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末晞传 > 第12章 拒绝一万次

末晞传 第12章 拒绝一万次

作者:苏末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13:01:39 来源:文学城

我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敌人,不是考试,不是隔壁班的混混,而是超市促销员李直。

李直哥,我们都这么叫他。他穿着那身永远过大的超市工装,站在灯火通明、充满食物香气的促销区,像一位慷慨的国王。他的王国里,总有试吃的小蛋糕,免费的氢气球,或者“买一送一”的诱人标签。小时候,我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他手里的试吃品,是通往简单快乐的钥匙。

直到那天,我目睹了“齿轮”的运转。

邻居王阿姨,一个总是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被李直哥一句“阿姨,这个新牌子洗衣液,试用装免费,您拿回去试试,效果好记得回来买”留住,最终却在他的热情推销下,买了一整箱远超需要的洗衣液,还搭进去一个“加九块九换购”的劣质拖把。她脸上那种想拒绝又无法说出口的窘迫,和最终提着沉重物品离开的背影,像根刺扎进我心里。

李直哥转回头,看到我,脸上那洞悉一切的微笑没变,顺手递给我一小块试吃的火腿肠:“小川,尝尝,新品。”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他的“给予”,从来不是馈赠,而是“放高利”。他给你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甜头,或者一个你无法拒绝的“好意”,最终目的是要你付出远超这点甜头价值的代价。他利用的,就是普通人脸皮薄,不懂拒绝,以及那点贪图小利的心理。

我默默接过了火腿肠,味道却变得苦涩。

那天晚上,我在日记本上写下:“拒绝别人一万次计划,启动(1/10000)”。我给自己定下这个荒谬的目标。我相信,当我能习惯性地说“不”,像呼吸一样自然时,我就能解锁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不再被轻易操控,能真正掌控自己人生的强者。如果我一直接受别人递来的“下水”,那我就永远没资格品尝真正属于我的“盛宴”。

机会很快来了。周末,我妈让我去超市买瓶酱油。

果然,在调味品区,我被李直哥精准“捕获”。

“小川!”他笑容满面,手里拿着一个小纸杯,“来得正好!新到的牛肉酱,拌面一绝,尝尝!”

那酱香气扑鼻,换作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接过来。但此刻,那酱料在他手里,仿佛变成了一个齿轮,正等着把我卷入他那套“给予与索取”的机器里。

我的心跳得像打鼓。说“不”这个字,原来比想象中沉重得多。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看着他的眼睛,用尽全力让声音听起来平稳:

“不用了,李直哥。我妈妈只让我买酱油。”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秒。李直哥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那是一种程序被打断的错愕。他可能很久没从我这个年纪的孩子嘴里,听到如此直接而平静的拒绝。

他很快恢复了职业性的笑容,但眼神里多了点别的东西,像是重新打量一件商品。

“哦…好,那…酱油在那边。”他指了指方向。

我点点头,转身走向酱油货架。直到走出他的视线范围,我才发现自己手心全是汗,但胸腔里却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轻盈的力量。

(2/10000)。

我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还有九千九百九十八个“不”要说。但当我拿着那瓶纯粹的酱油走出超市,看着外面明晃晃的阳光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

我不再是那个会被一点点甜头牵着鼻子走的小孩了。拒绝,不是冷漠,而是为自己的人生,划下第一条清晰的边界。

就在苏末晞因花露水事件被全校非议的那周,陈川在食堂里又一次实践着他的“拒绝一万次”计划。当李直端着试吃托盘热情地招呼他品尝新上市的果汁时,陈川平静地摇了摇头。

(987/10000)

这个数字在他心里落定的瞬间,他看见苏末晞独自端着餐盘走过喧闹的人群。那些关于“坏种”“心理变态”的窃窃私语像蛛网般缠绕着她,可她脊背挺得笔直,仿佛这些污名只是沾在肩上的柳絮。

陈川忽然想起小学时那个午后——他们偷藏光碟的仓库门被推开,苏末晞站在光晕里,安静地看着他们手忙脚乱地掩盖罪证。她什么都没说,只是踮脚从货架顶层取回落满灰尘的《新华字典》,转身时轻轻说:“老师要查字典使用情况。”

