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窃麟 > 第22章 锦屏人·桃木漪梦

窃麟 第22章 锦屏人·桃木漪梦

作者:臣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0:15:08 来源:文学城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相国别院的喧嚣与暖昧,将寒意阻隔于门外,只余一片醉生梦死的暖意。

竹屿今日并非为风雅而来,师兄被贬离京,那沉甸甸的失落与孤愤,如同磐石压在心口,无处倾泻。

唯有这销金窟里虚妄的热闹,人声鼎沸,丝竹靡靡,或可暂时遮掩一二,让他得以片刻喘息。

竹屿于喧闹的大堂中呆坐半晌,方起身,要了一处临窗的雅间。

凭栏望去,楼下是京城繁华街市,车水马龙,灯火如昼,而目光尽头,是师兄离去的方向。

他挥退殷勤侍立的小厮,只道:“唤你们妈妈来,寻几位伶俐懂事的姑娘作陪。”

不多时,香风涌动,门扉轻启。

老鸨堆着热络笑容推门而入,身后跟着几位姑娘。

“哎哟,贵客久等啦!瞧瞧我们这几位姑娘,琴棋书画样样拿手,最是解语知心……”老鸨的奉承之词滔滔不绝,却在看清竹屿面容的刹那,住了嘴。

见鬼般的惊骇之色,爬上她的面颊:

“哎——呀!是您?!您不是醉红院那晚的……那位……”

“住口!”竹屿心头猛地一跳。

先前为查案假扮“阿竹”,本以为时过境迁,风尘中人早该忘却,不曾想竟被这眼尖的老鸨当场认出!

他厉声喝止,强自按捺心神,压低声音:“妈妈休要胡言乱语,定是老眼昏花认错了人!本官……咳,在下今日不过来此寻个清静,消遣片刻,莫要败了兴致。”

老鸨被他官威所慑,慌忙捂住嘴,脸上挤出比哭还难看的谄媚笑容:“是是是,老婆子糊涂!老眼昏花,该打该打。公子爷您大人大量,千万别见怪!”

她迭声告罪,忙不迭地将身边的姑娘往前推,“女儿们愣着做什么?快,快给这位贵公子斟酒,好生伺候着!”

自己则缩着脖子,退到一旁角落,眼神偷偷觑向竹屿,显然惊魂未定,暗自思忖:

妈呀,这哪里还是当初那个清秀温顺的“阿竹”?老娘还在为“阿竹”的不告而别暗自气恼呢,谁能想到这人竟还精通一套男扮女装的本事?摇身一变,竟成了位官爷!

尴尬凝滞的气氛,终于被姑娘们巧笑嫣然的劝酒声稍稍冲散。

竹屿压下心头的烦乱,索性放纵开来。

琼浆玉液一杯接一杯灌入喉中。

温香软玉在侧,耳畔是姑娘们娇柔的絮语。

他醉眼朦胧,光影摇曳,仿佛要将所有的不快——师兄远去的背影,林氏模糊的面容……

尽数溺毙在这纸醉金迷的温柔乡里。

子时将近,竹屿方带着一身酒气,步履略显虚浮地回到御史台官署。

夜风一吹,酒意上涌,身形不免有些踉跄。

府衙内一片寂静,唯有崔七养伤的厢房方向,隐隐传来一阵阵斥骂声。

“笨手笨脚的蠢材,这药是想烫死小爷不成?小爷我这是为国负伤,你们这群废物便是这般伺候功臣的?!”

“这枕头……硬得跟块城墙砖似的,让小爷我怎么趴着养伤?换,立刻,马上,给小爷我换最软和的来!”

“还杵着看?再看信不信小爷把你们眼珠子都挖出来当泡踩!”

竹屿揉了揉太阳穴,循着那熟悉的吵闹声走去。

刚至厢房门口,便见崔七半趴在床榻上,后背裹着厚厚的白色绷带,正对着个战战兢兢的小丫鬟颐指气使,张牙舞爪。

“你倒真是精神头十足,威风凛凛得很。”竹屿冷冷开口,“不知情的,还当是哪个跋扈的罪臣,跑我这御史台来作威作福了?”

竹屿的声音甫一在门框边响起,崔七霎那间没了音。

他飞快地瞥了竹屿一眼,旋即又扭过头去,只留给竹屿一个后脑勺,闷闷地挤出几个字:“你……回来了?”

