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明月案 > 第3章 第三章

明月案 第3章 第三章

作者:白首相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1 22:20:36 来源:文学城

第三章:

谢奕整了整衣服:“雷老四他们回来了吗?”

罗老三:“就快回了。”

谢奕走出寺门,迎面的阳光有些刺眼,谢奕抬手半遮眼睛,黄狗白狗跑过来,一路跟着她来到山脚下。

雷老四带着几个壮汉淌水回来,“大人,通往晏渠的排水道挖好了,雨也停了,这水最多半天就全下去了。”

谢奕点点头,“辛苦你们了,日后等家园重建好,定给你们几个发赏钱。”

雷老四踏上石阶,“大人客气了,要不是您夜里让人把俺们喊起来,俺们睡那么死,肯定得让洪水冲走了。”

其余几人也连声附和。

百姓得知洪水将要退去,心情振奋,闲着无事的都聚在一起聊天。

谢奕回到寺庙大殿,看见杏花抱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走廊玩耍,大壮领着两个五岁的小跟班在院里斗草。

徐寡妇的二儿子偷偷在佛像后面小解,被徐寡妇发现后揪着后颈拽回来,几个巴掌下去,屁股都打开了花。

徐寡妇又跪下拜了拜佛像:“佛祖莫要怪罪,俺家娃子不懂事,方丈大师,俺家娃子不懂事哟。”

老方丈在一旁拨着念珠,“阿弥陀佛,女施主放心,佛祖不会怪罪小孩。”

一只母鸡扑腾着翅膀飞起,略过老方丈的头上,老方丈一个趔趄,差点倒下。

阿莲嫂扑过来抓住母鸡,一脸歉意道:“方丈大师,对不住,这鸡刚才被狗吓着了。”

老方丈站稳道:“阿弥陀佛,不妨事,不妨事。”

谢奕瞥见厢房那边飘起几缕黑烟,朱大婶正抱着木盆跑回去。

谢奕喊住她:“朱婶,哪里着火了?”

朱大婶蹭了蹭下巴的灰,“刚刚烧火烤尿布,不小心把窗户烧着了,没事的大人,火已经扑灭了,就烧了点边边。”

谢奕:“你们烧火可要小心啊!”

“没事的没事的!”朱大婶哈哈笑着跑回去。

谢奕吁了口气,楮阳县县民虽然淳朴和善,但这么多号人聚在一处,难免把清净的寺院弄得乱七八糟。

中午洪水就全部退去,百姓不便在寺内多待,收拾东西陆续离开。

老方丈见状十分欣慰,手持念珠不断念叨阿弥陀佛,站在大门处目送最后一家人下山。

老方丈返回大殿,傍晚夕阳的金光洒入大殿的石地板,照耀着佛像的莲花宝座和座下的一个人影。

谢奕打了桶水,挽着袖子,独自一人跪着擦地,主殿内的佛像案台都已擦过,地板也擦拭的明亮如镜。

大殿打扫完毕,谢奕找出线香点燃,只是不懂上香的规矩,老方丈连忙上前,替她给佛像敬香。

谢奕虔心叩拜,同老方丈说道:“这次多亏有这寺庙,县内百姓才有安全避难之所,我此前从未拜佛进香,今日只能稍稍弥补。”

老方丈朝谢奕作揖,“阿弥陀佛,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须修禅,一心为民者,无需烧香,自有神佛庇佑。”

谢奕又朝方丈合手作揖。

众人回到小县城,洪水过后各处损毁严重。

街道外泥地上深深浅浅的水洼,小孩被拘了这么些天,只晓得踩水坑玩。大人们都一脸愁色,房屋被水淹,园田被毁,好多家畜也都被淹死,下半年的生计可怎么办。

李县丞安慰众人道:“莫要灰心丧气,趁早休整农田,秋里还能收一波粮食。”

瘦大叔:“可插秧道收割也得几个月,中间没有粮食,青黄不接,叫人吃什么?”

雷老四:“可以吃树上的野果,还可以捕鱼打猎啊。”

谢奕:“明日我就启程去州府府衙,洪水之事朝廷肯定知晓,赈灾粮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县中百姓听见谢奕发话,这才安下心来。

李县丞:“趁着这几日天气好,大家齐心合力重整家园。”

百姓和声称是。

卫州突发洪涝,受灾的几个小县死伤无数,受灾的县城都在处理水灾善后事宜。州府也在筹粮赈灾,将受灾百姓登记造册,准备施粥,安置难民,重整田地。

谢奕经过受灾的县镇,看见路边有不少流民,还有成堆的裹尸草席,情状惨不忍睹。谢奕昼夜兼程赶到卫州州府,此地未被水灾影响,街上饭市集依旧热闹。

州台正巧要传唤几个县的县令去商议赈灾善后事宜,谢奕刚来到州府府衙,就被管事仆役安排在会客厅等候议会。

谢奕来到装饰富丽的会客厅,正欲向中间两排梨花木椅走去,管事就把她拉到旁边,示意那靠墙的简易黑凳才是她坐着歇息的地方。

官员也分三六九等,像谢奕这种偏远县城的小县令算是排在最末位,谢奕没多说什么,只在最末端角落的黑凳子上坐下。

谢奕来得最早,大厅内只她一人,那管事仆役领她进来后就离开,半个眼神都未多留。

她今日赶了大半天的路,滴水未进,喉咙已经干得冒烟,摸了摸旁边桌上的小茶壶,居然也是空的。

谢奕不准备找这些人要茶水,忍着口渴耐心等待。

夕阳西下,会客厅里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官员,管事仆役忙着端茶上点心,有个官员嫌弃茶叶不好,管事连忙笑着换上一壶更好的茶。

