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共振
天台的门被推开时,暮云冬正蹲在地上调整音箱的EQ。高频旋钮被他拨到10点位置,中频略微提升,低频收紧,避免在空旷的空间里变得混浊。他的手指在琴弦上轻轻划过,C大调音阶的每个音都清晰可辨。
“你今天来得挺早。”许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里面似乎装了不少东西。
暮云冬没回头,只“嗯”了一声,继续微调音色。他对声音的要求近乎苛刻,哪怕是微小的频段叠加也能察觉。
许驰走到他旁边,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型的麦克风和一个便携音频接口:“我想试试录制你的吉他声音。”
暮云冬停下手中的动作,抬眼看他:“录来做什么?”
“做频谱分析。”许驰推了推眼镜,“我想更精确地了解你不同音色的频率分布,这样可以优化我们的声音可视化程序。”
暮云冬沉默了几秒,把吉他的输出线从音箱的输入口拔下,转而连接到音频接口:“别把我的音色弄得太脏。”
“不会的。”许驰保证道,“我会保持原始信号的完整性。”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启动了音频编辑软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波形窗口,随着暮云冬拨动琴弦,一条条彩色的频谱线在屏幕上跳跃。
“你看,”许驰指着屏幕,“你的清音音色在2-5kHz有明显的峰值,这就是为什么听起来很明亮。而失真音色时,300-500Hz的能量增强,带来了厚重感。”
暮云冬凑近屏幕,目光在频谱图上移动。作为美术生,他对色彩的敏感度极高,很快就将不同频段与特定颜色联系起来:“2-5kHz像柠檬黄,明亮但不刺眼。300-500Hz则像赭石,沉稳而厚重。”
许驰惊讶地看着他:“这个比喻很贴切。”
暮云冬没有接话,继续弹奏。他从清音切换到失真,又加入了延迟和混响效果。屏幕上的频谱随之变化,色彩在暮云冬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抽象的画面。
“你知道吗,”许驰突然说,“我发现你的创作模式很有趣。”
暮云冬挑眉:“什么意思?”
“你的旋律走向常常是先上升后下降,像一个抛物线。”许驰在笔记本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曲线图,“而且你的和弦进行往往遵循黄金分割比例。”
暮云冬的手指顿了一下。作为一个凭感觉创作的音乐人,他从未意识到自己的音乐中蕴含着如此精确的数学规律。
“也许这就是你的音乐听起来既和谐又有张力的原因。”许驰补充道,“你的直觉符合了数学美学。”
暮云冬移开视线,继续弹奏。他不习惯接受夸奖,尤其是这种从理性角度分析的肯定。但不知为何,从许驰口中说出的话,他并不反感。
录制结束后,许驰开始分析音频数据。他将暮云冬的吉他声音分解成不同的频段,精确计算每个频段的能量分布。暮云冬则在一旁的速写本上,根据频谱的形状和颜色,勾勒出一幅幅抽象的线条画。
“你在画什么?”许驰好奇地问。
“声音的轮廓。”暮云冬简洁地回答。
许驰凑过去看,惊讶地发现暮云冬的画作与屏幕上的频谱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些看似随意的线条,实际上精准地捕捉了声音的本质特征。
“这太神奇了。”许驰感叹道,“你用视觉语言准确地表达了听觉信息。”
暮云冬合上速写本,将其放回背包:“只是画画而已。”
“不,这是一种难得的能力。”许驰认真地说,“你能在不同艺术形式之间建立桥梁。”
暮云冬没有回应,而是将话题转回技术层面:“你的程序现在能实时处理音频了吗?”
“基本可以,但还有优化空间。”许驰打开另一个软件窗口,“我增加了傅里叶变换的点数,提高了频率分辨率。不过这也增加了计算量,导致延迟略有增加。”
“延迟不能超过20毫秒。”暮云冬指出,“否则视觉和听觉会不同步。”
“我知道。”许驰点头,“我正在尝试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的优化版本,同时调整缓冲区大小。”
暮云冬看着他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突然意识到这个看似书呆子气的学霸,在技术方面有着令人钦佩的专业能力。他想起自己在画室里反复调配颜料的场景,或许他们在本质上是相似的——都在追求某种完美的表达。
“艺术节的作品准备得怎么样了?”许驰突然问道。
“还行。”暮云冬回答,“我打算创作一幅大型的抽象画,完全基于声音的可视化。”
“用我们的频谱数据?”许驰眼睛一亮。
“嗯。”暮云冬点头,“但我会进行艺术加工,不是简单的复制。”
“我能看看你的草图吗?”许驰小心翼翼地问。
暮云冬犹豫了一下,还是从背包里拿出几张草图。许驰认真地翻看,不时发出惊叹声。
“你的色彩运用真的很独特。”许驰指着其中一张草图,“这个蓝色调代表什么?”
“高频泛音。”暮云冬解释道,“我用了钴蓝作为底色,然后叠加了少量钛白,创造出一种透明感。”
“太妙了。”许驰赞叹道,“你的艺术诠释让冰冷的数据变得有温度。”
暮云冬收起草图,表情依旧冷淡,但许驰注意到他的耳尖微微泛红。
午餐时间快结束时,他们收拾好设备准备离开。走到楼梯口时,暮云冬突然停下脚步:“许驰。”
“嗯?”
