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 第5章 读书事宜

民国文坛遍布我马甲 第5章 读书事宜

作者:金非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9:46:26 来源:文学城

写完武侠故事,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杨金穗请杨大叔帮她把这些稿子分别往不同报社送去,她之前已经从报纸上抄下了邮寄地址。

杨地主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闺女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写东西。

不同于杨大金的反对,他很支持这件事,在他看来,女孩读书其实没什么大用处,就是嫁人的时候名头好看点,又不能出去当官,但闺女想读,家里也供得起,读就读了。

而写东西是能挣钱的,那么多男人读书,不也是为了挣钱么,最后也没挣到多少,还得家里跟着赔钱,现在闺女一步到位了,读了小学,就挣了钱,那读多读少,也无所谓了。

而且他来北平这段时间,也知道了,现在一些进步人士,很推崇才女,不少还闹着要和原配离婚娶女学生、才女,这说明什么,有个才女名头的确管用啊,能让男人忘了恩义。

虽然杨地主看不上那些人,都有老婆了,还要离婚,还要娶,多吃多占,还浪费钱。但是,想必总有喜欢才女的有本事的有良心的男人。

来了天子脚下,杨地主自觉自己也开了眼界,那如周家、钱家之类的土地主家庭的女婿,他已经不看在眼里了,他现在看上的,是那种有能力留洋的新式文人家庭。

必须得说,杨地主这人,表面看起来跟清朝老僵尸似的,古板又顽固,其实心思也很活,很会变通,这么快就改变女婿人选了,真是人往高处走啊。

想来杨大金折腾着做生意,也是遗传了杨地主的灵活身段。

下午时,杨金穗又开始冥思苦想现实题材的故事。

以这个世道的诸多问题,现实题材,基本上等同于讽刺、劝告、呼吁、呐喊。

也难怪民国时期写文章的作家们多数有苦大仇深的文字,实在是,问题太多了。

说实话,恢复记忆之前,杨金穗对很多地方都隐隐看不惯,因此没少做一些在周围人看来“不规矩”的事情,而恢复记忆之后,可想而知,让她看不惯的事就更多了。

尤其是在农村,偏僻,交通不便,宗族力量强大,政令不下乡,什么主义,什么理论的风,都吹不透这里,往往是刮一阵过去了,大家还按照旧时代的惯性继续生活着。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杨金穗写了一个农村女性被社会结构、宗族、家庭层层盘剥的悲剧,又写了一个农村佃农辛苦劳作却家破人亡的悲剧。这两个故事根本不用杨金穗怎么构思怎么想象,在农村简直俯仰皆是啊。

像他们村,就有一个女人,被婆家上上下下欺负,跑回娘家好几次,又被娘家送回来,甚至娘家还放话“这女儿他们管不了,麻烦亲家多管教”,这简直给了婆家尚方宝剑,一时间连宗族都没法劝阻这婆家“别太过分打死了人”,毕竟,娘家都放话了。

这就是此时父权和夫权随意决定一个女人命运的典型案例。

杨金穗恢复记忆之前就觉得这女人可怜,但不知道该怎么帮她,她可以过去阻止,那家人看在杨地主面子上会停下来,但事后会打得更狠。

甚至这女人年长的两个儿子也觉得没什么所谓,因为这个家里他们娘的地位最低了,潜移默化之下,他们也更偏向亲爹和爷爷奶奶,希望亲娘“不要闹腾,别人家女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

也就是对方年幼的两个孩子没被荼毒得太狠,还懂得心疼亲娘,但能做的也很有限,只能偷偷给亲娘塞点吃的,或者在亲爹又开始打人的时候转移一下对方注意力。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他们同样不敢违背父亲和祖辈。

后来,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那个女人上吊了。

正值她大儿子议亲的时候,她就这么吊死在自家的房梁上,身上还有破旧衣服也遮不住的累累伤口,以及被饿得皮包骨头的身形。

此事一出,那些被遮掩在家庭、宗族下的暴力行为终于传了出去,但并没有人为她主持正义,大家觉得她可怜,命不好,但没人说,那家人该受惩罚。

好在,她成功阻止了一个女孩进入这样的家庭。

当然,这是杨金穗猜测的她的用意,也有可能她没法想那么多,可能她还不足以想到另一个女人的命运,只是受不了了而已。

杨金穗这次依然沿用了灵乌的笔名,并让小枣抄写。

几份稿子投递出去后,还没等来报社的来信,杨地主那边就先收到了李老头想来家里拜访的口信。

那当然是同意了,李老头别看有个读书人儿子,其实和杨地主这种没什么学问的土地主还挺聊得来的,杨家也很愿意维持好这段关系。

李老头带着一家子都来了,包括儿子李教授及他的妻子孩子,两个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一个在女子中学读书的女儿。