那一刻的苏末晞和此刻的身影重叠起来。陈川猛然意识到,他正在学习的“拒绝艺术”,苏末晞似乎与生俱来。她不是不会接受,而是早就看清了所有馈赠背后的价码。

当周霓娜假意要把酸奶分给苏末晞时,那个女孩连眼皮都未曾抬起:“不用。”

当班主任要求她当众道歉时,她清晰地说:“我拒绝为没做过的事认错。”

当王文父母提出和解条件时,她盯着调解员:“我拒绝接受‘情绪不稳定’的鉴定。”

这些拒绝比陈川所有的练习都更锋利,像手术刀精准地切开虚伪的包装。他突然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拒绝一万次无关紧要的试吃品,而是当整个世界都把污水泼向你时,依然能守住内心真相的勇气。

(988/10000)

陈川在日记新的一页写下:

“今天学会的拒绝——拒绝成为沉默的帮凶。”

他撕下这页纸,折成纸飞机,从教学楼顶层掷向独自行走的苏末晞。纸飞机掠过她肩头时,她终于停下脚步,抬起了始终低垂的眼睛。

(一)种子

陈川的“拒绝一万次”计划,在突破(1400/10000)大关时,产生了某种奇异的质变。他发现自己不再仅仅是习惯于说“不”,更开始洞悉那些“被拒绝”和“无法拒绝”背后的微妙心理。李直哥的笑容在他眼中逐渐褪去神秘,变成了一套可解析的代码:创造需求,施加微小恩惠,营造紧迫感,利用社交压力。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方冷儿的身影,像一株需要特定环境才能培育的珍稀植物,进入了他实践的视野。方冷儿是班上的特殊存在。她不算顶漂亮,但有一种被精心呵护出来的、易碎的美感,穿着总是不张扬却质地优良,眼神里有种淡淡的、与周遭格格不入的疏离。她很少主动与人交谈,但也从不失礼。陈川观察到,她拒绝别人的方式很特别——不是冷硬地回绝,而是用一个更得体的、让你无法挑剔的理由,温和地把你推开,像用天鹅绒布盖住一件不想要的礼物。

挑战这样的目标,对陈川而言,成了一场检验他“学习成果”的终极实验。

(二)破冰:一次无关紧要的“不”

第一次尝试,他选择了一个绝不可能被答应的请求,目的就是为了被拒绝。

课间,他走到方冷儿座位旁,周围有几个女生在说笑。他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方冷儿,下周我生日,在家里办个派对,你能来吗?”

他刻意将邀请说得模糊,没有具体时间地点,显得缺乏诚意。

方冷儿抬起头,眼中掠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露出一个标准的、略带歉意的微笑:“谢谢你邀请我,陈川。不过真是不巧,下周我家里好像有安排,可能去不了呢。”

“好吧,那太可惜了。”陈川点点头,脸上没有任何被拒绝的尴尬或失望,反而像是完成了一个预设程序,干脆利落地转身离开。

(记录:1401/10000被方冷儿拒绝派对邀请)

这次“失败”至关重要。他主动将自己置于被拒绝的位置,消除了未来再次开口时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在方冷儿那里留下了一个“被拒绝后毫不纠缠”的、略显不同的印象。

(三)铺垫:创造“亏欠”感

接下来的两周,陈川没有直接再发出任何邀请。他改变了策略,进行“价值展示”和“微小付出”。

方冷儿是语文课代表,有时需要搬运沉重的作业本。有一次,她正有些吃力地抱着厚厚一摞本子从办公室出来,陈川“恰好”路过,很自然地伸出手:“我来吧,顺路。”他没有多话,接过本子,平稳地送到教室,放下后便回到自己座位,没有试图借此开启闲聊。

