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炮灰在70年代发大财 > 第7章 领粮食

炮灰在70年代发大财 第7章 领粮食

作者:江湖太妖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05 21:51:42 来源:文学城

白清霖完全没睡好。

他以前也住宿舍,一个屋八个大小伙子都没有这么闹心过。

因为那时候他有耳塞,最起码听不到打呼噜的动静。而且一起住的男孩们都勤快得很,绝不可能让自己散发出脚丫臭来。

更别说这里的床不是独立的,左右都挨着人,挤得要命。

吴长青还好,睡觉是比较规矩的那种。刘明大哥就不成了,睡姿比较张扬,那脚丫子都快钻到白清霖被窝里了,胳膊也搭到白清霖身上,给他压的做了半宿噩梦。

为啥是半宿呢?因为另外半宿这位刘大哥冻得慌,把胳膊缩回去了。

真是救了白清霖一命。

“我还想要柜子……”白清霖坐在炕沿上,只觉得浑身不舒服,白净的脸蛋子上挂着俩大黑眼圈,乍一看跟保护动物似的。

吴长青又心疼又觉得好笑,“柜子我找村里的木匠给你打,钱我先帮你垫上,等你回来给我就是。不过你得自己买一把锁。”

白清霖哦了声,抬头看看外面的天,刚蒙蒙亮,“现在就得去村口等牛车?”

“一来一回很费时间,女知青那边已经都起了。而且一会儿你们得先去村长那边领粮食,领完粮食才能去镇上。”吴长青帮着白清霖打了洗漱的热水,他是真把这孩子当自己弟弟心疼,毕竟差着十多岁呢。

白清霖叹了口气,慢慢的从炕上下来,然后翻找另一个大包。

他抗来了三个行礼,一个是被子卷,挂着俩搪瓷盆子,里面还塞着口杯牙刷牙膏等怕摔的东西。一个是编织袋,里面放了换洗的衣服和鞋子。

原主喜欢洋气,来的时候就穿了毛裤和棉夹克,到这边差点儿冻没了。

白清霖又不傻,直接翻出了最厚的棉袄棉裤,心中觉得还是原主家里人靠谱,知道这边冷,提前预备上了。否则要按照原主想的后期寄来,怕是人都没了。

套上大棉袄二棉裤,把小皮鞋也换成了大棉靴。又翻出个围脖把自己的脑袋包的只剩下两只眼睛漏在外面。

东北三月份的早晨,真的寒风刺骨啊。

这都不是春寒料峭了,这是春寒冻死人!

换完衣服,白清霖才想起其他人。

炕上早就都空了,别的地方被子都被卷成一圈靠到脚头那边的墙边。

“别看了,就你起的最晚,我知道你晚上没睡好,特地没早叫你的。那边要等着开仓领粮食,不会很早,你现在去估计也得排队。”吴长青真的是个好大哥,把白清霖安排的明明白白。

“谢谢吴大哥!”白清霖洗漱完才觉得精神一些,又掏出雪花膏擦了自己小脸蛋子和手。否则就照这个风,估计一天就给他脸造皴了。

就算是下乡,他也不想糟蹋自己的身体。

外面的天还没大亮,田野山岭中绿色也少。还未融化的积雪给这灰蒙蒙的天地抹上了大片的白。

村里人穿的衣服都十分破旧,基本上以灰色和蓝色为主,因为这两种颜色都比较耐脏。布料则是劳动布,这种布有点儿类似后世的牛仔布,但并没有牛仔布柔软,略有些粗糙,却十分结实耐磨。

鞋子基本都是自家做的老布鞋,还有穿草鞋的。那种大头草鞋后世已经很少见了,外面用稻草编织,里面有条件的就塞棉花,没条件的就是破布头烂鸡毛之类。

他们这些下乡的知青穿的算是相当不错的了,基本人人都有黄胶鞋和冬天穿的大棉鞋,条件好的还有穿棉皮鞋的。

不过棉皮鞋什么的都不方便下地,估计到时候都得换成旧鞋子。

白清霖打眼望去,整个村子就好像一幅幅陈旧的老式黑白照片,灰突突雾蒙蒙,带着一种年代感的沉闷。

他先随着知青队伍去大队部,大队长村长和会计都到了,正在给人领粮食。除了知青要领,部分社员也要领。有的人家里穷,怕粮食都领回家被老鼠啃了,或者被偷走,干脆都存放在大队部这边的仓库里。到时候按照工分算粮食,边划边吃。