竹屿淡淡地“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崔七得了这一声,像是被注入了新的底气,立刻用一种极其委屈,偏又充满了阴阳怪气的腔调哼唧道:

“竹大人您还知道回来啊?外面……外面的温柔乡里待得可还舒坦?怎么没索性在那儿过夜,乐不思蜀呢?”

这态度转变之迅疾,语气拿捏之精准,从蛮横到幽怨无缝衔接,让门口的竹屿一时怔住。

竹屿看着他明明气得鼓鼓囊囊,醋海已然翻起滔天巨浪,却偏要强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再嗅到自身衣袍上沾染的香粉气息,心中莫名掠过心虚,然而更多的,却是觉得崔七这般“双标”行径,实在……

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竹屿并未理会他那酸溜溜的试探,只微蹙眉头,转向一旁垂手侍立的丫鬟:“他今日的伤药,可曾按时更换敷上了?”

丫鬟如蒙大赦,连忙点头应道:“回大人,已按时换过了。”

崔七见他对自己的醋意全然不接招,反而去关心琐事,顿时更气了。

他梗着脖子,继续哼哼唧唧:“哼,不劳竹大人您费心!我崔七皮糙肉厚,命硬得很,一时半会儿死不了,只是这漫漫长夜,孤零零趴在这冷榻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他拖着哀怨的腔调,意有所指地补充道:“哪像有些人,在外面花天酒地,快活逍遥得很呢!”

竹屿自然明白他的弦外之音。

崔七后背伤势沉重,留下了些惊悸后怕,总想身边有人陪着,方能安心。

看着他趴在锦被间,竹屿的心底终究还是软了。

他叹了口气,举步走到床边,语气放缓:“莫要再胡闹了,好生静养才是正经。我今夜便宿在外间偏殿,有事唤人,或是高声叫我便是。”

“偏殿?”崔七转过头来,眼睛瞪得溜圆,“那么远!你……”

他想冲口而出“你是不是嫌弃我”,又觉得这话太过示弱丢脸,硬生生将那后半截话咽了回去,只恨恨地一把抓起手边的软枕,泄愤似的用力捶打了好几下,最后干脆把整张脸都埋了进去,声音闷闷的:

“走走走,都走!留小爷我一个人疼死在这里算了,省得碍您的眼!”

竹屿看着他孩子气的举动,无奈地摇摇头,再次嘱咐了丫鬟,便去了外间歇息。

他刚在偏殿的榻上和衣躺下不久,里间便清晰地传来“砰砰”捶打枕头的闷响。

竹屿合上眼帘,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

……

“竹屿……”里间传来一声小心翼翼的呼唤。

“欸。”竹屿闭着眼应了一声。

“你……你还怪我吗?”那带着一丝忐忑。

“……”

“喂?怎么不说话?哑巴了?”崔七似乎支起了半个身子,提高了些音量。

“睡吧。”竹屿在偏榻上翻了个身,声音带着一丝倦意,“莫要再闹了。”

翌日清晨,天色微熹。

刑部大堂之内。

太子孟子琰端坐于主审之位。

刑部尚书倪舟位列其侧,面色却如寒铁,眼神锐利,紧紧锁着堂下之人。

堂下所跪者,正是苏州知府庄长卿,一个在江南官场以不通世故人情而著称的地方大员。

“庄知府,”太子开口,声音温和,“吴县代缴苏州府税赋多年,素来稳妥,未曾有失。本王且问你,为何今年拖欠如许之多?”

庄长卿一揖,不卑不亢地回道:“回禀太子殿下,非是吴县懈怠,罔顾国法。实乃……”

“哼!”话音未落,倪舟猛地一拍惊堂木。

他厉声怒喝,声若洪钟:“一派胡言,巧言令色,分明是尔等地方蠹吏,上下其手,沆瀣一气,中饱私囊!以致国库虚空,民生凋敝,尔还敢在此砌词狡辩,妄图欺瞒天听?”

