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你不是朕的白月光 > 第3章 第三章

你不是朕的白月光 第3章 第三章

作者:石门之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06:32 来源:文学城

林鸢跳下车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雪人。

连日风雪交加,双辕辎车三五次陷在了雪地里,好几回下车推着车走,连眼睫都沾满了细碎的雪花。

推开家门,迎上了柴火的热气,雪化了不少,一张脸上都是**的,像划过泪痕。

秦氏听见庖厨门“咯吱”一声,一转身,手里一摞刚出炉的胡饼跌在了地上。

林武举着一杯椒酒,正等着与胡饼一道落胃,见状,骂骂咧咧:“哎哎,败家……”在林鸢哽咽着,唤出了“阿父,阿母”之后,他手上的陶耳杯也咕噜咕噜从食案上滚落了下去。

他们的脸也**的了。

胡饼沾了些泥灰和草屑,林鸢随意一掸,就往嘴里塞。

无论如何,比风雪中冻硬了的饼子要美味得多。

秦氏是很高兴的。

久别重逢的泪,早就被灶膛里的火烘干了。

她正在重新擀面,烧水,要为将近五年未见的女儿做一碗汤饼,本要留着元日吃的肉脯也拿出来了,还有一罐子厚厚的蜂蜜,她还要做一盘子蜜饵和粔籹。

林武喝了不少酒,说话声也大了一些,他对新妇喊:“别瞎忙活了!女儿好容易回来了,还不快过来陪着?”

秦氏不听:“阿鸢惦记着这一口呢!”

林武笑得庖厨间的茅顶都震了震:“你忘了阿鸢是宫里出来的吗?什么没吃过?还惦记着你那口吃食?”

秦氏却笑着嗔怪:汤汤水水喝下去,才能驱了这大风大雪的寒气啊。快到元日了,女儿归家了,可不就吃得甜甜蜜蜜的吗?

还有一句:宫里头的吃食再好,哪有阿母的滋味啊?

林武也乐了:“你阿母的手艺,只怕丝毫不比那宫里头差啊。”

他开始乐陶陶地同阿鸢回忆,秦氏年轻时,在大户人家的庖厨做事的那段峥嵘岁月。

秦氏的脸映在煌煌的火膛里:“别提了,多少年前的事儿了。”

说着,话音一转,“以前做的那都是豚肉啊,鹿肉啊,还有熊掌哩……”

林鸢重重地应过一声,啃着胡饼,鼻子有些酸楚。

秦氏在大户人家中做过帮厨,胡饼与汤饼俨然不能说明其所长,她的身量倒是足以彰显这一点。

林鸢的记忆里,阿母就是胖胖的,脸色红亮,腰间坠着一圈肉,像是系满了一圈荷包。

她的阿父林武当过铁匠,不知是不是因为那段时日,成日对着通红的炉火,脸色也成了永远的赤红。

而他的身材嘛,被年岁,还有阿母做的吃食,吹得鼓起来了。

二人胖胖的身形落在林鸢的眸中,拉得长了,瘦了,两鬓也白了。

她一口胡饼,一口面汤,一口蜜饵,肚子仿佛填不满似的。

“听说皇后被废了呀,你阿父和我啊,担心得成宿成宿睡不着觉。哎,眼瞅着你再熬上个四五年就能出宫了,若是折在废后的事上了,那可,那可如何是好啊?”

秦氏搓着沾满了麦粉与秫米粉的双手,说到这里又不禁哽咽。

她别过头抹了一把,鬓上又添了一点白。

林武接过了话头:“你兄长也在淮阳找人打听,说这陛下还算是个通情理的,说是没有殃及伺候的宫人,如今还,”他打了个酒嗝,“还放归家里来了。这是,因祸得福了呀。”说到这里,又乐呵呵地举起陶耳杯,灌下了一口酒,“算命的半仙都说了,咱们阿鸢啊,一直都是个有运道的!”

他眯起了发红的眼睛,望了望庖厨四围的墙,穿过墙垣望出去,风刮得顺意了,雪也是瑞雪啊。

秦氏则拍着阿鸢的背:“慢些吃,慢些吃,跟吃了这顿没下顿了似的。”

她的眼睛却笑成了两条缝,眼里的话是“多吃点,多吃点,都瘦了,瘦了那么多啊”。

在阿母这儿,一个孩子,无论变成了什么样,瘦总是最瞩目的。

林鸢是瘦的。

以至于阿父阿母带着她,刚搬到长安西郊东平乡的永和里的时候,那些乡邻都啧啧:林家夫妇,怎的就生出了这般样貌的女郎?