小组讨论时,方冷儿提出了一个观点,被另一个同学下意识忽略。陈川在发言时,会特意用“我同意刚才方冷儿的看法”作为开头,将她的观点重新拉回讨论中心。

这些举动微小、自然,不带任何明显的讨好意图,却像水滴石穿,一点点在方冷儿的感知中,刻下“陈川是友善的、得体的、能注意到我价值”的痕迹。他没有给予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却在无形中,让对方隐隐感到一种被关照的“亏欠”。

(四)升级:一个难以拒绝的“正当理由”

时机渐渐成熟。陈川知道,需要一个无法被“家里有安排”轻易推脱的理由。

他留意到方冷儿在美术课上对摄影构图表现出兴趣,虽然只是随口一提。机会来了。学校即将举办艺术节,每个班需要提交一些摄影作品。陈川作为班级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是他为了实践计划而主动扮演的角色),向班主任提议可以组织一个小型摄影小组,搜集作品。

班主任同意了。

陈川于是找到了方冷儿。这次,他选择在放学后,人少安静的走廊。

“方冷儿,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他语气郑重,带着为班级事务奔走的认真。

“嗯?”方冷儿停下脚步,眼神带着询问。

“艺术节摄影作品的事,老师让我负责征集。我记得你好像对构图挺有研究的,能不能帮忙拍几张?或者,给我们小组提点建议?”他将请求包装成“为集体”和“认可对方特长”的样子。

方冷儿犹豫了一下。直接拒绝为班级做贡献,显得不合群;而陈川的请求又建立在之前她无意中流露的兴趣点上,拒绝等于否认自己。

“我……其实也不太懂。”她试图温和地推开。

“没关系,就是大家一起参与一下,你觉得怎么好看就怎么拍。”陈川堵住了她的退路,同时递上一张纸条,“这是几个我觉得不错的取景地,你有空可以去看看。”

纸条上工整地写着学校几个风景不错的角落,甚至简单标注了最佳拍摄时间(比如“紫藤花架,下午四点光线最好”)。这份用心,让单纯的请求多了几分难以抗拒的诚意。

方冷儿看着纸条,又看看陈川坦然的目光,最终轻轻点了点头:“……我试试看吧。”

(记录:非个人拒绝,不计入总数,但策略成功)

(五)收网:指向终点的“顺理成章”

方冷儿果然交了几张照片,技术青涩,但构图确有灵气。陈川在班会上特意表扬了她,用语客观,但足以让她在全班面前获得一次正面的展示。

艺术节活动顺利结束。几天后,陈川再次找到方冷儿。

“上次的照片效果很好,谢谢你帮忙。”他先是肯定对方的付出,然后才抛出真正的目的,“那组照片我觉得特别有纪念意义,尤其是你拍的那张逆光的树叶。我想……把它们打印出来,做成一套个性的大头贴,留作我们这次小组活动的纪念。学校门口那家店效果就不错。”

他顿了顿,看着方冷儿的眼睛,语气真诚而自然:“你周末有空吗?我们一起去挑一下滤镜和边框?毕竟是你拍的作品,你的意见最重要。”

这是一套组合拳:

1.关联正事:将邀约与刚结束的、正面的班级活动紧密绑定。

2.赋予重要性:强调她的“作品”和“意见”是关键。

3.提供选择:不是“去拍照”,而是“去挑滤镜和边框”,降低了心理压力。

4.利用“亏欠”与“合作”惯性:基于之前的几次微小互动和刚刚成功的合作。

方冷儿站在那里,之前准备好的那些温和的推拒理由,在陈川这番逻辑严密、情感合理的请求面前,似乎都派不上用场。直接说“不”,显得突兀且不近人情。她脑海中快速闪过陈川这段时间以来的友善、帮忙、以及对她“特长”的认可……

沉默了几秒钟,仿佛在权衡什么,她终于微微颔首,声音比平时更轻一些:

“好吧……周六下午可以。”

陈川心中一震,但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的、略带感谢的笑容:“好,那周六下午两点,校门口见。”