李家几个孩子几年前就投奔了大哥,为了能在北平读书,而李老头在老家奉养长辈,等着长辈去世了,李老头在老家也没什么牵挂,就也上北平了。

这浩浩荡荡一大家子,看得杨地主羡慕极了,这才是人丁兴旺啊。

其实杨金穗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姐姐,甚至杨大金上面还有个哥哥,但都没养活,年龄很小就没了,最后就剩了他们兄妹这两根苗。

李教授一家带来了更多关于学校的消息,很认可杨家打算选的那两个学校,还一口应下要帮杨金穗和杨满福找一些课本和课后作业。

李教授的两个弟弟略有些清高,自觉只和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杨满福和杨金穗有些话题可聊,对旁人都比较冷淡,但这兄弟俩人不坏,还给杨满福解答了一点科学问题。

李教授的妹妹李婉很温柔,她是十一岁起随着两个哥哥来北平起才开始读了新式学堂,之前在家接受了旧式教育,课业成绩不是很好,读的就是杨金穗认为的“淑女培训学校”。

她们学校的课业相对轻松,更是有不少富裕人家的小姐,看报纸看戏剧看电影属于流行活动,李婉对此时女学生们喜欢的文艺作品很了解,和杨金穗聊得开心。

杨金穗也借此对女性读者市场有了更多了解。

隔了几日,李教授就让弟弟捎来了课本和练习题,甚至还有历年来入学测试的试题。

看来教育系统内部还是很好找一些资源的,李家这个朋友,他们杨家认下了。

杨金穗要读的是高等小学校,三年学制,她正好从明年秋天开始入学。

其实她也可以先读半年初等小学校的四年级课程,但感觉用处也不大,自学足够了,就不浪费那个钱了。

此时的科目设置已经很齐全了,像杨金穗想去的贝满小学,一共设置了13项科目,有修身、国文、外文、算术、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卫生及女学生特供的缝纫课,而男学生特供的则是农活课,整体还是挺素质教育的。此外还有念诵圣经和唱诗班的日常活动。

其中修身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就是此时的思想品德课。

光看这些课程,你就知道学费为什么贵了,毕竟这些课程想找到专业人士去教学也是挺费钱的。

其中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的科目是国文、算数、历史、地理、理科,笔试科目答完,还会有教师组面试,主要是考察一下思想品德,了解学生有没有一些兴趣爱好。

杨金穗在县里读的初等小学,在难度上是不如北平的学校的,但除了国文外,其他科目她都有现代接受十几年教育的基础,只要注意在理科理论方面不要超时代就行——毕竟此时的一些理论在未来会被证伪,而此时为了考进学校,杨金穗还是得按他们的来。

在等待投稿结果的过程中,杨金穗和大侄子组成了学习搭子,每天一起复习功课。

大侄子杨满福就是普通智商普通自制力的小孩,学习还可以,但需要有好老师讲课,也需要家里人督促着。

杨金穗其实也是普通智商,而自制力可能还不如大侄子,接受过现代短视频轰炸的人伤不起,注意力很碎片化。

恢复记忆之前还好,恢复记忆之后脑子里就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杨金穗只能努力克服这种干扰,还得腾出时间给大侄子讲讲课。

很快地,杨金穗还没等来过稿消息,就等来了腊月,腊月一到,年就很近了,翻过年就是民国七年。

民国七年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事,杨金穗只知道大概,而且这还是本架空文,杨金穗也没记住作者是怎么设定的,所以……也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不同于杨金穗对未来的紧迫感,杨地主他们压根不care,毕竟从杨地主出生起,国家就一直处于动荡混乱中,自然会觉得这是常态,想象不到某一天全国会陷入战火之中,每一个本本分分过自己生活的人都会被卷入其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读书事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