她瘦得水灵。

只八岁就是个美人胚子了。

哪怕一手捧着干牛粪,一手拎着泔水桶,乡邻也驻足长叹:“这模样,长大了,就是进宫,也使得的呀。”

多年之后,林鸢在未央宫的甬道上,一手捧着要浣洗的下人衣裳,一手拎着恭桶,也会想起乡邻的话。

当这些乡邻见到林鸢时年十岁的兄长林榆时,啧啧的声音更大了:“这般模样,若是穿上了龙纹蟒纹的丝绸衣裳,恐怕被认作了王侯、皇帝,都使得的呀!”

阿父阿母付之一笑,把林榆赶进屋里读书,脸更红亮了。

林鸢把这话听到了心里。

她来到了林榆的屋里,踱着步,转啊转啊。

一会儿问:“阿兄,你说,宫里都有什么呀?”

一会儿自个儿回答:“他们说,宫里有皇帝,皇后,公主,太后。宫里头每个人,都穿着丝绸的衣裳,住着好大的屋子。”

她伸开两条胳膊比划,胳膊不够用了——“比我们家的主屋,柴房,灶屋,猪圈,牛圈,还有院子,加起来都要大。”

“比里正家的屋宇,还要大。”她重重强调。

里正是她认识的最大的官了,管着永和里近百户的人家,宅院有两个她的家那么大。

林榆不认识里正,他把书卷展得长了一点。

林鸢凑到林榆的耳边,眨巴着眼:“宫里,还有好大好大的庖厨,数不清的庖人。”

接着又说,“仓房里的粟米,有千钟那么多。”见林榆无动于衷,她将“千钟”改成了“万钟”,想想,又改成了“万万钟”。

她推了推林榆捧卷的胳膊,问出了最重要的问题:“兄长,你说,宫里的人,是不是早上一睁眼,就能吃上蜜饵,还有饴糖?”

见林榆并不关心宫里人的吃食,她赧然笑了笑:“你说,我要是进了宫,是不是也能够吃上?”

想了想,又补充了两句,“敞开了肚子吃,不用等到过年过节,就能吃。朝食,飧食,每一日都能吃。”

林榆不喜欢吃蜜饵和饴糖,他埋头看书,眼皮也不抬一下。

林鸢伸手捂住了书上的字:“阿榆,你快回答我嘛!”

林榆被她扰得不胜其烦,总算掀了掀眼皮:“可以,当然可以了。”

林鸢松开了手,心里甜丝丝的,眼前已经看到了数不清的饴糖:“真的吗?”

“嗯。”林榆垂目,面无表情,把手上的太史公书,始皇遗诏,赐公子扶苏死,翻过一页。

“你当了太后,皇后,公主,就可以。”

太后是皇帝的阿母,公主是皇帝的女儿。

林鸢够不着当太后的年岁,也只是铁匠阿父心里头的公主。

论及贵与重,大约也比不上一头公猪。

毕竟,猪一斤就能值二十钱,猪跑出了圈,阿父立马捧起粟壳、豆渣、秣草的食料,撒开腿去追。

她跑出了永和里,阿父只会笑嘻嘻地说,又去哪儿撒欢了?今天飧食有蜜饵,就不给阿鸢留了吧。

于是她偏头问:“那,要怎么能当皇后?”

又问:“永和里的人能当皇后吗?”

林榆声音凉凉:“我若当了皇帝,就给你当皇后,好不好?”

林榆当然不会当皇帝。

永和里大概只有养蜂人的蜂巢,有个蜂皇,以及市集颓墙下的蚁穴,有称王的白蚁。

林鸢扯了扯嘴角,眼前的饴糖重新变作了掉落的墙皮。

她悻悻地把头支在书案上,问林榆:“阿兄看的是什么故事?”

林榆给她讲起了下相人项籍,观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的故事。

乡邻自然没有见过皇帝,不然不会不知道,皇帝也不是时时刻刻都穿着绣了龙纹蟒纹的丝绸衣裳。

至少,林鸢第一次见着萧珣,他穿的是一身素白。

雪一样的白。

以至于林鸢以为,自己冻傻了,花了眼,眼前的梅花被雪压断了枝,就成了面前的人了。

“看着作甚?”

