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女扮男装的我掰弯了那个剑客 > 第3章 第 3 章

女扮男装的我掰弯了那个剑客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奉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22:48:54 来源:文学城

但顾谦若识时务、认天命,也就不是顾谦。

司空昭虽于庙堂之上胜出三分,却尚未能只手遮天。

各地官员心存“倒司空昭,反阉党”之念的人并不在少数,顾谦这事便是个引头,宛如投湖石子,那涟漪一**荡漾开来。

常州知府与无锡知县均是清正为官,与顾谦早有私交,此时挺身而出,资助他重开宋时东林书院,聚汇一干志同道合之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自谓之“清议”。

司空昭听闻只摇头笑道,“迂腐。”他这头正忙着与兵部尚书明争暗斗,心忖得刀兵者得天下,便让你现下讲几句风言风语又如何?

可司空昭没料道,顾谦这东林书院竟如星火燎原,一时“士大夫抱道杵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悠悠众口,堵之不及。

朝廷上剩下的几块硬骨头更是有了言论靠山,懂了迂回曲折之道,不与司空昭硬碰,冷不丁暗地里使个绊儿,管不管用且不说,能让司空昭不痛快,便是他们的痛快。

时局就这么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僵了下来,不冷不热的,神宗驾崩,光宗即位,光宗即位一月驾崩,熹宗即位。

年号从万历到泰昌再到天启,龙座上的人换了三个,流年也仅是淌过三秋。

司空昭与熹宗乳母早暗中勾结,熹宗也无胆反抗这从小看他长大的三朝权宦。

兵部尚书终是老了,拼着最后一点心力将自己的女婿,镇国将军周梦麟调往边关便撒手人寰。可就是这最后一步棋,让司空昭顾忌那边关十万大军,步步为营了五年。

东林党这五年间也是处心积虑,再非一间讲学论政的书院那般简单,已同司空昭一党势同水火。

司空昭早打定主意,要趁明年开春的京察之机将这眼中钉、肉中刺一举拔除。

此次苏遥南下,看似只身上路,但供他随时调遣的暗探番子不知有多少,只待他筹谋全局,便将那东林党众的根底查了个一清二楚。

“小苏啊,今年秋天得了闲,再陪我去香山寺住上几日,吃吃兆化那老和尚的斋菜,下下棋,看看山景。”当日说完正事,司空昭突向苏遥笑道。

“厂公有兴致,属下自然要跟去沾光,”苏遥心忖这大暑还未过,怎就提到秋游的事,“只是下棋就免了,上回输给厂公那张雪景寒林图,我这心疼劲儿可还没缓过来。”

司空昭眉目含笑,再拿起茶盏喝了口茶,心道,“好个愈到深秋色愈艳,你们既偏要像那枫树一般不识时务,我便正好看看这血染重山的美景!”

天启五年秋,苏遥到底是未能得闲去看香山红叶。

司空昭这头还未有动静,东林党人却先按捺不住。常驻苏州府督政的应天巡抚一夜之间暴毙家中,消息传上京,司空昭大为光火。

巡抚主理民政,年年的南粮北调都是他亲自操办。他这一死,纵是继任官员立时赶过去,也一时半刻摸不清水深水浅,怕是实权早落在旁人手中。

“来来去去还不是给我找麻烦,”司空奕挟了一筷溜鸡脯,跟苏遥抱怨道,“那头要是推三阻四按粮不发,这头粮价一涨,又要有人拿这个说事儿。还有漕运,你知道每年要砸多少银子进去?多少年了,这点子破事儿就解决不了,工部只推给我,长篇大论归成俩字‘要钱’,我却还要跟杨尊儒那老梆子斗智斗勇。听听,尊儒,名字一股子酸气,倒是别跟我一样在这铜臭堆里打滚儿啊。”

司空奕乃是司空昭义子,比苏遥小了快五岁,打小一块儿长起来,虽无血缘关系,却形同亲人。

这户部统掌天下土地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司空昭不敢交给别人,早早便提拔了司空奕做户部侍郎。

户部尚书年纪老迈,别说理事,连走路都不利索。现下大小事物俱是两个侍郎在管,另一位便是那司空奕嘴里的老梆子,东林党人杨尊儒。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顾谦当日亲手撰写的对联,镌刻在东林书院的大门口。

如今人已作古,对联留下来,却再不是那一片精忠为国之心。

譬如这兴水利、通漕运实是正事,杨尊儒却因着党派之争,诸多考量下三番五次从中作梗,掺杂不清。

黎民苍生?

大好江山!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又有哪一场权势之争,不是争到最后再寻不回初衷。

“京师之中谁不知道司空侍郎才貌双全,风流倜傥,”苏遥为司空奕再斟满酒,“哪里像个铜臭堆里打滚的人物。”

“大哥还真别拿我玩笑,”司空奕举杯挑眉,“上回去秀满楼,我可见红袖姑娘又清减了两分,真应了句‘为伊消得人憔悴’,却不知盼的是谁?”

