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珠璀璨 > 第9章 第九章 自证清白

明珠璀璨 第9章 第九章 自证清白

作者:昭明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23:06:19 来源:文学城

行政部的空气依旧带着那层若有若无的粘滞感,但林薇的心境已然不同。李静经理的谈话像一道分水岭,让她清晰地意识到,辩解与澄清在既定成见的泥沼里只会越陷越深。最好的回应,不是言语,而是行动——用扎实的、无可指摘的业绩,让谣言失去滋生的土壤。

她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专注。每日的例行工作依旧处理得一丝不苟,但眼神里多了份沉静的力量。她在等待,或者说,在寻找一个机会。

机会很快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周四的部门例会上,李静提到了一件陈年旧事:一家名为“信达科技”的小型供应商,长期拖欠一笔数额不算巨大但纠缠已久的尾款。财务部催了多次,对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诿拖延,后来甚至开始拒接电话。这笔烂账成了行政部和财务部都不愿触碰的烫手山芋,几乎要被计提坏账了。

“这笔款子,时间拖得太久,对方又这种态度,确实棘手。”李静揉着眉心,语气透着无奈,“但毕竟也是一笔资产,能收回总是好的。财务那边希望我们这边最后再尝试沟通一次,走个流程,实在不行就只能法律途径了,虽然成本可能更高。”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谁都知道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成功了是分内之事,失败了反而显得无能,甚至可能惹上麻烦。

王倩更是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什么都没听到。

就在李静准备将这个任务强行指派给某位资深员工时,一个清晰平静的声音响了起来:

“李经理,这个任务,可以交给我试试吗?”

所有人都诧异地抬起头,看向声音的来源——林薇。

李静也愣了一下,确认道:“林薇,你是说……‘信达科技’这笔欠款?”

“是的。”林薇目光坦然,“我想学习一下催收和沟通的流程,也需要多接触一些不同类型的公司业务。我会尽力去沟通,但不敢保证结果。”她的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甚至带着点新人的“傻气”和求知欲。

李静审视着她,似乎在权衡。最终,她点了点头:“好,那就你负责跟进。相关合同和历史沟通记录,会后我让王倩发给你。注意方式方法,有任何情况及时向我汇报。”

“谢谢经理,我会的。”林薇平静地接下任务。她能感受到王倩投来的那道混合着惊讶和幸灾乐祸的目光,仿佛在说“居然自己往火坑里跳”。

林薇没有理会。会后,她立刻从王倩那里接收了厚厚一沓关于“信达科技”的资料。王倩交接时语气敷衍,带着几分看好戏的意味:“喏,全在这儿了。祝你好运哦。”

回到工位,林薇立刻投入工作。她没有像常规流程那样先打一通电话过去碰钉子,而是花了整整一天时间,仔细研读所有历史合同、条款细则、每一次的沟通记录(邮件和电话摘要)、甚至对方公司早期的背景资料。

她发现,“信达科技”最初合作时态度积极,供货质量也稳定,拖欠是从两年前其公司法人变更后开始的。之前的沟通记录显示,对方后来的负责人态度恶劣,一味哭穷,甚至暗示过想要“好处费”。

但林薇没有停留在表面。她注意到几次沟通记录里,对方负责人偶尔流露出的焦躁和不耐烦,似乎并非纯粹的赖账,更像是一种被逼到绝境的烦躁。她心里升起一个猜测:或许,对方并非恶意拖欠,而是真的陷入了某种经营困境?

光靠猜测不够。她需要更准确的信息。

接下来几天,林薇做了一件超出她职责范围、甚至有些冒险的事情。她没有惊动任何人,利用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通过公开的工商信息查询系统、行业论坛、甚至一些不起眼的本地商业新闻,深入调查“信达科技”的近况。

她还巧妙地以“潜在客户咨询”的名义,拨通了与“信达科技”位于同一工业区的其他公司电话,旁敲侧击地打听对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口碑。

零碎的信息逐渐拼凑起来:“信达科技”近两年转型失败,核心技术人员流失,订单量锐减,厂房和设备都抵押了银行,确实陷入了严重的资金链困境,但仍在勉强维持运营,并未完全停产倒闭。

最重要的是,她打听到对方公司似乎最近正在努力争取一个小额的新订单,可能是为了维持基本运转或者试图翻身。

了解到这些,林薇心里有底了。单纯的施压和威胁(无论是行政还是法律)对一家濒临绝境的公司来说,可能只会激起鱼死网破的对抗情绪,最后两败俱伤。或许,可以换一种思路?

