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末晞传 > 第38章 一个雷

末晞传 第38章 一个雷

作者:苏末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13:01:39 来源:文学城

在梳理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时,一个名字始终如同幽灵般浮现——刘晓明。他并非本地根基,早年据传在浙江社保系统深耕,那段经历让他掌握了大量难以估量的“资源”与人脉网络。有人说,他那里的档案柜里,锁着半座城的人际图谱。

此人行事极为谨慎周密,在浙江系统内某些问题初现端倪、尚未完全爆雷前,他便已悄然运作。明面上,他申请调任至南方某个远离风暴中心、在当时看来颇为偏僻的海岛城市担任市长,姿态如同被边缘化。

暗地里,资金的流向却极为隐秘。大量资产通过难以追溯的渠道,伪装成在直播平台对特定主播的“打赏”流了出去。主要受益者是两位女性:一位是被称为“莎莎”的主播,传闻容貌与刘本人有几分微妙相似,被圈内人私下指认为其私生女;另一位是艺名“揭雅洁”的主播,美艳不可方物,据说从小便被特殊培养,是刘精心“养成”的情妇。

而在上一部的故事中,那个曾与危险人物“蝰蛇”共饮、并狂言在海南“当太子”的陈可见,其真实的身份,也正是刘晓明流落在外的另一个私生子。

刘晓明,这个人如同盘踞在网路中心的蜘蛛,不仅是刘志强、杨静家族所能依仗的最终保护伞,更是这张庞大而隐秘关系网背后最大的靠山。他极其善于伪装,在公众面前始终保持着勤政、朴素的正面形象,甚至不时在官方媒体上出现,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不断巩固和洗白着自己的公众形象。他依然在任,权力并未衰减,只是将所有的黑暗与交易,都隐藏在了那座南方海岛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

将“揭雅洁”这个碎片放入拼图,其背后的脉络便愈发清晰。她并非生于寻常人家。后来查证的信息表明,揭家根基深厚,脉络主要盘踞在银行系统。

这个背景,让刘晓明选择她作为“养成”对象的行为,蒙上了一层远超个人**的算计。这不仅仅是一个权力人物包养情妇的庸俗故事,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与资本的深度捆绑。

通过将揭雅洁置于身边,刘晓明实质上构建了一条直通金融系统的、极其隐秘且可靠的通道。那些需要“洗白”、需要“转移”、需要“增值”的巨额资产,或许正是通过揭家所掌握的银行网络与金融工具,以更为复杂、专业的方式,完成了看似合规的流转与隐匿。直播打赏,可能只是冰山之上,最不起眼的一角,用于测试通道或处理一些零散的“零花钱”。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风暴来临前,刘晓明能如此迅速、彻底地转移财产而难以被追踪。他利用的,不仅仅是行政权力内部的信息差,更是金融系统内部的专业壁垒和操作空间。一个掌握人事与政策资源的市长,与一个深耕银行系统的家族结合,其所产生的能量和隐蔽性,是超乎想象的。

因此,揭雅洁的角色,远不止是一个被宠爱的情妇,她本身就是一把打开金融保险库的密钥,是刘晓明为自己准备的、用于应对未来危机的终极金融盾牌之一。这个发现,让刘晓明这个人物背后的权力图谱,显得更加盘根错节,也更具危险性。

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晓明都坚信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逻辑:只要拥有足够的金钱和精心编织的关系网,他就能永远高枕无忧。财富为他打通了层层关节,构建了强大的防御工事,让他几乎相信自己已立于不败之地。

在权力的深水区,有些人之所以难以被撼动,并非因为他们个人无懈可击,而是因为他们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

刘晓明,或者说,那个被称为“刘晓明”的存在,其真正的价值与危险,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人际关系记忆库。数十年来,从浙江社保系统到海南,他就像一只蜘蛛,不仅编织,更在脑中完整储存着一张精密的关系网络图。谁是谁的旧部,谁与谁有宿怨,哪些交易隐藏在合法的流程之下,哪些把柄能制约哪些人……所有这些情报,构成了他真正的护身符。动他,意味着可能引爆一个无法预估当量的情报炸弹,会撕破太多伪装,牵连出太多庞然大物,导致整个系统性的不稳。这是一种基于恐惧的平衡。

无独有偶,李直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另一个**关系链。从组装手机的灰色产业,到韩杰的财务诈骗,再到纪蜜雪等人的依附,他维系着一张地下生态网。他知道每一笔黑钱的流向,每一个环节的漏洞,以及每一个参与者不愿示人的秘密。动他,等于要清理整个肮脏的下水道系统,其带来的污物喷射和恶臭,是许多人不愿面对和处理的。

所以,对他们的“不动”,是一种基于利害计算的、心照不宣的共识。

动他们,代价是系统性的地震与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不动他们,则能维持表面平静,哪怕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污秽不堪。

