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你是我的和弦里的留白 > 第1章 天台的风

你是我的和弦里的留白 第1章 天台的风

作者:240509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00:36:51 来源:文学城

第一章:天台的相遇

九月的风还带着夏末残留的燥热,卷着教学楼顶晾晒的浅蓝色被单边角,在灰蓝色的天空下划出细碎而规律的弧度。许驰抱着那本封皮已经磨出毛边的《数学分析》爬上天台时,最先闯入耳朵的不是风声,也不是远处操场的喧闹,而是一阵几乎要将空气撕裂的电吉他失真音色。

那声音尖锐又带着颗粒感,像是把盛夏积压的所有烦躁都揉碎在了音符里,混着风的流速,在空旷的天台上反复回荡。许驰顿住脚步,指尖还夹着刚在实验班演算到一半的草稿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极限公式与推导过程。作为高二理科实验班的常驻第一,也是全国数学竞赛的常胜将军,他早已习惯用逻辑和公式规划所有事情——比如每天午休雷打不动花四十分钟在天台刷题,避开教室里永远弥漫的竞赛题讨论声和粉笔灰的味道。但今天,计划之外的噪音却没有让他产生往常的抵触,反而让他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好奇心压过了对“干扰项”的排斥。

天台的水泥地面被太阳晒得发烫,边缘堆放着几盆枯萎的仙人掌,铁栏杆上锈迹斑斑,却意外成了某种天然的声场。许驰抬眼望去,只见角落的阴影里,一个穿着黑色涂鸦外套的少年正背对着他,膝盖上横放着一把亮银色的电吉他,琴身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少年的右手握着黑色拨片,飞快地划过琴弦,左手在琴颈上灵活移动,每一次按弦与拨弦的配合,都催生出带着棱角的旋律。那旋律没有固定的谱子,更像是即兴的发泄,时而急促如骤雨打在铁皮上,时而又突然放缓,留下几缕延长的泛音在风里打转,像未熄的烟蒂。

许驰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片反射出远处跑道上奔跑的人影。他的大脑本能地开始运转,将耳边的吉他声拆解成可分析的物理参数:失真效果器如何通过改变音频信号的波形产生过载,琴弦的振动频率如何对应不同的音高(比如此刻最低沉的和弦,应该是低音E弦振动频率约82.41赫兹的效果),甚至连风穿过吉他音箱格栅产生的细微杂音,都被他归类为“空气动力学引发的声波干扰”。这种理性的拆解让他莫名安心,他找了个离少年不远不近的位置坐下——大概三米开外,既不会被音箱的震动直接影响,又能勉强维持自己的刷题节奏。

铺开《数学分析》,许驰的目光落在微积分中“一致连续性”的章节,指尖捏着黑色水笔,准备继续攻克早上没解完的证明题。但笔尖在草稿纸上落下第一笔时,他才发现思绪根本无法集中。耳边的吉他声像某种无形的线,时不时拽走他的注意力:少年换了拨片的角度,音色突然变得更浑浊;他踩下了效果器的踏板,音符里多了延迟的叠影;甚至偶尔指尖失误碰错了弦,发出的刺耳噪音,都能让许驰的笔尖顿一下。

他忍不住再次抬眼看向那个少年。对方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身体随着节奏微微晃动,黑色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遮住了一部分后颈。涂鸦外套的背后画着一幅抽象的图案,像是用丙烯颜料直接泼上去的——深紫与正红交织,边缘晕开模糊的白,像极了美术班走廊里那些看不懂却极具张力的作品。许驰忽然想起昨天路过美术楼时,公告栏上贴着的学生作品展览通知,其中一幅名为《噪音》的油画,用的就是类似的浓烈色彩,署名处只写了一个模糊的“暮”字。

不知过了多久,吉他声突然停了。

突兀的寂静让许驰的思绪猛地从公式里抽离,他抬头时正好对上少年转过来的目光。那是个长得极好看的男生,皮肤白得近乎透明,下颌线锋利得像精心勾勒过的素描线条,眼尾微微上挑,瞳色是偏深的墨蓝,眼神却冷得像结了冰的湖面。他怀里的电吉他还没放下,左手手指仍搭在琴颈的三品位置,看见许驰时,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这个“闯入者”是否要离开。

“抱歉,没打扰到你吧?”许驰先开了口,声音很稳,带着理科生特有的平静,“我经常在这里做题,不会影响你弹琴。”他指了指自己摊开的书本和草稿纸,试图用“同类信号”(即“我也是来这里专注做事的”)传递善意。

少年没有回应,只是静静地盯着他看了几秒。那目光没有攻击性,却带着一种疏离的审视,像是在判断许驰是否属于“需要驱赶的麻烦”。最终,他只是转过头,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吉他上,左手调整了一下指法,按出一个更复杂的和弦,却没有拨动琴弦——大概是在检查音准,或是在构思下一段旋律。

