扯着后腰上一块刚贴上去的药膏,露出底下刚刚结痂的杖伤。

那伤口狰狞,边缘却异常平整,结痂的速度很快。

竹屿眉头拧紧。

“喂,轻点轻点!”崔七倒抽冷气,眼角瞥见竹屿,“别这么瞅着我!”

竹屿几步上前,一把按住他胡乱动弹的手:“你伤成这样,肋骨都未长全,还敢乱动?嫌命长是不是!”

崔七梗着脖子,故意嚷嚷:“老子当年从陇西一路爬过秦岭,腿断了都靠爬!这点小伤算什么?躺在这鸟笼子里才是要憋死老子!”

他试图挣开竹屿的手,动作牵扯到伤口,疼得他“嘶”了一声,竹屿连忙安顿住他:“别乱动了。”

“只是被打了二十下。"崔七晃了晃脑袋,"不过是想骗你多来瞧瞧我。"

他语气轻佻,眼神却飞快扫过竹屿的表情,带着一丝得意。

仿佛那超常的恢复力是他炫耀的资本。

“我也想去苏州。”

崔七见他不搭理自己,又道。

竹屿:“?”

“此去苏州,是查案!不是让你去打家劫舍!”竹屿怒道,“你给我老老实实在府里养伤。若再敢胡闹,我即刻进宫,请太子殿下派一队禁军来,日夜守着你,让你连这房门都出不去!”

“你!”崔七气得瞪眼。

竹屿皱眉:"别以为装疯卖傻就能跟去。"

话音未落,院外忽然传来马蹄声,太子的贴身内侍掀帘而入,附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殿下驾到!”

崔七也挣扎着想爬起来行礼,被太子挥手止住。

太子目光扫过崔七腰间的伤,又落在竹屿紧绷的脸上,显然听到了方才的争执。

他随意坐在榻边,问了几句伤势,气氛有些凝滞。

崔七趴在榻上,眼珠转了转,开口:“殿下,竹大人南行查税银,苏州府下辖九县——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新阳、嘉定、震泽、元和……自元义至今,历任县令任期,您可知几何?”

太子挑眉,示意他说下去。

崔七如数家珍:“吴县冯陆英,元义十年任,十二年丁忧;继任孔正明,十四年调任;项同,十五年至今……长洲县……”他一口气报出九县近十年来县令的姓名和任期,分毫不差。

末了,他抬眼,“殿下,您说这税银积欠,会不会跟新官不理旧账,旧账成了糊涂账有点关系?”

太子眼中一闪,深深看了崔七一眼,脸上露出真正的赞许之色,颔首道:“崔公子……果然机敏!此论甚有见地。”

转而又看向竹屿,"既然崔大人伤愈神速,不妨……"

"不行!"竹屿几乎是立刻打断,"他若有个闪失……"

"竹大人这是在关心我。"崔七耳尖泛红,"好意我领了,但我偏要去,偏要给你当眼睛耳朵。"

竹屿:“……”

太子笑着摇头,转向竹屿,“竹卿,带上他。此子,或许真能搅动那潭死水。伤,路上小心照看便是。”

太子金口一开,竹屿再难反驳,只能看着榻上崔七冲他偷偷挤出一个得逞的笑容。

等太子走后,崔七:"听见了?太子都让我去。"

竹屿耳尖发烫,忙后退半步。

崔七一把拉住他,把他抱到怀里,在他脸上飞快地啄了一口。

竹屿:“…………”

三月中旬,几人准备出发。

一辆马车,在晨光中驶出南熏门。

车内,竹屿闭目养神,庄长卿抱着一大摞卷宗,就着颠簸的光线仔细翻阅比对。

崔七则换了一身灰扑扑的书僮短打,百无聊赖地叼着一根草茎,掀开车帘一角,打量着飞速后退的官道和田野。

行程严格按照驿传制度:卯时初刻出发,申酉之交便至计划中的州县驿站歇脚换马。

庄长卿每日利用歇息时间,整理沿途收集或驿站提供的各县税册、鱼鳞图册。

崔七则充分发挥他“书僮”的便利,在驿站、茶棚、市集间灵活穿梭,耳朵却竖得老高,收集着三教九流的闲言碎语。

这日行至徐州地界,天色已晚,入住官驿。

此店前堂卖些简单饭食,后院是客房。

三人要了炊饼、酱菜和一盆绿豆汤。

崔七捧着粗瓷碗,咕咚咕咚灌下大半碗绿豆汤,满足地叹了口气。

庄长卿依旧在油灯下翻阅文书,竹屿则安静地吃着炊饼,目光沉静。

“庄大人,税册可整理妥当?”

庄长卿抬头,递来账簿:“差不多了,但具体情况,还需到苏州再做打算。”

崔七大概白日过于兴奋,夜里睡得极沉。竹屿本就不惯与人同眠,望着窗外透进的朦胧月光,思绪万千,辗转反侧。

身旁崔七那毫无防备、甚至有些孩子气的睡颜,与他白日里机又疯又野的模样判若两人,让竹屿心中泛起一丝复杂难言的涟漪。

旅途并非一帆风顺。

第三日午后,行至淮安府山阳县境内,原本晴朗的天色阴沉下来,狂风卷着雨点砸落。

官道迅速变得泥泞不堪。

车轮深深陷入一个泥坑,任凭车夫如何鞭打马匹,都纹丝不动。

“大人,车轮陷死了!”车夫焦急地喊道。

竹屿与庄长卿下车查看,崔七也跳下车,围着马车和泥坑转了一圈。

突然,他蹲在路边一棵被风雨吹得歪斜的枯柳旁,指着树干离地约三尺处一道不起眼的砍痕:“大人,您看这个!”