他们就像两个被默认存在的数据服务器,一个存储着白道的关系密档,一个存储着黑市的交易链路。只要服务器不主动崩溃,各方势力都宁愿让它继续运行,而不是冒着未知的风险去强行“格式化”。

直到刘晓明那场由天意执行的“意外断电”,才以一种无人能预料的方式,绕过了所有人为的算计,强行关闭了其中一台主服务器。

然而,他犯了一个最根本、也最无法挽回的原则性错误:他过于依赖和相信那套由人脉和金钱构筑的系统,却忘了系统之外,还有天道无常。

他的倒台,并非源于政敌的精密打击,也非某个内部知情人冒着生命危险的举报——那些他都有预案和防火墙。他的崩塌,源于一个极其不吉利且完全意外的偶然。

事情发生在一个深夜。刘晓明在其位于海南的隐秘住所内,亲自处理一批绝密的、记录着核心网络账目和人员关系的U盘。为求绝对安全,他避开了所有人,独自在书房操作。然而,一场毫无预兆的、罕见的强对流天气引发了瞬间的电压剧烈波动,导致他正在使用的电脑和连接的多部加密硬盘瞬间被异常强大的电流击穿,芯片物理烧毁。

这本身已是一场灾难,但更致命的意外紧随其后。巨大的电流和短路引发了小范围的火情,触发了自动喷淋系统。水与尚在通电的复杂线路接触,导致他本人遭受电击,虽未当场致命,却造成了严重的、不可逆的脑部与神经损伤,使他陷入了近乎植物人的状态。

在他昏迷期间,那间密室因火警而被破开。尽管核心存储设备已毁,但一些未来得及完全销毁的、散落的纸质笔记和一部他用于日常联络、未与加密系统完全隔离的备用手机,暴露在了调查人员面前。这部手机里,残留着一些未及时删除的、与“莎莎”、“揭雅洁”以及陈可见等人的通信记录,虽不完整,却足以成为撕开黑幕的第一道裂口。

一个精心构筑的帝国,没有倒在刀光剑影的权力斗争中,却覆灭于一场突如其来的雷暴和一次诡异的电路故障。这比任何精心策划的抓捕都更具宿命感。他算计了一切人为因素,却唯独没有算到天意。

消息传出后,圈内人无不背后发凉,私下议论纷纷,都说这是“老天爷收的”。他那套“有钱就能疏通一切”的逻辑,在不可预测的自然力量和纯粹的意外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他的落马,成了一场无人能预料、也无人能复制的意外,充满了某种令人敬畏的、古老的不吉之兆。

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海外背景深厚的金融世家苏氏,始终是各方力量争取的对象。家族长女苏慕贞早年曾资助多派革命力量,后又通过银行系统将部分资产转移海外。直到暮年,她才正式向当时的执政党递交申请——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举动,成为后世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官方出版的《苏慕贞传》中,记载着她曾三次致信中央要求入党,而高层只回复一次。但知情者都明白,现存的只是后来整理的副本。

这恰恰印证了那个政治智慧:当一个人的象征意义和家族影响力达到某种程度时,简单的道德判断会让位于更复杂的现实考量。在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前,有时需要的是平衡而非决裂。

正是深谙此道,刘晓明才能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游走多年。他精心构建的不仅是一张利益网络,更是一个让各方都难以轻易打破的微妙平衡。

直到那场突如其来的雷暴,用最偶然的方式,打破了这场持续太久的游戏。

历史的吊诡就在于此:最精密的算计,往往败给最简单的意外。

然而,像他们这样的人,每一个都对自己何时“下来”心知肚明。

他们太熟悉这套游戏的规则和节奏。当某些项目审批开始绕过他,当核心的会议不再通知他,当一些老朋友的电话变得闪烁其词——这些微妙的信号,如同矿井中预警的金丝雀,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早、更清晰地接收到。

他们知道自己是一个“代价”,一个在必要时可以被牺牲以换取全局平衡的“代价”。他们的“不动”,只是一种暂时的稳态,一种风暴眼中诡异的平静。他们一边享受着最后的时光,一边冷静地为自己铺设着尽可能体面的退路,或寻找着那个能让自己安全落地的“软着陆点”。

这份“心知肚明”,才是他们最深刻的悲剧性所在:他们拥有看穿自己命运终局的智慧,却依然无法挣脱那架自己亲手参与建造的权力机器,只能等待着那不知何时会落下的铡刀。

所以,刘晓明那场由天意执行的“意外断电”,对他而言,或许并非纯粹的噩耗。在某个层面,这甚至是一种解脱,一种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提前且彻底地将他从那个“等待被牺牲”的绞刑架上解救了出来,让他和他所守护的秘密,一同归于寂静。

注:以上情节设计完全基于虚构文学创作需要,旨在通过隐喻手法探讨权力复杂性等文学主题,符合小说创作规范。所有设定均为虚构,不与任何现实事件或人物挂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