(六)新目标:洞察与“温暖”的陷阱

搞定了方冷儿,陈川并未满足。他的实验心态促使他寻找下一个目标。这一次,他选择了周霓娜。

周霓娜和苏末晞是同一个福利院长大的,但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与苏末晞的冷硬、戒备不同,周霓娜像是另一面——她极度渴望融入,渴望被认可,渴望得到她童年严重缺失的“关注”与“温暖”。她笑容甜美,嘴很甜,会说话,在班上人缘看似不错,但陈川敏锐地察觉到,她那活跃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深深的不安。她需要不断从外界的反馈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尤其渴望来自异性的、带有崇拜意味的关心。

陈川明白,对周霓娜,不能用对方冷儿那种“价值肯定”和“公事公办”的策略。他需要扮演的,是一个能精准提供她所需“情绪价值”的角色。

(七)铺垫:制造“唯一性”的关注

他开始在细节上入手。

周霓娜换了新发卡,他会“恰好”注意到,并在合适的时机(比如交作业时)低声说一句:“新发卡很适合你,很好看。”语气真诚,不带轻浮。

周霓娜在体育课上跑完步脸色发白,他会“刚好”多买了一瓶水,自然地递过去:“喝点水缓一下。”没有过多关切的眼神,避免给她压力。

班级群里,周霓娜发了自拍或分享歌曲,陈川从不随大流起哄,但会私聊她,提到照片里某个不起眼的背景,或者说:“这首歌的歌词写得真好,你也喜欢这种风格?”他让她感觉到,他不是在泛泛地赞美,而是在“认真欣赏”她。

这些举动,像是一颗颗小石子,在周霓娜渴望被看见的心湖里,荡开了一圈圈涟漪。她开始注意到这个之前并不算起眼的男生,觉得他“很细心”、“和别人不一样”、“懂她”。

(八)收网:提供“被需要”的感觉

时机成熟,陈川再次出手。这次,他选择了一个放学后的傍晚,教室里人已散去大半。

他走到周霓娜座位旁,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混合着困扰与真诚的表情。

“周霓娜,有件事……想听听你的意见。”

这个开场白立刻激发了周霓娜被需要的感觉。她抬起头,眼神明亮:“怎么了?”

陈川拿出手机,翻到那家大头贴店的页面(他早已准备好),叹了口气:“我妹妹快过生日了,我想送她一套大头贴做纪念。但我一个男生,实在不懂女孩子喜欢什么风格。你眼光好,又很会打扮,能不能……帮我参考一下,选个模板?”

这个请求,极其高明:

1.理由正当:为了妹妹的生日礼物,显得他有爱心。

2.赋予权威:直接肯定她“眼光好”、“会打扮”,精准命中了她渴望被认可的点。

3.示弱求助:承认自己“不懂”,需要她的帮助,满足了她“被需要”的心理。

4.界限清晰:只是“帮忙参考”,而非直接邀请她拍照,降低了防备。

周霓娜看着陈川手机屏幕上那些可爱或酷炫的模板,又感受到他话语里那份“非你不可”的信任,一种被重视的暖流涌上心头。这和那些只会夸她漂亮的男生完全不同。他看到了她内在的“品味”和“价值”。

她几乎没怎么犹豫,脸上绽放出更甜美的笑容:“当然可以呀!我觉得这几个梦幻风格的,女孩子都会喜欢……”

“光看图片可能不准,”陈川适时地、看似随意地接话,“要不……周末你有空的话,我们一起去店里实地看看效果?正好我也请你喝杯奶茶,谢谢你帮忙。”

他将实质性的邀请(去店里),包装成前期帮忙(选模板)的顺理成章的延伸和答谢。

周霓娜沉浸在“被信任的专家”角色里,以及那杯代表心意的奶茶中,她感受到了久违的、被郑重对待的“温暖”。她欣然点头,带着一丝被恭维的喜悦:

“好啊,那就周六下午吧?”