“谢谢你。”暮云冬的声音很轻,“谢谢你让我看到了音乐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许驰愣住了,随即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我才要谢谢你,让我发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暮云冬点点头,转身下楼。许驰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个总是冷着脸的美术生,其实有着一颗炽热的心。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各自忙着准备艺术节和科学展的作品。暮云冬在画室里创作他的大型抽象画,许驰则在物理实验室完善声音可视化程序。虽然见面时间减少,但他们每天都会通过短信交流进展。
“我今天尝试了新的色彩组合。”一天晚上,暮云冬发信息给许驰,“用群青和紫罗兰表现低频,再加少量柠檬黄提亮。”
“听起来很有趣。”许驰很快回复,“我今天优化了FFT算法,延迟已经控制在15毫秒以内了。”
“很好。”暮云冬简单地回复道。
艺术节当天,校园里热闹非凡。各个展厅都挤满了学生和老师,欣赏着同学们的艺术作品。暮云冬的《声音的画像》被挂在美术展厅最显眼的位置,这是一幅两米高的抽象画,色彩丰富而和谐,既有强烈的对比,又有微妙的过渡。
“这幅画真不可思议。”一位评委老师赞叹道,“它似乎在律动,像有生命一样。”
暮云冬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接受着各种赞美。他不习惯成为焦点,但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内心还是有一丝成就感。
与此同时,在科学展的展厅里,许驰的声音可视化装置吸引了大量观众。人们排队等待体验,当看到自己的声音变成绚丽的色彩时,无不发出惊叹声。
“这个装置太神奇了!”一位参观的老师说道,“它完美地结合了科学与艺术。”
许驰微笑着解释装置的原理:“我们分析声音的频率和振幅,然后将不同的频率映射到不同的颜色,振幅决定亮度。这样,声音就变成了可见的艺术。”
“太有创意了!”另一位老师赞叹道,“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
许驰的目光不自觉地望向美术展厅的方向:“是我的搭档,他是个很有才华的美术生。”
展览进行到一半时,评委们开始巡回评审。当他们来到美术展厅时,暮云冬的作品立刻引起了注意。
“这幅画很特别。”一位评委说道,“它的色彩运用非常大胆,但又不失和谐。你能解释一下你的创作理念吗?”
“我将声音的频谱转化为色彩。”暮云冬简洁地回答,“每个频段对应一种颜色,声音的变化通过色彩的流动表现出来。”
“非常独特的视角。”评委点头称赞,“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暮云冬没有解释,这个概念其实源于许驰的技术。他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尤其是对别人的感激之情。但在内心深处,他知道这个作品的成功离不开许驰的贡献。
当天下午,颁奖仪式在学校礼堂举行。当主持人宣布暮云冬的《声音的画像》获得艺术节最佳创意奖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暮云冬走上舞台,面无表情地接过奖杯,转身下台。
紧接着,主持人宣布了科学展的获奖名单。许驰的声音可视化装置获得了一等奖。当他走上舞台时,目光在人群中寻找暮云冬的身影,最终在后排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冷面少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许驰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暮云冬则微微点了点头。
颁奖结束后,他们在礼堂外相遇。
“恭喜。”许驰率先开口,他的眼睛因为兴奋而闪闪发光。
“嗯。”暮云冬简短地回应,“你的装置表现不错。”
“你的画也是。”许驰真诚地说,“评委们对你的色彩运用赞不绝口。”
暮云冬没有接话,而是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许驰:“给你。”
许驰惊讶地接过,打开一看,是一幅小型的水彩画。画中是天台上的场景,夕阳西下,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正在操作电脑,旁边是一个正在弹吉他的少年。画面色彩温暖,充满了生活气息。
“这是……”许驰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我们第一次录制声音那天。”暮云冬淡淡地说,“谢谢你的帮助。”
许驰感动地看着这幅画,又看了看暮云冬:“我很喜欢,谢谢你。”
暮云冬点点头,转身准备离开。许驰突然叫住他:“暮云冬。”
“嗯?”
“我们应该继续合作下去。”许驰认真地说,“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暮云冬停下脚步,没有回头:“再说吧。”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许驰看着他的背影,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他知道,这个冷面美术生已经默认了他的提议。
几天后,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天台。暮云冬正在调试新的效果器,许驰则在完善程序。
“你听说了吗?”许驰突然说道,“学校要举办一个跨学科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新作品。”
暮云冬“嗯”了一声,没有表现出太大兴趣。
“我们应该参加。”许驰兴奋地说,“我们的声音可视化项目就是跨学科的完美例子。”
暮云冬停下手中的动作,思考了片刻:“我们需要一个更完整的作品。”
“没错。”许驰点头,“我们可以将你的画作与我的装置结合,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声音艺术装置。观众可以在其中体验声音与色彩的完美融合。”
暮云冬看着他,这个总是充满激情的学霸让他有些无奈,但同时也感染了他。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排斥与别人合作,甚至开始期待这种合作带来的新可能。
“好吧。”暮云冬最终点头同意,“我们试试。”
许驰的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太棒了!我们可以开始规划细节了。”
暮云冬“嗯”了一声,重新专注于调试音色。许驰则在一旁兴奋地构思着项目的各个细节。天台上,吉他的音色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
在这个普通的春日午后,两个少年的梦想开始共振,谱写出属于他们的独特旋律。谁也不知道,这个决定将引领他们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