知青领粮食可以先预支工分,也能用钱和粮票购买。

白清霖站在后面看了一圈,朱正民,王建国和王爱民,以及女知青那边新来的马素云和王巧云,都掏钱换了些细粮,又答对着预支工分换的粗粮。

在这里,磨细了的棒子面都算是细粮的一种,但比大米白面要便宜一些。粗粮就是红薯,红薯面,高粱面和杂面。

杂面所谓的杂,其实就是乱七八糟的东西掺和在一起做成的面。里面有红薯面、麸皮,些许高粱面以及一些晒干的红薯藤磨成的粉。

这种杂面是最便宜的,同样也是口感最粗糙的,只有家里非常穷的才会以这样的杂面作为经年口粮。

白清霖曾记得奶奶给他讲述过当年知青下乡的故事,有的知青运气好,去的地方比较富裕,有山有水土地肥沃,粮食高产,工分自然也会很高。

听说最高的一个工能达到五毛钱。所谓一个工就是十个工分的满工,等于一个工分五分钱。

而穷的地方呢?那是真的穷,土地贫瘠,干旱,能种出来的作物非常少,大家勒紧裤腰带才能勉强饱腹。那种地方,一个满工只有三分钱。

奶奶说当年来村子里有个知青往家里写信,信封上带了个信笺,上面有水草有鱼。那个知青用箭头指着鱼说:多想尝尝此物之味啊。

可见村子曾经就是个穷地。

红星公社这边算是比较富裕的了,一个满工是三毛五,勤快的人家一年到头不但能吃饱肚子,还能用剩下的工分换成钱来补贴家用呢。

知青里面也有能做到满工分的,就是吴长青跟王城这老哥俩了。吴长青是因为在村里年头长了,干活干出经验,能赚个满工分,咬咬牙还能多出一些工分来。王城纯属于家里十分穷困,来这边拼命干活,年底计算工分和粮食还能分一些寄回家。

领粮食很快,先给社员领,再轮到知青。每个知青能预支二十斤粮食,要么自己准备袋子装回去,要么花两分钱从大队部买个麻袋装。

这里的麻袋都是好东西,哪怕破了补一补照样用。若是镇上那种面袋子更贵,有的人家舍不得用破了的面袋子,还会把袋子改成衣服穿。

有的时候会看到村民身上的衣服印着某某化肥厂某某面粉厂的字样,那衣服基本就是用袋子改的了。

好像文化衫。

白清霖对这个年代的衣服没有什么不喜,到看的津津有味。他甚至想起自己小时候看村里的老太太大娘穿超市送的文化衫,胸口印着某某纯牛奶,笑的要死。

轮到白清霖换粮食,他直接掏了钱。没买细粮,二十斤全部换成棒子面。细粮太打眼了,他没有必要在头一天炫富之后再次炫富,棒子面里面虽然并不如后世那样精细,还掺杂着一些麸子,口感相当粗糙,咽下去的时候甚至拉嗓子。

但也足够吃了,毕竟知青所都吃大锅饭,大家拿粮食混在一起做。他会做饭可不想做,用棒子面比较合适。

装棒子面的袋子是五分钱买的面粉袋子,分量不轻。白清霖扛着走了一会儿,就憋得脸蛋子通红。这个小身板确实被娇养的有些弱了,二十斤而已,不至于不至于。

可真的累。

吴长青跟旁边看了会儿笑话,乐呵呵的帮着把粮食袋子接了过来,“走吧,我带你去木匠那边,定好箱子你得去牛车那里等着去镇上。粮食我帮你带回去,如果有现成的箱子我也帮你都拿过去。”

“谢谢吴大哥,要是没有吴大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该嘴甜的时候就得嘴甜,白清霖可没有什么包袱,好听的话不要钱的往外撒,给吴长青说的直笑。

木匠家住在村口边上,院子里囤了点儿木头。

虽然说这个时候不兴家里囤东西,尤其是木材。不过毕竟都是一个村的,家家户户需要打一些家具,盖房子之类,哪里用不到木匠呢?只要别太过分,基本都睁一眼闭一眼。

估计是木匠早就知道村里要来知青,打好了好几个柜子,也都上了清漆放在院子里阴干。

“箱子,柜子,或者平日里拎的藤箱都有。藤箱比较贵,那可是上的好锁头,好好用能传家的。一米长的木头箱子要一块五,双开门小柜子得三块。锁自己镇上买,那玩意要工业票,俺这里可没有。”

周木匠四十多了,膀大腰圆的。他爹是木匠,他弟他儿子都是木匠,一家子木匠。平时就靠帮人打家具,垒炕赚些钱,平日里也得出工,否则没粮食吃。

白清霖就买了个箱子,这箱子一米长,五十公分宽和高,能放不少东西。

周木匠看吴长青还背着粮食,就笑呵呵道:“我帮你都送过去,以后还买啥直接过来。”

他挺稀罕吴长青的,当初自家妹子就看上了这个知青,不过吴知青早就说铁了心要回城,不想在这里结婚。头两年还被人穿小鞋了,不过这个人实在,会办事,又是文化人。

时不时还帮着村干部们写点儿东西,刷个标语什么的。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不再折腾他,而是把他当村里人对待了。

吴长青喊了声周老哥,然后从兜里掏出一毛五一盒的烟递过去一根,“知青所来了个小孩儿,被人坑了,今年才十四岁。以后在村里,还得老哥哥嫂子们帮忙照顾着。”

同样都是说白清霖年纪小不太能干活,但人家吴长青说的就让人听了心里舒坦。而朱正民呢?则带着一股子茶味儿。

当年就是因为朱正民总是在村里宣传白清霖家里娇生惯养,干活不行,哪怕小孩一天也能有四五个工分,赶上个女知青了,可仍旧会被人嫌弃几句。

时间长了,白清霖总被看不起,脾气越来越不好,名声自然也就越来越差了。

“才十四啊?这可真是,遭罪了。”周木匠接过烟也不抽,直接放在耳朵上夹着。他看着站在旁边很是乖巧的白清霖,道:“你放心,咱们村也不是吃人的村,只要老老实实的总是能填饱肚子。”

“我知道了,谢谢周伯伯。”白清霖更加乖巧,还给周木匠鞠了一躬。

这给周木匠笑的,“行了行了,这小孩还挺规矩的。”

吴长青要带着白清霖去镇上,粮食跟箱子放一起,等回来之后再拿去知青所。

等他们走到牛车的地方,发现王巧云正在跟人吵架!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领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