(记录:非个人拒绝,策略再次成功)

陈川再次成功了。他看着周霓娜愉悦的背影,心中却毫无波澜,甚至有一丝悲凉。他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是如何利用这个女孩内心深处的空洞,用一点点虚假的“关注”和“温暖”作为诱饵,让她心甘情愿地走进了他设定的剧本。

他搞定了方冷儿,搞定了周霓娜,似乎领悟了某种让异性无法拒绝的“力量”。但这力量的感觉如此冰冷,与他通过一万次拒绝所追求的、那个强大的、自由的自我,仿佛背道而驰。他赢得了游戏,却感觉自己在迷失。而苏末晞那双仿佛能看穿一切的眼睛,时不时在他脑海中浮现,像是在无声地拷问着他的所作所为。

转身离开时,他在心里,默默地为那个荒谬又严肃的计划,添上了一个与眼前成功毫不相干、却又息息相关的数字:

(1503/10000拒绝了李直哥递过来的最新口味薯片试吃)

他成功了,成功到让方冷儿无法拒绝。但他看着那个新增的、属于拒绝李直哥的数字,再回想自己刚才那一系列精准的“操作”,一丝寒意悄然掠过心头。他运用的,似乎正是他从李直哥、从这复杂人际场里观察、分析并提炼出的,那种让猎物一步步走入陷阱的“无法拒绝”的法则。他赢得了邀请,却感觉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自己正在努力对抗的那种人。这场实验的胜利,滋味复杂。

(九)偏离的剧本与真实的裂痕

陈川原本的“实验”心态,在与周霓娜一次次“约会”中,开始悄然变质。

周霓娜并非他最初设想的那种浅薄、只需奉承就能掌控的女孩。她确实渴望关注,但那源于单亲家庭和福利院经历带来的、根植于骨子里的不安全感。她的“懂事”和“有深度”,体现在她对社会冷暖过早的洞察,以及为了保护自己而练就的、敏锐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

几次一起去挑选大头贴模板、喝奶茶后,陈川发现自己精心设计的“温暖陷阱”似乎有些失效,或者说,碰到了更复杂的东西。周霓娜会在他刻意赞美时,忽然安静下来,看着他问:“陈川,你其实没必要这么小心翼翼的。你是不是觉得,像我这样的女孩,特别好哄?”

一句话,差点让陈川精心维持的人设崩盘。

(十)意外的发现与良知的抉择

转折发生在一个周六下午。他们刚在一家新开的奶茶店坐下,周霓娜的手机就频繁震动。她看了一眼,神色有些不易察觉的紧张和…厌恶?

“谁啊?”陈川故作随意地问。

“一个…讨厌的‘叔叔’。”周霓娜撇撇嘴,快速按掉电话,“总说要‘帮助’我,烦死了。”

“帮助?”

“嗯,叫陈明远,好像是个什么大公司的高管,搞慈善的。”周霓娜搅动着奶茶,语气带着与她年龄不符的讥诮,“通过我们以前福利院的渠道认识的,说看我很机灵,要资助我上学,还总想让我去参加他们那些‘高端’聚会,介绍些‘有资源’的人给我认识。”

陈明远。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劈中了陈川。他立刻联想到那个刷着美版TikTok、在X Coffee位高权重的美籍华人。两个形象重叠,带来一股寒意。

“那种聚会…还是小心点好。”陈川试探着说,收起了之前那套虚伪的关心,语气里带着真实的担忧。

周霓娜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似乎察觉到他语气的变化,自嘲地笑了笑:“我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他看我的眼神…不对劲。而且,他好像特别关心我身边那些年纪更小的、没什么依靠的小朋友,总问我能不能带他们一起去玩玩,说能给他们找好的收养家庭。”

陈川的心沉了下去。一个位高权重的中年男人,通过福利院渠道,特别“关爱”孤女和更年幼的儿童,频繁邀请参加不明聚会…这组合在一起,散发出极其危险的气息。他那个“让周霓娜进入李直圈子”的卑劣念头,在此刻显得如此可笑和渺小。他面对的,可能是一个真正隐藏在光鲜亮丽外表下的、庞大的黑暗。

(十一)从利用到救赎

那一刻,陈川的“实验”彻底结束了。他不再想着如何“搞定”周霓娜,而是如何保护她,以及她口中那些更脆弱的孩子。

“霓娜,”他第一次如此郑重地叫她的名字,“以后那个人再联系你,或者提出任何让你不舒服的要求,一定要拒绝。如果纠缠你,告诉我…或者,告诉苏末晞。”