雪化出来的人,声音也是冷冷的。

林鸢在这话音中不慎撞着了梅枝,积雪与梅瓣簌簌地落了一身。

她瑟瑟道:“因为你,你……好看呀。”

*

萧珣的脸冷得像冰。

宣室登时成了冰窖。

李顺因为没有把林鸢的信笺及时交给皇帝,被罚了三个月的月例。

“林鸢去哪儿了?”萧珣沉声问。

“回陛下,阿鸢,哦,不,林鸢,林宫人,定是要回家看看。”李顺慌得口不择言,“临近元日了,回乡看一看,没准过两日就回来了。”

李顺只听面前的帝王寒声说出了“林鸢出宫了”几个字,并不知道信的全貌,以为林鸢所求的那个恩典,不过是探亲罢了。

只是,回乡探个亲而已,陛下至于动这么大的气吗?

他想起了王福离宫前,望着檐下冰的怅然,不由缩了缩脖子,衣领盖不住后脖子,那里是凉飕飕的。

“她家在何处?”萧珣换了一口气问。

“回陛下,就在长安,是,哦,是长安的西郊。”李顺费劲想了一会儿。

“西郊的何处?什么县?什么乡?”

“奴……奴婢不知。”

“你们不是乡邻吗?”萧珣不可置信地起身,追问,“不是说是共担风雨的交情?”

李顺一噎。

他们是乡邻。

不过那是林鸢六岁,李顺七岁时候的事儿了。

说是“乡”,其实是长安城外流民聚居的荒僻一隅。

所谓的“比邻而居”,是城里先前一个不知名姓的贵人,建在那里,专门用来收容流民的几个茅草棚,鳞次栉比,绵延将近一里,中间起了几堵夯土墙。

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来,住在了同一屋檐下。

草棚子经年累月,摇摇欲坠,每到下雨的时候,就漏着雨,刮起风来,就漏着风。

李顺咂了咂嘴,寻思,这是林鸢同陛下说的,“共担风雨”的意思吗……

小孩不觉得那是苦的。

六岁的林鸢抱着一个瓦盆,接茅草顶上漏下来的雨,滴滴答,滴滴答。

她说,你知道秦王击缶吗?就是这样的声音。

李顺不知道谁是秦王,问林鸢,林鸢头也不转地说,“就是一个姓秦的人呀。”

李顺认识的姓秦的人不少,光他们的草棚子里,来来去去的秦氏就有十个了。

可他不明白,这一个秦氏为什么要击缶。

他如果去敲瓦盆,阿母的骂声就跟着来了,说他是个败家子,阿父死的时候摔碎的瓦盆还不够?是不是急着要把她也送走?

谩骂声很快随着哭叫声一起响起,绝对比瓦盆的声音还敞亮得多。

他“咝”了一口气。

那么,难道是缹鸡?他猜想,这个秦氏一定很有钱,才能够缹鸡。

他舔舔嘴唇,也抱起了瓦盆,看着雨点连成了线。

缹鸡的水沸起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声音吗?

听着听着,阿母每到夜里就停不下来的咳嗽声,好像小了些,他不再害怕了。

转年的春天,林鸢一家就搬走了。

再半年,李顺的阿母死了,他成了孤儿。

他跟着其他的流民,吃树皮,啃白泥,风吹雨淋的时候,闭上眼睛,偶尔能听见那个偌大的草棚子内外,风的声音,人的声音,牛的声音,猪的声音,还有缶的声音。

李顺十三岁入宫当了黄门,再后来,又过了三年,他在掖廷新选来的宫女中,一眼认出了林鸢。

……

萧珣命人即刻去传掖廷令,令他查清宫人林氏籍贯何处。

侍卫称诺告退后,他走到了朝西的窗边,推开了直棂窗,望向外面的风雪。

李顺仍跪在地上,心里算林鸢离开了多久,四日,三日?

从龙首山到长安的西郊,一去一回,需要几天?

风雪那么大,马儿当是一脚深一脚浅,会不会耽了时辰?

——林鸢她仍是一个宫女呀,她能坐上马车吗?

她身子瘦弱又怕冷,会不会路上病了?

林鸢啊,林鸢,快回来吧。

这样想着,忽闻殿门一动。一道长长的光落了进来。

转头,只见扎眼的雪光里,化出来了一个身影。

婷婷,窈窕。

白裘下,天水碧色的深衣。

雪光暗淡了下去,亮起来的,是一双比雪水还要潋滟的眼眸。

那一瞬间,萧珣也回过了身,舒了一口气,悬着的心坠回原处。

唤出一句:“你回来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三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