竹屿和庄长卿凑近。

那砍痕很新,断口处的木质颜色尚浅,显然是近日所为。

角度刁钻,绝非樵夫砍柴或农人修剪枝桠的手法,更像是某种……标记?

竹屿眼神一寒。

庄长卿也意识到什么,脸色微微发白。

竹屿低声道:“先合力推车。此地不宜久留。”

当马车终于脱离泥坑,重新在风雨中艰难前行时,已过了半盏茶的功夫。

紧赶慢赶,终于在谷雨时节抵达苏州城。

烟雨江南,粉墙黛瓦。

庄长卿本想让这两人去自己的知州府里暂住,但竹屿坚决不同意,说是怕太过招摇,惹人注意。

况且自己在苏州有旧交,也更为方便。

庄长卿说不动他,只能点点头,自个儿回了府。

另外两人风尘仆仆,顾不上欣赏这吴中风物,直奔苏州的“悬壶居”药馆——竹屿挚友牧归荑的医馆。

……

许多年前,牧归荑初来金陵求学,暂住在他师父忘川。

"我叫牧归荑,"少年仰头望着屋檐。

竹屿那时总嫌这人聒噪。可当牧归荑从怀里掏出用宣州纸包着的紫苏叶,说"这是治风寒的";当他蹲在秦淮河畔,学着大夫看病,结果被夫子逮去罚抄《大诰》......

不知不觉间,他就把这人当成真朋友了。

药馆临河而建,檐下悬着一块古朴的“悬壶居”匾额。

然而,匾额下方,却赫然挂着一只素白的灯笼,写着三个大字:“出诊未归”。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药童正抓耳挠腮,见有人来,忙不迭作揖:“几位客官,实在抱歉,我家公子他……他昨夜出诊,至今未归。”

竹屿皱眉:“可知他去何处出诊?”

药童脸一红,支吾道:“公子他……昨夜说是去‘枕香楼’,给……给新来的花魁娘子翠玉姑娘治……治头痛去了……”

“噗嗤!”崔七没忍住,直接笑出声来:“治头痛?这大半夜的,枕香楼?怕不是去治那相思病吧?”

他刻意模仿着吴侬软语,却带着明显的促狭。

竹屿耳根不易察觉地一热,轻咳一声,正色道:“休得胡言!牧归荑虽……性好风月,不拘小节,但医术精绝,尤擅疑难杂症与外科金创。”

他语气中带着对老友的维护,却也有一丝无奈。

"行了行了,"崔七笑道,“走罢,让小爷我也去瞧瞧,这牧公子的医术有何等了得。”

“枕香楼,带路!”

枕香楼内,丝竹管弦,莺声燕语。

穿过脂粉香浓的前厅,便听得一个清朗带笑的男声伴着琵琶调子吟哦:“……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病绪,都似梦初长……”

竹屿黑着脸推门而入。

雅间内声音戛然而止。

只见一个身着月白云纹锦袍的年轻公子,玉冠束发,面容俊逸,正斜倚在软榻上,虚虚揽着一位怀抱琵琶的美人。

正是牧归荑。

牧归荑乍见竹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笑意。

他立刻推开身边的美人,整了整衣冠,起身对着竹屿作了个揖,嬉皮笑脸道:“罪过罪过!竟忘了与竹兄的约期!竹兄莫怪,方才正为翠玉姑娘诊脉,发觉她乃肝郁气滞,忧思过度所致。寻常药物难解,需施以‘喜笑疗法’,畅怀开郁,方能治本。小弟这‘治疗’,也是正经事啊!”

翠玉姑娘掩口轻笑,抱着琵琶盈盈一礼退下了。

竹屿:“……”

"解郁需要搂在一起?"崔七挑眉。

牧归荑这才看见竹屿旁边有人,疑惑:“这位小兄弟……”

竹屿“咳”了一声:“京城里的人,和我一起来查案的。”

牧归荑得知乃是好友,于是笑了笑,道:“幸会幸会,在下牧归荑,字其姝……”

崔七也跟着笑了笑:“崔七,没字。”

回悬壶居的路上。

牧归荑在前面带路。

崔七凑近竹屿:“竹大人,您这位好友,瞧着通身的气派,说话做事又……这般与众不同,怕不是哪家高门大户的贵公子,腻味了金丝笼,偷跑出来游戏人间的吧?”

竹屿看着前方牧归荑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低声道:“他祖父是前朝礼部尚书牧文正公,父亲是致仕的都察院牧轻衡大人。”

崔七咋舌:“乖乖,这么大的来头?那他……”

走在前方的牧归荑仿佛脑后长了眼睛,停下脚步,唰地一声潇洒地合上折扇,回头冲着崔七粲然一笑:“崔公子对在下这般感兴趣?连家世都要打听清楚?不如今夜你我同榻而眠,让归荑为你细细‘把脉’,探讨探讨这‘药理’人生,如何?”

说着,还故意朝崔七眨了眨眼。

“谁要跟你同榻,探讨个鬼!”崔七瞬间炸毛,猛地跳开一步,瞪着牧归荑,仿佛对方是什么洪水猛兽。

牧归荑哈哈大笑,浑不在意。

崔七脸上闪过一丝被看穿的窘迫。

竹屿在一旁看着这活宝似的两人,一个炸毛一个逗弄,忍俊不禁。

崔七心想,哼,这人绝非一个简单的纨绔医痴。

崔七撇撇嘴:"那姓牧的,看你的眼神不对劲。"

"他自幼与我相识,"竹屿无奈叹气,"别瞎想。"

"我没瞎想,"崔七别过头,“说说也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