庄长卿面对这红脸白脸的审问阵仗,脸上并无半分惧色,他抬起头,朗声道:“殿下,尚书大人明鉴。下官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分贪墨之举。吴县之困,非人力可违,实乃天时地利相迫,时势使然。个中缘由,口说无凭,恳请殿下允准下官当场演算,诸位大人一看账目,自有公断。”

太子微微颔首:“准。”

庄长卿显然早有准备,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一卷宣纸,铺展于地砖之上,又请衙役取来笔墨砚台。

他撩袍跪坐于地,提笔饱蘸浓墨,一丝不苟地演算起来。

他在纸上画出九列方格,一个个清晰的数字随之跃然纸上:

“吴县,历年来,均担苏州府税赋七成之重。去岁生丝价平,尚能勉力支撑,缴足份额。然今岁生丝之价暴涨,其势汹汹,成本骤增。纵如此,吴县为顾全大局,仍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缴足往年七成之额。此乃实情,府库账册历历可查,绝无虚言。”

“长洲县:织户稀少,仅及吴县三成。按亩均摊税额,本应缴纳……然历年积欠已成痼疾……”

“元和县……”

“昆山县……”

……

庄长卿笔下不停,沉稳有力,将苏州府下辖九县之田亩细数、织户多寡、生丝年产量、往年应缴税额、今岁实际缴纳数额、历年积欠之数……一一分列清楚,条分缕析。

其逻辑之严密,将苏州府赋税积重难返的根源,血淋淋地铺陈于这森严大堂之上。

起初,太子与倪舟尚能端坐其上,冷眼旁观。

然而,随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铺满整张素白宣纸,两位的脸色,终于起了微妙的变化。

整个刑部大堂陷入一片死寂,唯有庄长卿沉稳清晰解说声在回荡。

当最后一笔落下,墨迹微干,庄长卿放下手中狼毫,深深叩首:“殿下,尚书大人。账目在此,白纸黑字,一目了然。非是吴县不肯尽力,实乃重负如山,不堪其荷;亦非下官尸位素餐,未能明察,实乃赋税积弊日久年深,沉疴难起,非一府一县之力所能挽回。下官无能,未能催缴齐整,甘领责罚。然贪墨之说,纯属无稽之谈,构陷污蔑!恳请殿下明察秋毫,还下官及苏州府上下一个清白!”

太子孟子琰与刑部尚书倪舟,一时之间,竟相顾无言。

“苏州知府庄长卿,”太子再次开口,打破了这令人难堪的沉寂。

“臣在。”庄长卿应道。

“照你方才演算所言,此番赋税之巨额亏空,皆是积欠所致?短缺三成,数目非同小可,”太子微微眯起眼,“庄知府,你确定这三成短缺,皆系于丝价暴涨一端?依孤所知,三成税银之巨,恐怕不能尽数归咎于丝价波动吧?”

倪舟立刻领会,接口续道:“在理。庄知府方才所算,只言片语,恐难服众。不如你再细细写来,写个清楚明白,这三成短缺,究竟几分是涨价所致,几分是另有隐情?”

庄长卿再次叩首:“回大人,臣……不知。”

“不知?”倪舟挑眉,尾音上扬,“身为一府之尊,统辖九县,关乎国赋大计,一句‘不知’,便想搪塞过去?天下岂有此理。”

“非是搪塞,实乃情势复杂。”庄长卿抬眸,“苏州府下,大小市集数十,水路陆路交汇,商情瞬息万变,各处生丝行情、织户境况、田亩收成皆不尽相同,盘根错节,岂是一纸算筹、一日之功所能厘清?此等巨细,非亲力亲为、详加体察不可得也。”

他顿了顿,又道:“此等情状,正在下官日夜筹谋化解之中。若能……若能给予卑职三月之期……”

太子孟子琰微微蹙眉。

三个月……

半晌太子缓缓开口:“太久。本王只给你一月。”

庄长卿身形明显一震,眼中满是诧异。

“一月之内,理清头绪,拿出章程,追缴欠赋,或寻得替代之法。”孟子琰语气平淡,“干得好,便是大功一件,朝廷自有封赏。干不好……便是你无能失职,其罪难逃。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庄知府是明白人,其中利害,想必心中清楚得很。”

庄长卿下颚线条绷紧,牙关似乎暗暗咬合了一下,随即重重叩首:“臣……谢殿下恩典,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谢谢观赏[玫瑰]

是这样的,苏州贪墨案是一件事,崔七的锁麟囊和姚玉宁的下落是一件事,二者没有什么关系

贪墨案的原型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徽州丝绢案,有部分雷同,仅作参考,不要细究[狗头]

想知道细节的读者可以去看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锦屏人·桃木漪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