谢奕独坐在角落里喝茶吃点心,这些人等候之时闲聊了不少八卦,听他们说起卫州通判张宓贪墨受贿,还意图诬陷卫州州台唐如海唐大人,一个月前被抓入地牢,认罪后在狱中自尽。

谢奕有些奇怪,她对卫州州府的事情知晓不多,之前听说张宓是个清廉正直的好官,而卫州州台唐如海则有不少私下受贿的传闻。

众人聊过偏题的八卦,终于回归正题。

此次洪水大灾,皇上极为重视,派了三位钦差前来办理赈灾事宜,邱太傅兼任巡察总使,亲自赶来卫州监察赈灾。

谢奕闻言放宽了心,有邱太傅坐镇,赈灾之事想必不会出现猫腻。

外面传话说钦差大人和邱太傅都已来到,议会即刻开始。

谢奕和其他几位县令只能在外面等候,等里面喊到她的名字才能进去。

谢奕最后一个进去,向钦差和州台等上官如实汇报楮阳县灾情。

钦差大臣们听完汇报后,深锁的眉头总算松懈,全县被淹,但县内百姓却无一人伤亡,实在令人称奇。

谢奕从议事厅出来,有位身形微胖的随从喊住她,让她暂去偏厅等候。

谢奕不晓得他是何意,只得跟着去偏厅,没等多久,一位穿着灰绸长褂的中年男子从侧门走进来。

头发灰白的中年男子身形发福,笑容可掬地看着谢奕。

谢奕认出此人正是邱太傅,连忙下跪行礼。

邱太傅抬抬手掌,示意谢奕坐下。

谢奕在下方的椅子上坐下,邱太傅也在上座坐下,接过随从端来的茶喝了一口。

随从又给谢奕端来热茶。

邱太傅笑道:“等累了吧,先喝茶。”

谢奕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

邱太傅素来和气,无论对着长辈还是晚辈,惯常带着一抹温厚的微笑,是以旁人也不能从他的表情中猜透什么。

他微笑着打量着谢奕,开口褒奖道:“听说你连夜带着一县百姓上山避难,你们那个县是水淹得最厉害,却没有一位百姓丧命,该给你些嘉奖的。”

谢奕:“嘉奖不敢当,守护一方百姓是县令分内之事,下官此次也只是侥幸而已。”

邱太傅:“之前我就听谦儿提起你,说你在太学读书时勤奋用功,才智出色。”

谢奕跟邱太傅的儿子邱谦是太学同窗,此前谢奕也跟邱太傅打过几次照面。

邱太傅端起茶盏,聊起此次水灾。

“朝廷每年都会调拨不少修缮大坝的经费,水坝每年入夏前都要修缮一次,可今年这场大雨还是把冲坏了,出了这等祸事,你说是怨天灾,还是怨**呢?”

谢奕低头不语。

邱太傅:“自从陆老御史去世,朝堂再无人能和付相抗衡,新帝刚登基不久,还未理通朝政,更别提敢打压付相一党了……”

谢奕手指握紧,邱太傅竟在她一介小官面前如此直白说起朝中局势,令人猝不及防。

…………

京城,皇宫,听政殿。

六月初卫州连下数日暴雨,水势暴涨,冲毁大坝,下游几个县城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洪水,百姓死伤无数,幸存者流离失所。

皇上无比重视此次水灾,特派邱太傅和几名得力臣子去赈灾。两个月过去,赈灾一事未出岔子,受灾县城也也重修大半,朝会上也终于能将水灾一事翻篇。

皇上听完今日的奏本,吏部侍郎又上报说昨日京县县令毕洸居然醉死在青楼,京县一职出现空缺。

众臣听说有臣子醉死于青楼,不禁议论纷纷。

皇上似乎有些乏了,没多追究毕洸的死因,只问道:“不知这京县一职由何人接任,众位爱卿可有人选推荐?”

皇上望向百官之首,而付丞相此时默不做声,只因毕洸正是他三个月前举荐的人。

大殿陷入静默。

朝上众人皆一脸肃穆,唯有邱太傅脸上挂着不合时宜的笑容。

邱太傅上前奏道:“回陛下,此事不难计较,依臣看,京县一职不如从地方州县找个有才能的人填补上。”

皇上:“太傅可有人选举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