她制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并向李静做了简要汇报(只说了打算尝试沟通协商,并未透露自己的私下调查)。李静虽不抱太大希望,但同意了她的尝试。

一个下午,林薇没有提前电话预约,而是直接乘坐公交车,来到了位于市郊工业区的“信达科技”。厂房确实显得有些破败萧条,门口保安都无精打采。

她向前台表明身份和来意时,对方显然十分惊讶和警惕,但还是通知了负责人。

出面的是一个个子不高、面色憔悴的中年男人,姓张,正是后来的那位法人代表。他见到林薇这么年轻,又是独自前来,先是意外,随即流露出明显的不耐烦和戒备:“明珠商贸的?不是都跟你们说过了吗?我们现在没钱!有钱自然就还了!你们催也没用!”

林薇没有被他恶劣的态度吓退,也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催债姿态。她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理解,开口道:“张总,您别误会。我今天来,不是来催款的,也不是来跟您吵架的。我是想代表公司,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我们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一直拖着,对两家公司都不是好事,不是吗?”

她的语气平和而真诚,不同于之前电话里公事公办的冰冷或威胁。张经理愣了一下,戒备的神色稍缓,但依旧皱着眉头:“还能有什么办法?除非你们再给我点订单,让我缓过这口气,不然……”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林薇没有接订单的话茬,而是话锋一转:“我了解过,‘信达’以前的产品质量很稳定,和我们合作也很愉快。走到今天这一步,想必您也有您的难处。”

这句话似乎戳中了对方的某根神经。张经理叹了口气,语气软化了不少,开始倒起苦水,说起转型的艰难、市场的无情、银行的逼债。林薇安静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等他说的差不多了,林薇才缓缓开口:“张总,您的困难我听到了。但欠款终究是需要解决的。您看这样行不行:这笔尾款,我们可以接受分期支付,比如分六期或者十二期,每期金额不大,您的压力会小很多。同时,”她顿了顿,观察着对方的反应,“我们了解到贵司在某某部件上还有生产能力,我们公司近期正好有一些低价值的耗材采购需求,或许可以下一个小额的试订单给您,虽然金额不大,但至少能维持贵司的基本运转和一点现金流。您觉得呢?”

这个方案,既给了对方喘息的空间(分期付款),又给了对方最急需的“活水”(新订单),虽然很小,但意义重大。它不是施舍,而是基于现实困境提出的一个务实且带有合作意味的解决方案。

张经理彻底愣住了。他预想中的是各种催逼和威胁,却万万没想到是这样一个带着善意的、试图双赢的方案。他怔怔地看着林薇,眼神复杂,之前的敌意和烦躁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看到一线生机的难以置信和动容。

沉默了近一分钟,他重重抹了一把脸,声音有些沙哑:“……谢谢。谢谢你能这么说。分期……没问题!第一期我下周就想办法凑给你们!订单……订单的事,我保证用最好的材料和工艺来做,绝对不会再出任何问题!”

离开“信达科技”时,夕阳正好。林薇没有立刻回公司,而是沿着工业区的路慢慢走着。风吹起她的发丝,带来远处机器运转的微弱轰鸣。她的心里很平静,没有成功的狂喜,只有一种解决问题的踏实感。

她成功地说服了张经理。一周后,第一笔分期款果然打到了公司账户上。虽然金额不大,但意义非凡。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悄无声息地在行政部、财务部甚至业务部小范围传开了。那个谁都不愿碰的硬骨头,那个大家都认为注定要成为坏账的烂摊子,竟然被那个新来的、深陷谣言中心的林薇,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了!不仅收回了大部分欠款,还保留了未来的合作可能性!

没有人再大声议论什么,但看林薇的眼神彻底变了。之前的质疑、探究、甚至幸灾乐祸,逐渐被惊讶、钦佩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尊重所取代。就连王倩,再次遇到林薇时,眼神也开始有些闪烁和回避,那股劲头明显弱了下去。

李静经理在部门小会上,没有大肆表扬,只是简单提了一句“信达科技的欠款问题,林薇处理得不错,款项已经开始分期回收”,但她看向林薇的眼神里,多了份实实在在的欣赏和信任。

林薇依旧每天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但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她用一种最直接、最高级的方式,回应了所有的流言蜚语。

风吹过水面,涟漪终会散去。而水底的礁石,只会因为浪潮的冲刷,变得更加坚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