周霓娜愣住了。她看着陈川,他眼中不再有那些刻意营造的温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的、坚定的光芒。她沉默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嗯。谢谢你,陈川。”

这一次,她的感谢是真诚的。

陈川知道,他卷入了一件远比他个人练习“拒绝”要严重得多的事情。他可能无意中触碰到了陈明远那个秘密王国的一条缝隙。他没有告诉周霓娜他的全部猜测,以免吓到她,但他心里已经下定决心。

他的“拒绝一万次”计划,有了新的、更沉重的意义。他不仅要拒绝那些流向自己的诱惑和操控,或许,还要尝试着去帮助别人,拒绝那些更黑暗、更具毁灭性的力量。

他看着周霓娜,这个他原本只想作为实验对象的女孩,此刻成了他通往一个巨大谜团和潜在罪行的钥匙。他的成长,从学会保护自己,开始转向思考如何保护他人。而这条路的尽头,必然指向那个隐藏在X Coffee光环下的,陈明远。

陈川的变化并非体现在喧哗的言语中,而是沉淀于无声的细节里。

陈川自己都没意识到,他最近在校园里走动时,收获的侧目率显著提升。

这味儿不对。他对着洗手间的镜子皱了皱眉。镜子里的人,轮廓还是那个轮廓,但眼神里之前那种急于被认可的躁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懒得解释的平静。这让他莫名带了点九十年代郭富城演《伴我纵横》时那种又帅又倔的底色,偏偏行为模式里还掺着点林志颖早年的清爽机灵劲。

“川哥,现在论坛里都叫你‘人间清醒把妹王’了。”死党于艺君凑过来,挤眉弄眼,“都说你最近画风突变,帅得有点超纲了啊。”

陈川没接话,拧开水龙头冲了把脸。水珠顺着下颌线滴落。他知道论坛里在传什么——说他同时搞定了方冷儿和周霓娜两个画风迥异的妹子,还他妈搞得跟文艺片现场似的,双方都没撕破脸。

但他们不懂。这根本不是把妹,这是修行。

他现在对李直哥那套“免费试吃”的把戏免疫程度百分百。上次李直哥拿着新到的进口巧克力,话术刚开了个头:“小川,这个口感…”陈川直接一个抬手制止,眼神都没给对方,淡淡一句:“谢了,牙疼。”干脆得让李直哥后半句卡在喉咙里,表情管理当场失效。

这事儿被旁边同学看到,转头就在小群里封他为“拒绝学”创始人。

更绝的是班主任老李。他亲眼看见陈川给隔壁班学渣讲完一道压轴题,学渣感激涕零地想塞给他一包和天下。陈川手指一挡,把那包烟轻轻推了回去,嘴角勾了一下:“帮你解题是同学情分,抽你这烟,性质就变了。”老李后来在办公室啧啧称奇,对着其他老师说:“这小子,身上有股劲儿,不像这个年纪的人。知世故,但不世故。”

连小区门口那位见惯了人来人往的保安大叔,都对他另眼相看。以前陈川会和伙伴们一起接过传单或小礼物,现在他看到有推销员试图用廉价玩具吸引小学生,会直接走过去,拍拍小孩的头,声音不高但很有分量:“别乱拿东西,回家去。”那份气场,让推销员都把到嘴边的忽悠给咽了回去。

陈川很清楚,这种所谓的“魅力”,压根不是他刻意追求的。它来自于他对自己那套“拒绝一万次”规则的严格执行,来自于他看穿小恩小惠背后的价码后,那种不愿被轻易定价的骄傲。

他不再是那个会被一点甜头牵着走的男孩了。他正在成为自己的定价者。

这种变化无声无息,却极具穿透力。它让他在同龄人中显得格外出挑,也让他拥有了触碰更深层黑暗的底气——比如,那个藏在X Coffee光环下,由陈明远编织的、针对脆弱孩子们的恐怖陷阱。

他现在走路带风,不是因为自信爆棚,而是因为 内核稳定 。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更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这份清醒,才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性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