“……你明明小时候连个人都喊不利索,”苏遥叹了口气,笑骂道,“如今却学得这般牙尖嘴利。”

“托杨大人的福,日日为了芝麻蒜皮的小事儿打嘴仗,”司空奕也叹口气,无奈道,“便是个哑巴,也给气得出口成章了。”

苏遥头回见着司空奕时,那孩子才五岁上下,自己也不过十岁。小司空奕长得是粉雕玉琢、聪明伶俐,却因家中初遭大变,生生吓地不会讲话。

那年司空昭还在上任厂公手下做事,平日宿在宫里,十天半月才来一次,查考功课武艺。一间宅子除了西席武师,只有几个丫头厨娘,陪着两个孤落落的孩子,看日升日落,花草枯荣。

“硕郭郭。”这是司空奕开口说得第一句话,苏遥愣了半晌,才知道他是叫苏哥哥。

这一声哥哥一叫便叫了许多年。

白驹易逝,韶光轻贱,如今苏遥已近而立,昔年粉团儿似的孩子也长成了个温文尔雅,锋华内敛的人物。只剩那黑润润的眼还同小时一样,笑一笑便弯起来。

“说来……督主这次可气得不轻,”不知是不是得了司空昭吩咐,虽认了义父,司空奕却只叫司空昭督主,“听说扎手得很?”

苏遥笑着挟菜吃酒,“无事,大不了我再走一趟。”

那应天巡抚自然不是什么暴病而亡,却是被一掌震断心脉,连胸骨都碎做几段。行事之人苏遥早已查清,此人名唤许甄,也是江湖上有名有号的“疾风九剑,快意恩仇”。

苏遥不信这个人真有心一辈子卷入党宦之争,但便是这一次,已足够要了他的命。

一顶“江洋大盗谋害朝廷命官”的帽子扣下来,苏遥先后派出两批人马搜捕,却皆死伤大半。

嘴上说是大不了亲自走一趟,苏遥心中却已有计较。许甄非死不可,是为了锦衣卫的颜面,更是为了杀鸡儆猴。江湖是江湖,官场是官场。

她要那些江湖人看看轻言侠义的后果,天涯海角,又有谁能逃得过锦衣卫的铁骑。

公事之上苏遥从不托大,接了探子密报,得知许甄转逃向北,便亲率十二缇骑,直奔辽东而去。

这十二人是苏遥亲随中的卯字支,不比寻常厂卫。

但见官道之上,苏遥一骑当先,后十二人纵作两列,皆是黑氅黑马,疾弛之时烟尘滚滚,蹄起蹄落却肃整宛如一声。

临行前司空昭曾叮嘱苏遥活捉,非为了审供,只因天朝律法之于死刑一则甚为严苛,许甄谋害朝廷命官一案已传了开来,江湖朝野无不关注。东林党人更是口诛笔伐,为许甄申冤,强道该按律法经由朝审,让熹宗亲判。

司空昭心知肚明,东林党只是借机寻事,并非真是顾惜许甄性命。他冷笑对苏遥道,“早晚是个死,朝审又如何,便成了他们的愿又如何?”

苏遥并未辜负厂公嘱托,还真将人囫囵带了回来。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许甄看似外伤不重,实则胸骨断了三根。虽已正骨打了夹板,一路囚车颠簸也是活受罪。

归程走得慢,苏遥回到京师已是秋分时节。

京里压了一摞消息密报等她决断;诏狱里问出的供词经镇抚司审过一轮,紧要的也需她亲自过目;更别提年年秋后问斩前那些见不得光的龌龊勾当,能批的、不能批的,该办的、不该办的,往往需要反复权衡细处,最费心神。

秋主杀,秋分、白露、霜降,多少应死不应死的人都在这一月余间魂归黄泉。

第一拨行刑的告示已经贴了出来,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不少平民百姓,识字的高声念出告示上的名录和罪状,念一条便是一阵嗡嗡嘈杂,有那猥亵罪名的,便又是一阵哗声嬉笑。

苏遥勒住马,不远不近地望着人群。有粗嘎嗓子喊一句行刑时定要去看,顿引来片片附议之声。

所谓乱世,也不过是祸不及己,便看个热闹罢了。

这日苏遥穿了官服,热闹人群中先有个把人一回头,看清马上人的服色,唬了一跳,忙屏气敛声溜开去。

这么走了几个,挤在告示前的众人终是俱看到了苏遥。似慢慢安静,又似突地死寂,人群再不敢发出一点声息地作鸟兽四散。

走至最后,只剩一人白氅白衣立在空场上,定定望向苏遥,抱拳扬声道:“苏兄,别来无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