许驰收回目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聚焦在草稿纸上。他在心里默念“一致连续性的判定定理”,笔尖重新动起来:“设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则f(x)在[a,b]上一致连续……”推导过程逐渐顺畅,吉他声再次响起时,竟成了某种恰到好处的背景音,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远处教学楼的下课铃(还有三分钟就要上课)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

直到他写到“根据有限覆盖定理,对任意ε>0,存在有限个开区间……”时,耳边的吉他声里突然混入了明显的电流杂音,像是有细小的电线在短路,刺耳地打断了旋律。少年的动作顿住,烦躁地敲了敲吉他的琴桥拾音器,又拨了几下弦,杂音却越来越明显,最后他干脆放下拨片,伸手去摸音箱后面的连接线。

“你的拾音器螺丝松了。”许驰鬼使神差地开了口。

少年的动作猛地停住,这次他没有立刻转过头,而是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回头,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似乎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只懂做题的理科生会懂吉他部件。

“刚才你弹到高音区(大概是B弦10品的泛音)时,杂音最明显,”许驰放下笔,指了指吉他琴桥处的拾音器,“如果是连接线问题,杂音会持续存在,但你这是间歇性的,应该是拾音器的固定螺丝松动,导致线圈接触不良。用十字螺丝刀拧紧就行,位置在拾音器两侧,各两个小螺丝,扭矩不用太大,避免滑丝。”

他说这话时,语气就像在讲解一道物理题,条理清晰,甚至还伸手比划了一下螺丝刀该着力的角度。少年盯着他看了几秒,眼神里的疑惑渐渐变成了审视,最终还是弯腰从脚边的帆布包里翻出一把巴掌大的十字螺丝刀——刀把上还沾着一点黄色的颜料。他低头对着拾音器的螺丝拧了起来,阳光透过天台的栏杆,在他纤长的手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指甲修剪得很干净,边缘却有几道细小的划痕(大概是削铅笔或调颜料时不小心弄的)。

许驰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刚才卡壳的证明题有了思路。他飞快地在草稿纸上写下“有限覆盖定理的应用步骤”,笔尖划过纸张的速度越来越快,直到少年再次拨动琴弦,干净的失真音色重新响起时,他正好写完最后一个推导公式。

“对了,”许驰抬起头,见少年正试着弹一段音阶,便补充道,“如果以后再出现杂音,可以先检查连接线的接口是否氧化,用酒精棉擦一擦就行,比拧螺丝更省事。”

少年的弹奏动作顿了一下,他转过头,看向许驰的目光里少了几分疏离,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他没有说话,只是对着许驰微微点了点头——像是在道谢,又像是在确认“这个方法有效”。然后,他重新低下头,指尖在琴颈上跳跃,这次的旋律比之前更舒缓,失真效果调得很轻,更多的是吉他本身的木质共鸣,像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却又带着恰到好处的力度。

许驰笑了笑,这是他今天第一次笑,嘴角的弧度很浅,却让他原本略显严肃的脸柔和了许多。他收回目光,继续刷题,这次的效率格外高,剩下的两道证明题很快就有了头绪。直到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班长发来的消息:“下午第三节课去音乐教室排练,歌手大赛的伴奏要再顺一遍,别迟到!”

许驰回复了“收到”,手指在屏幕上停顿了一下,脑海里却再次浮现出刚才少年拧螺丝的样子,以及他指尖那点黄色的颜料痕迹。他收拾书本时,特意看了一眼少年脚边的帆布包——拉链没拉好,露出了一本素描本的边角,封面上用炭笔写着两个清晰的字:暮云冬。

原来他叫暮云冬。

下楼的时候,楼梯间里传来几个男生的议论声,语气里带着调侃:“刚才在天台听到吉他声了,肯定是美术班那个怪胎暮云冬吧?天天躲在那里鬼哭狼嚎。”“可不是嘛,穿得奇奇怪怪,画的画也看不懂,听说他连同桌都不搭理。”“听说他还跟老师顶嘴呢,脾气怪得很……”

许驰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只是攥紧了手里的《数学分析》。他想起刚才暮云冬那双冰冷却专注的眼睛,想起他弹错弦时下意识抿紧的嘴角,忽然觉得“怪胎”这个词,实在太草率了——就像有人看到复杂的数学公式就说“没用”,看到浓烈的油画就说“难看”,不过是没看懂背后的逻辑与热情而已。

下午第三节课的音乐教室,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钢琴上,形成明暗交错的条纹。许驰坐在钢琴前,指尖划过黑白琴键,弹出一段简单的和弦。作为歌手大赛的伴奏者(他不仅会吉他,钢琴也过了十级,只是很少在人前展示),他需要和主唱配合调整旋律。但弹着弹着,他的思绪却又飘回了天台——暮云冬那把亮银色的电吉他,他指尖的颜料,还有那道带着电流杂音的旋律。

他忽然有点期待明天的午休。

期待再次在天台看到那个抱着电吉他的少年,期待听他弹出没有杂音的旋律,甚至……期待能再和他说一句话,问问他那幅《噪音》,是不是真的画的天台的风与吉他声。

第二天清晨,许驰特意在书包里塞了一把备用的十字螺丝刀——是他从家里工具箱里找的,尺寸很小,正好适合吉他拾音器的螺丝。他自己也觉得有点奇怪,明明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却下意识地做了准备。但走到天台门口时,他又有点犹豫,万一暮云冬不在,万一对方觉得他多管闲事,岂不是很尴尬?

推开门的瞬间,他松了口气。

暮云冬已经在那里了,这次没有弹琴,而是坐在地上,背靠着栏杆,手里拿着素描本和炭笔,正低头快速地勾勒着什么。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柔和了他锋利的轮廓,炭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比吉他声更轻,却同样让人无法忽视。

许驰放轻脚步走过去,在昨天的位置坐下。他没有立刻翻开书本,而是悄悄抬眼,看向暮云冬的素描本——纸上画的是天台的栏杆,透视关系精准得惊人,阴影的过渡用炭笔的轻重控制得恰到好处,甚至连栏杆上的锈迹都用细碎的线条表现了出来。而在画面的角落,隐约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轮廓,穿着校服,手里拿着书本,像是……昨天的自己。

许驰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他赶紧收回目光,假装翻开《数学分析》,却发现脸颊有点发烫。他暗暗懊恼自己的不冷静——不过是一幅速写,至于这么失态吗?他强迫自己聚焦在公式上,可耳边那道“沙沙”的画笔声,却比昨天的吉他声更让他分心。

不知过了多久,暮云冬停下了画笔,合上素描本,抬头看向许驰。四目相对的瞬间,许驰的笔尖又顿住了。

“昨天……谢了。”暮云冬先开了口,声音很淡,却清晰可闻,“螺丝拧紧后,杂音消失了。”

“不客气。”许驰笑了笑,指了指自己的书包,“我今天带了把备用螺丝刀,如果你以后再遇到这种问题,可以先用我的。”

暮云冬的目光落在他的书包上,又转回到他的脸上,眼神里似乎多了一点什么,不再是纯粹的冰冷。他沉默了几秒,拿起身边的电吉他,递给许驰:“你……要不要试试?”

许驰愣住了。他没想到暮云冬会主动提出这个要求,看着那把还带着对方体温的电吉他,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琴身很轻,是常见的Stratocaster款式,指板上有轻微的使用痕迹(大概是长期按弦留下的磨损)。他调整了一下坐姿,左手按出一个简单的C和弦,右手拨弦——音色干净,音准也调得很标准。

“你弹得很好。”暮云冬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以前学过一点木吉他,电吉他很少碰。”许驰笑了笑,又弹了一段《卡农》的简化版旋律,没有开失真效果,只是纯粹的干音,在天台上回荡。他的指法略显生疏,却很稳,每一个音符都弹得很准——毕竟是习惯了精准计算的理科生,连弹琴都带着“按部就班”的严谨。

暮云冬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阳光落在许驰的眼镜上,反射出淡淡的光,他低头看琴颈的样子很专注,嘴角微微抿着,和昨天做题时的神态一模一样。暮云冬忽然觉得,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理科生,好像和自己想象中的“只会做题的书呆子”不一样——他懂吉他,懂拾音器的原理,甚至连弹吉他时的节奏,都精准得像计时器。

一曲弹完,许驰将吉他还给暮云冬:“好久没弹了,有点生涩。”

“比很多自称会弹的人好。”暮云冬接过吉他,指尖不小心碰到了许驰的手指,两人都下意识地顿了一下,然后飞快地移开。暮云冬的耳朵尖微微泛红,他赶紧低下头,假装调整效果器的旋钮,“你……叫什么名字?”

“许驰,理科实验班的。”

“暮云冬,美术班。”

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交换名字,天台的风恰好吹过,带着远处香樟树的味道,将两个少年的声音轻轻裹住。许驰看着暮云冬泛红的耳尖,忽然觉得,原来那些看似永远不会相交的线条(比如理科的公式与美术的色彩,理性的自己与冰冷的他),也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因为一把吉他,一阵风,或者一本皱巴巴的书,产生奇妙的交集。

他翻开草稿纸,重新拿起笔,这次的思路格外清晰。而身边的暮云冬,也重新拨动了琴弦,这次的旋律很轻,很柔,没有失真,没有激烈的和弦,只是简单的音阶往复,像在为许驰的笔尖伴奏。

阳光越来越暖,天台的水泥地上,两个少年的影子挨得很近,一个在纸上写满公式,一个在弦上弹出旋律,沉默却又默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